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实践活动9 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分层作业(解析版)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跨学科实践活动9 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分层作业(解析版)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跨学科实践活动9 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基础达标】
1.6月天气非常炎热,饮品很是畅销,下列饮品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是( )
A.苏打水 B.柠檬汁 C.苹果醋 D.矿泉水
2.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成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水稻对镉的吸收量与土壤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量的是(  )
A.熟石灰 B.硫酸铜
C.稀盐酸 D.氯化钠
3.如图是某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质测出的pH示意图。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鸡蛋清的碱性比牙膏强
C.施用草木灰可以降低土壤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泡菜
4.(2025·上海奉贤·一模)常温下,几种清洁剂近似的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厕所清洁剂:1 B.牙膏:8 C.肥皂:10 D.炉具清洁剂:13
5.下列花卉适宜在微碱性土壤中生长的是( )
花卉种类 兰花 菊花 君子兰 仙人掌
适宜生长的pH范围 5.0~6.0 5.5~6.5 6.0~7.0 7.5~8.0
A.兰花 B.菊花 C.君子兰 D.仙人掌
6.土壤里含有水分,里面溶解了多种物质,形成土壤溶液,土壤溶液里就含有植物需要的养料。化学实验小组对校园花坛里土壤的酸碱性和部分化肥进行了探究。请完成下面小题。下列是兴趣小组在测定土壤酸碱度时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加土壤颗粒 B.加水溶解
C.蘸取清液 D.测定pH
7.(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配制波尔多液的反应为CuSO4+Ca(OH)2=X↓+CaS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uSO4可用于游泳池消毒 B.Ca(OH)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X为Cu(OH)2 D.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
8.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化学知识的应用或解释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做霓虹灯——其化学性质稳定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降低煤炭的着火点
C.氢氧化钠可以和酸发生中和反应——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原子的间隔受热变大
9.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制作叶脉书签 B.酸与指示剂作用 C.洗涤剂洗餐具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A.A B.B C.C D.D
10.物质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1)人的体液的pH必须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pH超出正常范围,那么就会导致 。
(2)农业生产中,大多数植物适宜在 的土壤中生长,在酸性太强(pH<4)或碱性太强(pH>8)的土壤中,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
【能力提升】
11.空气和水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明矾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B.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D.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12.(2024·内蒙古包头·一模)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如图所示,当把胶头滴管内液体滴入试管中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比较金属活动性 B.鉴别水和双氧水
C.证明分子运动 D.处理酸性废水
13.(2024·内蒙古包头·一模)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研究化学实验。利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中和反应时,测得溶液pH和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对实验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e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B.温度曲线从室温逐渐上升,说明该反应放热
C.在滴入溶液的过程中,含量逐渐减少
D.a点、d点的溶液中溶质均是和
14.小倩同学将妈妈的智能手机屏幕解锁图形设置为如图所示,圆圈内每个数字分别代表初中化学常见的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条件省略)。其中1为碳粉,7可用于工业上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等,1、2、3、5、7分别为不同类别的物质。若8为氯化钡,则6代表的物质类别为( )
A.单质或酸
B.单质或氧化物或酸
C.单质或氧化物或酸或碱
D.单质或氧化物或酸或碱或盐
1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问题 实验方案
