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人教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 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土地改革的意义Step01Step02Step031.立足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2.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认识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3.立足史料证实和家国情怀,归纳整理中共在各阶段中进行的土地改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22年课程标准:知道抗美援朝,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课程导入李自成“均田免赋”太平天国“有田同耕”孙中山“平均地权”井冈山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战时期“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耕者有其田”中国农民最希望实现的愿望——实现耕者有其田1. 背景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得到土地。②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③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3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农村中存在大量少地和无地农民。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时间:内容:意义:1950年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是进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节选)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二章 土地的没收和征收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第七条 保护中农(包括富裕中农在内)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第三章 土地的分配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1、时间:2、地区:3、法律依据:4、目的:5、特点:6、结果:1950年——1952年底新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土地改革的概况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4.土地改革的实施步骤料史接链土地改革中为什么在经济上保存富农、在政治上中立富农?减少改革的阻力,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4.土地改革的完成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土地改革前后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表明,在中国已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吞吃农民血肉的封建土地制度… …农民们高兴地唱道:“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杜润生《中国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时 期 土地政策 意义国共十年 对峙时期抗日战争 时期解放战争 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团结地主中的开明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启示: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土地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与时俱进;③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归纳总结】【知识延伸】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带领亿万农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建成小康,正朝着共同富裕的道路大步迈进,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发展史上的人间奇迹。今天,乡村振兴的战略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地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还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增长;农民收入大大提高。课堂检测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2.新中国成立前,下列关于我国土地制度的说法不正确是 ( )A.土地制度极不合理B.只有老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C.占农村人口极少数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绝大部分土地D.占农村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占有大量土地BC课后活动 课堂检测 3.为了深入研究土地改革,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B.亲历土地改革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的资料D.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的档案4. 1950年6月,我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到1.63亿吨,人均粮食由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 B.集体所有制有利于农业发展C.土地改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D.土地改革促进了工业化发展DC课后活动 课堂检测 5.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A.巩固了人民政权 B.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C.建立土地公有制 D.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6.毛泽东曾经告诉美国记者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赢得农民”的主要举措是( )A.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B.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C.推动农民参加人民公社 D.鼓励农民创高产的大跃进DC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课标?新理念】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同步课件).pptx 视频:土地改革.wmv 视频:土地改革情境导入.mp4.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