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二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2.2建构分子模型 知识点一 模型和符号1、科学研究中,常常用 来表达一个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信息,如用地球仪来表示地球的全貌和运动状态;用细胞模式图展示不同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借助眼球模型,认识和研究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 直接观察 到的或 复杂 的事物。一个模型可以是 、 或 ,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 。3、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这样的方法就是 。4、 是指有一定意义的 图形、文字等,如数学运算符号、电路元件符号等。符号来源于规定或者约定俗成,其形式简单,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5、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 外形 不同和表达的 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我们用符号“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用表示测量电流的电流表,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能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知识点二 分子模型1.物质可以直接由 构成,有些物质是由 直接构成(1)水由 构成(2)石墨由 构成。2. 分子由 构成,用模型直观形象地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1)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2)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3)现在已知的有几百种原子,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知识点三 水分子的构成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当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2.水的电解实验(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2)实验现象:水的颜色、状态为无色透明,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都下降且有高低不同,负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3)气体检验:负极(产生 ): 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产生 ;正极(产生 ) 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观察到 。(4)实验表明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 气和 气②水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它们的体积比2:1(5)实验结论①一个 分子中含有两个 原子和一个 原子② 是由 和 组成的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因此,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水电解注意:发生了变化: , ,没有变化: ,4.水在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两种新的物质,这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 ,又叫化学反应。 题型一 模型与符号例1.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易观察或复杂的事物,下列四幅图中属于模型的是( )A.氢元素 B.甲烷分子结构C.电流表 D.有礼标志例2.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祭到的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A.奥迪汽车 B.眼球结构C.地球仪 D.动物细胞结构 题型二 分子模型例1.科学家们制造出了含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一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针对以上事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个新型“氧分子”由2个氧气分子构成B.氧气分子与新型“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C.新型“氧分子”与氧气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D.每个新型“氧分子”与每个氧气分子含有氧原子个数不同例2.下列各图中●和〇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表示能保持H2O化学性质的微粒的是( )A.B.C. D.例3.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会变D.原子构成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分子小例4.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氢离子 D.氢分子例5.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D.物质都是由分子紧密排列而成的例6.水电解的过程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试根据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B.水电解属于化学变化C.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2) 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产生 和 ,分解产生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3) 由水电解实验可知:分子是由 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题型三 水分子的构成例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B.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理论上若得到8mL的氢气,可同时得到16mL氧气D.通过此实验可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例2. 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科学兴趣小组对水的组成展开了如图研究。(1)实验中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2)a管产生的气体是 ,要正确表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下列三幅图片的正确排序为 (用字母表示)。例3. 科学既要从宏观层面研究物质,又要从微观层面探析本质。请根据图示回答。(1) 宏观角度辨识水的组成如右图所示,在电解水实验中,两个电极上都会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 ,说明是氧气,经验证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2) 微观角度探析水的分解由右图可知,反应过程中 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并重新结合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根据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例4.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1)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其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填“a”或“b”)管中的气体。(2)通过该实验能够得到如下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管中产生氧气B.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管中产生氧气(3)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符号的是( )A.B.C. D.2.科学研究中常用符号来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下列属于符号的是A.B.C. D.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一定比原子质量大B.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C.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粒子4.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 )A. B. C. D.5.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科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该反应是物理变化,因为反应过程中原子没有变化B.图乙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C.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6.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态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B.氧气的化学性质是由氧气分子保持的C.当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发生改变D.氧分子是保持氧气物理性质的最小微粒8.下列对如图所示四种分子的分析错误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B.氮分子和氢分子由相同的原子构成C.比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能说明分子可由种类不同的原子构成D.比较氮分子和氢分子,能说明分子可由种类相同的原子构成9.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原子和分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所以它们的分子中没有相同的原子B.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因为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C.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所以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D.在水、氧气、二氧化碳三种不同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所以可视为同类物质11.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如图)的形状完全相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片雪花由一个水分子构成B.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C.雪花熔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D.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12.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图示为其微观结构模型。