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4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学科期末试卷1.(2025八上·海曙期末)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重要内容,中缅油气管道将石油输人中国。石油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 C.混合物 D.纯净物【答案】C【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石油中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石油是汽油、柴油和煤油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故选C。2.(2025八上·海曙期末)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解答】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A正确不合题意;B.进行溶解操作时,应该在烧杯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故B错误符合题意;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用玻璃棒引流,故C正确不合题意;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3.(2025八上·海曙期末)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离弦之箭 B.一日千里 C.风驰电掣 D.姗姗来迟【答案】B【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解析】【分析】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大小有关,分析哪个成语中有关于路程和时间的描述即可。【解答】 这四个选项中的成语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其中“离弦之箭”、“一日千里”、“风驰电掣”这三个成语描述的是物体运动非常得快,而“姗姗来迟”描述的是物体运动的比较慢。但这四个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一日千里”,因为这个成语中既有时间又有路程,“一日”指的是时间,“千里”指的是路程。故选B。4.(2025八上·海曙期末)在日常生活中,摩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益的摩擦需要增大,有害的摩擦需要减小。自行车使用过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自行车脚踏板和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C.齿轮与链条咬合紧密D.自行车刹车时捏紧刹车闸【答案】B【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解析】【分析】 减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解答】 A.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C.齿轮与链条咬合紧密 ,即通过增大压力的方式增大摩擦,故C不合题意;D.自行车刹车时捏紧刹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故选B。5.(2025八上·海曙期末)一辆汽车在水平的公路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热气球正位于公路的正上方并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则热气球上的人以气球为参照物,看到汽车运动的轨迹为 ( )A. B. C. D.【答案】A【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根据选择的参照物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 热气球实际运动为沿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与竖直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显然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倾斜向下的直线。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6.(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图,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则甲、乙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关系以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和F2的关系,正确的是( )A.ρ甲=ρ乙,F甲ρ乙,F甲=F乙C.ρ甲<ρ乙,F甲>F乙 D.ρ甲>ρ乙,F甲>F乙【答案】D【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两液体的质量、深度、容器的底面积相等,由图可知两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关系,根据比较两液体的密度关系,根据F=pS=ρghS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解答】 由题意可知,两液体的质量、深度、容器的底面积相等,由图可知,甲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小于乙容器内液体的体积,由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即ρ甲>ρ乙,故AC错误;由F=pS=ρghS可知,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乙,即F甲>F乙,故B错误、D正确。故选D。7.(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图所示,用F=6N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A.4N, 水平向左 B.4N, 水平向右C.6N, 水平向右 D.6N, 水平向左【答案】B【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解答】 物块B静止不动,以B为研究对象,B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B受到弹簧测力计对它向左的拉力和物体A对它的摩擦力作用,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B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F示=4N,方向水平向右。故选B。8.(2025八上·海曙期末)老师喜欢在课堂上表演科学魔术,如图是老师表演 的“空手吸易拉罐”魔术,将手掌用力按压在易拉罐底部,然后举起手臂,易拉罐就离开了桌面。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该魔术表演成功的关键是尽可能挤出易拉罐和手之间的空气B.易拉罐在空气中受到浮力的作用C.易拉罐保持静止时,易拉罐的重力和大气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易拉罐保持静止时,易拉罐的重力和易拉罐对手的压力不是一对平衡力【答案】C【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浮力产生的原因【解析】【分析】 A.空手“吸”易拉罐魔术利用的是大气压;B.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C.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D.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解答】 A.表演魔术时,尽可能挤出易拉罐和手之间的空气,易拉罐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吸”起,故A正确不合题意;B.浸在空气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所以易拉罐在空气中受到浮力的作用,故B正确不合题意;C.易拉罐保持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大气的压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D.易拉罐保持静止时,易拉罐的重力和易拉罐对手的压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9.(2025八上·海曙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块在水中受到浮力,在空气中不受到浮力B.只有在水中上浮的物体才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不受到浮力C.漂浮在液面的物体受到浮力,沉没在水底的物体不再受到浮力D.悬浮在汽油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和它漂浮在水上时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答案】D【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解析】【分析】 ABC.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若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下沉;若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物体上浮;若受到的重力等于浮力,物体悬浮;D.浮力产生的实质: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解答】 A.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因此金属块在水中受到浮力,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故A错误;B.在液体中上浮和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物体之所以上浮,是因为它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故B错误;C.漂浮在液面的物体受到浮力,沉没在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物体之所以下沉,是因为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故C错误;D.悬浮在汽油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漂浮在水上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因此悬浮在汽油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和它漂浮在水上时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故D正确。故选D。10.(2025八上·海曙期末)近年来,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新宠。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C.降低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答案】C【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解答】 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采取搭棚措施,目的是阻挡阳光直射,适当的温度,从而达到降低蒸腾作用的目的,使植物能够更好的存活。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1.(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匀速运动,分析物体受到的力有·····( )A.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B.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C.重力、对传送带的压力D.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左的摩擦力【答案】A【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解析】【分析】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分析是否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判断是否有摩擦力。