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提分练(三)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项提分练(三)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专项提分练(三)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类型一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1(2024春·泉州期中)NaCl是重要的资源,其应用与生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应用①操作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B.应用②在制备NaOH的过程中,水参加了反应
C.应用③制得的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生产中提纯粗盐时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除去Mg2+
2(2024·江门一模)某同学带着稀盐酸逆时针奔跑,若稀盐酸能与红旗点的物质发生反应,就能跑向下一个红旗点。为了顺利跑完,各个红旗点的物质选择错误的是( )
A.②Fe      B.③CuO
C.④NaNO3 D.⑤Ca(OH)2
3(2024·天津二模)取一定质量的BaCl2、Na2SO4和Na2CO3的混合物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使其溶解,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向烧杯中再逐滴滴加稀盐酸,烧杯中沉淀的质量先增加后减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滴加稀盐酸时,同时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随着稀盐酸的滴加,钠离子的数量逐渐增多
C.加入稀盐酸前,烧杯中的沉淀为BaCO3和BaSO4
D.沉淀质量增加,说明滴加稀盐酸前,Na2SO4有剩余
4(2023·聊城中考)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宏观:复分解反应一定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
B.微观:盐的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C.变化:等质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一定呈中性
D.实验: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结果会偏小
5(2024·淄博一模)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含有醋酸,性质类似于盐酸)的锥形瓶瓶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反应时既有热量放出,也有气体生成
B.反应时只有热量放出,没有气体生成
C.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
D.产生的气体能用于灭火
6(2024·重庆渝中区模拟)某同学进行酸碱盐性质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结束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中可能含有两种盐
B.a~b段一定会发生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C.b~c段一定发生的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D.c点时有两种颜色的沉淀
7(2024·西安模拟)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与碳酸钠相关的性质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支试管中均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B.烧杯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碳酸钙
C.上层无色清液中一定不含Ca2+
D.混合前a中一定没有碳酸钠剩余
8(2023·荆州中考)如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及其有效成分:
用品 发酵粉 炉具清洁剂 洁瓷净
有效成分 碳酸氢钠 氢氧化钠 盐酸
(1)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 。
(2)氢氧化钠属于碱,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相同的阴离子 (填离子符号)。
(3)洁瓷净不慎洒落在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产生气体,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 。
9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小明同学对酸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梳理和总结,并预测了硫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请完成下列问题。
(1)基于微观视角分析酸的共性
烧杯A和B中分别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出现的相同实验现象是 ,现象相同的原因是酸溶液中均含有相同的 (填离子符号)。
(2)基于微观视角分析酸的差异性
向烧杯A和B中分别滴加硝酸钡溶液,烧杯B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为 。烧杯A中无明显现象,造成两烧杯中现象不同的原因是两溶液中的 不同。
(3)预测陌生物质的化学性质
①烧杯C中盛有硫酸氢钠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氧化铁,预期现象为 。
②请根据硫酸氢钠溶液中所含的微粒,预测硫酸氢钠能与下列试剂反应的有 (填字母序号)。
A.硝酸钡溶液 B.硝酸钾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碳酸氢钠溶液
类型二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
10(2024·扬州中考)CH4在O2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其转化可表示为CH4CO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稀盐酸H2
B.CuSO4溶液Cu
C.MgMgO
D.NaOH溶液NaCl溶液
11(2024·深圳中考)下图是几种物质生成水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可以表示为H2O2制取O2的反应
B.③可以表示为NaOH与H2SO4的反应
C.④可以表示为AgNO3与Al的反应
D.⑤反应中用的纯净物中含有氢元素
12(2024·盐城一模)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若丁为水,则甲、乙可能发生置换反应
B.若乙为氢氧化钙,则丙、丁中一定有盐
C.若乙为稀盐酸,则丙、丁中不一定有盐
D.若丙为硫酸铜,则甲和乙可能是酸和碱
13
(2023·济宁中考)甲、乙两厂分布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两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K+、Cu2+、Ag+、N、OH-、Cl-六种离子,两厂分别含有其中不同的三种离子。如果在a处取水样进行检测,废水的pH大于7;两厂废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可将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成沉淀,这样处理后c处的废水就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处废水中含有K+、OH-、Cl-
B.b处废水中一定含有Cu2+,可能含有Cl-、N
C.b处废水显蓝色
D.c处废水中溶解的溶质可用作肥料
14“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同学们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①取“碱石灰”样品,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滤渣和滤液。②取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足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下列关于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定含Na2CO3
B.一定含Na2CO3和NaOH
C.一定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D.一定含有CaCO3
15(2024·乐山中考)甲、乙、丙、丁分别为碳酸钠、盐酸、氯化亚铁、氯化铜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部分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为 。
(2)甲与乙的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甲与戊反应可以生成丙,则戊可能是 (任写一种即可)。
