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象版 五年级下册 《食物与能量》单元 3.植物的“食物 ” 教学设计单元 《食物与能量》 课题 3.植物的“食物” 课时 1核心 概念 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学习内容及要求 6.1植物能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5-6年级:②知道植物可以利用阳光、空气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了解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即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科学思维 学会通过收集资料、实验等方式收集事物的信息。 探究实践 通过实验探究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态度责任 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实验探究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天竺葵、酒精灯、陶土网、酒精、水、大烧杯、小烧杯、三脚架、火柴、碘液、培养皿等。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一、创设情境,猜想假设(预设10分钟) 情境导入:人和动物的一生需要吃很多食物来获取能量,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一颗植物的种子长成高大的植株同样需要能量。 提问:植物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 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说明自己的依据二、聚焦问题,搜集证据(预设10分钟) 收集科学家研究历程中的相关信息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了解人们对植物生长的研究历程。三、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预设15分钟) 实验探究:阳光下绿色植物产生淀粉 思考:实验中为什么用酒精对绿叶进行脱色处理? 建立绿色植物制造“食物”的模型 小结:绿色叶片中有很多小小的“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加工厂”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植物所需要的养分(主要是淀粉)供植物生长,同时放出氧气。这样,植物就把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并且储存在植物体内。四、练一练 一、我会选 1.“雨后春笋”是指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快、很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为春笋的生长提供了能量。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2.人们常说“新郑大枣甜似蜜”,新郑盛产枣的原因不包括( )。 A.土壤 B.人口 C.阳光 3.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 ),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释放出氧气。 A.氧气 B.化合物 C.二氧化碳 4.植物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是( )。 A.氧气 B.氢气 C.二氧化碳 5.绿色植物的叶和根能摄取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太阳光,在绿叶中合成淀粉。这是绿色植物的(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二、我会判 1.植物的生长需要从阳光、水分、空气中获取能量。 ( ) 2.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更新空气。( ) 3.植物的生长需要从土壤中获取能量,因此,土壤是所有植物的必备“食物”。 ( ) 4.在进行“探究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是否会产生淀粉”的实验时,用黑色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挡起来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看看有光照的部位和无光照的部位是否都能产生淀粉。( ) 5.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大部分是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 ) 参考答案: 一、1.A 2.B 3.C 4.A 5.B 二、1.√ 2.√ 3.× 4.√ 5.√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六、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