【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行李在竖直方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传送带对它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行李随水平传送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和传送带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或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不受摩擦力,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图是植物根尖模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②的主要作用是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C.③处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但没有细胞核D.④位于根的最顶端,主要起保护作用【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解析】【分析】 由图可知①是成熟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解答】 A.①是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A正确不合题意;B.③是伸长区,细胞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伸长,故B正确不合题意;C.③是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细胞呈正方形,具有细胞核,故C错误符合题意;D.④是根冠,根冠的细胞不能伸长,根冠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3.(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图,以下关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现象中,压强p1、p2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C. D.【答案】A【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快的地方压强越小。【解答】 A.如图物体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向下弯曲,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下方的路程比上方路程长,下方流速大,压强小,即p1>p2.故A正确;B.如图物体上下表面凸起程度相同,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两面的路程相同,速度相同,压强相同,即p1=p2.故B错误;C.对着两张纸的中间吹气,两张纸中间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小于纸外侧的大气压,但外侧压强相同,即p1=p2.故C错误;D.如图用漏斗从乒乓球上方吹气,乒乓球上方气流速度大于下方的气流速度,则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即p1<p2.故D错误。故选A。14.(2025八上·海曙期末)下列各图中“O”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答案】A【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解答】A.只有一种分子,且由不同原子构成,那么为化合物,故A符合题意;B.图中有三种分子,即存在三种物质,为混合物,故B不合题意;CD.只有一种分子,且只有一种原子构成,那么为单质,故C、D不合题意。故选A。15.(2025八上·海曙期末)在小树上拴铁丝,时间长了会形成瘤状物。果农在生产中,常对果树进行环割,用来提高产量。上述两种情况都损坏了茎的 ( )A.木质部 B.韧皮部 C.形成层 D.髓【答案】B【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解答】 在小树上拴铁丝,天长日久会把树皮内侧的韧皮部中的筛管勒断,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不能在向下运输,就在切口上方积聚起来形成节瘤。故选B。16.(2025八上·海曙期末)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 该化合物中含有N5-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5-是一种单质 B.1个 Ns-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C.1个N5-中共含有35个质子 D.1个 Ns-中共含有35个电子【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 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以及粒子的特点解答即可。【解答】 A.N5-是一种离子,不是一种单质,故A错误;B.1个N5-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B错误;C.1个N5-中共含有7×5=35个质子,故C正确;D.1个N5-中共含有5×7+1=36个电子,故D错误。故选C。17.(2025八上·海曙期末)同一水平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B.乙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较小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D.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较大【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A.根据物体的浮沉情况判断出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B.乙液体的密度较大,由m=ρV可知,乙液体的质量较大,则乙液体的重力较大,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底面积相同,根据得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的关系。C.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关系;D.根据p=ρ液gh得出容器底受到压强的关系,然后利用分析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关系。【解答】 A.物体在甲液体中悬浮,则ρ甲=ρ物;在乙液体中漂浮,则ρ乙>ρ物,那么乙液体的密度较大,故A错误;B.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由图知,乙液体的体积较大,且乙液体的密度较大,由m=ρV可知,乙液体的质量较大,则乙液体的重力较大,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而G总=G容器+G物+G液体,则乙容器的总重力大,对水平桌面的压力较大,由可知,乙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较大,故B错误;C.物体在甲液体中悬浮,则F浮甲=G排甲=G;在乙液体中漂浮,则F浮乙=G排乙=G,所以G排甲=G排乙,故C错误;D.乙液体的密度较大,深度相同,由p=ρ液gh可知,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由F=pS可知,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较大,故D正确。故选:D。18.(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图中,A、B、C、D依次表示人的消化道中的某个部位,曲线 (X、Y、Z)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则能代表蛋白质消化程度的曲线是···( )A.X B.Y C.Z D.都可以【答案】B【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 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消化道的口腔、咽、胃、小肠;纵坐标表示食物的消化程度。【解答】 淀粉的消化始自口腔,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在小肠内进行,最终消化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曲线X代表的物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此物质应为淀粉;曲线Y代表的物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在小肠内被分解完毕,此物质应为蛋白质;曲线z代表的物质只在小肠内被消化,此物质应为脂肪。因此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的曲线是Y。故选B。19.(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图,在一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30N的物块在F=10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从A点开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撤去拉力,物块最后在C点静止。对此,作出下列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注意:我们规定物块在A点时的时刻为0,B点时为t1,C点时为t2)A. B.C. D.【答案】C【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1)当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相互平衡;(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反时,它做减速运动。【解答】A.物块从A到B点时受到的拉力F=10N,从B到C时拉力为0,故A错误;B..物块从A到B点时速度不变,那么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即这段图像为斜线。从B到C,撤去外力后,物体做减速运动,即相同的时间内路程增加越来越小,但是路程一直在增大,故B错误;C..物块从A到B点时速度不变,那么图像为一条水平线;从B到C做减速运动,即速度越来越小,故C正确;D.由于物块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比,因此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始终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C。20.(2025八上·海曙期末)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 CO2 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乙植株在18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多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不同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没有关闭【答案】A【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3)蒸腾作用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由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水分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出去。【解答】 A.分析图示可知,这一天的6:00(曲线的A点)和18:00时左右,甲乙两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相等;在6:00之前,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已经开始,但光合作用比细胞呼吸作用弱,故A错误符合题意;B.在18:00时后,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开始小于细胞呼吸呼吸作用速率,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应为18:00时,E点时有机物的积累量已经减少,故B正确不合题意;C.