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五年级科学下册开学第一课(教案+课件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春五年级科学下册开学第一课(教案+课件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科学五年级(下)
欢迎同学们回到科学课堂
寒假生活大回顾
寒假里有哪些值得你回忆、与科学有关事情?
实验探究——煮汤圆
煮汤圆时,为什么煮熟的汤圆会浮在水面上?
因为汤圆在水中,主要受到了自身重力和水的浮力作用。
刚放进去的生汤圆体积较小,密度较大,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所以是下沉的。
而当汤圆煮熟的过程中,它的体积变大了。
一方面是因为熟的糯米体积增大,另一方面是因为热胀冷缩,以及汤圆皮中存在的空气。
在汤圆变大的同时,它的密度也降低了,这时它受到的浮力超过了自身的重力,也即是浮力大于重力了,所以就浮起来了!
浏览教材
生物与环境
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
船的研究
环境与我们

在本学期的科学课学习的过程中,
大家觉得要注意一些什么习惯呢?
交流分享
候课要求
听课要求
讨论要求
实验要求
材料准备要求
习惯要求
候课要求
1.提前候课。
2.准备好实验材料放在抽屉中。
3.准备好课本、活动手册和笔放在桌面上。
4.静息等待老师上课。
听课要求
1.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在发言时,都需要认真倾听。
2.有疑问或者有想要与同学分享的举手发言。
3.认真记录老师要求记录的重要笔记。
讨论要求
1.在讨论时,不要讲与课堂无关的话。
2.认真倾听别人的分享,每位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3.讨论过程中如果有疑问,可以举手向老师提问。
实验要求
1.在老师没有说可以实验时,不允许动实验材料。
2.实验中分了实验操作员、记录员和观察员。大家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小组成员可轮换担任实验操作员,每位同学都应该有动手的机会。
3.在实验过程中,应当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
4.实验完成后,自带的材料自己收捡好,放进抽屉里。老师发放的实验材料,由组长统一交还给老师。整理好材料后坐好等待老师上课。
材料准备要求
1.需要自备材料时,一定要及时记录,然后按要求的带到学校。
2.小组实验时,大家应当分工处理材料。
评价标准
准备星
按时做好课堂准备的同学可以获得。
倾听星
具有良好倾听习惯的同学,在课堂上会随机奖励。
交流星
乐于与大家分享自己观点和想法的同学可以获得。
合作星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可以获得。
探究星
具有探究精神,敢于质疑和表达的同学可以获得。
服务星
乐于助人,为大家进行服务的同学可以获得。
将这六种星星按格式记在科学笔记本首页
准备星:
倾听星:
交流星:
合作星:
探究星:
服务星:
艾萨克·牛顿(1643-1727)
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
让科学流行起来五年级春季科学始业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解释煮熟的汤圆浮在水面上的科学原理,初步理解物体沉浮与重力、浮力以及密度的关系。
2.学生能够清晰说出本学期科学教材中“生物与环境”“船的研究”“环境与我们”“热”等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回顾寒假与科学有关的经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
2.在交流分享环节,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含寒假生活图片、汤圆实验材料及原理动画、教材内容展示图片等。
2.模拟汤圆实验材料(如大小不同的实心球、可充气小球、水槽、水等,用于简单演示物体沉浮与体积、密度的关系)。
3.制作评价星星卡片,用于课堂实时评价奖励。
三、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分钟)
1.播放欢快的开学音乐,展示“欢迎同学们回到科学课堂”的PPT页面,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提问引导:“同学们,寒假已经结束啦,在这个假期里,大家一定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有没有哪些事情让你觉得和科学有关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寒假经历。
(二)寒假生活大回顾(10分钟)
1.邀请几位同学详细分享自己寒假里与科学有关的趣事,如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的小实验等。
2.重点展示“煮汤圆”的实验探究。播放煮汤圆过程的视频,提出问题:“煮汤圆时,为什么煮熟的汤圆会浮在水面上呢?”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3.结合PPT中关于汤圆沉浮原理的图文讲解,利用模拟实验材料进行简单演示。先将较小、密度大的实心球放入水中,展示其下沉;再将可充气小球充气变大后放入水中,展示其漂浮,帮助学生理解物体体积、密度与浮力、重力的关系,从而明白汤圆煮熟上浮的科学原理。
(三)浏览教材(10分钟)
1.展示教材封面和目录的PPT图片,带领学生一起浏览本学期科学教材的主要内容。
2.依次介绍“生物与环境”“船的研究”“环境与我们”“热”等单元,详细讲解每个单元包含的具体课题,如“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的“种子发芽实验”“绿豆苗的生长”等。
3.在介绍过程中,结合简单的图片或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各个单元内容的兴趣,例如展示种子发芽的图片,提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有哪些。
(四)交流分享(15分钟)
1.提出问题:“在本学期的科学课学习过程中,大家觉得要注意养成哪些好习惯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记录讨论结果。
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结合PPT中“候课要求”“听课要求”“讨论要求”“实验要求”“材料准备要求”等内容进行总结和补充。
3.针对每一项要求进行详细解释和强调,如候课要求中的提前候课、准备好实验材料等,通过举例说明不遵守要求可能带来的问题,加深学生的印象。
(五)评价标准介绍(5分钟)
1.展示评价星星卡片的PPT图片,介绍“准备星”“倾听星”“交流星”“合作星”“探究星”“服务星”的评价标准。
2.说明这些星星奖励会在课堂上实时发放,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表现,争取获得不同的星星奖励。提醒学生将六种星星按格式记在科学笔记本首页,方便随时查看和自我激励。
(六)课堂总结(3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寒假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本学期教材的学习内容以及科学课的学习习惯和评价标准。
2.鼓励学生在本学期的科学课中积极参与、认真探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期待大家在科学学习中取得更多的收获。
(七)拓展延伸(2分钟)
布置课后小任务:让学生回去后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沉浮现象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