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 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初二科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 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初二科学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 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初二科学
1.(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下列符号既表示某种元素,又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2H B.O C.H2O D.Fe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A.2H表示2个氢原子,故A不合题意;
B.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不能表示氧气这种物质,故B符合题意;
C.H2O表示一个水分子,表示水这种物质,故C不合题意;
D.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和铁这种物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前进,使人前进的力是 (  )
A.人受到的浮力 B.水的阻力
C.手、脚对水的力 D.水对手、脚的向前的力
【答案】D
【知识点】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 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会给手和脚向前的反作用力,所以人会向前运动。
故选D。
3.(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当气体被压缩时,它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情况是(  )
A.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B.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C.质量变大,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D.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变化,根据密度公式分析气体的密度变化。
【解答】 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当气体被压缩时, 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根据可知,气体的密度变大,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下列事例与惯性无关的是 (  )
A.墙内开花墙外香
B.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前倾
C.开车时,司机要系安全带
D.跳远时,运动员助跑以提高成绩
【答案】A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惯性,但也要注意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解答】 A.人闻到香味,是因为花香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个现象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与惯性无关,故A符合题意;
B.汽车在刹车时,乘客的脚随车静止,乘客的身体由于惯性会前倾,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击车体而对人造成伤害,与惯性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跳远运动员助跑可以提高成绩,是利用了身体的惯性;起跳后,身体仍保持高的速度向前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如图所示,氢气球系着小石块在空中匀速上升,如果系着小石块的线突然断了,小石块将会(  )
A.立即加速下降 B.保持原来的速度匀速上升
C.减速上升后再加速下降 D.以原来的速度大小匀速下降
【答案】C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对小石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 重物原来随气球匀速上升,受到拉力和重力作用,当细绳断裂后,由于惯性物体会先向上减速运动,但物体此时只受重力作用,因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因此重物在重力作用下最终加速向下回落。
故选C。
6.(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友情提示:图中的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
【解析】【分析】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
【解答】A.运动轨迹为曲线,即运动方向不断改变,不受到平衡力,故A错误;
B.运动轨迹为直线,且速度越来越小,不受平衡力,故B错误;
C.运动轨迹为直线,且速度越来越大,不受平衡力,故C错误;
D.运动轨迹为直线,且速度保持不变,受到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7.(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  )
A.不断改变 B.始终不变
C.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 D.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分析】 物体的运动状态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有关,如果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反之如果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有一者发生改变,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改变。
【解答】 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在此过程中,因为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发生改变,故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选A。
8.(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如图中A、B、C分别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a、b分别代表气体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表示呼吸作用 B.B表示蒸腾作用
C.C表示光合作用 D.a表示氧气,b表示水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因此a表示氧气,A表示呼吸作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B表示蒸腾作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b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光合作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
B.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C.两个物体只有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D.漂在液面上的物体才受浮力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摩擦力的存在;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 A.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不一定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B.根据重力方向的知识判断;
C.根据力的作用方式判断;
D.根据浮力的产生原因判断。
【解答】 A.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当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摩擦力是物体前进的动力;当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故A错误;
B.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B正确;
C.两个物体并不一定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吸引铁钉时并不一定要相互接触,故C错误;
D.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液体对其上下表面也会存在压力差,产生向上的浮力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10.(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如图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A血管内没有瓣膜
B.B血管中的血液流速最快、
C.C代表毛细血管,管壁最薄,管腔最小
D.血液流动的方向是B→C
【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图中A静脉,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B动脉,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C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解答】 A.在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一般情况下,A血管内有瓣膜,B血管内无瓣膜,故A错误符合题意;
B.B动脉血管中的血液血流速度最快,故B正确不合题意;
C.C代表毛细血管,管壁最薄,管腔最小,适于物质交换,故C正确不合题意;
D.B为静脉,C为毛细血管,则血液流动方向B→C,故D正确不题意。
故选A。
11.(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图所表示的四种物质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是 (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 一种分子代表一种物质,根据分子的种类数确定物质的种类数,进而确定物质的分类即可。
【解答】 A中只有一种分子,为纯净物;
B中存在两种分子,即组成混合物;
C中存在两种分子,即组成混合物;
D中存在三种分子,即组成混合物。
那么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是A。
故选A。
12.(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鱼跃,受惯性力的作用在空中继续前进
B.在水平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要让自行车更快的停下来,用力捏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减小摩擦
D.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由此可知,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大小有关
【答案】B
【知识点】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A.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不是力;
B.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C.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合称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不是力,故A错误;
B.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B正确;
C.用力捏闸,使行驶中的自行车更快停下来,这是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车轮转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较大,故C错误;
D.力的三要素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用力拉弹簧,力度越大,弹簧就被拉得越长,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13.(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阳光体育运动时间,同学们走向操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小科看着同学们的运动情况,试着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A.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飞向篮圈,是因为篮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B.足球在水平草坪上静止不动时,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C.球拍击打羽毛球后改变了羽毛球的运动方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静止在地面上的排球,它对地面的压力和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 A.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B.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解答;