图示曲线的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夏季晴朗的中午,光照强、温度高,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气体供应不足导致的;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断减少,光反应产生[H]和ATP的速率减慢,所以这两段下降的原因不相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D.图示曲线的B-D段,乙植物可能存在“午休现象“,是气孔部分关闭导致叶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的原因;甲植物可能不存在“午休现象“或气孔关闭程度很小或气孔无法关闭,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21.(2025八上·海曙期末)用化学用语表示。(1)氯化钙 。(2)氮气 。(3)碳酸钠 。(4)硫酸根离子 。【答案】(1)CaCl2(2)N2(3)Na2CO3(4)SO42-【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解答】(1)氯化钙由钙原子和氯原子构成,写作 CaCl2 ;(2)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每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写作: N2 ;(3)碳酸钠分子由2个钠原子和1个碳酸根构成,写作: Na2CO3 ;(4)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写作: SO42- 。22.(2025八上·海曙期末)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茎黄色、叶退化,遇到适宜的植物就缠绕在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植物体内吸取有机养料。(1)茎黄色、叶退化,说明菟丝子的细胞中缺少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2)菟丝子要获得有机物,其吸根必须插入适宜植物的茎中的 。菟丝子与植物之间属于寄生关系,这在高等植物中极为罕见。【答案】(1)叶绿体(2)韧皮部【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解析】【分析】 (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2)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解答】 (1)由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菟丝子的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说明菟丝子的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2)植物韧皮部有能够运输有机物的筛管,菟丝子要获得有机物,其吸根必须插入植物A茎的韧皮部,靠吸收植物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来生存,因此丝子和植物体之间属于寄生关系,这在高等植物中极为罕见。23.(2025八上·海曙期末)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就其化学本质而言,到目前为止,人们所发现的酶主要有蛋白质和RNA 两大类,人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有人说:“唾液淀粉酶 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小科为此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该酶是蛋白质。 加入物质 温度 滴加双缩脲试剂后的反应第一组 2mL蛋清液 37℃ 紫色第二组 mL唾液 37℃ 紫色【小资料】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1)表中空白处应填 。(2)第一组和第二组比较,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 (填“是”或“不是”)蛋白质。【答案】(1)2(2)是【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否是蛋白质,实验的原理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实验材料给出生鸡蛋,蛋液是蛋白质,因此设计实验可以将蛋液与唾液进行对照,如果产生的颜色反应与蛋液相同,则说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如果与蛋液的颜色反应不同,则唾液淀粉酶不是蛋白质.(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 (1)在研究一个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为保证实验的单一变量表中空白处应填写2mL唾液。(2)通过表中信息:两支试管中都呈现紫色,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24.(2025八上·海曙期末)高压锅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炊具,利用它可将食物加热到100℃以上,它省时高效,深受消费者欢迎。小科测得家中高压锅出气孔的横截面积S 为12mm2,压在出气孔 的安全阀的质量为36g。当高压锅内气压增大到某一值时,锅内气体就能自动顶开安全阀放气。在外界为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下,对照图乙所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 利用这种高压锅烧煮食物时可以到达的最高温度大约是 ℃(标准大气压值取1.0×105Pa)。【答案】110【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先算出限压阀对高压锅的压强,再根据P内=P限+P0,最后根据表格推算出温度。【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限压阀对高压锅的压力:F=G=mg=0.036kg×10N/kg=0.36N;则限压阀对排气孔的压强:;高压锅内的压强:P内=P限+P0=3×104Pa+1.0×105Pa=1.3×105Pa;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此时锅内温度为110℃。25.(2025八上·海曙期末)一块实心的冰块,用细线拴住浸没在水中,固定在容器底(如图)。冰块熔化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和温度的影响,ρ冰,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台秤的示数将 。【答案】减小;不变【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台秤的示数等于烧杯、水和冰块的总重力 ,据此分析台秤的读数变化。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容器内液面将下降,利用p=ρ液gh得出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台秤的示数等于烧杯、水和冰块的总重力。 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重力不变,则容器对台秤的压力不变,台秤的示数将不变;冰化水,状态变化,质量不变,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由可知,体积变小,所以冰化水后液面下降。由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减小。26.(2025八上·海曙期末)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发现情况开始减速汽车停止过程”所用时间)是0.4s,某次试验中,他驾车以2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测得的行驶距离为33m,其中反应过程中的行驶距离是 m;在相同情况下,他边打电话边驾车时测得的行驶距离为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 (填“变快”“变慢”或“不变”)。【答案】8;0.7;变慢【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根据反应时间和汽车的运动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即可;(2)根据题目信息计算出汽车刹车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汽车司机在反应前运动的距离,再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从而得出打电话时,驾驶员刹车反应是变快还是变慢。【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反应时间是t=0.4s,此时的速度是v=20m/s,则反映过程中运动的距离:s=vt=20m/s×0.4s=8m,故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即经过8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2)根据(1)可知,汽车的司机反应后的距离是:s=33m-8m=25m,故当司机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即汽车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刹车运动的距离是:s1=39m-25m=14m,则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故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27.(2025八上·海曙期末)已知淀粉遇碘液会变成蓝色,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某同学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是否有分解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用具:淀粉溶液、碘液、新鲜唾液、清水以及试管若干。实验步骤:a.在标号为A、B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 。b.向A 试管中加入2mL新鲜唾液,则应向B试管加入 。c.在适宜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2滴碘液后观察。实验结果:A试管中不变蓝色,B试管变为蓝色,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 。【答案】淀粉溶液;2mL 清水;有分解作用【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 这个实验是以唾液为变量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就应该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除唾液这个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即在实验组中加入唾液,相应的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水浴后对照组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实验组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解答】 实验步骤:a.在标号为A、B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淀粉溶液;b.向A试管中加入2mL新鲜唾液,则应向B试管加入2mL清水;实验结果及预测:已知淀粉遇碘液会变成蓝色,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若A试管中不变蓝,B试管变为蓝色,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分解作用。28.(2025八上·海曙期末)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本地大气压的大小,其中弹簧测力计和体积为2mL注射器的自重可忽略不计,活塞与针筒之间气密性很良好,但摩擦较大。他进行了如下实验:(1)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底端,向右拉针筒至针筒开始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N。接着他重新将活塞推至底端,用橡皮帽密封小孔。