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金刚石、石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金刚石、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13. 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分子概念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通过你的学习,你认为上述观点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A.①②⑤ B.①③ C.④⑤⑥ D.③14.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如图所示为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可知(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2个水分子中有1个氧分子 D.1个水分子中有一个氢分子15.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小北同学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④在实验室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⑤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一种物质;⑥水通直流电时,电源正极产生氧气,气体体积多A.①②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16.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上为了探究物质的组成,常对物质进行分解研究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C.图中a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D.a试管内气体与b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17.如图是电解水实验创新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注射器针筒可准确地读取气体的体积B.观察到注射器针筒内气体的质量比为C.与电源正极端相连的注射器针筒内液面下降速率更快D.与负极相连的注射器针筒内,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8. 如图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B.a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b连接的是负极C.甲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 2:1D.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二、填空题19.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1) 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写序号)。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C.分子间距离变小了 D.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2) 从变化Ⅰ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的实质是 。20.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 原子本质区别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 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 再分相同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都在不断地运动;③微粒间都有间隔;相同点④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化学性质不同;⑤都 直接构成物质联系21.下列两幅图表示的是液态水和气态.水的状态模型,“”表示水分子。(1)图中表示气态水的是 。(2)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 态的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 态的水蒸气。(3)水在状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 。你能概括出物理变化的实质吗? 。(4)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在状态变化中,是水分子之间的 发生了变化。2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1个甲烷分子由 个碳原子和 个氢原子构成。(2) 由图可知,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 或 不同。(3) 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在于构成它们的 种类不同。23.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1)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其中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 (填“a”或“b”)管中的气体。(2)通过该实验能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01 思维导图02 基础知识03 经典例题04 强化提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二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2.2建构分子模型 知识点一 模型和符号1、科学研究中,常常用 模型 来表达一个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信息,如用地球仪来表示地球的全貌和运动状态;用细胞模式图展示不同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借助眼球模型,认识和研究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 直接观察 到的或 复杂 的事物。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 、一张表 或 计算机图像 ,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3、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4、符号是指有一定意义的 图形、文字等,如数学运算符号、电路元件符号等。符号来源于规定或者约定俗成,其形式简单,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5、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 外形 不同和表达的 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我们用符号“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用表示测量电流的电流表,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能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知识点二 分子模型1.物质可以直接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1)水由水分子构成石墨由碳原子构成。2. 分子由原子构成,用模型直观形象地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1)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2)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3)现在已知的有几百种原子,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知识点三 水分子的构成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当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2.水的电解实验(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2)实验现象:水的颜色、状态为无色透明,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都下降且有高低不同,负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1。(3)气体检验:负极(产生氢气):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产生淡蓝色火焰;正极(产生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实验表明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②水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它们的体积比2:1(5)实验结论①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②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水电解注意:发生了变化:物质种类,分子种类,分子数目没有变化:原子种类,原子数目4.水在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两种新的物质,这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题型一 模型与符号例1.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易观察或复杂的事物,下列四幅图中属于模型的是( )A.氢元素 B.甲烷分子结构C.电流表 D.有礼标志【答案】B【解析】【分析】 模型就是原型的样本,是对现实系统的描述和模仿,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氢元素,为符号,故A不合题意;B:甲烷分子结构,为模型,故B符合题意;C:电流表,为符号,故C不合题意;D:有礼标志,为符号,故D不合题意。故选B。例2.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祭到的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A.奥迪汽车B.眼球结构C.地球仪D.动物细胞结构【答案】A【解析】【分析】 符号是代号。为了区分不同类型、不同样式的物品个体,给它作以标记,可以标在具体物品上,也可以记录在载体上。符号可以取替代物的特征,也可以就是标记。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解答】图中的奥迪汽车是一个标志,所有的标志都属于符号;BCD是模型;故答案为:A 题型二 分子模型例1.科学家们制造出了含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一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针对以上事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个新型“氧分子”由2个氧气分子构成B.氧气分子与新型“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C.新型“氧分子”与氧气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D.每个新型“氧分子”与每个氧气分子含有氧原子个数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新型“氧分子”是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根据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物理性质可能不同进行分析。【解答】A、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新型“氧分子”是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结构可能不同,故A错误;B、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物理性质可能不同,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4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故答案为:A。