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制作“火箭”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人教鄂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制作“火箭”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人教鄂教版

资源简介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 《”飞向“太空》单元 13.制作“火箭” 教学设计
单元 《"飞向“太空》 课题 13.制作“火箭” 课时 1
核心 概念 科学、技术、工程和社会实践阶段。
学习内容及要求 本课将通过实验探究反冲力是如何产生的,并将其运用到设计与制作“火箭”的活动中去。学生将会经历一个完整的设计、制作、测试与改进的工程实践过程,最后举办一场“火箭”发射大赛,比一比谁的“火箭”射得又高又远。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1.了解什么是反冲力。 2.知道火箭的结构会影响火箭的飞行状态。 科学思维 能通过实验,探究反冲力的作用。 探究实践 1.能基于所学知识,提出火箭模型的设计方案;能根据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和工具,制作出模型。 2.能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进行模型的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反思,及时调整和改进。 态度责任 有自己的想法来完成设计与制作,具有创新精神。愿意接受他人的合理意见,反思和改进作品。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了解反冲力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设计和制作“火箭”,测量“火箭”的飞行高度。
教学 准备 教师:水槽、矿泉水瓶、棉线、吸管、气球、透明胶带、剪刀、锥子、大塑料瓶、软管和PV管、打气筒、橡皮塞、彩色卡纸、塑料片、硬纸板、保护帽、卷尺等。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铅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一、聚焦问题: “火箭”(预设10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本课的任务。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飞行器?了解关于飞行器的哪些知识? 课页图呈现的是一幅火箭发射的照片,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个能飞上天的“火箭”呢? 在本课的引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关于飞行器他们都知道了什么,考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设计“火箭”需要具备的科学知识,为这节课的设计和制作活动做好准备。
二、科学实践活动:预设25分钟) (一)设计和制作“火箭”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火箭”的动力问题。 想一想,真实的火箭是靠什么动力升空飞行的?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够产生把冲力?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反冲力的作用。 说一说,在第一个实验中,塑料瓶是靠什么力量动起来的? 第二个实验中,气球又是靠什么力量动起来的? 这对你们设计“火箭”有什么启发? 3.组织学生讨论“火箭”的设计方案,思考利用什么作为“火箭”的动力,并考虑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最终画出设计图。 如果要设计一个能飞得又高又远的“火箭”,你们打算如何设计? 用什么作为动力让“火箭”发射升空? 你们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将你们的设计图画下来。 4.让学生根据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和工具,并做好小组分工,合作制作“火箭”模型。教师提前说明几点注意事项: 请根据你们的设计方案进行制作,小组成员要进行合理分工。 制作过程中要规范使用工具,避免误伤自己和同学。 如果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先自己思考解决方案,再寻求老师和同伴们的帮助。 5.学生开始动手制作,教师四处巡视,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 (二)测试和改进“火箭” 1.组织学生测试他们制作的“火箭”的飞行情况,记录测试结果。 将你们制作好的“火箭”垂直发射,测一测它能够飞多高。 想一想如何测量“火箭”飞行的高度?你们需要哪些辅助材料? 你们需要测量几次?记录哪些数据? 测量完“火箭”的飞行高度后,再调整它的发射角度,测一测它能够飞多远? 你们需要测量几次?记录哪些数据? 2.组织学生根据测试结果,想办法改进他们的“火箭”。 你们的“火箭”飞行平稳吗?有没有出现颠倒、打转的现象? 如果你们的“火箭”飞行得不平稳,想想可以如何改进 你们的“火箭”飞得高吗?飞得远吗? 如果你们的“火箭”飞得不高也不远,想想可以如何改进。 3.组织学生改进设计方案,并重新制作模型。 4.举办一场“火箭”发射大赛,让学生带着改进后的“火箭”参赛。比赛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展示活动。 你们的“火箭”最高能飞多高?最远能飞多远? 它是采用什么作为动力的? 它有哪些特点使得它飞得又高又远? 你们在活动中还有哪些收获和想法? 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够产生反冲力。 接着,引导学生进行下面的探究实验,发现空气和水也能够产生反冲力。这为他们后面设计“火箭”打下基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空气“火箭”发射时,塑料管里喷出的空气是向上运动的,因此不存在反冲力。而水“火箭”发射时,塑料瓶里喷出的水是向下运动的,水火箭则是向上运动的,这就是反冲力的作用了。 制作活动对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因此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搭建。教师在学生动手之前,一定要提醒学生相应的注意事项。 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要组织他们测试“火箭”的飞行情况。学生在测试时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测量“火箭”的飞行高度,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二是在测量“火箭”的飞行远度时,应该选取多大的发射角度。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其他小组的设计方案,以获得启发。 在学生展示他们的“火箭”,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收获时,教师需要控制好每组学生汇报的时间,并注意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三、拓展与应用(预设5分钟) 课后继续研究设计、改进自己设计的“火箭”。 学以致用,把所本节课所学知识与生活相连。
四、练一练 一、填空题 1、“火箭”发射是靠_______力。 2、如果“火箭”飞不平稳或飞不高,改进_____,减小______,加_____,增强_____性。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13.制作“火箭” 改进头部——减少阻力 加 尾翼——增强稳定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