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6N时,针筒开始向右移动,又测得针筒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4cm,则本地大气压强的测量值为 kPa。(2)小科发现将活塞推至底端时,注射器前端小孔内的气体无法排尽,这将使得大气压的测量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102(2)偏小【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 (1)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底端,向右拉针筒至针筒开始拉动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用橡皮帽密封小孔,针筒开始向右移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大气压对活塞的压力和摩擦力之和,从而求出大气压强;(2)注射器前端小孔内的气体无法排尽,会使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据此分析对大气压强测量值的变化即可。【解答】 (1)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底端,向右拉针筒至针筒开始拉动时,此时摩擦力f=F1=1.5N,用橡皮帽密封小孔,针筒开始向右移动,大气压力F气=F2-f=6.6N-1.5N=5.1N,活塞的截面积;大气压强;(2)注射器前端小孔内的气体无法排尽,会使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变小,根据可知,测量的大气压偏小。29.(2025八上·海曙期末)小慧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时,小慧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2)实验时,小慧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序号 木块放置情况 木板表面情况 压力/N 弹簧测力计示数/N1 平放 木板 6 1.22 平放 木板 8 1.63 平放 木板 10 2.04 平放 木板上铺棉布 6 1.85 平放 木板上铺毛巾 6 3.0分析序号 三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滑动摩擦力f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 大小的关系式是 。(3)小慧在实验时还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她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像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像如图2所示,其中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像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 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答案】(1)使拉力与摩擦力相等(2)123;f=0.2F(3)2.3【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 (1)实验中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拉力与摩擦力相等;(2)①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需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②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摩擦力与压力F的数量关系;(3)要想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必须使其受非平衡力,所以拉力要先大于摩擦力,当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再与摩擦力相等,从图像提取信息分析解答。【解答】 (1)实验时,小慧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拉力与摩擦力相等;(2)①根据第1、2、3组实验数据,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可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②由数据知,压力增大几倍,滑动摩擦力便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所以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设f=kF,当F=6N时,f=1.2N,代入数据得:1.2N=k×6N;解得:k=0.2所以关系式为:f=0.2F;(3)由题意可知,在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4s以后木块开始在木板上滑动,由图乙所示图像可知,4s时拉力为2.3N,由此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2.3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30.(2025八上·海曙期末)用以下的实验装置可以研究某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植物枝条失水的。在温度、 风速等环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结果见下表:不同条件下的失水情况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 (克/时)A.光照、潮湿 14B.光照、干燥 32C.黑暗、干燥 8(1)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 目的是 。(2)如果要研究光照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应比较哪两组数据 (3)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若要探究枝条失水是否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行的,应增设一个实验进行对照,在保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关键的操作是用凡士林涂盖叶片正反两面的 。通过测定并比较两装置在相同时间内的 来分析得出实验结果。【答案】(1)防止水分蒸发(2)BC(3)气孔;失水质量【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1)根据油可以防止水分蒸发解答;(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3) 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蒸腾失水门户。【解答】 (1)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控制单一变量。(2)B和C形成了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如果要研究光照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应比较BC两组数据。(3)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蒸腾失水门户。在陆生生物中,大多数叶片的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分布多,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若要探究枝条失水是否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行的,应增设一个实验进行对照,在保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关键的操作是用凡士林涂盖叶片正反两面的气孔。通过测定并比较两装置在相同时间内的失水质量来分析得出实验结果。31.(2025八上·海曙期末)桑葚味道酸甜可口,可以直接洗了生吃,还可以入药,是一种养生保健效果良好的水果。桑葚内含有花青素 可增强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1)花青素中含有 种元素。(2)一个花青素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是 。(3)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答案】(1)三(2)32个(3)62.7%【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2)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3)根据“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解答】 (1)根据化学式 可知,花青素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2)根据化学式 可知,一个花青素分子含有:15+11+6=32个原子;(3)根据化学式 可知,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2.(2025八上·海曙期末)共享单车为人们的绿色出行带来便利,小明骑着单车到公园游玩,10min沿水平路面行驶了3km,若小明和单车的质量分别是50kg和30kg,每个车轮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5cm2,请回答下列问题:(1)车把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 增大摩擦的。(2)他骑车的平均速度。(3)骑行过程中单车对地面的压强。【答案】(1)增加粗糙程度(2)v=s/t=3000m/(10×60s)=5m/s(3)F=G= mg=80kg×10N/ kg=800N【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2)知道小明骑车的时间和路程,根据求出其平均速度;(3)小明骑行时共享单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小明和单车的总重力,根据F=G=mg求出其大小,受力面积等于两个车轮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之和,再利用求出对地面的压强。【解答】 (1)车把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2)小明骑车的平均速度:;(3)骑行过程中单车对地面的压力:F=G=mg=80kg×10N/kg=800N,单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25cm2×2=50cm2=5×10-3m2,骑行过程中单车对地面的压强:。33.(2025八上·海曙期末)一立方体木块的体积为1000cm3,把它放入水中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1)此时,木块所受的浮力多大 (2)用一根细绳拉住木块,把它固定在水中,如图甲所示。则绳子对木块的拉力是多大 (3)在木块下面挂一合金块,使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如图乙所示。若合金块的密度为则合金块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1)F浮=ρ水V排g=(2)漂浮时,浮力等于物体重力,所以 浸没时的浮力=ρ水V物gF拉=10N-6N=4N(3)即【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1)根据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V排g 求出木块受到的浮力;(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求出木块的重力;知道木块的体积(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木块受到的浮力;木块重加上绳子的拉力等于木块受到的浮力,据此求绳子的拉力;(3)在木块下面挂一合金块,使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则合金块对木块的拉力与绳子的拉力相同。对合金块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衡和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合金块的体积。1 / 1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4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学科期末试卷1.(2025八上·海曙期末)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重要内容,中缅油气管道将石油输人中国。