(4)丙生成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专项提分练(三)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类型一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1(2024春·泉州期中)NaCl是重要的资源,其应用与生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应用①操作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B.应用②在制备NaOH的过程中,水参加了反应
C.应用③制得的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生产中提纯粗盐时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除去Mg2+
2(2024·江门一模)某同学带着稀盐酸逆时针奔跑,若稀盐酸能与红旗点的物质发生反应,就能跑向下一个红旗点。为了顺利跑完,各个红旗点的物质选择错误的是(C)
A.②Fe      B.③CuO
C.④NaNO3 D.⑤Ca(OH)2
3(2024·天津二模)取一定质量的BaCl2、Na2SO4和Na2CO3的混合物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使其溶解,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向烧杯中再逐滴滴加稀盐酸,烧杯中沉淀的质量先增加后减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滴加稀盐酸时,同时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随着稀盐酸的滴加,钠离子的数量逐渐增多
C.加入稀盐酸前,烧杯中的沉淀为BaCO3和BaSO4
D.沉淀质量增加,说明滴加稀盐酸前,Na2SO4有剩余
4(2023·聊城中考)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认识正确的是(D)
A.宏观:复分解反应一定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
B.微观:盐的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C.变化:等质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一定呈中性
D.实验: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结果会偏小
5(2024·淄博一模)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含有醋酸,性质类似于盐酸)的锥形瓶瓶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B)
A.反应时既有热量放出,也有气体生成
B.反应时只有热量放出,没有气体生成
C.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
D.产生的气体能用于灭火
6(2024·重庆渝中区模拟)某同学进行酸碱盐性质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结束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C)
A.a点时溶液中可能含有两种盐
B.a~b段一定会发生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C.b~c段一定发生的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D.c点时有两种颜色的沉淀
7(2024·西安模拟)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与碳酸钠相关的性质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两支试管中均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B.烧杯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碳酸钙
C.上层无色清液中一定不含Ca2+
D.混合前a中一定没有碳酸钠剩余
8(2023·荆州中考)如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及其有效成分:
用品 发酵粉 炉具清洁剂 洁瓷净
有效成分 碳酸氢钠 氢氧化钠 盐酸
(1)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 NaHCO3 。
(2)氢氧化钠属于碱,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相同的阴离子 OH- (填离子符号)。
(3)洁瓷净不慎洒落在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产生气体,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 CaCO3+2HCl === CaCl2+H2O+CO2↑ 。
9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小明同学对酸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梳理和总结,并预测了硫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请完成下列问题。
(1)基于微观视角分析酸的共性
烧杯A和B中分别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出现的相同实验现象是 溶液都变红 ,现象相同的原因是酸溶液中均含有相同的 H+ (填离子符号)。
(2)基于微观视角分析酸的差异性
向烧杯A和B中分别滴加硝酸钡溶液,烧杯B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NO3)2+H2SO4 === BaSO4↓+2HNO3 ,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为 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 。烧杯A中无明显现象,造成两烧杯中现象不同的原因是两溶液中的 酸根离子 不同。
(3)预测陌生物质的化学性质
①烧杯C中盛有硫酸氢钠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氧化铁,预期现象为 固体溶解,溶液会变成黄色 。
②请根据硫酸氢钠溶液中所含的微粒,预测硫酸氢钠能与下列试剂反应的有 AD (填字母序号)。
A.硝酸钡溶液 B.硝酸钾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碳酸氢钠溶液
类型二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
10(2024·扬州中考)CH4在O2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其转化可表示为CH4CO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A)
A.稀盐酸H2
B.CuSO4溶液Cu
C.MgMgO
D.NaOH溶液NaCl溶液
11(2024·深圳中考)下图是几种物质生成水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①可以表示为H2O2制取O2的反应
B.③可以表示为NaOH与H2SO4的反应
C.④可以表示为AgNO3与Al的反应
D.⑤反应中用的纯净物中含有氢元素
12(2024·盐城一模)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C)
A.若丁为水,则甲、乙可能发生置换反应
B.若乙为氢氧化钙,则丙、丁中一定有盐
C.若乙为稀盐酸,则丙、丁中不一定有盐
D.若丙为硫酸铜,则甲和乙可能是酸和碱
13
(2023·济宁中考)甲、乙两厂分布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两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K+、Cu2+、Ag+、N、OH-、Cl-六种离子,两厂分别含有其中不同的三种离子。如果在a处取水样进行检测,废水的pH大于7;两厂废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可将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成沉淀,这样处理后c处的废水就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B)
A.a处废水中含有K+、OH-、Cl-
B.b处废水中一定含有Cu2+,可能含有Cl-、N
C.b处废水显蓝色
D.c处废水中溶解的溶质可用作肥料
14“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同学们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①取“碱石灰”样品,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滤渣和滤液。②取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足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下列关于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A)
A.一定含Na2CO3
B.一定含Na2CO3和NaOH
C.一定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D.一定含有CaCO3
15(2024·乐山中考)甲、乙、丙、丁分别为碳酸钠、盐酸、氯化亚铁、氯化铜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部分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为 盐酸 。
(2)甲与乙的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复分解 反应。
(3)甲与戊反应可以生成丙,则戊可能是 氧化铜 (任写一种即可)。
(4)丙生成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Cl2 === FeCl2+Cu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