例2.下列各图中●和〇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表示能保持H2O化学性质的微粒的是( )A.B.C. D.【答案】A【解析】【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解答】A. 能表示水分子,能保持H2O化学性质的,故符合题意;B. 该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混合气体,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C. 该图是氢气,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D. 该图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例3.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会变D.原子构成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分子小【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由分子原子或者离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解答】A、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A错误。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分别由原子和离子保持其化学性质,B错误。C、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构成分子的原子拆散重新组和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化学变化中,原子个数与种类不变,C正确。D、分子比构成其的原子体积和质量都要打,但是如果是其他原子,就不一定能够,比如氢原子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小,构成的氢分子比比较大的原子比如钾原子体积和质量都要小,D错误。故答C.例4.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氢离子 D.氢分子【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解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故答案为:D。例5.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D.物质都是由分子紧密排列而成的【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分析。【解答】A、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故正确。B、分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故错误。C、分子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故错误。D、分子间有间隔,且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由原子、离子构成,故错误。故答案为:A。例6.水电解的过程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试根据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B.水电解属于化学变化C.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2) 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产生 和 ,分解产生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3) 由水电解实验可知:分子是由 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答案】(1)C(2)氢原子;氧原子;水分子(3)原子;分子;原子【解析】【分析】(1)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改变;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2)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产生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解产生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3)由水电解实验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解答】(1)A.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改变,故错误,符合题意;D.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产生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解产生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3)由水电解实验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题型三 水分子的构成例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B.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理论上若得到8mL的氢气,可同时得到16mL氧气D.通过此实验可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认识和理解判断。【解答】A.在电解水的实验中,b管气体体积小,则b管为氧气,a管为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则a接负极,b接正极,故A错误;B.甲试管内为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正确;C.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则氢气为8mL时,氧气应该为4mL,故C错误;D.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错误。故选B。例2. 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科学兴趣小组对水的组成展开了如图研究。(1)实验中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2)a管产生的气体是 ,要正确表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下列三幅图片的正确排序为 (用字母表示)。【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2)氢气;BAC【解析】【分析】(1)纯水不导电,如果加入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就可以导电了;(2)①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②化学变化的本质为分子先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生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解答】(1)实验中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2)①根据图片可知,a管内气体体积大于b管内气体体积,则a管内为氢气;②水电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原子结合生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过程,则顺序为BAC。例3. 科学既要从宏观层面研究物质,又要从微观层面探析本质。请根据图示回答。(1) 宏观角度辨识水的组成如右图所示,在电解水实验中,两个电极上都会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 ,说明是氧气,经验证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2) 微观角度探析水的分解由右图可知,反应过程中 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并重新结合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根据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答案】(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和氧(2)水分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解析】【分析】 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氧一氢二”,氧气具有助燃性,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解答】 (1)在电解水实验中,两个电极上都会产生气泡,“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如图1所示,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经验证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 由图可知,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根据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例4.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1)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其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填“a”或“b”)管中的气体。(2)通过该实验能够得到如下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管中产生氧气B.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管中产生氧气(3)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答案】(1)b(2)D(3)水 氢气 + 氧气【解析】【分析】(1)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分析解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2)根据水的电解实验中的现象和结论分析。(3)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方程式。【解答】 (1)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其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b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氧气,故选b。(2)A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管中产生氧气,故A错误,D正确;B.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B错误;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故选D。(3)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氢气 + 氧气 。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符号的是( )A.B.C. D.【答案】A【解析】【分析】 模型可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而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有就是模型较立体,符号大多为字母。【解答】根据题意可在,中国探月标识属于符号,而长征五号火箭、嫦娥六号探测器和探月位置示意图,都属于模型,故A符号题意,而B、C、D错误。故选A。2.科学研究中常用符号来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下列属于符号的是A.B.C. D.