A 探究固体溶解时的能量变化 将固体加入水中,搅拌,测量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B 鉴别N2和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C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D 测定西瓜汁的酸碱度 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西瓜汁中,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A.A B.B C.C D.D
16.土壤酸化是农业面临的问题之一。我国南方部分稻田土壤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酸化,表现为部分稻田土壤的pH低于5.5。土壤酸化面积与强度仍在加剧。导致土壤酸化的原因有:过量施用氮肥等酸性肥料;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水等;不当的农业管理,如频繁耕作等。
于是温老师带领同学们,组成研究小组在广东省某市完成以下的探究活动。
活动1: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研究小组为测定当地农田土壤的酸碱性,取来适量土样,并完成完成其pH的测定。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在该地多点选取的土壤混合,并研成粉末状;
②称量一定质量的土壤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
③将充分溶解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④用pH试纸测定过滤后所得土壤溶液的pH。
(1)指出图中的一项错误 。
(2)步骤④中测定溶液pH的具体方法是 。
活动2:探究改变土壤的酸碱度对农作物的影响
水稻和油菜是耐酸性较强的作物,但在土壤酸化程度逐渐加剧的情况下,水稻和油菜的生产明显受到影响。向土壤中加入熟石灰调节pH可有效改良酸性土壤。
研究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土壤的pH对水稻、油菜产量的影响。原有土壤的pH为4.5,加入一定量的熟石灰,将土壤的pH分别调至5.0、5.5、6.0、6.5和7.0,需要加入熟石灰的用量如下表所示。
土壤pH 4.5 5.0 5.5 6.0 6.5 7.0
熟石灰用量(千克/公顷) 0 1492 3154 4815 6477 8139
在同一土壤交替种植水稻和油菜,水稻、油菜产量随土壤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用熟石灰对酸性土壤进行改良可以提高水稻和油菜的产量。
依据探究活动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3)假设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为硫酸,写出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化学方程式 。
(4)将pH=4.5的酸性土壤改良为pH=6.5,每公顷需要加入熟石灰的质量为 kg。
(5)由图1可得出“2016、2017、2018三年,土壤的pH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这一结论 (填“成立”或“不成立”)。
(6)由图2可得出,油菜的产量与土壤pH的关系为 。
(7)预防土壤酸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写两点)。
17.晓丽发现班级的栀子花叶片发黄、花蕾掉落,花盆中的土壤板结且表面出现白色固体物质.她和同学们对栀子花生长状况不良的原因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Ⅰ.栀子花适宜生长在疏松的弱酸性土壤中;Ⅱ.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天然水及土壤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类化合物,这些盐分随着水分蒸发而析出,使土壤表面发白、发硬、板结。
【提出猜想】栀子花生长状况不良的原因,可能是盆土的酸碱性不适宜它生长;也可能是盆土含盐量高,导致土壤板结、通透性降低,不利于根部呼吸,枝叶生长受阻。
任务一 检测盆土的酸碱性
【实验过程】取少量盆土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得到土壤浸出液.用pH试纸测定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记录数据如下:
测定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pH 8 9 8
(1)进行三次测定的目的是 ;
【实验结论】
(2)由土壤浸出液的pH可知:盆土显 性;
任务二 检验盆土表面白色物质的成分
【查阅资料】Ⅲ.土壤含盐量高时,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和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过程】取盆土表面白色固体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待测溶液;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适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__________ 含有
②向试管中继续滴加适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
(3)将步骤①的现象补充完整 。
(4)写出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白色固体物质是土壤含盐量高而析出的晶体,其中含有NaCl、和。
任务三 制定盆土的改良方案
(5)经过讨论,同学们确定这盆栀子花生长状况不良与土壤的酸碱性和含盐量都有关系,结合本地区水土特点制定了解决方案:向土壤中施加硫粉,硫粉在微生物和水的共同作用下最终生成硫酸.3个月后,再次测得土壤。土壤酸碱性改变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思评价】
(6)反思过程中,晓佳认为不进行任务一也可以得出本次探究活动的最终结论.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
【交流反思】
(7)针对该地区土壤,除改变其酸碱性外,还可以选种适合生长的作物。以下作物中,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是 。
作物 小麦 大豆 海水稻
适宜生长的pH范围 6.0~7.0 6.5~7.5 8.0~9.2
(8)生长过程中为增加作物产量,还要合理施肥,小组同学认为原土壤中不适合施用铵态氮肥,原因是 。
【直击中考】
18.(2024·河北·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测得常温下四种不同土壤的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 B. C. D.