石油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 C.混合物 D.纯净物2.(2025八上·海曙期末)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 B.C. D.3.(2025八上·海曙期末)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离弦之箭 B.一日千里 C.风驰电掣 D.姗姗来迟4.(2025八上·海曙期末)在日常生活中,摩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益的摩擦需要增大,有害的摩擦需要减小。自行车使用过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自行车脚踏板和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C.齿轮与链条咬合紧密D.自行车刹车时捏紧刹车闸5.(2025八上·海曙期末)一辆汽车在水平的公路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热气球正位于公路的正上方并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则热气球上的人以气球为参照物,看到汽车运动的轨迹为 ( )A. B. C. D.6.(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图,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则甲、乙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关系以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和F2的关系,正确的是( )A.ρ甲=ρ乙,F甲ρ乙,F甲=F乙C.ρ甲<ρ乙,F甲>F乙 D.ρ甲>ρ乙,F甲>F乙7.(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图所示,用F=6N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A.4N, 水平向左 B.4N, 水平向右C.6N, 水平向右 D.6N, 水平向左8.(2025八上·海曙期末)老师喜欢在课堂上表演科学魔术,如图是老师表演 的“空手吸易拉罐”魔术,将手掌用力按压在易拉罐底部,然后举起手臂,易拉罐就离开了桌面。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该魔术表演成功的关键是尽可能挤出易拉罐和手之间的空气B.易拉罐在空气中受到浮力的作用C.易拉罐保持静止时,易拉罐的重力和大气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易拉罐保持静止时,易拉罐的重力和易拉罐对手的压力不是一对平衡力9.(2025八上·海曙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块在水中受到浮力,在空气中不受到浮力B.只有在水中上浮的物体才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不受到浮力C.漂浮在液面的物体受到浮力,沉没在水底的物体不再受到浮力D.悬浮在汽油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和它漂浮在水上时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10.(2025八上·海曙期末)近年来,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新宠。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C.降低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11.(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匀速运动,分析物体受到的力有·····( )A.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B.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C.重力、对传送带的压力D.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左的摩擦力12.(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图是植物根尖模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②的主要作用是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C.③处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但没有细胞核D.④位于根的最顶端,主要起保护作用13.(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图,以下关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现象中,压强p1、p2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C. D.14.(2025八上·海曙期末)下列各图中“O”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15.(2025八上·海曙期末)在小树上拴铁丝,时间长了会形成瘤状物。果农在生产中,常对果树进行环割,用来提高产量。上述两种情况都损坏了茎的 ( )A.木质部 B.韧皮部 C.形成层 D.髓16.(2025八上·海曙期末)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 该化合物中含有N5-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5-是一种单质 B.1个 Ns-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C.1个N5-中共含有35个质子 D.1个 Ns-中共含有35个电子17.(2025八上·海曙期末)同一水平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B.乙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较小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D.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较大18.(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图中,A、B、C、D依次表示人的消化道中的某个部位,曲线 (X、Y、Z)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则能代表蛋白质消化程度的曲线是···( )A.X B.Y C.Z D.都可以19.(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图,在一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30N的物块在F=10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从A点开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撤去拉力,物块最后在C点静止。对此,作出下列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注意:我们规定物块在A点时的时刻为0,B点时为t1,C点时为t2)A. B.C. D.20.(2025八上·海曙期末)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 CO2 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乙植株在18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多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不同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没有关闭21.(2025八上·海曙期末)用化学用语表示。(1)氯化钙 。(2)氮气 。(3)碳酸钠 。(4)硫酸根离子 。22.(2025八上·海曙期末)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茎黄色、叶退化,遇到适宜的植物就缠绕在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植物体内吸取有机养料。(1)茎黄色、叶退化,说明菟丝子的细胞中缺少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2)菟丝子要获得有机物,其吸根必须插入适宜植物的茎中的 。菟丝子与植物之间属于寄生关系,这在高等植物中极为罕见。23.(2025八上·海曙期末)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就其化学本质而言,到目前为止,人们所发现的酶主要有蛋白质和RNA 两大类,人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有人说:“唾液淀粉酶 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小科为此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该酶是蛋白质。 加入物质 温度 滴加双缩脲试剂后的反应第一组 2mL蛋清液 37℃ 紫色第二组 mL唾液 37℃ 紫色【小资料】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1)表中空白处应填 。(2)第一组和第二组比较,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 (填“是”或“不是”)蛋白质。24.(2025八上·海曙期末)高压锅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炊具,利用它可将食物加热到100℃以上,它省时高效,深受消费者欢迎。小科测得家中高压锅出气孔的横截面积S 为12mm2,压在出气孔 的安全阀的质量为36g。当高压锅内气压增大到某一值时,锅内气体就能自动顶开安全阀放气。在外界为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下,对照图乙所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 利用这种高压锅烧煮食物时可以到达的最高温度大约是 ℃(标准大气压值取1.0×105Pa)。25.(2025八上·海曙期末)一块实心的冰块,用细线拴住浸没在水中,固定在容器底(如图)。冰块熔化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和温度的影响,ρ冰,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台秤的示数将 。26.(2025八上·海曙期末)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发现情况开始减速汽车停止过程”所用时间)是0.4s,某次试验中,他驾车以2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测得的行驶距离为33m,其中反应过程中的行驶距离是 m;在相同情况下,他边打电话边驾车时测得的行驶距离为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 (填“变快”“变慢”或“不变”)。27.(2025八上·海曙期末)已知淀粉遇碘液会变成蓝色,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某同学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是否有分解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用具:淀粉溶液、碘液、新鲜唾液、清水以及试管若干。实验步骤:a.在标号为A、B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 。b.向A 试管中加入2mL新鲜唾液,则应向B试管加入 。c.在适宜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2滴碘液后观察。实验结果:A试管中不变蓝色,B试管变为蓝色,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 。28.(2025八上·海曙期末)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本地大气压的大小,其中弹簧测力计和体积为2mL注射器的自重可忽略不计,活塞与针筒之间气密性很良好,但摩擦较大。他进行了如下实验:(1)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底端,向右拉针筒至针筒开始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N。接着他重新将活塞推至底端,用橡皮帽密封小孔。