C.力既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
【解答】 A.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飞向篮框,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A错误;
B.足球在草坪上静止不动时,足球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足球不受摩擦力作用,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故B错误;
C.球拍击打羽毛球,羽毛球返回,羽毛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静止在地面上的排球,它对地面的压力和它的重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14.(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图甲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D.图乙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在分析时,分别以整体法、A、B隔离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且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平衡力的作用。
【解答】 A.甲图中,A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对它的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f=F,即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乙图中A物体与B相对静止,A物体在水平方向没有力的作用,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0,故A错误;
B.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力和拉力F,这两个力相互平衡,则f=F,所以两种情况下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故B正确;
C.甲图中以A为研究对象,A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对它的摩擦力作用,且f=F,故C错误;
D.乙图中,AB同时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15.(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底面积分别为SA和SB, 且 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FB
B.pA
C.ρA>ρB
D.切割前后A、B对地面的压强均不变
【答案】C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对于柱状实心物体,可根据p=ρgh判断,已知原来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由高度关系可知密度关系,由压强公式可求得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和压力的关系。
【解答】 设A的高度为hA,B的高度为hB,
对于柱状实心物体,则根据p=ρgh可得原来A、B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A0=ρAghA,pB0=ρBghB,
已知原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A0=pB0,
所以ρAghA=ρBghB;
由图可知:hA<hB,
所以ρA>ρB,故C正确;
长方体A、B沿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则,,
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A=ρAghA'=ρAghA=ρAghA=pA0,
pB=ρBghB'=ρBghB=ρBghB=pB0,即切割后A、B对地面的压强均减小,故D错误;
已知pA0=pB0,则pA=pB,故B错误;
由图可知SA>SB,且pA=pB,则根据F=pS可得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关系为:FA>FB,故A错误。
故选C。
16.(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轿车多呈流线型外形,在快速行驶中不仅能使受到的气流阻力减小,还会因为汽车上方的流速比汽车下方气流流速快,使上方的压强比汽车下方压强   ,产生升力,因此也使汽车对地面压力变   ,从而使摩擦力变小。
【答案】小;小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轿车快速行驶时,上下方所受到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解答】 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小于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轿车上下方所受到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变小。
17.(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简易密度计,现将它们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当它们竖直静止在液体中时,液面的高度相同(如图)。两个简易密度计所受浮力F甲=   F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两杯液体的密度ρ甲   ρ乙,两个烧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甲   p乙
【答案】等于;<;<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两个完全相同的重力相同,放入乙、丙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的条件可知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
(2)由图可知,密度计排开液体之间的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液体的密度关系;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判断两个烧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关系;
先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密度计底部受到的压力,然后根据即可比较出压强的大小。
【解答】(1) 由图可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此时F浮=G,
因为两个密度计完全相同,重力相同,所以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
(2)因为甲中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于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F浮=ρgV排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即ρ甲<ρ乙。
(3)因为液面高度相同,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根据p=ρgh可知,两个烧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甲<p乙。
18.(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某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为 75cm,如图设实验过程中管口不离开水银面,①此时,此地的大气压值为   cm高水银柱;②将玻璃管上提1cm,此时管内的水银柱高为   cm高水银柱。
【答案】75;75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 大气压能支持750mm高的水银柱,说明了此时的大气压与75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如果大气压值不变,而且实验操作过程中没有出现错误的话,管内水银柱高度是固定的。
【解答】 已知某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为75cm,实验过程中管口不离开水银面,则此时,此地的大气压值为75cm高水银柱;
在管口不离开水银槽内水银面的情况下,将试管口略向上提,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差不变,仍为75cm高水银柱。
19.(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2021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进行了新一轮考古发掘。至今三星堆已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纵目面具等一批珍贵文物。
(1)古代制作青铜器的铜来源于铜矿,如黄铜矿。黄铜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铜(CuFeS2),其中铁元素和铜元素均为+2价,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应用碳-14测出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碳-12和碳-14是碳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原子核里   数不同。
【答案】(1)-2
(2)中子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
(2)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
【解答】 (1)在二硫化亚铁铜(CuFeS2)中,铜的化合价为+2价,铁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2)+2x=0,解得:x=-2,则硫的化合价为-2价;
(2)应用碳-14测出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碳-12和碳-14是碳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原子核中中子数不同。
20.(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在科学概念中,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   一块实心钢板的密度为7.8×10°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船闸实现了上、下游通航,船闸的工作利用了   的原理。
【答案】运动快慢;1m3的铁板的质量为7.8×103kg;连通器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液体的压强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的意义解答;密度表示1m3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为多少kg;
(2)上面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为连通器,如果里面只有一种液体,那么静止时各个容器内液面总保持相平。
【解答】(1) 在科学概念中,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一块实心钢板的密度为7.8×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铁板的质量为7.8×103kg。
(2)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船闸实现了上、下游通航,船闸的工作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21.(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小科利用一根圆柱体吸管制作一个简易密度计,他用石蜡将下端封闭,并放入适量的细沙,它的长度为20cm,外直径为2cm,总质量为7g。
(1)这根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它露出液面部分的长度   (选填“越长”、“越短”或“不变”)。
(2)如图甲当把该简易密度计放入某液体中时,浸入液体中的长度为2cm,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g/ ml(精确到0.1)。
(3)小科通过正确计算,在吸管上标出对应的刻度线,便制成了一个简易的吸管密度计。如图乙四种刻度的标示合理的是   。 (填字母)
【答案】(1)越长
(2)1.1
(3)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吸管受到浮力的变化,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浸入体积的变化,最终确定露出液面的长度变化即可;
(2)根据V=Sh计算排开液体的体积,再根据计算液体的密度;
(3)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吸管上标注刻度的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1)吸管始终漂浮在液面上,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受到的重力,则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则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即露出液面的体积越大,也就是它露出液面部分的长度越长。
(2)吸管排开液体的体积V=Sh=3.14×()2×0.02m=6.28×10-6m3;
那么液体密度为:。
(3)根据(1)中分析,吸管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ρ液gSh排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成反比;