【答案】B【解析】【分析】 符号首先是一种象征物,用来指称和代表其他事物。【解答】A.图是原子的结构模型;B.图为节约用水的标志,是符号,不属于模型;C.图是甲烷分子的结构模型;D.图为足球烯的结构模型。故答案为:B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一定比原子质量大B.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C.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粒子【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析;【解答】A、分子比其构成原子质量大,但不是所有分子质量都比原子质量大,选项错误;B、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其构成分子保持,选项正确;C、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选项正确;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而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选项正确;故选:A。4.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 )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选项中粒子的组成情况即可。【解答】A.图片中存在 和 两种原子,故A不合题意;B.图片中存在、、3种分子,故B不合题意;C.图片中存在、2种分子,故C不合题意;D.图片种只存在1种分子,故D符合题意。故选D。5.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科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该反应是物理变化,因为反应过程中原子没有变化B.图乙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C.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答案】C【解析】【分析】水电解模型中,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与氧原子拆散后重新组合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解答】A、该反应中原子虽然没有变化,但是重新组合成了新分子,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B、图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故B错误。C、水分子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属于不同种原子,氧气分子由氧原子构成,属于同种原子,故C正确。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是从它的结构上,还能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D错误。故选C。6.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中碳氧原子种类相同,但因分子构成中数目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分析。【解答】A、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而数目不同,不符合题意;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相同,不符合题意;C、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符合题意;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态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B.氧气的化学性质是由氧气分子保持的C.当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发生改变D.氧分子是保持氧气物理性质的最小微粒【答案】B【解析】【分析】A、根据空气的组成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与分子的概念分析。C、根据混合物的概念与特点分析。D、根据分子的概念分析。【解答】A.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故错误;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氧气的化学性质是由氧气分子保持的,故正确;C. 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所以当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故错误;D.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能保持氧气的物理性质,故错误。故答案为:B。8.下列对如图所示四种分子的分析错误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B.氮分子和氢分子由相同的原子构成C.比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能说明分子可由种类不同的原子构成D.比较氮分子和氢分子,能说明分子可由种类相同的原子构成【答案】B【解析】【分析】A、根据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分析。B、根据物质的微粒构成分析。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析。D、根据氮分子和氢分子的构成分析。【解答】A. 由如图信息可知,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氮分子是由氮原子构成,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氮分子和氢分子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故错误,符合题意;C.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说明分子可由种类不同的原子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氮分子是由氮原子构成,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能说明分子可以同种原子构成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9.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原子和分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答案】C【解析】【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分析。B、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分子。C、根据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D、根据原子的概念分析。【解答】A.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原子、分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也有间隔,故错误,符合题意;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所以它们的分子中没有相同的原子B.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因为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C.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所以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D.在水、氧气、二氧化碳三种不同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所以可视为同类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分子构成的物质:内部有最小的重复单元,最小重复单元是分子,物质是由无数个这些相同的最小重复单元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构成的,这中分子间力很小,就是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并不是一个很牢固的整体。物质种类的不同,在于物质中分子的种类不同。【解答】A、水、氧气、二氧化碳中都含有氧原子,故A错误;B、原子数目不同并不是物质不同的原因,有的不同物质分子的原子数目相同,故B错误;C、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所以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故C正确;D、都含氧原子的物质显然并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C11.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如图)的形状完全相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片雪花由一个水分子构成B.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C.雪花熔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D.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进行分析。【解答】A、一片雪花,由多个水分子构成,故错误;B、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的雪花,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错误;C、雪花熔化时,是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变化,故正确;D、在雪花形成的过程中,水分子也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故错误;故答案为:C。12.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图示为其微观结构模型。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金刚石、石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金刚石、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从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了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具有很大差异去分析。【解答】由于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了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具有很大差异;故答案为:D。13. 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分子概念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通过你的学习,你认为上述观点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A.①②⑤ B.①③ C.④⑤⑥ D.③【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质量总和分析。【解答】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因此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①错误;分子由原子构成,②正确;原子可以独立存在,例如金属就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③错误;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④正确;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⑤正确;分子在不停地运动,⑥正确。故选B。14.