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6N时,针筒开始向右移动,又测得针筒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4cm,则本地大气压强的测量值为 kPa。(2)小科发现将活塞推至底端时,注射器前端小孔内的气体无法排尽,这将使得大气压的测量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9.(2025八上·海曙期末)小慧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时,小慧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2)实验时,小慧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序号 木块放置情况 木板表面情况 压力/N 弹簧测力计示数/N1 平放 木板 6 1.22 平放 木板 8 1.63 平放 木板 10 2.04 平放 木板上铺棉布 6 1.85 平放 木板上铺毛巾 6 3.0分析序号 三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滑动摩擦力f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 大小的关系式是 。(3)小慧在实验时还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她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像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像如图2所示,其中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像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 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30.(2025八上·海曙期末)用以下的实验装置可以研究某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植物枝条失水的。在温度、 风速等环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结果见下表:不同条件下的失水情况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 (克/时)A.光照、潮湿 14B.光照、干燥 32C.黑暗、干燥 8(1)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 目的是 。(2)如果要研究光照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应比较哪两组数据 (3)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若要探究枝条失水是否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行的,应增设一个实验进行对照,在保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关键的操作是用凡士林涂盖叶片正反两面的 。通过测定并比较两装置在相同时间内的 来分析得出实验结果。31.(2025八上·海曙期末)桑葚味道酸甜可口,可以直接洗了生吃,还可以入药,是一种养生保健效果良好的水果。桑葚内含有花青素 可增强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1)花青素中含有 种元素。(2)一个花青素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是 。(3)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32.(2025八上·海曙期末)共享单车为人们的绿色出行带来便利,小明骑着单车到公园游玩,10min沿水平路面行驶了3km,若小明和单车的质量分别是50kg和30kg,每个车轮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5cm2,请回答下列问题:(1)车把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 增大摩擦的。(2)他骑车的平均速度。(3)骑行过程中单车对地面的压强。33.(2025八上·海曙期末)一立方体木块的体积为1000cm3,把它放入水中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1)此时,木块所受的浮力多大 (2)用一根细绳拉住木块,把它固定在水中,如图甲所示。则绳子对木块的拉力是多大 (3)在木块下面挂一合金块,使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如图乙所示。若合金块的密度为则合金块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石油中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石油是汽油、柴油和煤油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故选C。2.【答案】B【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解答】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A正确不合题意;B.进行溶解操作时,应该在烧杯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故B错误符合题意;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用玻璃棒引流,故C正确不合题意;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3.【答案】B【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解析】【分析】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大小有关,分析哪个成语中有关于路程和时间的描述即可。【解答】 这四个选项中的成语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其中“离弦之箭”、“一日千里”、“风驰电掣”这三个成语描述的是物体运动非常得快,而“姗姗来迟”描述的是物体运动的比较慢。但这四个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一日千里”,因为这个成语中既有时间又有路程,“一日”指的是时间,“千里”指的是路程。故选B。4.【答案】B【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解析】【分析】 减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解答】 A.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C.齿轮与链条咬合紧密 ,即通过增大压力的方式增大摩擦,故C不合题意;D.自行车刹车时捏紧刹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故选B。5.【答案】A【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根据选择的参照物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 热气球实际运动为沿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与竖直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显然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倾斜向下的直线。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6.【答案】D【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两液体的质量、深度、容器的底面积相等,由图可知两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关系,根据比较两液体的密度关系,根据F=pS=ρghS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解答】 由题意可知,两液体的质量、深度、容器的底面积相等,由图可知,甲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小于乙容器内液体的体积,由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即ρ甲>ρ乙,故AC错误;由F=pS=ρghS可知,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乙,即F甲>F乙,故B错误、D正确。故选D。7.【答案】B【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解答】 物块B静止不动,以B为研究对象,B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B受到弹簧测力计对它向左的拉力和物体A对它的摩擦力作用,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B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F示=4N,方向水平向右。故选B。8.【答案】C【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浮力产生的原因【解析】【分析】 A.空手“吸”易拉罐魔术利用的是大气压;B.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C.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D.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解答】 A.表演魔术时,尽可能挤出易拉罐和手之间的空气,易拉罐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吸”起,故A正确不合题意;B.浸在空气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所以易拉罐在空气中受到浮力的作用,故B正确不合题意;C.易拉罐保持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大气的压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D.易拉罐保持静止时,易拉罐的重力和易拉罐对手的压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9.【答案】D【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解析】【分析】 ABC.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若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下沉;若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物体上浮;若受到的重力等于浮力,物体悬浮;D.浮力产生的实质: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解答】 A.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因此金属块在水中受到浮力,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故A错误;B.在液体中上浮和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物体之所以上浮,是因为它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故B错误;C.漂浮在液面的物体受到浮力,沉没在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物体之所以下沉,是因为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故C错误;D.悬浮在汽油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漂浮在水上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因此悬浮在汽油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和它漂浮在水上时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故D正确。故选D。10.【答案】C【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解答】 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采取搭棚措施,目的是阻挡阳光直射,适当的温度,从而达到降低蒸腾作用的目的,使植物能够更好的存活。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1.