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一、我会选择(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其序号填入答题卡上。年小题2分,本大题共40分)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我国古代的发明及应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黏土烧制陶瓷 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甲骨刻字 D.活字印刷2.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稀有气体做闪光灯B.木炭吸附气体C.可降解塑料降解D.碘加入水和汽油中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A 点燃B 石灰石 高温煅烧C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D 溶液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A.A B.B C.C D.D4.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建构不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含量B.空气成分C.原子结构D.概念关系5.表中是某品牌饮用天然水理化指标:该表中的“钙、镁、钾、钠”应理解为( )含有成分 钙 钾 钠 其它含量 略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6.合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C.熄灭酒精灯 D.蒸发7.如果反应物中所有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产物,这便可称为“原子利用率为100%”。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生成一种产物也能实现原子利用率为100%,这种产物不可能是( )A.甲醇(CH4O) B.丙三醇(C3H8O3)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8.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宏观﹣微观物质观: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原子种类相同,化学性质相同C.科学探究与实践: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不需要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D.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后的废液不能随意排放,需集中回收处理,避免污染环境9.2024年4月30日,国际首套300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首次并网发电成功。从微观角度分析,压缩空气时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质量 B.分子体积 C.分子间隔 D.分子大小10.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镁+盐酸→氯化镁+氢气B.二氧化碳+水→碳酸C.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D.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钠+氢氧化铜11.下图是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值为8B.钒属于金属元素C.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D.钒离子符号可能为12.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空气组成模型B.原子结构模型C.物质分类D.地壳中的元素含量13.氧气是生活中常见的气体,下列对氧气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淡蓝色的气体B.水中鱼类能生存,是因为氧气极易溶于水C.氧气的使用要远离火源,因为氧气可燃烧D.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够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14.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C.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D.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15.下图是甲、乙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两种粒子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甲、乙两种粒子都不显电性B.乙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甲粒子是金属阳离子D.甲、乙两种粒子不能结合成化合物16.我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二氧化碳能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我国科学家在全世界首次取得的这项重大突破,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技术。在上述物质(二氧化碳、乙酸、葡萄糖、脂肪酸)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二氧化碳 B.乙酸 C.葡萄糖 D.脂肪酸17.2023年4月12日21时,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直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人造太阳”稳态运行时能能把氢元素转变成氦元素,两者的本质区别是( )A.中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C.质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18.下列实验设计、现象或评价均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A.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 B.证明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C.验证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实验装置现象或评价 换为燃着的木条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气球变大,说明MnO2的催化作用 a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b管气体能燃烧 40℃的烧杯中品红扩散更快A.A B.B C.C D.D19.化学实验中下列药品取用的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试剂 B.倾倒液体C.量取9.5mL液体 D.液体加热20.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分子间有间隔 C.探究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检查装置气密性A.A B.B C.C D.D二、我会填空(每空1分,本大题共24分)21.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可表示不同的含义,其中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填标号,下同),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①2H ②SO2 ③Mg2+ ④2O322.春暖花开,正是踏青的好时节。回顾踏青之旅,同学们对化学有了更深的认识,请回答下列问题。(1)踏青所用到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遮阳伞的不锈钢骨架B.伞的尼龙面料C.塑料饭盒(2)还有部分同学喜欢烧烤食物。他们用锡纸包好提前腌好的鸡翅进行烤制,很快鸡翅就烤熟了,锡可以制成很薄的锡纸是利用了锡的 性。(3)烤完食物后,某同学向燃着的火堆上覆盖一层沙土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4)野餐结束后,某同学衣服上沾上了少量油污,用水无法洗掉油污,用洗衣液可以洗掉油污,这是利用洗衣液的 作用。2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在利用空气的同时还应保护空气。(1)空气中的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利用稀有气体的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2)空气中的氧气用途广泛,请写出氧气的一种用途: 。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利用了空气中各成分的 不同。2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氯酸钾制氧气 。(3)硫在氧气中燃烧 。25.如图所示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1)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属于单质的是 (填化学式)。(2)上述变化Ⅰ、Ⅱ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该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粒子是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三、我会简答(每空一分。共10分)2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1)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 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化学家 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比较容易 (选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属于 元素。(4)由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 (填化学符号)构成,由第12号元素组成的物质由 构成。(5)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a.Be和He b.B和C c.C和Si d.F和N(6)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 (填元素符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27.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写出“温室效应”可能带来的一点危害。(2)防治酸雨的措施之一是什么?(3)水体被污染后,可能带来的一点危害是什么?四、我会实验(每空一分,29(6)题2分,共20分)28.将下列各仪器的名称填在相应的位置上。