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提优测评卷(二)第九单元 溶液(45分钟 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3·广西中考)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白糖 B.白酒 C.白醋 D.花生油2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A.CaCO3 B.NaOH C.NaCl D.NH4NO33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提纯中未涉及的实验方法是( )A.溶解 B.蒸发 C.蒸馏 D.结晶4(2024·长沙期中)溶液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水是常见的溶剂C.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D.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5现有2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0 g,下列情况能改变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 )A.20 ℃时,从溶液中蒸发掉10 g水B.20 ℃时,向溶液中再加入5 g硝酸钾固体C.将溶液升温到30 ℃D.将溶液降温到10 ℃6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5 g、30 g、30 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B.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C.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7(2024·阜阳期末)在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如图是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8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钠固体,边加边搅拌。下列图形中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9(2024·北京二模)下列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中,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①② B.①中利用了氯化钠易溶于水的性质C.②中等蒸发皿中液体完全蒸干再停止加热 D.③中漏斗内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10有关“海水晒盐”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钠B.原理是将海水引到盐滩上,利用日光和风力使水蒸发得到粗盐C.日晒时,氯化钠不断析出,过滤所得母液是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D.“海水晒盐”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的11准确理解化学概念非常重要,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盐水倒出一半后,味道变淡 B.物质溶解形成溶液时一定放热C.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12(2024·泸州期末)氯化铵(NH4Cl)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肥料。80 ℃时,取50 g NH4Cl固体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甲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丙溶液中不含NH4ClC.甲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乙D.操作X要用到玻璃棒13将50 g KNO3加入50 g水中,升高温度并充分搅拌,不同温度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30 60 70 80溶液质量/g 65.8 72.9 100 100 100A.20 ℃时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30 ℃时KNO3的溶解度为22.9 gC.由60 ℃升温至70 ℃过程中,KNO3的溶解度保持不变D.80 ℃时,向该溶液中加入100 g水,质量分数变为25%14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2.5 gB.步骤主要有计算、称量、量取、溶解C.量取水所选用的量筒规格为50 mLD.若俯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15(2022·安徽中考)已知KNO3在20 ℃、30 ℃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 g、45.8 g,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10.0%B.Ⅱ中溶液是30 ℃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C.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Ⅰ中的2倍D.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二、填空及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2分,共38分)16(8分)将30 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 g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 ℃、t1 ℃、t2 ℃、t3 ℃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A、B、C、D点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物质X的溶解度是 。 (2)A、B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 (3)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4)若要从D点对应的溶液中得到全部固体X,可采用的方法是 。 17(6分)(2023·聊城中考)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结合图一、图二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t1 ℃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 乙(填“>”“=”或“<”)。 (2)t2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各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溶解情况如图二所示,则B烧杯内的溶质是 (填“甲”或“乙”)。 (3)下列有关甲、乙两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质相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将t2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析出晶体质量甲大于乙D.t2 ℃时,在50 g水中加入30 g甲物质充分溶解,得到70 g甲溶液18(8分)根据如图中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10 ℃时,将15 g硝酸钾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硝酸钾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 (3)20 ℃时,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可使用的方法是 (写一种即可); (4)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采用的方法是 (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19(16分)(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产生大量气泡,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 有关。 (2)甲、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结合该图回答问题:①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③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 ④t2 ℃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⑤两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乙>甲时的温度为t,由图可知t的取值范围是 。 ⑥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 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空1分,共11分)20(4分)如图是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的操作。请回答。(1)实验中应称量NaCl g。 (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 直到天平平衡。 (3)玻璃棒的作用是 。 (4)下列操作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填字母)。 A.取用潮湿的氯化钠 B.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转移溶液后,烧杯内还有少量氯化钠固体21(7分)食盐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自然界中氯化钠储量很大,海水中氯化钠的量在2%~3%。(1)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是 (填微粒符号)。 (2)据记载,炎帝时期人们就掌握了熬煮海水获得食盐的技术。这种技术与海水晒盐相似,都是 (填结晶方法)。 (3)科学家从海水中取样,根据样品中氯化钠和海水的质量比,进而计算出海水中大概的含盐量,理由是溶液具有 性。 (4)配制100 g 20%的食盐水并模拟熬煮海水实验。①如图1所示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②量取上述实验所需蒸馏水时,选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 A.100 mL烧杯 B.100 mL量筒 C.50 mL烧杯 D.50 mL量筒③模拟熬煮海水时,需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④装瓶:把所配溶液装入试剂瓶,填写如图2所示标签。(5)若要将100 g 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g。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22(2024·河北中考)为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盛有100 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分三次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锌粉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1)m的值为 。 (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单元提优测评卷(二)第九单元 溶液(45分钟 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3·广西中考)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D)A.白糖 B.白酒 C.白醋 D.花生油2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B)A.CaCO3 B.NaOH C.NaCl D.NH4NO33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提纯中未涉及的实验方法是(C)A.