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象版 四年级下册 《生命世界》单元 2.奇妙的植物 教学设计单元 《生命世界》 课题 2.奇妙的植物 课时 1核心 概念 7.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学习内容及要求 7.1生物能适应其生存环境 3~4年级 ①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认识不同环境下的植物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特点。 科学思维: 1.能分析比较植物生存需要的差异。 2.能分析不同环境中植物的不同外部形态特点对维持其生存的作用。 探究实践: 1.能收集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外部形态特征的信息。 2.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维持了植物生存的需要。 态度责任: 能积极参与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活动,对植物生长的自然现象感到好奇,表现出探究兴趣。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能够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维持了植物生存的需要。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1.能分析比较植物生存需要的差异。 2.针对植物在生长过程出现的一些现象有针对性进行分析。教学 准备 教师:仙人掌、塑料布、小刀、橡胶手套学生:仙人掌、塑料布、橡胶手套,提前对一些植物的外部形态特点进行了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一、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 任务一:猜谜语 1.猜谜语 一个巴掌生得怪, 长满尖刺好厉害, 不怕风沙不怕旱, 开朵花儿顶上戴。(打一植物)。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分是维持植物生命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而仙人掌则生活在干旱少雨的沙漠里,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今天就从探究仙人掌的秘密开始学习“奇妙的植物”。 学生能够根据谜语中的关键词猜出谜底,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吸引其注意力。二、观察活动(预设11分钟) 任务二:观察仙人掌 1.观察仙人掌,在观察时注意戴上手套以防被仙人掌的刺刺伤。 2.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交流分享。 总结:仙人掌是绿色的,手掌形状,上面有许多小刺,非常坚硬。针形刺是仙人掌的叶,手掌状的“身体”是它的茎。 3.思考:叶与茎的特点与仙人掌的生存环境会不会有关系呢? 任务三:观察仙人掌的茎 1.请大家把仙人掌的茎横向切开,进行观察。 在切开之前,有几条温馨提示: (1)全程戴手套; (2)在桌子上铺上塑料布; (3)把仙人掌固定好后再横切; (4)用完小刀后要及时收好; (5)不要品尝仙人掌。 2.学生操作实验,并进行观察。 3.学生交流实验发现。 总结:切开仙人掌后,茎里面流出来了浓稠的汁液,可见仙人掌肥厚的肉质茎可以贮存很多水分,来满足它的生存和生长需要。 任务四:观察仙人掌的叶 1.提出问题:仙人掌叶子的特点与它的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2.学生观察仙人掌的叶。 总结:仙人掌的叶又细又小,还很坚硬。 3.师补充知识:叶子表面有很多肉眼看不见的小孔,称为气孔,植物体内的水分从气孔蒸发出去,这种作用称为“蒸腾作用”。一般来说,叶子越大,气孔越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就越多。一棵玉米长到结出果实时大约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200千克的水。生活在热带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退化为刺形叶,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散失。这仙人掌能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的又一个秘密。 6.提出问题:植物的叶子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观察仙人掌的外形特征,然后实验切开仙人掌的茎,再进一步观察,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并记录,更容易发现仙人掌的秘密。 此环节需提醒学生在整个观察及实验的过程中必须戴上手套,防止扎手。三、搜集证据(预设6分钟) 任务五:观察不同植物的叶片 1.出示三种植物的叶片:热带植物芭蕉树、温带植物苹果树、寒带植物云杉。观察这些植物的叶片,说说它们的特点,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 2.出示两种植物的叶片:水生植物莲花、抗旱、耐盐碱植物沙枣树。观察这些植物的叶片,说说它们的特点,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 3.小结: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 观察图片中不同植物的叶片的特征,以及它们生活环境,知道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 此环节需引导学生将植物的叶片特点与其生活的环境建立有效链接。四、处理信息(预设8分钟) 任务六:调查不同环境中植物的根 1.生长在不同环境中植物的叶的形态千差万别,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的根又是什么样的呢? 2.根据课前调查情况,小组汇报调查结果,师根据分享情况进行补充。 3.总结:水生植物的根长得短而浅,旱生植物的根长得长而深。 小贴士:沙漠里很干旱,但是在地下越深的地方存留的水分就越多。所以沙漠植物只有靠着长长的根,才能吸到维持生存的水分,同时不被沙漠中的狂风吹走。 4.小结:在不同的环境中,植物的根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维持了植物的生存。 通过课前调查,学生对不同环境中根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通过教师的讲解及补充,学生在加深印象的同时,也能对植物生长的自然现象感到好奇,表现出探究兴趣。 此环节先让学生汇报调查结果,进行充分的表达与交流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解、补充。五、拓展延伸(预设6分钟) 1.一般而言,生活在相同环境中植物的外部形态有大致相同的特点,如果改变生长环境,比如水、阳光、温度等,植物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吗?举例说明。 2.教师出示图片 图1:树的根长歪了,向着水源生长,来吸收更多的水分。(向水性) 图2:植物身体向阳光处生长,身子斜得厉害,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向光性) 图3:种植玉米保持一定的株距和行距,可以减少植物之间争夺养料、水分、阳光及生存空间。 图4:给植物套上塑料膜就像人穿上衣服一样,让它能保持生长需要的适宜的温度。 3.小结:通过观察植物图片,了解植物的向水性、向光性等特点,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和合适的温度。这些现象说明环境中水、阳光、温度的变化会对植物产生影响,也说明植物能够适应环境,植物的外部形态特点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的需要。 学生通过讨论水、阳光、温度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而总结得出植物能够适应环境,植物的外部形态特点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的需要。 此环节教师需做充分的准备,以便对学生的举例进行有效评价。六、练一练(预设6分钟) 一、填空题 1.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 )。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 )、( )和( )等条件的结果。 2.一般来说,水生植物的根长得( );旱生植物的根长得( )。 3.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的根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维持了植物的( )。 二、选择题 1.适合生长在高山和寒冷的气候环境中的叶是( ) A、针叶 B、扇形叶 C、阔叶 2.下列植物中,属于水生植物的是( ) A、芦荟 B、百岁兰 C、浮萍 3.能使大树牢牢矗立在土地上的是大树( ) A、叶 B、枝 C、根 4.把下列植物的茎切开,具有厚实、丰满特点的是( ) A、芦荟 B、蒲公英 C、狗尾草 参考答案: 1.特点、水分、阳光、温度 2.短而浅、长而深 3.生存 1.A 2.C 3.C 4.A七、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八、板书设计 奇妙的植物 叶 茎 根 (适应变化)水分 阳光 温度 维持生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