即吸管上的刻度值越往下数值越大;
当液体密度变化量相同时,越靠下密度值越大,那么相邻刻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故选C。
22.(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人体的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才能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图甲是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乙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A与B及C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填名称),与心脏四个腔室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   (填字母)。
(2)医务人员将药物注射到病人的上肢静脉中,则药物经过心脏四个腔室的先后顺序是   ,用字母排序)。
(3)在图乙中,A系统进行①过程时呼吸肌处于   状态。
(4)某人的尿量为正常人的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则病人可能是D系统中的   功能发生了障碍。
【答案】(1)房室瓣;ca
(2)CDAB
(3)收缩
(4)肾小管重吸收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根据血液循环的路径分析;
(3)人体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氧气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过程。
(4)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问题,原尿中大部分水不能重吸收回血液,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尿液中的水分就会就会大大增加。
【解答】 (1)在图甲A与B及C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与心脏四个腔室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ca;
(2)医务人员将药物注射到病人的上肢静脉中,则药物经过上腔静脉流回C右心房,进入D右心室,经过肺循环流入A左心房,然后进入B左心室,即CDAB;
(3)在图乙中,A系统进行①过程时呼吸肌处于收缩状态。
(4)某人的尿量为正常人的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则病人可能是D系统中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发生了障碍。
23.(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如图,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
(1)0~2秒,物体没有被推动,此时物体受到的阻力   推力(填“>”、“=”或“<”):
(2)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小;
(3)若6秒时,撤去推力,并马上对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3N的拉力,画出物体向右减速运动的过程中的水平方向受力情况(示意图)。
【答案】(1)=
(2)2
(3)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阻力和推力的大小关系;
(2)根据丙图,找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段,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再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知识计算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3)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力的三要素,然后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即可。
【解答】(1) 0~2秒,物体没有被推动, 即处于平衡状态,即它受到的阻力和推力相互平衡,那么二者大小相等,即阻力=推力;
(2)根据丙图可知,4-6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即f=F=2N。再2-4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由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还是2N。
(3) 若6秒时,撤去推力,并马上对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3N的拉力, 则此时物体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2N和水平向左的推力3N,都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如下图所示:
24.(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   (填“丙”或“丁”)所示实验
【答案】(1)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丁
【知识点】压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1)分析甲乙两个实验中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然后根据实验现象描述结论;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压力相同而改变受力面积。
【解答】(1)实验甲和乙中,都是桌腿朝下,即受力面积相同;甲上面有砝码,因此甲对海绵的压力大,据此得到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需要控制压力相同而改变受力面积,应再做图丁所示的实验。
25.(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小科要测量鹅卵石的密度,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1)在测量鹅卵石的质量时,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再将游码调到“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 调。
(2)调好天平后,他进行了正确的操作,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   g
(3)在量筒内注人30mL的水,将系上细线的鹅卵石没入水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鹅卵石的密度为   kg/m3
【答案】(1)左
(2)22.4
(3)2.8×103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1)天平使用之前要调平,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天平哪端下沉,调节过程中,平衡螺母向下沉的反方向移动;
(2)天平在读数时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对应的示数相加;
(3)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体积等于固体浸没水前后的液面对应的体积差,根据密度公式计算鹅卵石的密度。
【解答】 (1)根据甲图可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说明左盘轻右盘重,那么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根据乙图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游码重力为2.4g,则鹅卵石的质量:m=20g+2.4g=22.4g;
(3)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为鹅卵石的体积为38mL,
鹅卵石的体积:V=38mL-30mL=8mL=8cm3,
鹅卵石的密度为:。
26.(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并用所得精盐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 NaCl溶液。
(1)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B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
(2)关于粗盐提纯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下同)。
A.将粗盐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进行称量
B.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C.蒸发时待水分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D.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重新过滤
(3)配制NaCl溶液时,称量精盐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左,应____。
A.增加适量砝码 B.减少适量砝码
C.增加适量精盐 D.减少适量精盐
(4)配制的Na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
A.粗盐溶解时不充分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蒸发时溶液飞溅 D.配制溶液时称量的精盐仍潮湿
【答案】(1)CBA;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受热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D
(3)D
(4)D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 (1)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仪器的用途来分析;
(2)根据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主要事项来分析;
(3)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4)根据溶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实验误差分析来分析。
【解答】 (1)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取出药品,称量,把粗盐和水转移到烧杯中,加入水搅拌溶解,再过滤,蒸发即可得到精盐,所以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CBA。
在蒸发结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受热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A.粗盐不能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进行称量,应该在天平左右两盘上放相同大小的白纸,然后将粗盐放在白纸上称量,故A错误;
B.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不用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故B错误;
C.蒸发时,待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即停止加热,依靠蒸发皿本身的热量就可将水分蒸干,切不可将水分全部蒸干,故C错误;
D.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重新过滤,故D正确。
故选D;
(3)称量精盐发现天平指针偏左,说明精盐的质量偏大,所以要减少适量精盐直到天平平衡;故选D;
(4)配制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或水的质量偏大造成的。
A.粗盐溶解时不充分对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A错误;
B.过滤时滤纸破损会导致得到了氯化钠不纯,其中含有杂质,这样会造成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B正确;
C.蒸发时溶液飞溅对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C错误;
D.配溶液时称量的精盐仍潮,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水的质量偏大,这样会造成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D正确。
故选BD。
27.(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语馨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语馨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A与E两图所示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N。
(2)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这是研究浮力与   的关系
(3)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m3。
【答案】(1)2.4
(2)液体的密度
(3)1.2×103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1)根据A可知物体的重力,由称重法测浮力得出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
(2)浮力大小与物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
(3)由AD实验得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块的体积;
因已得出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盐水的密度.
