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海洋与陆地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 《海洋与陆地》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以观察地球仪为引子,提出探究问题:“为何地球被誉为蓝色星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收集、处理及综合分析来得出结论,并鼓励他们将探究历程与成果与同伴分享交流。本课的核心探究活动围绕资料的查阅、整理与分析展开,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作为本单元的重点训练要素,“表达交流”贯穿于信息收集与处理的各个环节。学生将学会运用关键词高效检索资料,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标注、摘抄,并运用表格或图形化方式直观呈现数据,以提升信息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2.学习者分析 在二年级时,学生已初步体验了与同学分享探究历程及结论的科学实践活动。本单元则在此基础上,对“表达交流”能力进行了进阶式的中级训练。相较于一、二年级时仅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叙述探究过程与结果,本单元明确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学生需能够准确、科学地阐述他们的探究过程和所得结论,强调了表达内容的精确性与严谨性。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分布情况。 科学思维:能采用做标记、制表格、涂色块等方法筛选、整理、分析关键信息。 探究实践:学会制作比例图,并能将比例图用作一种表达方式。 态度责任:懂得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他人意见,在综合分析自己和他人意见的基础上与同学进行交流。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分布情况。 难点:能采用做标记、制表格、涂色块等方法筛选、整理、分析关键信息。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观察地球仪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能基本能不能对比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大小能用做标记、制作表格、涂色块等方法筛选、整理、分析关键信息对比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大小能基本能不能制作陆地和海洋面积比例图学会制作比例图,并能将比例图用作一种表达方式。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 (播放视频)宇航员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就是蓝色的星球。 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活动1 交流讨论,地球是蓝色的星球的可能原因。 活动意图说明:从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加以讨论,激发探究欲望。环节二:观察地球仪教师活动2 一、观察、描述地球仪上的海陆分布特征。为什么人们说地球是个蓝色星球 二、小贴士 1、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总称。也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海洋面积为36100万平方公里,太平洋占49.8%,大西洋26%,印度洋20%,北冰洋4.2%。 2、七大洲指地球陆地分成的七大陆地部分即: 亚洲(全称 亚细亚洲 )(Asia)、欧洲(全称 欧罗巴洲 )(Europe)、北美洲(全称北亚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南美洲(全称 南亚美利加洲 ) (South America)、非洲(全称 阿非利加洲 )(Africa)、大洋洲(Oceania)与南极洲(Antarctica)。 三、人们说地球是蓝色的星球,看过地球仪我认为的原因是学生活动2 学生观察讨论 生:这些大片的蓝色代表海洋。 生:蓝色的地方都是海洋 生:…… 了解四大洋、七大洲 生:我认为是因为地球上大部分地方都是海水,而海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出蓝色.所以人们往往把地球叫作“蓝色的星球” 。 生:我认为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星球。是因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相互穿插分割,远远看是蔚蓝色的,所以被称为蓝色的星球。 生:……活动意图说明:该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特征。在学生充分地观察地球仪后,他们对于地球的特征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这些水存在于不同的水域之中。环节三:处理信息教师活动3 一、处理信息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做标记、制表格、涂色块等方法筛选、整理、分析关键信息。 二、小贴士: 我们处理信息时,要学会筛选关键信息,进行标注、摘抄、整理、分析。 做标记:把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标记出来,摘录整理主要信息。 制表格:把关键数据制作成表格便于数据对比。 涂色块:根据关键数据进行涂色,制作成色块,便于数据对比。 比例图:关键数据制作扇形图、柱状图等比例图。 三、我们一起处理信息 1、我把资料中的关键语句标出来作为证据。 2、我把数据资料整理成图表 3、我用涂色块的方法处理信息。学生活动3 根据海洋和陆地的数据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习几种处理信息的方法,能够用做标记、制表格、涂颜色等方法记录并整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信息,从而理解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环节四:得出结论教师活动4 一、交流自己的发现,说说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二、教师总结 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着,陆地面积约占 29%,海洋面积约占7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学生活动4 学生讨论 生: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着。 生:把地球叫“水球”也有一定的道理。 生:陆地面积约占 29%,海洋面积约占71%。 生:……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交流自己的发现,了解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得出地球叫“水球”的结论。