【答案】A【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解析】【分析】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分析是否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判断是否有摩擦力。【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行李在竖直方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传送带对它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行李随水平传送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和传送带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或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不受摩擦力,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解析】【分析】 由图可知①是成熟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解答】 A.①是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A正确不合题意;B.③是伸长区,细胞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伸长,故B正确不合题意;C.③是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细胞呈正方形,具有细胞核,故C错误符合题意;D.④是根冠,根冠的细胞不能伸长,根冠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3.【答案】A【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快的地方压强越小。【解答】 A.如图物体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向下弯曲,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下方的路程比上方路程长,下方流速大,压强小,即p1>p2.故A正确;B.如图物体上下表面凸起程度相同,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两面的路程相同,速度相同,压强相同,即p1=p2.故B错误;C.对着两张纸的中间吹气,两张纸中间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小于纸外侧的大气压,但外侧压强相同,即p1=p2.故C错误;D.如图用漏斗从乒乓球上方吹气,乒乓球上方气流速度大于下方的气流速度,则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即p1<p2.故D错误。故选A。14.【答案】A【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解答】A.只有一种分子,且由不同原子构成,那么为化合物,故A符合题意;B.图中有三种分子,即存在三种物质,为混合物,故B不合题意;CD.只有一种分子,且只有一种原子构成,那么为单质,故C、D不合题意。故选A。15.【答案】B【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解答】 在小树上拴铁丝,天长日久会把树皮内侧的韧皮部中的筛管勒断,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不能在向下运输,就在切口上方积聚起来形成节瘤。故选B。16.【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 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以及粒子的特点解答即可。【解答】 A.N5-是一种离子,不是一种单质,故A错误;B.1个N5-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B错误;C.1个N5-中共含有7×5=35个质子,故C正确;D.1个N5-中共含有5×7+1=36个电子,故D错误。故选C。17.【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A.根据物体的浮沉情况判断出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B.乙液体的密度较大,由m=ρV可知,乙液体的质量较大,则乙液体的重力较大,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底面积相同,根据得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的关系。C.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关系;D.根据p=ρ液gh得出容器底受到压强的关系,然后利用分析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关系。【解答】 A.物体在甲液体中悬浮,则ρ甲=ρ物;在乙液体中漂浮,则ρ乙>ρ物,那么乙液体的密度较大,故A错误;B.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由图知,乙液体的体积较大,且乙液体的密度较大,由m=ρV可知,乙液体的质量较大,则乙液体的重力较大,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而G总=G容器+G物+G液体,则乙容器的总重力大,对水平桌面的压力较大,由可知,乙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较大,故B错误;C.物体在甲液体中悬浮,则F浮甲=G排甲=G;在乙液体中漂浮,则F浮乙=G排乙=G,所以G排甲=G排乙,故C错误;D.乙液体的密度较大,深度相同,由p=ρ液gh可知,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由F=pS可知,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较大,故D正确。故选:D。18.【答案】B【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 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消化道的口腔、咽、胃、小肠;纵坐标表示食物的消化程度。【解答】 淀粉的消化始自口腔,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在小肠内进行,最终消化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曲线X代表的物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此物质应为淀粉;曲线Y代表的物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在小肠内被分解完毕,此物质应为蛋白质;曲线z代表的物质只在小肠内被消化,此物质应为脂肪。因此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的曲线是Y。故选B。19.【答案】C【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1)当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相互平衡;(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反时,它做减速运动。【解答】A.物块从A到B点时受到的拉力F=10N,从B到C时拉力为0,故A错误;B..物块从A到B点时速度不变,那么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即这段图像为斜线。从B到C,撤去外力后,物体做减速运动,即相同的时间内路程增加越来越小,但是路程一直在增大,故B错误;C..物块从A到B点时速度不变,那么图像为一条水平线;从B到C做减速运动,即速度越来越小,故C正确;D.由于物块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比,因此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始终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C。20.【答案】A【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3)蒸腾作用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由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水分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出去。【解答】 A.分析图示可知,这一天的6:00(曲线的A点)和18:00时左右,甲乙两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相等;在6:00之前,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已经开始,但光合作用比细胞呼吸作用弱,故A错误符合题意;B.在18:00时后,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开始小于细胞呼吸呼吸作用速率,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应为18:00时,E点时有机物的积累量已经减少,故B正确不合题意;C.图示曲线的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夏季晴朗的中午,光照强、温度高,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气体供应不足导致的;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断减少,光反应产生[H]和ATP的速率减慢,所以这两段下降的原因不相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D.图示曲线的B-D段,乙植物可能存在“午休现象“,是气孔部分关闭导致叶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的原因;甲植物可能不存在“午休现象“或气孔关闭程度很小或气孔无法关闭,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21.【答案】(1)CaCl2(2)N2(3)Na2CO3(4)SO42-【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解答】(1)氯化钙由钙原子和氯原子构成,写作 CaCl2 ;(2)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每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写作: N2 ;(3)碳酸钠分子由2个钠原子和1个碳酸根构成,写作: Na2CO3 ;(4)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写作: SO42- 。22.【答案】(1)叶绿体(2)韧皮部【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解析】【分析】 (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2)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解答】 (1)由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菟丝子的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说明菟丝子的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2)植物韧皮部有能够运输有机物的筛管,菟丝子要获得有机物,其吸根必须插入植物A茎的韧皮部,靠吸收植物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来生存,因此丝子和植物体之间属于寄生关系,这在高等植物中极为罕见。23.【答案】(1)2(2)是【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否是蛋白质,实验的原理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实验材料给出生鸡蛋,蛋液是蛋白质,因此设计实验可以将蛋液与唾液进行对照,如果产生的颜色反应与蛋液相同,则说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如果与蛋液的颜色反应不同,则唾液淀粉酶不是蛋白质.(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 (1)在研究一个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为保证实验的单一变量表中空白处应填写2mL唾液。(2)通过表中信息:两支试管中都呈现紫色,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24.