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生物与非生物(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生物与非生物(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资源简介

人教鄂教版 四级下册 《环境中的生物》单元 9.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设计
单元 《环境中的生物》 课题 9.生物与非生物 课时 1
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3-4年级 ①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特点,描述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描述生物的共同特征。 科学思维 能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并通过对具体现象的观察、比较,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等方面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探究实践 1.能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类比等方法,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特点,描述生物的特征。 2.能根据自己的发现,如实陈述观察到的现象;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态度责任 体会到多种多样的生物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生物和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认识生物与非生物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教师:1.有关热带雨林的环境及动植物的视频或图片,能反映自然界中有生物和非生物的视频或图片。2.观察活动的材料:玩具狗、玫瑰花和人造玫瑰花等。其他种类的植物或人造植物也可以,但植物和人造植物最好是同一种的。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记录笔、铅笔等、环瑰花。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聚焦问题:自然界中都有哪些物体?(预设5分钟)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提出问题:其中,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是没有生命的?(2)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聚焦到本课的科学实践 活动。 通过观看课页图或课前教师准备的反映自然界中既有生物也有非生物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有生命的与没有生命的物体的思考。
科学实践: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0分钟) 观察、比较小狗和玩具狗、鲜花和人造花。 观察、比较小狗和玩具狗。 ①引导学生观看关于狗的视频或图片,描述狗的特点。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关于狗的故事。 ②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并描述小狗和玩具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在学生观察、比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小结。 小狗需要营养,能够呼吸,会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能生长、繁殖,会死亡等;玩具狗是由人工制作的,只是在外形上与小狗近似,,但是没有上述生理活动。 观察、比较鲜花和人造花。 ①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并描述玫瑰花和人造玫瑰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在学生观察、比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小结。 鲜花有生命,有气味,会凋谢、枯萎,死亡后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人造花是由人工制造的,没有生命,没有气味,不会凋谢、枯萎、死亡,不容易被分解。 (3)小结。小狗和鲜花是有生命的,玩具狗和人造花是没有生,命的。 2.讨论、分析周围环境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1)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身边环境或自然界环境 的一些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其中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哪些是没有生命的物体。 (2)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周围环境中,哪些是像小狗和鲜花一样有生命的物体,哪些是像玩具狗和人造花一样没有生命的物体。 (3)教师小结。植物和动物等是有生命的物体,它们是生物;土壤、岩石、水等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它们是非生物。 3.归纳、概括生物的共同特征。 提出以下问题: ·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生物有共同特征吗? ·你能通过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和说明吗? 引导学生在前面观察、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 (2)学生先小组讨论,交流,征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 生物的生活都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生物都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可以适当补充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都能适应和影响环境,还有遗传和变异等特点的内容。)非生物没有上述特征。 4.思考、分析机器人是不是生物。 播放有关机器人的视频,如果有条件,可以将机器人搬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机器人能完成人的许多工作,机器人是生物吗?·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对生物的特征的认识,学生交流、表达自 己的意见。 教师小结。机器人是人工制造的,只是外形像人,在人的控制下能帮助人做一些工作,但它并不具备生物的特征,不能生长、发育、繁殖,因此它不是生物。 教师可以播放关于狗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狗的特点。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分组观察玩具狗,总结归纳玩具狗和小狗的区别。最好提供仿真程度比较高的玩具狗,特别是一些能运动、会发声的玩具狗,让学生观察、比较。 在观察并比较小狗和玩具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鲜花和人造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样,最好提供仿真程度比较高的人造花让学生观察、比较。可以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方式记录观察、比较的结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分析身边环境中或自然界环境中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哪些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在学生讨论时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要注重思维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物体,并形成对生物和非生物的认识。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归纳。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29页上的反映向日葵和牛生长过程的两组插图,通过比较、分析,把自己关于植物的共同特征、动物的共同特征以及生物的 共同特征的想法记录下来。 可以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归纳、概括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三、拓展与应用(预设5分钟)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植物与动物等生物与环境中的水、空气、土壤等 非生物有什么关系? ·生物能影响或改变环境中的非生物吗? 2.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0页的内容,并讲述一些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空气、土壤等非生物,以及生物的活动会影响和改变环境中的非生物的事例。 教师对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空气、土壤等非生物,生物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生物与非生物互影响、相互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环境。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研究,并以《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为题,写一篇研究报告,以培养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的研究能力。
四、练一练 一、填空 1、自然界中,植物、动物等具有生命的物体叫( )。岩石、土壤等没有生命的物体叫( )。 2、生物需要( )、能( )、能( ),能对刺激有反应。 二、选择 1、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是( )。 A 有无生命 B 细胞生长 C 能呼吸 D 能繁殖后代 2、下面是生物的物体是( )。 A 图书 B 白云 C 蚂蚁 D 电脑 3、机器人不属于生物,是因为( ) A.机器人可以做出各种动作 B. 机器人可以说话 C.机器人需要充电后才能使用 D.机器人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不能吃东西。 答案: 一、1、生物 非生物 2、营养 生长 繁殖 二、1、A 2、C 3、D
六、板书设计 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动物、植物、人猫..... 非生物:石头、桌椅、机器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