19.(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浊液 B.取用固体粉末
C.放置滴管 D.测定溶液的pH
20.(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捶草印花”是一种起源于明清时期的传统草木印染工艺。捶打植物花叶,使汁液浸染在布料上印出图案。某小组通过如下项目活动探究草木印染工艺。
环节一:预处理
(1)碱煮:布料印染前需通过碱煮除去表面的油污及细小纤维。利用悬浊液和草木灰汁(含)的混合液浸泡布料,写出混合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酸洗:布料碱煮后通常还需进行酸洗,目的是 。
环节二:染色、调色
为了让每一种花叶标本印染的布料颜色更丰富,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对以下花叶标本染色后的布料进行调色,结果如下:
花叶标本种类 酸碱性
酸性 中性 碱性
灌木叶 绿色 绿色 绿色
红枫叶 鲜红 深红 绿色
酢浆草花瓣 粉红 粉红 蓝色
(3)根据调色结果判断,上述花叶标本不适合作为印染原料的是 ,理由是 。
环节三:固色
染色后布料还需固色。常见固色剂如下:
来源 生活经验 古籍 现代印染工业
固色剂名称 食盐 明矾 固色剂“SH-96”(可溶于水)
(4)为了探究固色效果,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补齐操作步骤:
将三块大小相同的深红色印染布料 ,保持相同温度,浸泡相同时间,取出晾干;然后把固色后的三块布料在清水中浸湿,分别用力揉搓40下。观察到食盐和固色剂“SH-96”固色效果较好。
环节四:检验
布料通过染色、调色、固色等工序后,还需pH检测合格才能出厂。接触皮肤的布料pH合格标准:4.0—7.5。
(5)若碱超标需调节pH到合格。小组对调节试剂做了探究:分别向60mL0.4%的NaOH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稀盐酸和稀醋酸。传感器监测pH与酸体积关系如下图:
为了便于控制pH在合格范围内,不至于变化太快,选择 (填试剂名称)调节更好。
答案和解析
【基础达标】
1.6月天气非常炎热,饮品很是畅销,下列饮品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是( )
A.苏打水 B.柠檬汁 C.苹果醋 D.矿泉水
【答案】A
【详解】A、苏打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符合题意;
B、柠檬汁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符合题意;
C、苹果醋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符合题意;
D、矿泉水显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成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水稻对镉的吸收量与土壤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量的是(  )
A.熟石灰 B.硫酸铜
C.稀盐酸 D.氯化钠
【答案】A
【详解】通过水稻对镉的吸收量与土壤pH关系图可知,在碱性环境中水稻对镉吸收量变弱;硫酸铜、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稀盐酸溶液显酸性、熟石灰溶液显碱性,故选A。
3.如图是某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质测出的pH示意图。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鸡蛋清的碱性比牙膏强
C.施用草木灰可以降低土壤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泡菜
【答案】D
【详解】A、葡萄汁的pH等于4,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错误;
B、鸡蛋清的pH为8,牙膏的pH为9,牙膏的碱性强于鸡蛋清,错误;
C、草木灰的pH等于10,呈碱性,不能用于降低土壤碱性,错误;
D、泡菜的pH等于3,呈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泡菜,正确。
故选D。
4.(2025·上海奉贤·一模)常温下,几种清洁剂近似的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厕所清洁剂:1 B.牙膏:8 C.肥皂:10 D.炉具清洁剂:13
【答案】D
【详解】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炉具清洁剂pH最大,碱性最强;
故选:D。
5.下列花卉适宜在微碱性土壤中生长的是( )
花卉种类 兰花 菊花 君子兰 仙人掌
适宜生长的pH范围 5.0~6.0 5.5~6.5 6.0~7.0 7.5~8.0
A.兰花 B.菊花 C.君子兰 D.仙人掌
【答案】D
【详解】A、兰花适宜生长的pH小于7,显酸性,故A不符合题意;
B、菊花适宜生长的pH小于7,显酸性,故B不符合题意;
C、君子兰适宜生长的pH为6.0~7.0,显弱酸性到中性,故C不符合题意;
D、仙人掌适宜生长的pH为7.5~8.0,显弱碱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土壤里含有水分,里面溶解了多种物质,形成土壤溶液,土壤溶液里就含有植物需要的养料。化学实验小组对校园花坛里土壤的酸碱性和部分化肥进行了探究。请完成下面小题。下列是兴趣小组在测定土壤酸碱度时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加土壤颗粒 B.加水溶解
C.蘸取清液 D.测定pH
【答案】C
【详解】A、加土壤颗粒,先将试管横放,用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图示操作错误;
B、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示操作错误;
C、测溶液的pH时,可用玻璃棒伸入试管中蘸取待测液,图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干燥洁净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用湿润的pH试纸可能会使测定结果不准确,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C。
7.(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配制波尔多液的反应为CuSO4+Ca(OH)2=X↓+CaS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uSO4可用于游泳池消毒 B.Ca(OH)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X为Cu(OH)2 D.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
【答案】D
【详解】A、CuSO4能够杀菌,可用于游泳池消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B、Ca(OH)2属于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X为Cu(OH)2,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有沉淀生成,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化学知识的应用或解释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做霓虹灯——其化学性质稳定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降低煤炭的着火点