环节五:表达交流教师活动5 一、我们今天的探究经历了哪些步骤 把我们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讲给同学们听。 交流时要专心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 二、用比例图的方式表达结论 出示图片 从比例图上很容易看出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 三、用扇形图的方式表达结论 从比例图上很容易看出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 四、我的探究过程 示例 我今天对海洋和陆地面积大小对比进行了探究。 我的探究步骤是:我从资料中找到和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数据信息,然后用制作表格的方法处理信息,最后进行对比。 通过探究,我发现: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我的汇报完毕,请问:同学们对我的探究过程和结论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吗 五、小贴士 我们交流怎样通过探究得出结论的时候。在同学汇报的时候,自己要专心倾听,有哪些是你赞成的或不赞成的,记下关键词句,等汇报结束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学生活动5 学生讨论交流,试着画出比例图 学生讨论交流,试着画出扇形图 发表自己的探究过程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了解探究的步骤,学习制作比例图,感受海洋、陆地面积的差异。环节六:海水能喝吗教师活动6: 一、阅读《海水能喝吗?》 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和多种元素,且浓度很高(每100克海水中含3.5克以上),大量饮用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还会导致人体脱水。因此,海水不能作为直接饮用水。 二、看看视频找找灵感 播放视频学生活动6 学生阅读,找到关键语句进行标注活动意图说明:通过阅读海水能喝吗,帮助学习认识海水的特点,知道海水不能满足人类日常生活所需,拓展学生的知识面。7.板书设计 海洋与陆地 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约占29%,海洋面积约占71%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填空题 (1)地球表面大部分被( )覆盖着。从太空俯瞰时,地球一个( )色的大小球。 (2)海水( ) (填“能”或“不能”)作为直接饮用水。 (3)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约占( ),海洋面积约占( )。 二、判断题 1.地球其实是一个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都被水覆盖着。( ) 2.海水可以作为直接饮用水。( ) 3.通过涂颜色的方式,我们可以发现世界地图上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得多。( ) 三、选择题 1.下列对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C.五分陆地、五分海洋 2.下列不能作为直接饮用水的是(B)。 A.清澈的溪水 B.海水 C.干净的山泉水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海洋 蓝 2、不能 3、29% 71% 二、判断题 1、 2、╳ 3、╳ 三、选择题 1、B 2、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单元基本信息单元主题 自然界的水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地球系统 二、学习内容 10.2水循环 ③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说出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地下水等主要水体类型。 三、学业要求 1.能说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概况和主要水体类型; 2.对天气、水体、岩石、土壤等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动手实验,如实记录观察结果,具有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单元课时设计 4课时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主题名称 自然界的水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分四课,以自然界的水为研究对象,指导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过程,每一课学习1~2种处理信息和表达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内容编排上,从宏观到微观,前两课观察地球表面、陆地上的水;后两课联系生活,认识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树立节水意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水体类型、分布以及淡水资源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节水意识。本单元设计了《海洋与陆地》《陆地上的水体》《珍贵的淡水资源》《节约用水》四个主题探究活动课。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科学实践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2)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基于落实《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高年段要求。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第二单元前3课通过“水体类型”这一核心概念相互关联。它们共同构成了对地球上水体的全面介绍,从不同类型的水体出发,逐步深入到它们各自的特点、功能以及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这种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上水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最后一课则重在引导学生树立节约淡水资源的意识。 主题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科学知识目标是认识自然界的水,难度不大,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基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对信息进行处理获得相关科学知识。