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象版 五年级下册 《食物与能量》单元 4.食物链 教学设计单元 《食物与能量》 课题 4.食物链 课时 1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及要求 5.6生态系统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 5-6年级:⑥说出常见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1.知道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画出简单的食物链,知道食物链通常都是从植物开始以动物结束。 2.认识食物链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科学思维 认识、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 通过学习探究,知道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多条食物链它们相互交织,从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网。 态度责任 体会到自然界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知道食物链被破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意识。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画出简单的食物链。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知道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资料、彩色铅笔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一、创设情境,进行活动(预设10分钟) 图片导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有什么食物关系 用箭头代表能量传递的方向:树汁→蝉→螳螂→黄雀。 思考:还知道哪些生物间存在着类似的食物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 仔细观察这些食物关系可以发现:食物链通常都是从植物开始,以动物结束的。能量从植物转移到动物身上。食物链代表了能量的传递路线。二、阅读资料(预设10分钟) 阅读: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 说一说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 学生汇报:植物自己可以制造“食物”,是食物链的源头,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各种动物都要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它们是各级“消费者”。生物界还生活着专门吃动植物遗体的“腐食性动物”,以及霉菌、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可以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科学家称它们为“分解者”。三、头脑风暴(预设15分钟) 出示农田生物群落的图片。 农田生物群落里的动植物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列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食物链。 总共找出来几条食物链?把它们全部用箭头标到图上。四、练一练 一、我会选 1.通常食物链中开始的是( )。 A.昆虫 B.植物 C.猛禽 2.下列生物不属于消费者的是( )。 A.蚯蚓 B.小鸟 C.老鼠 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果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 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4.下面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蚯蚓 B.向日葵 C.老虎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形象地陈述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食物关系,下列选项中也描述了这种关系的是( )。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B.一山不容二虎 C.虎父无犬子 二、我会判 1.蚯蚓、蜘蛛和屎克郎都属于食物链中的分解者。( )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构成一条食物是:蝉→螳邮→黄雀。( ) 3.当一种生物消失以后,其他生物不会受到影响。( ) 4.成语“羊入虎口”中蕴藏着一条食物链“羊→虎”。( ) 5.食物链一般从凶猛的动物开始,到分解者结束。( ) 参考答案: 一、1.B 2.A 3.C 4.B 5.A 二、1.× 2.× 3.× 4.× 5.×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六、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