3.5四季的成因(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四季的成因(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资源简介

大象版 五年级下册 《转动的地球》单元 5.四季的成因 教学设计
单元 《转动的地球》 课题 5.四季的成因 课时 1
核心 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及要求 9.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5-6年级:②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方向,理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1.知道地球的公转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地球公转一圈就是一年。 2.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 3.知道地球的自转轴是倾斜的。 科学思维 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探究实践 能够设计模拟实验,观察随着地球的公转,每天正午时物体影长变化规律。 态度责任 乐于合作探究,在科学学习中要尊重证据实事求是,勇于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1.知道地球的公转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地球公转一圈就是一年。 2.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 3.知道地球的自转轴是倾斜的。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设计模拟实验,观察随着地球的公转,每天正午时物体影长变化规律。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地球模型手电筒、大头针、尺子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创设情境,猜想假设 (预设5分钟) 情境导入:一年中每天正午时阳光的照射角度有规律地变化着,形成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自然现象。是什么造成了阳光照射角度的不断变化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作出合理的假设。
二、设计实验(预设15分钟) 设计一个模拟实验,观察随着地球的公转,每天正午时物体的影长变化。 提问:为什么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同学们会观察到不同的现象呢? 学生思考讨论。
三、搜集证据(预设10分钟) 查阅收集的地球公转的资料,说一说可能会是什么原因。 根据教师讲述和同学们的建议,修改实验方案,再次进行模拟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四、得出结论,交流分享。(预设5分钟 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和收集到的资料,解释四季的成因。 小结:地球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公转。由于地轴倾斜,在地球公转一圈的过程中,每天正午时地面上的物体影长会不断变化(也就是阳光照射角度在不断变化),气温也随着不断变化。冬季物体影长长,气温低,夏季物体影长短,气温高,春秋两季气温适中,从而形成四季交替的现象。 任务:用模型向同学们演示四季是如何形成的。
五、练一练 一、我会选 1.下面三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是( )。 2.我国地处北半球,我国夏季时,南极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地球上四季的形成主要与( )有关。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 B.地球上同一地点,阳光照射的角度变化 C.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4.如果从杭州出发,去南极洲考察,应该在( )季节出发更合适。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5.四季的形成,主要与( )有关。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公转与地轴倾斜 二、我会判 1.阳光的直射与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温不同。( ) 2.地球公转与地轴倾斜是四季形成的原因。( ) 3.春分或秋分这一天,阳光直射在赤道上。( ) 4.地球上出现四季,是因为地球的自转。( ) 参考答案: 一、1.A 2.D 3.B 4.C 5.C 二、1.√ 2.√ 3.√ 4.×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