C.氢氧化钠可以和酸发生中和反应——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原子的间隔受热变大
【答案】D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做霓虹灯,与化学性质稳定无关,错误;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炭的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能改变的,错误;
C、氢氧化钠可以和酸发生中和反应,但是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错误;
D、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正确;
故选D。
9.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制作叶脉书签 B.酸与指示剂作用 C.洗涤剂洗餐具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用NaOH溶液制作叶脉书签是利用了氢氧化钠的腐蚀性,此过程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酸与指示剂作用,此过程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洗涤剂洗餐具,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将大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冲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过程中,酸和碱反生了中和反应,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物质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1)人的体液的pH必须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pH超出正常范围,那么就会导致 。
(2)农业生产中,大多数植物适宜在 的土壤中生长,在酸性太强(pH<4)或碱性太强(pH>8)的土壤中,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
【答案】(1)生理机能失调或产生疾病
(2)接近中性
【详解】(1)若人体pH超出正常范围,则可能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或产生疾病;
(2)农业上,大多数植物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在酸性或碱性太强的土壤中,都不能正常生长。
【能力提升】
11.空气和水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明矾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B.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D.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答案】D
【详解】A、加入明矾后,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大颗粒难溶性杂质,加快难溶性杂质的沉降,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物质的含量,所以明矾不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故选项错误;
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21%,故选项错误;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后,残留的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水体,故选项错误;
D、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2024·内蒙古包头·一模)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如图所示,当把胶头滴管内液体滴入试管中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比较金属活动性 B.鉴别水和双氧水
C.证明分子运动 D.处理酸性废水
【答案】D
【详解】A、Cu和溶液不反应,证明金属活动性,可以比较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有气泡产生的是双氧水,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两试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水和双氧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蘸有酚酞溶液的纸条没有与浓氨水直接接触,但纸条慢慢变红,可以证明分子不断运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处理含硫酸的酸性废水,滴入KOH溶液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二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且方案中加入过量的KOH溶液会导致废水呈碱性,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24·内蒙古包头·一模)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研究化学实验。利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中和反应时,测得溶液pH和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对实验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e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B.温度曲线从室温逐渐上升,说明该反应放热
C.在滴入溶液的过程中,含量逐渐减少
D.a点、d点的溶液中溶质均是和
【答案】C
【详解】A、b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e点温度达到最大值也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该分析正确;
B、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中和反应放热,该分析正确;
C、在滴入溶液的过程中,实质是和反应生成水,因此含量不变,该分析错误;
D、实验过程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a点、d点的溶液中均是稀硫酸过量,故溶质是和,该分析正确。