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单纯把知识目标作为学习的目标,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知识目标为依托,着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采取不同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此时他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分布情况,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认识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用得较多的是淡水,认识到地球上淡水资源珍贵而短缺,树立节水意识。 科学思维:能采用做标记、制表格、涂色块等方法筛选、整理、分析关键信息。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分析信息,准确描述不同水体的形态特征。认识到淡水资源在地球水资源中所占比例很小,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且分布不均衡。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探究实践:学会制作比例图,并能将比例图用作一种表达方式。了解不同水体特征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体验建立地球上水资源比例模型的方法,学会制作调查问卷,展开小调查,学会统计分析数据,根据调查结果作出评价。 态度责任:懂得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他人意见,在综合分析自己和他人意见的基础上与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制作和利用资料卡来进行表达交流。学会制作并使用知识小报进行表达交流,能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观察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认识到蓝色部分代表海洋,其他部分代表陆地,了解为什么有人说地球实际上是蓝色的大水球 设计意图:该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特征。在学生充分地观察地球仪后,他们对于地球的特征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这些水存在于不同的水域之中。任务2 名称:处理信息 学习几种处理信息的方法,一是做标记。找出支撑观点的关键证据,做好标记,二是制表格。数据资料可以整理成表格,三是涂颜色。用色块帮助处理信息。在地图上用蓝色笔涂出海洋部分,体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几种处理信息的方法,能够用做标记、制表格、涂颜色等方法记录并整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信息,从而理解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任务3 名称:得出结论 交流自己的发现,说说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知道把地球叫“水球”也有一定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自己的发现,了解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得出地球叫“水球”的结论。任务4 名称:表达交流 在表达交流中知道我们探究的时候经历了哪些步骤 在交流中培养发言有序、专心倾听的意识,学习制作比例图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制作陆地与海洋比例方格图,记录海洋与陆地所占方格数,感受海洋、陆地面积的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探究的步骤,学习制作比例图,感受海洋、陆地面积的差异。任务5 名称:阅读:海水能喝吗? 在阅读中认识海水的特点,知道海水不能满足人类日常生活所需。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海水能喝吗,帮助学习认识海水的特点,知道海水不能满足人类日常生活所需,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第2课时 任务6 名称:提出问题 在阅读后了解陆地上也有水,主要以淡水为主,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提出“陆地上的水都有哪些类型”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了解陆地上的水体类型,并通过提出“陆地上的水都有哪些类型”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任务7 名称:搜集证据 结合长江、黄河、青海湖、南极冰川等图片介绍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类型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水体类型的图片及描述,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类型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任务8 名称:处理信息 查找更多的水体资源资料,了解不同水体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记录并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水体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任务9 名称:表达交流 用资料卡收集、整理信息,讨论如何制作资料卡,在了解黄河的资料卡例子后,能够收集某个水体资源信息,制作资料卡。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资料卡,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水体知识,提升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第3课时 任务10 名称:活动:淡水还是咸水 引导学生制作一杯“海水”并思考我们日常生活用得较多的是淡水还是咸水?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淡水和咸水的不同,帮助学生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得较多的淡水,初步理解淡水资源的重要性。任务11 名称:搜集证据 收集关于淡水资源的信息,阅读“地球上的水资源”饼形图,指出目前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获取淡水资源的信息,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目前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状况,培养他们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节水意识和环保责任感,以及跨学科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任务12 名称:处理信息 用水槽盛1000毫升水,用来代表地球上水的总量。