(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填仪器名称)(2)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 ;(3)用于过滤液体的仪器是 ;(4)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5)量取一定量液体除了图中某仪器,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29.根据以下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装置A的管口内放了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3)若要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4)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5)用制得的氧气做“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底部出现了一道裂痕,请你帮助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五、我会计算(每空一分,共6分)30.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则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2)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千克,标准碳原子质量为N千克,求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由于高铁列车车厢是密闭的空间,因此需要提供清洁的空气和保持车厢的卫生。高铁酸钠(Na2FeOx)是高铁上常用的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消毒剂。①已知高铁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6,则x的值为 。②高铁酸钠中钠元素与铁元素的质量比为 。③ 克的高铁酸钠中含有4.6克的钠元素。答案解析部分1.A2.C3.D4.C5.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该表中的“钙、镁、钾、钠”不是以原子、分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答案为:A.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来解答。6.C7.CA. 甲醇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1,是绿色化学反应的产物,故不符合题意;B. 丙三醇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1,是绿色化学反应的产物,故不符合题意;C. 乙醇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不是1:1,不是绿色化学反应的产物,故符合题意;D. 乙酸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1,是绿色化学反应的产物,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根据题意,如果反应物中所有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产物,这便可称为“原子利用率为100%”,说明一氧化碳和氢气是发生化合反应,且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1:1,进行分析。8.D9.C10.C11.C12.A13.D14.CA、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①③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错误;B、④的质子数=12,是镁元素,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Mg2+,故错误;C、②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正确;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②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误;故选:A。A、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B、根据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确定粒子种类,书写离子符号时在右上角标出电荷数分析;C、根据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分析;D、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分析。15.A16.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以及碳酸盐除外。故答案为:A。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以及碳酸盐除外分析。17.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元素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故氢元素与氦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故A、B、D不符合题意, 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根据元素的定义及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进行分析解答。18.C19.DA、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在试管口上方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中或接触试管壁,不符合题意;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不符合题意;C、量筒要按所量体积选择量程,其方法是一次性量取,量程稍大于或等于所量体积,量到9.5毫升液体应选择10毫升量筒,不符合题意;D、加热试管内液体,用酒精灯外焰,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A、根据滴管滴加液体操作方法分析;B、根据倾倒液体标签、试剂瓶口、瓶塞三处要求分析;C、根据量筒量程选择分析;D、根据加热液体时注意事项分析。20.A21.③;②22.(1)A(2)延展(3)隔绝氧气(4)乳化(1)A、不锈钢属于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B、尼龙属于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材料,不符合题意;C、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锡可以制成很薄的锡纸是利用了锡的延展性。(3)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烤完食物后,某同学向燃着的火堆上覆盖一层沙土使火熄灭,他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4)野餐结束后,某同学衣服上沾上了少量油污,用水无法洗掉油污,用洗衣液可以洗掉油污,这是利用洗衣液的乳化作用,因为洗衣液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小的油滴随水流走。(1)根据材料有金属材料、合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来解答;(2)根据金属具有延展性和导热性、导电性来解答;(3)根据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来解答;(4)根据洗洁剂具有乳化功能,可以乳化油污来解答。(1)A、不锈钢属于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此选项符合题意;B、尼龙属于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 锡可以制成很薄的锡纸是利用了锡的延展性;(3)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烤完食物后,某同学向燃着的火堆上覆盖一层沙土使火熄灭,他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4)野餐结束后,某同学衣服上沾上了少量油污,用水无法洗掉油污,用洗衣液可以洗掉油污,这是利用洗衣液的乳化作用,因为洗衣液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小的油滴随水流走。23.(1)物理性质(2)医疗急救(合理即可);沸点(1)空气中的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2)空气中的氧气用途广泛,如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工业制取氧气,是因为空气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液氮的沸点低,蒸发过程中,氮气先分离出来。(1)根据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分析;(2)根据氧气的性质确定其用途,空气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分析。(1)空气中的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2)空气中的氧气用途广泛,如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工业制取氧气,是因为空气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液氮的沸点低,蒸发过程中,氮气先分离出来。24.(1)或(2)或(3)或(1)铁与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故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见答案;(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见答案;(3) 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故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见答案。掌握常见物质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即可顺利解决此类问题。25.(1)A;O2(2)I;碳原子、氧原子;化合反应(1)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微观示意图,A中含有CO、O2这2种分子,B、C中都只含CO2这1种分子,因此表示混合物的是A,属于单质的是O2。(2)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上述变化Ⅰ、Ⅱ中,Ⅰ是CO、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O2,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Ⅱ是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没有生成新物质,因此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该反应涉及的原子是碳原子、氧原子,则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粒子是碳原子、氧原子;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1)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来解答;(2)根据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合反应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来解答。