【解答】 (1)根据A知,物体的重力为G=8N,E中测力计示数为5.6N,
则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FE=G-F=8N-5.6N=2.4N;
(2)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而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同,这是研究浮力与排开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3)由A、D实验,由称重法测浮力,
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FD=G-F'=8N-6N=2N;
则物块的体积为:,
因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FE=2.4N,
则盐水的密度为:。
28.(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酒后驾驶分两种:酒精(乙醇的俗称,化学式为 C2H2OH)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 属于饮酒驾驶: 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饮酒会使人的判断能力下降,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某人饮酒后驾车,被交警发现,经测定其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8mg,属于   驾驶。
(2)一个乙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
(3)求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 0.01%)。
(4)求92g酒精中含碳元素的质量。
【答案】(1)醉酒
(2)2:6:1
(3)解:根据化学式C2H5OH 可知,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4)解:92g酒精中含氧元素的质量是: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根据酒后驾驶分两种: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3)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化合物与其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乘积,进行分析计算。
【解答】 (1)经测定其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8毫克,大于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
(2)根据化学式C2H5OH 可知,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2:6:1。
29.(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答案】(1)解: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6:30-7:30=9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解:火车的过桥速度:v'=144km/h=40m/s,
则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路程:s'=v't'=40m/s×25s=1000m,
所以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000m-400m=60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即可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
30.(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我国自主研制的某型号主战坦克,它的质量为40t,履带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4m2,该坦克具有潜渡功能(浸没在水中沿河床从水下通过)。求:
(1)该坦克受到的重力;
(2)该坦克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
(3)若坦克在河流中潜渡时所受水的浮力为 则该坦克的体积约为多大
【答案】(1)解:坦克的质量为m=40t;
则重力为G=mg=40×103kg×10N/kg=4×105N。
(2)解:在水平路面上,坦克对地面的压力:F=G=4×105N;
受力面积S=2×2m2=4m2
坦克对地面的压强:。
(3)解:坦克排开水的体积:。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 (1)已知坦克质量,利用公式G=mg得到重力;
(2)坦克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利用公式得出对地面的压强;
(3)坦克在水中潜渡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和河床的支持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河床对坦克的支持力等于坦克对河床的压力;已知坦克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两者之差为水的浮力;因为完全浸没,所以坦克的体积与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根据计算出坦克的体积。
31.(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某实验小组将重力为8.9N的实心物体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1N的水。取出擦干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浸没在另一种未知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1N。求:
(1)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2)该物体的密度ρ物
(3)未知液体的密度ρ液
【答案】(1)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G排可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排=G溢=1N。
(2)解:该实心物体的体积:,
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密度:。
(3)解:物体浸没在另一种未知液体中静止时,
受到的浮力:F浮'=G-F示=8.9N-8.1N=0.8N,
那么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1)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等于溢出水的重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利用F浮=ρ水V排g求实心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即实心物体的体积,利用G=mg求物体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求物体的密度;
(3)物体浸没在另一种未知液体中静止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利用称重法求受到的浮力,再利用F浮=ρ液V排g求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32.(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如图甲所示,圆柱形容器中盛有适量的水,其内底面积为 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挂着一个正方体花岗岩,将花岗岩从容器底部开始缓慢向上提起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花岗岩底部距容器底部的距离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花岗岩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花岗岩的密度。
(3)从开始提起花岗岩到其完全离开水面,水对容器底部减小的压强。
【答案】(1)解:由图乙可知,花岗岩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6N,所以花岗岩的重力为G=5.6N,
花岗岩在未露出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3.6N,
所以花岗岩所受水的浮力大小F浮=G-F=5.6N-3.6N=2N。
(2)解:花岗岩未露出水面前,排开水的体积即其体积,
为:,
花岗岩的质量:,
则花岗岩的密度:。
(3)解:圆柱形容器内底面积为:S=100cm2=0.01m2,
花岗岩离开水面后,水面下降的高度为,
水对容器底部减小的压强Δp水=ρ水gΔh=1.0×103kg/m3×10N/kg×0.02m=200P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由图乙可知,花岗岩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6N,得出花岗岩的重力,花岗岩在未露出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3.6N,根据F浮=G-F得出花岗岩所受水的浮力大小;
(2)花岗岩未露出水面前,根据得出其体积,由G=mg计算花岗岩的质量,根据计算花岗岩的密度;
(3)花岗岩离开水面后,根据得出水面下降的高度,根据Δp水=ρ水gΔh得出水对容器底部减小的压强。
1 / 1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 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初二科学
1.(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下列符号既表示某种元素,又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2H B.O C.H2O D.Fe
2.(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前进,使人前进的力是 (  )
A.人受到的浮力 B.水的阻力
C.手、脚对水的力 D.水对手、脚的向前的力
3.(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当气体被压缩时,它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情况是(  )
A.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B.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C.质量变大,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D.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4.(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下列事例与惯性无关的是 (  )
A.墙内开花墙外香
B.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前倾
C.开车时,司机要系安全带
D.跳远时,运动员助跑以提高成绩
5.(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如图所示,氢气球系着小石块在空中匀速上升,如果系着小石块的线突然断了,小石块将会(  )
A.立即加速下降 B.保持原来的速度匀速上升
C.减速上升后再加速下降 D.以原来的速度大小匀速下降
6.(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友情提示:图中的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