溶解 B.蒸发 C.蒸馏 D.结晶4(2024·长沙期中)溶液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水是常见的溶剂C.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D.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5现有2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0 g,下列情况能改变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D)A.20 ℃时,从溶液中蒸发掉10 g水B.20 ℃时,向溶液中再加入5 g硝酸钾固体C.将溶液升温到30 ℃D.将溶液降温到10 ℃6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5 g、30 g、30 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B.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C.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7(2024·阜阳期末)在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如图是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D)8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钠固体,边加边搅拌。下列图形中变化关系正确的是(B)9(2024·北京二模)下列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中,说法正确的是(B)A.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①② B.①中利用了氯化钠易溶于水的性质C.②中等蒸发皿中液体完全蒸干再停止加热 D.③中漏斗内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10有关“海水晒盐”说法正确的是(B)A.海水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钠B.原理是将海水引到盐滩上,利用日光和风力使水蒸发得到粗盐C.日晒时,氯化钠不断析出,过滤所得母液是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D.“海水晒盐”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的11准确理解化学概念非常重要,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C)A.食盐水倒出一半后,味道变淡 B.物质溶解形成溶液时一定放热C.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12(2024·泸州期末)氯化铵(NH4Cl)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肥料。80 ℃时,取50 g NH4Cl固体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甲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A.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丙溶液中不含NH4ClC.甲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乙D.操作X要用到玻璃棒13将50 g KNO3加入50 g水中,升高温度并充分搅拌,不同温度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温度/℃ 20 30 60 70 80溶液质量/g 65.8 72.9 100 100 100A.20 ℃时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30 ℃时KNO3的溶解度为22.9 gC.由60 ℃升温至70 ℃过程中,KNO3的溶解度保持不变D.80 ℃时,向该溶液中加入100 g水,质量分数变为25%14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2.5 gB.步骤主要有计算、称量、量取、溶解C.量取水所选用的量筒规格为50 mLD.若俯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15(2022·安徽中考)已知KNO3在20 ℃、30 ℃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 g、45.8 g,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Ⅰ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10.0%B.Ⅱ中溶液是30 ℃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C.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Ⅰ中的2倍D.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二、填空及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2分,共38分)16(8分)将30 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 g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 ℃、t1 ℃、t2 ℃、t3 ℃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A、B、C、D点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物质X的溶解度是 60 g 。 (2)A、B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B 。 (3)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B 。 (4)若要从D点对应的溶液中得到全部固体X,可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 17(6分)(2023·聊城中考)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结合图一、图二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t1 ℃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 = 乙(填“>”“=”或“<”)。 (2)t2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各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溶解情况如图二所示,则B烧杯内的溶质是 乙 (填“甲”或“乙”)。 (3)下列有关甲、乙两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甲、乙两物质相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将t2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析出晶体质量甲大于乙D.t2 ℃时,在50 g水中加入30 g甲物质充分溶解,得到70 g甲溶液18(8分)根据如图中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10 ℃时,将15 g硝酸钾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硝酸钾的 不饱和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NaCl ; (3)20 ℃时,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可使用的方法是 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写一种即可); (4)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19(16分)(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产生大量气泡,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 压强 有关。 (2)甲、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结合该图回答问题:① 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乙 (填“甲”或“乙”)。 ③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降温(或蒸发溶剂) 。 ④t2 ℃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⑤两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乙>甲时的温度为t,由图可知t的取值范围是 0≤t⑥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B ;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 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甲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空1分,共11分)20(4分)如图是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的操作。请回答。(1)实验中应称量NaCl 7.5 g。 (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 添加氯化钠 直到天平平衡。 (3)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氯化钠固体的溶解 。 (4)下列操作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B (填字母)。 A.取用潮湿的氯化钠 B.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转移溶液后,烧杯内还有少量氯化钠固体21(7分)食盐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自然界中氯化钠储量很大,海水中氯化钠的量在2%~3%。(1)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是 Na+ (填微粒符号)。 (2)据记载,炎帝时期人们就掌握了熬煮海水获得食盐的技术。这种技术与海水晒盐相似,都是 蒸发结晶 (填结晶方法)。 (3)科学家从海水中取样,根据样品中氯化钠和海水的质量比,进而计算出海水中大概的含盐量,理由是溶液具有 均一 性。 (4)配制100 g 20%的食盐水并模拟熬煮海水实验。①如图1所示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ACDB 。(填字母) ②量取上述实验所需蒸馏水时,选用的仪器是 B (填字母)。 A.100 mL烧杯 B.100 mL量筒 C.50 mL烧杯 D.50 mL量筒③模拟熬煮海水时,需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防止受热不均引起液滴飞溅 。 ④装瓶:把所配溶液装入试剂瓶,填写如图2所示标签。答:(5)若要将100 g 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100 g。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22(2024·河北中考)为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盛有100 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分三次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锌粉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1)m的值为 0.4 。 (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Zn+H2SO4===ZnSO4+H2↑,98 2100 g·x 0.5 g= x=24.5%答: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提优测评卷(二)第九单元 溶液 - 学生版.docx 单元提优测评卷(二)第九单元 溶液.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