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实验活动专练5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下列验证金属物理性质的操作中,错误的是(D)A.用砂纸打磨镁带后,观察其呈银白色B.将铜丝接入串有灯泡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灯泡发光,验证了铜的导电性C.把一小段铁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感觉到铁丝烫手,验证了铁的导热性D.用铁锤捶打铝丝,观察到铝丝被捶成铝片,说明铝的硬度小2易错题 某同学为验证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金属片均已打磨,且其形状大小相同;实验①②③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均相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D)A.对比实验①②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判断出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分析实验②③④的现象,能判断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C.分析实验④的现象,能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D.分析四个实验的现象,不能判断出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3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高科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金属,请完成下列关于金属知识的填空。(1)生铁和钢的机械性能不同,钢的性能比生铁优越的原因是 钢的含碳量比生铁低 。 (2)钨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这是因为钨能导电且 熔点高 。 (3)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青铜的硬度比铜 大 (填“大”“小”或“相同”)。 (4)A图所示是金属的一个应用实例,请说出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物理性质 导电性(或延展性) (答出一点即可)。图B所示是两块金属片相互刻画后,在纯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 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 。 4(2024·陕西中考A卷改编)化学课堂上,老师为同学们演示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铜丝插入AgNO3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两个现象分别是 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2AgNO3===Cu(NO3)2+2Ag 。 (2)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时,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Cu(NO3)2===2Al(NO3)3+3Cu 。 5验证锌、铜、银3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据图中所示,向孔穴1~3中分别滴加X溶液。(1)若X是稀硫酸。产生明显现象的孔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H2SO4===ZnSO4+H2↑ 。用稀硫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其理由是 孔穴2、3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 (2)若只选择一种试剂达到实验目的,X是 CuSO4(合理即可) 溶液。 6某班同学在实验室探究金属的某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部分操作如图所示。(1)操作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铜丝表面变黑 ;实验结束时,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 用灯帽将酒精灯盖灭,轻提一下,再重新盖好 。 (2)操作B、C可以判断金属镁、银、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操作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uCl2===MgCl2+Cu 。 (3)如果只用三种试剂,验证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择的三种试剂为 铝、铜和硫酸亚铁溶液(或其他合理答案) 。 7文献典籍 (2024·南通二模)《天工开物》中记载锡的冶炼:“入砂(主要成分是SnO2)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SnO2中Sn的化合价为+2B.炼锡过程中木炭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C.用铅少许的目的是形成合金,使锡较易熔化D.锡制容器可用来饮酒喝茶,也可用来盛装食醋8装置创新 如图,将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放入左、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金属均有剩余(U形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右试管中溶液为黄色B.两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C.U形管中液面左升右降D.U形管中液面仍相平9(2024·常州模拟)为探究金属与酸反应,某实验小组进行如下两组实验。实验一: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如表所示,取经过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的铁、铜、锌片于试管中,分别同时加入9.8 mL w=18%的稀硫酸,对比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编号 Ⅰ Ⅱ Ⅲ实验 操作实验 现象 产生气泡, 速率较快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速率较慢(1)实验一的结论是 Ⅰ中的金属最活泼,Ⅲ中的金属次之,Ⅱ中金属最不活泼 。 (2)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 (3)Ⅰ中的金属是 锌 。 实验二: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另取一块锌片与质量分数为18%的稀硫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测得产生H2的总体积与反应时间关系如表所示,同时用温度传感器测得溶液温度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反应时间(s) 20 40 60 80 100H2体积(mL) 5 15 30 50 60(4)锌片与稀硫酸反应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 (5)20~40 s产生H2的平均速率是 0.5 mL·s-1(平均速率指单位时间内H2体积的变化量)。 (6)产生H2的体积:40~60 s大于20~40 s,主要原因是 反应放热,40~60 s溶液温度更高 ;80~100 s小于60~80 s,主要原因是①锌片越来越少,② 稀硫酸的浓度越来越小 。 实验活动专练5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下列验证金属物理性质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砂纸打磨镁带后,观察其呈银白色B.将铜丝接入串有灯泡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灯泡发光,验证了铜的导电性C.把一小段铁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感觉到铁丝烫手,验证了铁的导热性D.用铁锤捶打铝丝,观察到铝丝被捶成铝片,说明铝的硬度小2易错题 某同学为验证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金属片均已打磨,且其形状大小相同;实验①②③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均相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②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判断出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分析实验②③④的现象,能判断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C.分析实验④的现象,能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D.分析四个实验的现象,不能判断出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3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高科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金属,请完成下列关于金属知识的填空。(1)生铁和钢的机械性能不同,钢的性能比生铁优越的原因是 。 (2)钨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这是因为钨能导电且 。 (3)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青铜的硬度比铜 (填“大”“小”或“相同”)。 (4)A图所示是金属的一个应用实例,请说出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物理性质 (答出一点即可)。图B所示是两块金属片相互刻画后,在纯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 。 4(2024·陕西中考A卷改编)化学课堂上,老师为同学们演示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铜丝插入AgNO3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两个现象分别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时,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验证锌、铜、银3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据图中所示,向孔穴1~3中分别滴加X溶液。(1)若X是稀硫酸。产生明显现象的孔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稀硫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其理由是 。 (2)若只选择一种试剂达到实验目的,X是 溶液。 6某班同学在实验室探究金属的某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部分操作如图所示。(1)操作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实验结束时,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 。 (2)操作B、C可以判断金属镁、银、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操作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果只用三种试剂,验证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择的三种试剂为 。 7文献典籍 (2024·南通二模)《天工开物》中记载锡的冶炼:“入砂(主要成分是SnO2)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nO2中Sn的化合价为+2B.炼锡过程中木炭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C.用铅少许的目的是形成合金,使锡较易熔化D.锡制容器可用来饮酒喝茶,也可用来盛装食醋8装置创新 如图,将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放入左、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金属均有剩余(U形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右试管中溶液为黄色B.两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C.U形管中液面左升右降D.U形管中液面仍相平9(2024·常州模拟)为探究金属与酸反应,某实验小组进行如下两组实验。实验一: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如表所示,取经过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的铁、铜、锌片于试管中,分别同时加入9.8 mL w=18%的稀硫酸,对比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编号 Ⅰ Ⅱ Ⅲ实验 操作实验 现象 产生气泡, 速率较快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速率较慢(1)实验一的结论是 。 (2)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Ⅰ中的金属是 。 实验二: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另取一块锌片与质量分数为18%的稀硫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测得产生H2的总体积与反应时间关系如表所示,同时用温度传感器测得溶液温度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反应时间(s) 20 40 60 80 100H2体积(mL) 5 15 30 50 60(4)锌片与稀硫酸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 (5)20~40 s产生H2的平均速率是 mL·s-1(平均速率指单位时间内H2体积的变化量)。 (6)产生H2的体积:40~60 s大于20~40 s,主要原因是 ;80~100 s小于60~80 s,主要原因是①锌片越来越少,②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实验活动专练5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学生版.docx 实验活动专练5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