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如图所示为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可知(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2个水分子中有1个氧分子 D.1个水分子中有一个氢分子【答案】A【解析】【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等;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解答】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是水在通电条件下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微观示意图看出,2个水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故C错误;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微观示意图看出,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故D错误。故选A。15.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小北同学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④在实验室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⑤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一种物质;⑥水通直流电时,电源正极产生氧气,气体体积多A.①②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水的组成、存在状态、应用等进行分析。【解答】 ①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水中没有氢气和氧气,故①错误,⑤正确;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故②正确;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故③正确;④在实验室中,水能溶解许多种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故④正确;⑥水通直流电时,电源正极产生氧气,气体体积少,故⑥错误。那么正确的是②③④⑤。故选C。16.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上为了探究物质的组成,常对物质进行分解研究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C.图中a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D.a试管内气体与b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解答】A.科学上为了探究物质的组成,常对物质进行分解研究,故A正确不合题意;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错误符合题意;C.图中a试管内气体体积较大,则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故C正确不合题意;Da试管内氢气与b试管内收集的氧气体积比约为2:1,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17.如图是电解水实验创新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注射器针筒可准确地读取气体的体积B.观察到注射器针筒内气体的质量比为C.与电源正极端相连的注射器针筒内液面下降速率更快D.与负极相连的注射器针筒内,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注射器针筒上存在刻度值,则采用注射器针筒可准确地读取气体的体积,故A正确;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1:8,故B错误;C.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与电源正极端相连的注射器针筒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液面下降速率更慢,故C错误;D.与负极相连的注射器针筒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错误。故选A。18. 如图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B.a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b连接的是负极C.甲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 2:1D.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能燃烧的气体,火焰淡蓝色,罩在火焰上干冷烧杯壁有水雾;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可以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A、甲试管中气体的体积大,是氢气,错误;B、甲中气体比乙中多,因此b为电源负极,a为电源正极,正确;C、甲、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1:8,体积比为2:1,错误;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故答案为:B。二、填空题19.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1) 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写序号)。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C.分子间距离变小了 D.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2) 从变化Ⅰ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的实质是 。【答案】(1)C(2)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解析】【分析】(1)根据变化Ⅱ中微粒的变化分析。(2)根据变化Ⅰ的微观示意图,微粒的变化分析。【解答】(1)由变化Ⅱ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的间隔变小了,分子的数目、体积、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答案为:C。(2)由变化Ⅰ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该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由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20.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 原子本质区别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 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 再分相同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都在不断地运动;③微粒间都有间隔;相同点④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化学性质不同;⑤都 直接构成物质联系【答案】分子;可以;不能;能【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概念、原子和分子的区别和联系来分析。【解答】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答案为: 分子 ; 可以 ; 不能 ; 能。21.下列两幅图表示的是液态水和气态.水的状态模型,“”表示水分子。(1)图中表示气态水的是 。(2)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 态的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 态的水蒸气。(3)水在状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 。你能概括出物理变化的实质吗? 。(4)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在状态变化中,是水分子之间的 发生了变化。【答案】(1)乙(2)固;气(3)没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4)间隔【解析】【分析】(1)根据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比液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大分析。(2)根据物质的三态变化分析。(3)根据水在状态变化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分析。(4)根据液态水和气态水的状态模型图分析。【解答】(1)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比液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大,图中表示气态水的是乙。(2)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固态态的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3)水在状态变化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则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4)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在状态变化中,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2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1个甲烷分子由 个碳原子和 个氢原子构成。(2) 由图可知,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 或 不同。(3) 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在于构成它们的 种类不同。【答案】(1)1;4(2)种类;数目(3)分子【解析】【分析】(1)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分析。(2)由图可知,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或数目不同。(3)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解答】(1)1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2)由图可知,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或数目不同。(3)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在于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23.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1)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其中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 (填“a”或“b”)管中的气体。(2)通过该实验能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答案】(1)a(2)氢和氧【解析】【分析】(1)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结合氢气燃烧的特点解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水的元素组成。【解答】 (1)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其中a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01 思维导图02 基础知识03 经典例题04 强化提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2建构分子模型(原卷版).doc 2.2建构分子模型(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