A. B.
C. D.
7.(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  )
A.不断改变 B.始终不变
C.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 D.无法确定
8.(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如图中A、B、C分别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a、b分别代表气体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表示呼吸作用 B.B表示蒸腾作用
C.C表示光合作用 D.a表示氧气,b表示水
9.(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
B.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C.两个物体只有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D.漂在液面上的物体才受浮力的作用
10.(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如图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A血管内没有瓣膜
B.B血管中的血液流速最快、
C.C代表毛细血管,管壁最薄,管腔最小
D.血液流动的方向是B→C
11.(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图所表示的四种物质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是 (  )
A. B.
C. D.
12.(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鱼跃,受惯性力的作用在空中继续前进
B.在水平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要让自行车更快的停下来,用力捏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减小摩擦
D.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由此可知,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大小有关
13.(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阳光体育运动时间,同学们走向操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小科看着同学们的运动情况,试着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A.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飞向篮圈,是因为篮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B.足球在水平草坪上静止不动时,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C.球拍击打羽毛球后改变了羽毛球的运动方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静止在地面上的排球,它对地面的压力和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14.(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图甲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D.图乙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15.(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底面积分别为SA和SB, 且 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FB
B.pA
C.ρA>ρB
D.切割前后A、B对地面的压强均不变
16.(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轿车多呈流线型外形,在快速行驶中不仅能使受到的气流阻力减小,还会因为汽车上方的流速比汽车下方气流流速快,使上方的压强比汽车下方压强   ,产生升力,因此也使汽车对地面压力变   ,从而使摩擦力变小。
17.(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简易密度计,现将它们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当它们竖直静止在液体中时,液面的高度相同(如图)。两个简易密度计所受浮力F甲=   F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两杯液体的密度ρ甲   ρ乙,两个烧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甲   p乙
18.(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某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为 75cm,如图设实验过程中管口不离开水银面,①此时,此地的大气压值为   cm高水银柱;②将玻璃管上提1cm,此时管内的水银柱高为   cm高水银柱。
19.(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2021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进行了新一轮考古发掘。至今三星堆已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纵目面具等一批珍贵文物。
(1)古代制作青铜器的铜来源于铜矿,如黄铜矿。黄铜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铜(CuFeS2),其中铁元素和铜元素均为+2价,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应用碳-14测出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碳-12和碳-14是碳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原子核里   数不同。
20.(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在科学概念中,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   一块实心钢板的密度为7.8×10°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船闸实现了上、下游通航,船闸的工作利用了   的原理。
21.(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小科利用一根圆柱体吸管制作一个简易密度计,他用石蜡将下端封闭,并放入适量的细沙,它的长度为20cm,外直径为2cm,总质量为7g。
(1)这根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它露出液面部分的长度   (选填“越长”、“越短”或“不变”)。
(2)如图甲当把该简易密度计放入某液体中时,浸入液体中的长度为2cm,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g/ ml(精确到0.1)。
(3)小科通过正确计算,在吸管上标出对应的刻度线,便制成了一个简易的吸管密度计。如图乙四种刻度的标示合理的是   。 (填字母)
22.(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人体的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才能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图甲是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乙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A与B及C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填名称),与心脏四个腔室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   (填字母)。
(2)医务人员将药物注射到病人的上肢静脉中,则药物经过心脏四个腔室的先后顺序是   ,用字母排序)。
(3)在图乙中,A系统进行①过程时呼吸肌处于   状态。
(4)某人的尿量为正常人的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则病人可能是D系统中的   功能发生了障碍。
23.(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如图,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
(1)0~2秒,物体没有被推动,此时物体受到的阻力   推力(填“>”、“=”或“<”):
(2)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小;
(3)若6秒时,撤去推力,并马上对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3N的拉力,画出物体向右减速运动的过程中的水平方向受力情况(示意图)。
24.(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   (填“丙”或“丁”)所示实验
25.(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小科要测量鹅卵石的密度,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1)在测量鹅卵石的质量时,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再将游码调到“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 调。
(2)调好天平后,他进行了正确的操作,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   g
(3)在量筒内注人30mL的水,将系上细线的鹅卵石没入水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鹅卵石的密度为   kg/m3
26.(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并用所得精盐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 NaCl溶液。
(1)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B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
(2)关于粗盐提纯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下同)。
A.将粗盐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进行称量
B.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C.蒸发时待水分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D.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重新过滤
(3)配制NaCl溶液时,称量精盐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左,应____。
A.增加适量砝码 B.减少适量砝码
C.增加适量精盐 D.减少适量精盐
(4)配制的Na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
A.粗盐溶解时不充分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蒸发时溶液飞溅 D.配制溶液时称量的精盐仍潮湿
27.(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语馨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语馨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A与E两图所示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N。
(2)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这是研究浮力与   的关系
(3)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m3。