【答案】110【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先算出限压阀对高压锅的压强,再根据P内=P限+P0,最后根据表格推算出温度。【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限压阀对高压锅的压力:F=G=mg=0.036kg×10N/kg=0.36N;则限压阀对排气孔的压强:;高压锅内的压强:P内=P限+P0=3×104Pa+1.0×105Pa=1.3×105Pa;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此时锅内温度为110℃。25.【答案】减小;不变【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台秤的示数等于烧杯、水和冰块的总重力 ,据此分析台秤的读数变化。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容器内液面将下降,利用p=ρ液gh得出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台秤的示数等于烧杯、水和冰块的总重力。 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重力不变,则容器对台秤的压力不变,台秤的示数将不变;冰化水,状态变化,质量不变,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由可知,体积变小,所以冰化水后液面下降。由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减小。26.【答案】8;0.7;变慢【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根据反应时间和汽车的运动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即可;(2)根据题目信息计算出汽车刹车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汽车司机在反应前运动的距离,再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从而得出打电话时,驾驶员刹车反应是变快还是变慢。【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反应时间是t=0.4s,此时的速度是v=20m/s,则反映过程中运动的距离:s=vt=20m/s×0.4s=8m,故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即经过8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2)根据(1)可知,汽车的司机反应后的距离是:s=33m-8m=25m,故当司机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即汽车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刹车运动的距离是:s1=39m-25m=14m,则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故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27.【答案】淀粉溶液;2mL 清水;有分解作用【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 这个实验是以唾液为变量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就应该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除唾液这个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即在实验组中加入唾液,相应的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水浴后对照组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实验组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解答】 实验步骤:a.在标号为A、B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淀粉溶液;b.向A试管中加入2mL新鲜唾液,则应向B试管加入2mL清水;实验结果及预测:已知淀粉遇碘液会变成蓝色,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若A试管中不变蓝,B试管变为蓝色,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分解作用。28.【答案】(1)102(2)偏小【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 (1)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底端,向右拉针筒至针筒开始拉动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用橡皮帽密封小孔,针筒开始向右移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大气压对活塞的压力和摩擦力之和,从而求出大气压强;(2)注射器前端小孔内的气体无法排尽,会使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据此分析对大气压强测量值的变化即可。【解答】 (1)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底端,向右拉针筒至针筒开始拉动时,此时摩擦力f=F1=1.5N,用橡皮帽密封小孔,针筒开始向右移动,大气压力F气=F2-f=6.6N-1.5N=5.1N,活塞的截面积;大气压强;(2)注射器前端小孔内的气体无法排尽,会使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变小,根据可知,测量的大气压偏小。29.【答案】(1)使拉力与摩擦力相等(2)123;f=0.2F(3)2.3【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 (1)实验中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拉力与摩擦力相等;(2)①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需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②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摩擦力与压力F的数量关系;(3)要想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必须使其受非平衡力,所以拉力要先大于摩擦力,当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再与摩擦力相等,从图像提取信息分析解答。【解答】 (1)实验时,小慧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拉力与摩擦力相等;(2)①根据第1、2、3组实验数据,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可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②由数据知,压力增大几倍,滑动摩擦力便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所以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设f=kF,当F=6N时,f=1.2N,代入数据得:1.2N=k×6N;解得:k=0.2所以关系式为:f=0.2F;(3)由题意可知,在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4s以后木块开始在木板上滑动,由图乙所示图像可知,4s时拉力为2.3N,由此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2.3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30.【答案】(1)防止水分蒸发(2)BC(3)气孔;失水质量【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1)根据油可以防止水分蒸发解答;(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3) 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蒸腾失水门户。【解答】 (1)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控制单一变量。(2)B和C形成了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如果要研究光照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应比较BC两组数据。(3)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蒸腾失水门户。在陆生生物中,大多数叶片的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分布多,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若要探究枝条失水是否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行的,应增设一个实验进行对照,在保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关键的操作是用凡士林涂盖叶片正反两面的气孔。通过测定并比较两装置在相同时间内的失水质量来分析得出实验结果。31.【答案】(1)三(2)32个(3)62.7%【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2)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3)根据“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解答】 (1)根据化学式 可知,花青素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2)根据化学式 可知,一个花青素分子含有:15+11+6=32个原子;(3)根据化学式 可知,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2.【答案】(1)增加粗糙程度(2)v=s/t=3000m/(10×60s)=5m/s(3)F=G= mg=80kg×10N/ kg=800N【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2)知道小明骑车的时间和路程,根据求出其平均速度;(3)小明骑行时共享单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小明和单车的总重力,根据F=G=mg求出其大小,受力面积等于两个车轮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之和,再利用求出对地面的压强。【解答】 (1)车把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2)小明骑车的平均速度:;(3)骑行过程中单车对地面的压力:F=G=mg=80kg×10N/kg=800N,单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25cm2×2=50cm2=5×10-3m2,骑行过程中单车对地面的压强:。33.【答案】(1)F浮=ρ水V排g=(2)漂浮时,浮力等于物体重力,所以 浸没时的浮力=ρ水V物gF拉=10N-6N=4N(3)即【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1)根据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V排g 求出木块受到的浮力;(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求出木块的重力;知道木块的体积(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木块受到的浮力;木块重加上绳子的拉力等于木块受到的浮力,据此求绳子的拉力;(3)在木块下面挂一合金块,使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则合金块对木块的拉力与绳子的拉力相同。对合金块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衡和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合金块的体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4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学科期末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4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学科期末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