(1)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微观示意图,A中含有CO、O2这2种分子,B、C中都只含CO2这1种分子,因此表示混合物的是A,属于单质的是O2。(2)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上述变化Ⅰ、Ⅱ中,Ⅰ是CO、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O2,有新物质生成,Ⅱ是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没有生成新物质,因此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该反应涉及的原子是碳原子、氧原子,则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粒子是碳原子、氧原子;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26.(1)核电荷数;门捷列夫(2)14(3)失;金属(4)Na+、Cl-;镁原子(5)c(6)Ne(1)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3)12号元素是镁元素,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4,在化学变化中比较容易失电子;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4)11号元素是钠元素,17号元素是氯元素,则由钠元素与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氯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氯化钠的化学式是NaCl,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离子符号分别为Na+、Cl-;12号元素是镁元素,由镁元素组成的物质是镁,镁属于金属,由镁原子构成;(5)Be和He不是同一族的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a不符合题意;B和C不是同一族的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b不符合题意;C和Si是同一族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c符合题意;F和N不是同一族的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d不符合题意。(6)钠为11号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为1<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则其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氖的元素符号为Ne。(1)根据元素周期表按核电荷数递增排列,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分析;(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分析;(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电子,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分析;(4)根据氯化钠由离子构成,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分析;(5)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分析;(6)根据钠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分析。(1)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3)12号元素是镁元素,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4,在化学变化中比较容易失电子;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4)11号元素是钠元素,17号元素是氯元素,则由钠元素与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氯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氯化钠的化学式是NaCl,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离子符号分别为Na+、Cl-;12号元素是镁元素,由镁元素组成的物质是镁,镁属于金属,由镁原子构成;(5)a、Be和He不是同一族的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b、B和C不是同一族的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c、C和Si是同一族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符合题意;d、F和N不是同一族的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故选:c;(6)钠为11号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为1<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则其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氖的元素符号为Ne。27.(1)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2)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废弃等净化后再排放到大气中、使用清洁能源等(3)影响工农业生产、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危害人体健康等28.(1)胶头滴管(2)烧杯(3)漏斗(4)试管(5)量筒(1)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2)烧杯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3)漏斗用于过滤液体;(4)试管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5)量取一定量液体需要胶头滴管和量筒,所以除了图中某仪器,还需要量筒。根据实验室是常见仪器的用途和名称来解答。(1)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2)烧杯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3)漏斗用于过滤液体;(4)试管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5)量取一定量液体需要胶头滴管和量筒,所以除了图中某仪器,还需要量筒。29.(1)酒精灯;长颈漏斗(2)A;;防止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水槽(3)E(4)B;(5)瓶底没有放水或细沙(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②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需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冲进导管甚至水槽。(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对应图中E装置。(4)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反应,因此选择装置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时,能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集气瓶炸裂,要在集气底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此实验中集气瓶底部破裂,就是因为集气底未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引起。(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2)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试管口的棉花是防止粉末堵塞导管,选择固体加热装置来解答;(3)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可以收集到纯净的气体来解答;(4)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选择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装置来解答;(5)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瓶中的水是吸收热量,防止集气瓶受热不均而炸裂事件来解答。(1)由图A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故填写:酒精灯;由图B可知,仪器②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写: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需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冲进导管甚至水槽,故填写:防止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水槽。(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对应图中E装置,故填写:E。(4)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反应,因此选择装置B,故填写: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故填写:。(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时,能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集气瓶炸裂,要在集气底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此实验中集气瓶底部破裂,就是因为集气底未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引起,故填写:瓶底没有放水或细沙。30.(1)12(2)(3)4;23:28;16.6(1)、在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质量。已知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则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2)、该原子的相对质量=。(3)、①已知高铁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6,则x的值为。②高铁酸钠中钠元素与铁元素的质量比为。③解:克的高铁酸钠中含有4.6克的钠元素。答:16.6克的高铁酸钠中含有4.6克的钠元素.(1)根据在原子中原子的相对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来解答;(2)根据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以碳原子的质量的为标椎量来进行比较来解答;(3)根据化合物的式量就是各原子的相对质量的总和,以及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来解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