28.(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酒后驾驶分两种:酒精(乙醇的俗称,化学式为 C2H2OH)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 属于饮酒驾驶: 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饮酒会使人的判断能力下降,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某人饮酒后驾车,被交警发现,经测定其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8mg,属于   驾驶。
(2)一个乙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
(3)求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 0.01%)。
(4)求92g酒精中含碳元素的质量。
29.(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30.(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我国自主研制的某型号主战坦克,它的质量为40t,履带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4m2,该坦克具有潜渡功能(浸没在水中沿河床从水下通过)。求:
(1)该坦克受到的重力;
(2)该坦克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
(3)若坦克在河流中潜渡时所受水的浮力为 则该坦克的体积约为多大
31.(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某实验小组将重力为8.9N的实心物体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1N的水。取出擦干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浸没在另一种未知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1N。求:
(1)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2)该物体的密度ρ物
(3)未知液体的密度ρ液
32.(2025八上·镇海区期末)如图甲所示,圆柱形容器中盛有适量的水,其内底面积为 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挂着一个正方体花岗岩,将花岗岩从容器底部开始缓慢向上提起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花岗岩底部距容器底部的距离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花岗岩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花岗岩的密度。
(3)从开始提起花岗岩到其完全离开水面,水对容器底部减小的压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A.2H表示2个氢原子,故A不合题意;
B.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不能表示氧气这种物质,故B符合题意;
C.H2O表示一个水分子,表示水这种物质,故C不合题意;
D.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和铁这种物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 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会给手和脚向前的反作用力,所以人会向前运动。
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变化,根据密度公式分析气体的密度变化。
【解答】 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当气体被压缩时, 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根据可知,气体的密度变大,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惯性,但也要注意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解答】 A.人闻到香味,是因为花香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个现象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与惯性无关,故A符合题意;
B.汽车在刹车时,乘客的脚随车静止,乘客的身体由于惯性会前倾,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击车体而对人造成伤害,与惯性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跳远运动员助跑可以提高成绩,是利用了身体的惯性;起跳后,身体仍保持高的速度向前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C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对小石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 重物原来随气球匀速上升,受到拉力和重力作用,当细绳断裂后,由于惯性物体会先向上减速运动,但物体此时只受重力作用,因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因此重物在重力作用下最终加速向下回落。
故选C。
6.【答案】D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
【解析】【分析】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
【解答】A.运动轨迹为曲线,即运动方向不断改变,不受到平衡力,故A错误;
B.运动轨迹为直线,且速度越来越小,不受平衡力,故B错误;
C.运动轨迹为直线,且速度越来越大,不受平衡力,故C错误;
D.运动轨迹为直线,且速度保持不变,受到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分析】 物体的运动状态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有关,如果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反之如果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有一者发生改变,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改变。
【解答】 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在此过程中,因为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发生改变,故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因此a表示氧气,A表示呼吸作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B表示蒸腾作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b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光合作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B
【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摩擦力的存在;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 A.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不一定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B.根据重力方向的知识判断;
C.根据力的作用方式判断;
D.根据浮力的产生原因判断。
【解答】 A.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当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摩擦力是物体前进的动力;当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故A错误;
B.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B正确;
C.两个物体并不一定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吸引铁钉时并不一定要相互接触,故C错误;
D.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液体对其上下表面也会存在压力差,产生向上的浮力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图中A静脉,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B动脉,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C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解答】 A.在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一般情况下,A血管内有瓣膜,B血管内无瓣膜,故A错误符合题意;
B.B动脉血管中的血液血流速度最快,故B正确不合题意;
C.C代表毛细血管,管壁最薄,管腔最小,适于物质交换,故C正确不合题意;
D.B为静脉,C为毛细血管,则血液流动方向B→C,故D正确不题意。
故选A。
11.【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 一种分子代表一种物质,根据分子的种类数确定物质的种类数,进而确定物质的分类即可。
【解答】 A中只有一种分子,为纯净物;
B中存在两种分子,即组成混合物;
C中存在两种分子,即组成混合物;
D中存在三种分子,即组成混合物。
那么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是A。
故选A。
12.【答案】B
【知识点】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A.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不是力;
B.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C.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合称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不是力,故A错误;
B.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B正确;
C.用力捏闸,使行驶中的自行车更快停下来,这是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车轮转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较大,故C错误;
D.力的三要素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用力拉弹簧,力度越大,弹簧就被拉得越长,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 A.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B.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解答;
C.力既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
【解答】 A.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飞向篮框,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A错误;
B.足球在草坪上静止不动时,足球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足球不受摩擦力作用,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故B错误;
C.球拍击打羽毛球,羽毛球返回,羽毛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静止在地面上的排球,它对地面的压力和它的重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14.【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在分析时,分别以整体法、A、B隔离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且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平衡力的作用。