尝试用针筒按比例取出相应的淡水总量、可利用的淡水总量。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比例的方式处理获得的信息理解淡水资源的珍贵。任务13 名称:表达交流 通过刚才的活动,和同学交流自己对淡水资源的认识并收集整理有关我国淡水资源的信息,制作一份知识小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深对淡水资源的认识,培养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创意表达能力、节水意识和环保责任感,以及团队合作与分工协作能力。同时,通过制作知识小报这一具体任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第4课时 任务14 名称:阅读 阅读教材文段,并说说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帮助学生了解节约用水的方法,知道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等知识。任务15 名称:调查 在班上做个小调查,了解同学们对节水行为知道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节水行为知多少”小调查,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任务16 名称:处理信息 采用“正”字统计法、柱状图汇总节水方法,了解班上同学们主要有哪些节水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调查表并采用“正”字统计法、柱状图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整理,提升学生的数据整理与分析能力、实践操作与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以及对统计结果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任务17 名称:表达交流 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节约水和浪费水的现象,提出节水建议。收集更多节水小妙招,编写节水儿歌,制作宣传折页,进行节水宣传。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节水宣传,全面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传播节水知识与文化。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评价内容 第1课时:海洋与陆地 1.观察、描述地球仪上的海陆分布特征。 2.用做标记、制表格、涂色块等方法筛选、整理、分析关键信息。 3.制作陆地和海洋面积比例图。 4.懂得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他人意见,在综合分析自己和他人意见的基础上与同学进行交流。 第2课时:陆地上的水体 1.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2.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分析信息,准确描述不同水体的形态特征。 3.了解不同水体特征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4.学习制作和利用资料卡来进行表达交流。 第3课时:珍贵的淡水资源 1.认识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用得较多的是淡水。 2.认识到淡水资源在地球水资源中所占比例很小,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且分布不均衡。 3.体验建立地球上水资源比例模型的方法。 4.学会制作并使用知识小报进行表达交流。 第4课时:节约用水 1.认识到地球上淡水资源珍贵而短缺,树立节水意识。 2.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3.学会制作调查问卷,展开小调查。 4.学会统计分析数据,根据调查结果作出评价, 5.能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评价指标 第1课时:海洋与陆地 1.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分布情况。(科学观念) 2.能采用做标记、制表格、涂色块等方法筛选、整理、分析关键信息。(科学思维) 3.学会制作比例图,并能将比例图用作一种表达方式。(探究实践) 4.懂得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他人意见,在综合分析自己和他人意见的基础上与同学进行交流。(态度责任) 第2课时:陆地上的水体 1.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科学观念) 2.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分析信息,准确描述不同水体的形态特征。(科学思维) 3.查找水体资源资料,了解不同水体特征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学习制作和利用资料卡来进行表达交流。(探究实践)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沟通与表达能力 (态度责任) 第3课时:珍贵的淡水资源 1.理解淡水资源的分布、重要性和珍贵性,形成科学的资源观。(科学观念) 2.通过观察和收集关于淡水资源的数据,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淡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区分淡水与咸水,并能够列举地球上淡水资源的主要形式及其分布特点。(科学思维) 3.体验建立地球上水资源比例模型的方法;学会制作并使用知识小报进行表达交流。(探究实践) 4.通过对淡水资源的学习,学生将形成科学的资源观和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淡水资源的重要性。(态度责任) 第4课时:节约用水 1.认识到地球上淡水资源珍贵而短缺,树立节水意识。(科学观念) 2.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水资源使用情况,包括节水和浪费水的现象,通过对比分析,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和宝贵性。(科学思维) 3.学会制作调查问卷,展开小调查。学会统计分析数据,根据调查结果作出评价。(探究实践) 4.能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态度责任)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五、单元作业设计第1课时:海洋与陆地 一、填空题 (1)地球表面大部分被( )覆盖着。从太空俯瞰时,地球一个( )色的大小球。 (2)海水( ) (填“能”或“不能”)作为直接饮用水。 (3)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约占( ),海洋面积约占( )。 