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1.7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知道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知道生态瓶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平衡,生物才能和谐生存。科学思维:能够观察池塘的生物环境图片资料,分析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等因素。探究实践:能够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态度责任:表现出探究生态瓶奥秘的兴趣,能听取合理意见、共同协作制作生态瓶。能在课后坚持观察,关注生态瓶的变化并进行管理观察。科学聚焦01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绿豆苗在自然环境中,与周围生物会有什么联系?科学聚焦绿豆苗和周围的生物构成一个复杂的食物网。食物网是由食物链组成。下面的食物网中有哪些条食物链?小草→蚜虫→瓢虫→小鸟小草→蚜虫→瓢虫→青蛙小草→蚜虫→瓢虫→蜘蛛→小鸟小草→蚜虫→瓢虫→蜘蛛→青蛙小草→蚜虫→瓢虫→小鸟小草→蚜虫→瓢虫→青蛙小草→蚜虫→瓢虫→蜘蛛→小鸟小草→蚜虫→瓢虫→蜘蛛→青蛙落叶→蚯蚓→小鸟落叶→蚯蚓→青蛙食物关系科学聚焦绿豆苗和周围的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除了食物关系外,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科学词汇科学聚焦动物的粪便及死后的尸体给植物提供肥料,蚯蚓给绿豆苗松土,绿豆苗给动物提供栖息地和氧气。我们把绿豆苗和这些生物统称为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科学聚焦科学探索02探索1:生态系统绿豆苗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阳光 ◆空气◆温度 ◆土壤◆水——非生物科学探索绿豆苗周围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物和生物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阳光空气泥土蚜虫蚯蚓①非生物为动植物提供氧气、水、阳光等生存条件②动植物改变土壤、空气组成成分科学探索生物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我们叫作生态系统。科学探索你还知道哪些像绿豆圃这样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等,地球的生物圈就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科学探索你觉得怎样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能够使里面的生物和谐共生呢?应考虑环境、空间、资源因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平衡。科学探索探索2:设计生态瓶仔细观察池塘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池塘生态系统 生物非生物昆虫、荷花、大鱼、田螺、河蚌、水藻、水鸭、蒲草、小鱼、青蛙、蜻蜓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水科学探索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是怎样的联系的?还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是植物生长条件。植物为动物的生长提供食物和氧气。科学探索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制作一个生态瓶设计目标:我们要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达到平衡,让生物很好地生存下去。提供材料:小鲢鱼、泥鳅、小龙虾、大鲫鱼、 田螺、黑藻、金鱼藻、水葫芦、沙子、石头、池塘水、自来水。科学探索小组讨论(1)生态瓶中放什么?放多少?(2)在设计时要思考我们小组为什么这么放。(3)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科学探索汇报设计图(1)准备放什么生物?数量是多少?非生物环境是怎样的?(2)设计的理由是什么?(3)制作时需要注意什么?汇报的顺序科学探索评价设计图◆我赞同……我想补充……◆我的观点是……因为……◆我反对……因为……◆我不明白你的观点……你能详细地说一下吗 ◆对于这个观点你有什么看法 评价句式科学探索温馨提示①选择池塘水,因为池塘水中有微生物,可以供给泥鳅、田螺食物。②在有限的空间,考虑个体小、行动慢的动物。水葫芦繁殖很快,会遮挡阳光,金鱼藻在弱光下不适合生存。大鲫鱼耗氧量、食量都太大,不适合养大鲫鱼。小龙虾会把所有的生物吃完,而鱼、泥鳅还来不及繁殖。③生态瓶中水量、各生物数量,课后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科学探索完善设计图先修改设计表格,对设计图中不要的生物可以用×贴纸。科学探索探索3:制作生态瓶生态瓶设计完成,按照什么顺序完成生态系统的建设?并说说理由。先做好非生物环境建设,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生存需要,再放提供食物和氧气的植物,最后放动物。科学探索制作步骤①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②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科学探索③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④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科学探索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成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生态瓶名称瓶内生物制作者管理者生态瓶标签样表温馨提示科学探索观察与记录(1)观察记录哪些方面?(2)生态瓶要放在哪里?日期 植物的情况 动物的情况 水的情况 其他情况 科学探索科学研讨031.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来制作生态瓶?这些材料能够为在生态瓶里生活的生物提供哪些条件?3.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我们应该注意什么?2.我们为什么这样设计生态瓶?科学研讨科学拓展04状态良好的生态瓶倒去一半水会怎样?如果拿掉部分水草或加入两条小鱼,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可以开展对比实验,观察生态瓶的变化。改变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会怎样?科学拓展课堂总结05课堂总结课堂练习06一、判断题。1.几十只蜜蜂生活在一起,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 )×2.在探究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对动物的影响时,只能改变水量,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不能改变。 ( )√3.为了让生态瓶里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得好一些,我们可以把生态瓶放置在室内阴暗处。 ( )×4.小刚给喝完的可乐瓶中装入水和一条小鱼,就是简易的生态瓶。 ( )×课堂练习二、选择题。1.池塘里所有的生物形成了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B2.小强想要往生态瓶里放入动物和植物,你认为他应该( )。A.先放入动物 B.先放入植物 C.将动物和植物一起放入B3.要想制作的生态瓶长期维持稳定,我们应该( )。A.选择外表好看的瓶子B.将生态瓶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C.放入种类和数量都合理的生物C课堂练习4.明明查阅资料后发现,鱼的排泄物能为水草提供肥料,使水草长得更好;水草能制造氧气,为鱼的生存提供有利的条件。从他查阅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鱼和水草属于( )关系。A.互利 B.竞争 C.捕食A5.制作生态瓶时要选择透明的瓶子,这主要是因为( )。A.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B.生态瓶中的小鱼需要阳光C.水的蒸发需要阳光A课堂练习三、同学们,你们制作过生态瓶吗?生态瓶的制作需要哪些步骤呢?让我们根据下面的图片一起来填一填吧!课堂练习1.制作步骤:先找一个大油桶,__________后剪掉上面的一部分;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____,再装入大半桶________________;在桶里种上几棵______,在水面放一些______;要等______存活后,再放入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清洗干净沙自然水域中的水水草浮萍植物2.我知道放入植物的原因是为动物提供______。氧气3.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每2~3天换一次清澈的自然水,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的清洁,含氧量高课堂练习四、实验题。为了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丽丽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A生态瓶中的水量是B生态瓶中的一半,其他条件完全相同;C生态瓶中的小鱼数量是D生态瓶中的一半,其他条件完全相同,观察记录表如下:生态瓶 一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记录表 第一次观察 第二次观察 第三次观察A 3 3 4B 1 0 0C 0 0 1D 4 3 3课堂练习1.A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比B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多,你告诉丽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生态瓶中的水量比B生态瓶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小,氧气量也少,水中氧气不足以供小鱼呼吸2.D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比C瓶中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多,这是因为D瓶中的小鱼数量较多,小鱼进行______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导致D瓶中的________相对不足。呼吸氧气量3.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生活中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会使水中氧气不足,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就会增加。水量减少小鱼的数量增加4.通过该实验可知,要想让生态瓶中的生物生活得更好,还应该注意些什么?[答案] 还应该注意生态瓶中的动、植物合理配比,有合适的水量。(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7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课件.pptx 7.改变生态瓶(视频素材).mp4 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视频素材).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