【解答】 A.甲图中,A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对它的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f=F,即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乙图中A物体与B相对静止,A物体在水平方向没有力的作用,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0,故A错误;
B.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力和拉力F,这两个力相互平衡,则f=F,所以两种情况下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故B正确;
C.甲图中以A为研究对象,A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对它的摩擦力作用,且f=F,故C错误;
D.乙图中,AB同时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15.【答案】C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对于柱状实心物体,可根据p=ρgh判断,已知原来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由高度关系可知密度关系,由压强公式可求得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和压力的关系。
【解答】 设A的高度为hA,B的高度为hB,
对于柱状实心物体,则根据p=ρgh可得原来A、B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A0=ρAghA,pB0=ρBghB,
已知原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A0=pB0,
所以ρAghA=ρBghB;
由图可知:hA<hB,
所以ρA>ρB,故C正确;
长方体A、B沿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则,,
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A=ρAghA'=ρAghA=ρAghA=pA0,
pB=ρBghB'=ρBghB=ρBghB=pB0,即切割后A、B对地面的压强均减小,故D错误;
已知pA0=pB0,则pA=pB,故B错误;
由图可知SA>SB,且pA=pB,则根据F=pS可得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关系为:FA>FB,故A错误。
故选C。
16.【答案】小;小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轿车快速行驶时,上下方所受到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解答】 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小于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轿车上下方所受到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变小。
17.【答案】等于;<;<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两个完全相同的重力相同,放入乙、丙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的条件可知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
(2)由图可知,密度计排开液体之间的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液体的密度关系;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判断两个烧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关系;
先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密度计底部受到的压力,然后根据即可比较出压强的大小。
【解答】(1) 由图可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此时F浮=G,
因为两个密度计完全相同,重力相同,所以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
(2)因为甲中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于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F浮=ρgV排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即ρ甲<ρ乙。
(3)因为液面高度相同,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根据p=ρgh可知,两个烧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甲<p乙。
18.【答案】75;75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 大气压能支持750mm高的水银柱,说明了此时的大气压与75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如果大气压值不变,而且实验操作过程中没有出现错误的话,管内水银柱高度是固定的。
【解答】 已知某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为75cm,实验过程中管口不离开水银面,则此时,此地的大气压值为75cm高水银柱;
在管口不离开水银槽内水银面的情况下,将试管口略向上提,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差不变,仍为75cm高水银柱。
19.【答案】(1)-2
(2)中子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
(2)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
【解答】 (1)在二硫化亚铁铜(CuFeS2)中,铜的化合价为+2价,铁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2)+2x=0,解得:x=-2,则硫的化合价为-2价;
(2)应用碳-14测出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碳-12和碳-14是碳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原子核中中子数不同。
20.【答案】运动快慢;1m3的铁板的质量为7.8×103kg;连通器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液体的压强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的意义解答;密度表示1m3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为多少kg;
(2)上面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为连通器,如果里面只有一种液体,那么静止时各个容器内液面总保持相平。
【解答】(1) 在科学概念中,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一块实心钢板的密度为7.8×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铁板的质量为7.8×103kg。
(2)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船闸实现了上、下游通航,船闸的工作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21.【答案】(1)越长
(2)1.1
(3)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吸管受到浮力的变化,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浸入体积的变化,最终确定露出液面的长度变化即可;
(2)根据V=Sh计算排开液体的体积,再根据计算液体的密度;
(3)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吸管上标注刻度的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1)吸管始终漂浮在液面上,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受到的重力,则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则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即露出液面的体积越大,也就是它露出液面部分的长度越长。
(2)吸管排开液体的体积V=Sh=3.14×()2×0.02m=6.28×10-6m3;
那么液体密度为:。
(3)根据(1)中分析,吸管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ρ液gSh排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成反比;
即吸管上的刻度值越往下数值越大;
当液体密度变化量相同时,越靠下密度值越大,那么相邻刻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故选C。
22.【答案】(1)房室瓣;ca
(2)CDAB
(3)收缩
(4)肾小管重吸收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根据血液循环的路径分析;
(3)人体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氧气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过程。
(4)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问题,原尿中大部分水不能重吸收回血液,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尿液中的水分就会就会大大增加。
【解答】 (1)在图甲A与B及C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与心脏四个腔室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ca;
(2)医务人员将药物注射到病人的上肢静脉中,则药物经过上腔静脉流回C右心房,进入D右心室,经过肺循环流入A左心房,然后进入B左心室,即CDAB;
(3)在图乙中,A系统进行①过程时呼吸肌处于收缩状态。
(4)某人的尿量为正常人的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则病人可能是D系统中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发生了障碍。
23.【答案】(1)=
(2)2
(3)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阻力和推力的大小关系;
(2)根据丙图,找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段,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再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知识计算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3)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力的三要素,然后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即可。
【解答】(1) 0~2秒,物体没有被推动, 即处于平衡状态,即它受到的阻力和推力相互平衡,那么二者大小相等,即阻力=推力;
(2)根据丙图可知,4-6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即f=F=2N。再2-4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由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还是2N。
(3) 若6秒时,撤去推力,并马上对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3N的拉力, 则此时物体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2N和水平向左的推力3N,都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如下图所示:
24.【答案】(1)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丁