二、判断题 1.地球其实是一个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都被水覆盖着。( ) 2.海水可以作为直接饮用水。( ) 3.通过涂颜色的方式,我们可以发现世界地图上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得多。( ) 三、选择题 1.下列对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C.五分陆地、五分海洋 2.下列不能作为直接饮用水的是( )。 A.清澈的溪水 B.海水 C.干净的山泉水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海洋 蓝 2、不能 3、29% 71% 二、判断题 1、 2、╳ 3、╳ 三、选择题 1、B 2、B 第2课时:陆地上的水体 一、填空题 1、陆地上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称为( ),有时也叫“江”如长江、黄河、亚马孙河、尼罗河等。 2、( )是陆地表面主要的水体类型之一,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 3、有的陆地表面洼地积水较多,形成比较宽广的水域,称为( )。如青海湖、洞庭湖等、 4、冰川、河流、湖泊都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 )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二、判断题 1.湖泊是陆地上面积最大的水体。( ) 2.河流和湖泊是因为陆地表面洼地积水较多形成的。( ) 3.冰川不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河流和湖泊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 ) 三、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陆地上的水体的是( ) A.尼罗河 B.鄱阳湖 C.大西洋 2.根据水中含盐量的多少,可以将水分为( ) A.盐水和淡水 B.淡水和咸水 C.海洋水和陆地水 3.黄河的形状呈巨大的( ) A.“之”字形 B“几”字形 C“幺”字形 4.冰川主要分布在( ) A.南北两极和高山地区 B.平原地区 C.中纬度沿海地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河流 2、冰川 3、湖泊 4、河流、湖泊 二、判断题 1、╳ 2、╳ 3、╳ 三、选择题 1、C 2、B 3、B 4、A 第3课时:珍贵的淡水资源 一、填空题 1、地球上的咸水占总水量的( )左右,淡水占总水量的( )左右,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2、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用得较多的是( ) (填“咸水”或“淡水”)。 3、地球上的海洋水很( ),淡水资源很( )。 (均填“丰富”或“短缺”) 二、判断题 1.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但可供我们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 ) 2.平常我们做饭、饮用的水是淡水,但是洗衣服和灌溉农田可以用海水。( ) 3.海水中含有盐类,所以尝起来咸咸的。( ) 4.淡水包含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江河湖泊、水蒸气、冰等。( ) 三、选择题 1.在地球的淡水资源中,( )最多 A.海洋水 B.湖泊水 C.冰川水 2.关于我国淡水资源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淡水资源整体上南多北少 B.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相对短缺 C.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丰富 3.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亿人面临饮用水短缺的问题,其中( )缺水最为严重。 A.亚洲和欧洲 B.亚洲和非洲 C.非洲和南美洲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97.5% 2.5% 2、淡水 3、丰富 短缺 二、判断题 1、 2、╳ 3、 4、 三、选择题 1、C 2、A 3、B 第4课时:节约用水 一、填空题 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珍贵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淡水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要树立,( )资源的意识。 2、为了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1993年联合国大会确定将每年的( )定为“世界水日”。每年( )是“中国水周”。 3、为了节约用水,我们要及时关闭水龙头;学会( ),用洗完衣服的水拖地,用淘米水洗碗、冲厕所和浇灌花草,用养鱼的水浇花;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节约用水知识。 二、判断题 1、擦手纸巾用冲水马桶冲掉,可以减少垃圾堆积。( ) 2、小明说:“我住的地方水很多,节约用水是针对缺水地方的”。( ) 3、洗碗时把水龙头开到最大,一直冲洗。( ) 4、在做污水调查时,不可以随意地接触污水。( ) 5、地球的水资源很丰富,没必要循环用水。( ) 6、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 ) 三、选择题 1.针对淡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发展节水型农业 B.定期开展节水宣传周 C.课间与同学们“打水仗” 2.下列不利于节约用水的行为是( ) A.在不影响卫生的情况下尽量少更换碗碟,减少洗涮用水 B.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 C.经常使用浴缸泡澡 3.我国淡水资源非常短缺,所以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 ) A.将生活用水、工厂废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或海洋中 B.既要防止和消除水体污染,又要节约用水 C.减少饮水量,以节约用水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短缺 节约淡水 2、3月22日 3月22~28日 3、循环用水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选择题 1、C 2、C 3、B六、单元教学结构图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实施后填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教学】2.1《海洋与陆地》课时教案.docx 【大单元教学】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单元整体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