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导学案 (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编版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导学案 (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编版必修三

资源简介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基础梳理
1.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 共同体中。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 国家。”
3.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 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 。
4.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 统辖。
5.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 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 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6.我国始终坚持民族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 的方针。
7.民族区城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 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 的制度。
8.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 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城自治的有机结合。
9.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 ,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 ,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 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必须深化 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 、 、 、 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 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0.我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 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 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 社会相适应。
二、练习
1.台州市援疆指挥部不断推进援疆“惠民”与“富民”相结合,按照“以项目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就业,以就业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十百千万”、脱贫攻坚等工程,深入实施产业援疆。此举有利于( )
①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彰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④在民族交融基础上逐步消除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考察。在这个干净整洁、喜气洋洋的多民族聚居的大型社区里,汉、回、满、蒙、藏等各族群众和睦相处、亲如一家,他们携手书写着民族团结发展的壮丽篇章。这表明,我国( )
①各民族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②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 ④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年10月17日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40周年纪念日。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乡三级
B.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人大和政府
4.下列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是( )
①自治乡政府组织“优秀农民”评选活动
②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刑事案件
③自治区教育厅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教师培训
④自治州人大制定和完善自治条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我国将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为宗教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各种条件,不断加强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教信仰自由是对信教者而言的
B.宗教信仰自由意味着可以到宗教场所宣传无神论
C.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D.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答案及解析
一、基础梳理
1.多元一体 命运
2.多民族
3.民族自治 自治权
4.中央政府
5.根本利益 平等团结
6.平等 共同繁荣
7.少数民族 自治权
8.国家统一
9.自治权 合法权益 国家尊严 分裂 民族团结 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体
10.信仰自由 自办 社会主义
二、练习
1.B
【解析】①③:台州市援疆指挥部的做法,通过推进惠民、富民政策,改善民生和促进就业,有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①③正确。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材料没有体现自治,台州市实施产业援疆与彰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无关,②排除。
④: “消除差异”说法过于绝对,④排除。
故选B。
2.A
【解析】①②:在这个干净整洁、喜气洋洋的多民族聚居的大型社区里,汉、回、满、蒙、藏等各族群众和睦相处、亲如一家,他们携手书写着民族团结发展的壮丽篇章。这表明我国各民族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①②正确。③:本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团结,不涉及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且行使自治权的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③排除。④: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是高度自治,④排除。故选A。
3.D
【解析】A: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A排除。B: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是多元一体,B排除。C: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国家统一,而不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C排除。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人大和政府,D正确。故选D。
4.D
【解析】①: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不包括乡一级,自治乡政府组织“优秀农民”评选活动不是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①不符合题意。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当地的人大和政府,人民法院不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因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刑事案件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②不符合题意。③:自治区教育厅属于省厅级行政机关,它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教师培训,是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表现,③符合题意。④:自治州人大是自治机关,由它制定和完善自治条例,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④符合题意。故选D。
5.D
【解析】A:宗教信仰自由是对所有公民而言的,不单纯是信教者,A错误。B: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求在多数群众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不信教群众的权利,不能在宗教场所宣传无神论,B错误。C: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 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保护合法宗教活动而不是一切宗教活动,C错误。D: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D正确。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