【知识点】压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1)分析甲乙两个实验中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然后根据实验现象描述结论;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压力相同而改变受力面积。
【解答】(1)实验甲和乙中,都是桌腿朝下,即受力面积相同;甲上面有砝码,因此甲对海绵的压力大,据此得到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需要控制压力相同而改变受力面积,应再做图丁所示的实验。
25.【答案】(1)左
(2)22.4
(3)2.8×103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1)天平使用之前要调平,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天平哪端下沉,调节过程中,平衡螺母向下沉的反方向移动;
(2)天平在读数时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对应的示数相加;
(3)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体积等于固体浸没水前后的液面对应的体积差,根据密度公式计算鹅卵石的密度。
【解答】 (1)根据甲图可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说明左盘轻右盘重,那么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根据乙图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游码重力为2.4g,则鹅卵石的质量:m=20g+2.4g=22.4g;
(3)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为鹅卵石的体积为38mL,
鹅卵石的体积:V=38mL-30mL=8mL=8cm3,
鹅卵石的密度为:。
26.【答案】(1)CBA;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受热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D
(3)D
(4)D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 (1)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仪器的用途来分析;
(2)根据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主要事项来分析;
(3)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4)根据溶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实验误差分析来分析。
【解答】 (1)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取出药品,称量,把粗盐和水转移到烧杯中,加入水搅拌溶解,再过滤,蒸发即可得到精盐,所以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CBA。
在蒸发结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受热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A.粗盐不能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进行称量,应该在天平左右两盘上放相同大小的白纸,然后将粗盐放在白纸上称量,故A错误;
B.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不用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故B错误;
C.蒸发时,待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即停止加热,依靠蒸发皿本身的热量就可将水分蒸干,切不可将水分全部蒸干,故C错误;
D.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重新过滤,故D正确。
故选D;
(3)称量精盐发现天平指针偏左,说明精盐的质量偏大,所以要减少适量精盐直到天平平衡;故选D;
(4)配制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或水的质量偏大造成的。
A.粗盐溶解时不充分对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A错误;
B.过滤时滤纸破损会导致得到了氯化钠不纯,其中含有杂质,这样会造成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B正确;
C.蒸发时溶液飞溅对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C错误;
D.配溶液时称量的精盐仍潮,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水的质量偏大,这样会造成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D正确。
故选BD。
27.【答案】(1)2.4
(2)液体的密度
(3)1.2×103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1)根据A可知物体的重力,由称重法测浮力得出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
(2)浮力大小与物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
(3)由AD实验得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块的体积;
因已得出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盐水的密度.
【解答】 (1)根据A知,物体的重力为G=8N,E中测力计示数为5.6N,
则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FE=G-F=8N-5.6N=2.4N;
(2)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而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同,这是研究浮力与排开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3)由A、D实验,由称重法测浮力,
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FD=G-F'=8N-6N=2N;
则物块的体积为:,
因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FE=2.4N,
则盐水的密度为:。
28.【答案】(1)醉酒
(2)2:6:1
(3)解:根据化学式C2H5OH 可知,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4)解:92g酒精中含氧元素的质量是: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根据酒后驾驶分两种: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3)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化合物与其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乘积,进行分析计算。
【解答】 (1)经测定其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8毫克,大于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
(2)根据化学式C2H5OH 可知,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2:6:1。
29.【答案】(1)解: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6:30-7:30=9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解:火车的过桥速度:v'=144km/h=40m/s,
则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路程:s'=v't'=40m/s×25s=1000m,
所以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000m-400m=60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即可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
30.【答案】(1)解:坦克的质量为m=40t;
则重力为G=mg=40×103kg×10N/kg=4×105N。
(2)解:在水平路面上,坦克对地面的压力:F=G=4×105N;
受力面积S=2×2m2=4m2
坦克对地面的压强:。
(3)解:坦克排开水的体积:。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 (1)已知坦克质量,利用公式G=mg得到重力;
(2)坦克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利用公式得出对地面的压强;
(3)坦克在水中潜渡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和河床的支持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河床对坦克的支持力等于坦克对河床的压力;已知坦克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两者之差为水的浮力;因为完全浸没,所以坦克的体积与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根据计算出坦克的体积。
31.【答案】(1)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G排可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排=G溢=1N。
(2)解:该实心物体的体积:,
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密度:。
(3)解:物体浸没在另一种未知液体中静止时,
受到的浮力:F浮'=G-F示=8.9N-8.1N=0.8N,
那么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1)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等于溢出水的重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利用F浮=ρ水V排g求实心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即实心物体的体积,利用G=mg求物体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求物体的密度;
(3)物体浸没在另一种未知液体中静止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利用称重法求受到的浮力,再利用F浮=ρ液V排g求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32.【答案】(1)解:由图乙可知,花岗岩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6N,所以花岗岩的重力为G=5.6N,
花岗岩在未露出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3.6N,
所以花岗岩所受水的浮力大小F浮=G-F=5.6N-3.6N=2N。
(2)解:花岗岩未露出水面前,排开水的体积即其体积,
为:,
花岗岩的质量:,
则花岗岩的密度:。
(3)解:圆柱形容器内底面积为:S=100cm2=0.01m2,
花岗岩离开水面后,水面下降的高度为,
水对容器底部减小的压强Δp水=ρ水gΔh=1.0×103kg/m3×10N/kg×0.02m=200P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由图乙可知,花岗岩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6N,得出花岗岩的重力,花岗岩在未露出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3.6N,根据F浮=G-F得出花岗岩所受水的浮力大小;
(2)花岗岩未露出水面前,根据得出其体积,由G=mg计算花岗岩的质量,根据计算花岗岩的密度;
(3)花岗岩离开水面后,根据得出水面下降的高度,根据Δp水=ρ水gΔh得出水对容器底部减小的压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