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变化的影长(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变化的影长(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资源简介

大象版 五年级下册 《转动的地球》单元 3.变化的影长 教学设计
单元 《转动的地球》 课题 3.变化的影长 课时 1
核心 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及要求 9.2地球绕地轴自转 5-6年级:①知道地球的自转轴、自转周期和自转方向,理解昼夜交替和天体东升西落等自然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了解光线照射角度与温度变化的关系,解释一天内气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科学思维 能用折线图等方式处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探究实践 能够设计实验研究光线照射角度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态度责任 乐于合作探究,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了解光线照射角度与温度变化的关系,解释一天内气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设计实验研究光线照射角度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手电筒、白炽灯泡、温度计、黑色纸袋、实验记录表、曲线图。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预设5分钟) 情境导入:出示一天中影子变化图,解释直射、斜射含义。引导学生从亲身感受的角度讨论一天中物体影长和气温的变化。
二、猜想假设,设计实验(预设15分钟) 提问: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跟物体影长有关系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作出推测。 引导学生思考一天中影长的变化与气温变化并无直接关系,它们是由于阳光照射角度的改变才发生了变化。 设计光线照射角度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实验方案。
三、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预设10分钟) 按照实验方案,分发实验材料,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及时实验记录的变化。 小组交流实验装置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小结:相同时间内,光线照射角度越大,温度上升越快。
四、处理信息,交流分享。(预设5分钟 处理信息: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 根据光线照射角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解释一天内气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小结: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引起了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也引起了气温的变化。上午,阳光照射角度逐渐变大,影长逐渐变短,气温逐渐上升。一般在午后两小时左右气温达到最高。之后随着阳光照射角度持续变小,影长逐渐变长,气温开始降低。夜里没有阳光照射,气温继续降低。
五、练一练 一、我会选 1.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 ) A.长度和方向都不同 B.长度和方向都相同 C.长度不同而方向相同 2.一般来说,在一天中,气温最高是( )。 A.上午8点 B.上午11点 C.下午2点 3.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关系是( ) A.物体的影子长,太阳在天空的位置高 B.物体的影子短,太阳在天空的位置高 C.物体的影子长短与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无关 4.小丽同学观察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一天的变化时,发现( ) A.长短和方向都在改变 B.长短不变,方向改变 C.方向不变,长短改变 5 .阳光下,物体影子一天中的变化规律是( ) A.长--短--长 B.短--长--短 C.没有规律 二、我会判 1.同一地区,一天里中午12:00气温达到最低。 ( ) 2.探探上午九点测量学校旗杆的影长为30米,十点再次测量的数据会小于30米。( ) 3.在进行光线照射角度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实验时,灯泡与测试袋的距离、测试袋的大小应保持不变。( ) 4.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 5.改变照射的方向,物体影子的方向也会随之变化。( ) 参考答案: 一、1.A 2.C 3.B 4.A 5.A 二、1.× 2.√ 3.√ 4.× 5.√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