故选C。
14.小倩同学将妈妈的智能手机屏幕解锁图形设置为如图所示,圆圈内每个数字分别代表初中化学常见的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条件省略)。其中1为碳粉,7可用于工业上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等,1、2、3、5、7分别为不同类别的物质。若8为氯化钡,则6代表的物质类别为( )
A.单质或酸
B.单质或氧化物或酸
C.单质或氧化物或酸或碱
D.单质或氧化物或酸或碱或盐
【答案】D
【详解】若8为氯化钡,8能与9反应,则9可以是硝酸银,也可以是硫酸、硫酸盐、碳酸盐。
6能与9反应,若9为硫酸,则9可以与单质(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如碳酸钙)反应;
若9为碳酸盐,则9可以与某些酸(如盐酸)、某些碱(如氢氧化钡)反应;
综上所述,6代表的物质类别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或酸或碱或盐。
故选:D。
1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问题 实验方案
A 探究固体溶解时的能量变化 将固体加入水中,搅拌,测量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B 鉴别N2和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C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D 测定西瓜汁的酸碱度 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西瓜汁中,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将 NaOH 固体加入水中,搅拌,测量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可用于探究 NaOH 固体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可以,可以鉴别,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盐酸反应,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
D、测定 西瓜汁溶液的酸碱度,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洁净干燥的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6.土壤酸化是农业面临的问题之一。我国南方部分稻田土壤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酸化,表现为部分稻田土壤的pH低于5.5。土壤酸化面积与强度仍在加剧。导致土壤酸化的原因有:过量施用氮肥等酸性肥料;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水等;不当的农业管理,如频繁耕作等。
于是温老师带领同学们,组成研究小组在广东省某市完成以下的探究活动。
活动1: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研究小组为测定当地农田土壤的酸碱性,取来适量土样,并完成完成其pH的测定。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在该地多点选取的土壤混合,并研成粉末状;
②称量一定质量的土壤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
③将充分溶解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④用pH试纸测定过滤后所得土壤溶液的pH。
(1)指出图中的一项错误 。
(2)步骤④中测定溶液pH的具体方法是 。
活动2:探究改变土壤的酸碱度对农作物的影响
水稻和油菜是耐酸性较强的作物,但在土壤酸化程度逐渐加剧的情况下,水稻和油菜的生产明显受到影响。向土壤中加入熟石灰调节pH可有效改良酸性土壤。
研究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土壤的pH对水稻、油菜产量的影响。原有土壤的pH为4.5,加入一定量的熟石灰,将土壤的pH分别调至5.0、5.5、6.0、6.5和7.0,需要加入熟石灰的用量如下表所示。
土壤pH 4.5 5.0 5.5 6.0 6.5 7.0
熟石灰用量(千克/公顷) 0 1492 3154 4815 6477 8139
在同一土壤交替种植水稻和油菜,水稻、油菜产量随土壤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用熟石灰对酸性土壤进行改良可以提高水稻和油菜的产量。
依据探究活动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3)假设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为硫酸,写出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化学方程式 。
(4)将pH=4.5的酸性土壤改良为pH=6.5,每公顷需要加入熟石灰的质量为 kg。
(5)由图1可得出“2016、2017、2018三年,土壤的pH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这一结论 (填“成立”或“不成立”)。
(6)由图2可得出,油菜的产量与土壤pH的关系为 。
(7)预防土壤酸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写两点)。
【答案】(1)没有玻璃棒引流
(2)用玻璃棒蘸取土壤溶液,滴加在pH试纸,将变色后试纸和比色卡进行对比,找到对应的pH
(3)
(4)6477
(5)成立
(6)当土壤的pH约为6.5时,油菜的产量最高,当pH变大或变小时,油菜的产量都减小
(7)避免过量施用酸性肥料;工业废气、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避免过度耕作;控制灌溉水的质量;种植有益绿植改善土壤结构等
【详解】(1)由图可知,过滤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故填:没有玻璃棒引流;
(2)步骤④中测定溶液pH的具体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土壤溶液,滴加在pH试纸,将变色后试纸和比色卡进行对比,找到对应的pH,故填:用玻璃棒蘸取土壤溶液,滴加在pH试纸,将变色后试纸和比色卡进行对比,找到对应的pH;
(3)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将pH=4.5的酸性上壤改良为pH=6.5,每公顷需要加入熟石灰的质量为6477kg;
(5)由图1可知,2016、2017、2018三年,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土壤的pH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这一结论成立;
(6)由图2可知,当土壤的pH约为6.5时,油菜的产量最高,当pH变大或变小时,油菜的产量都减小;
(7)避免过量施用酸性肥料,工业废气、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避免过度耕作,控制灌溉水的质量,种植有益绿植改善土壤结构等,均有利于预防土壤酸化。
17.晓丽发现班级的栀子花叶片发黄、花蕾掉落,花盆中的土壤板结且表面出现白色固体物质.她和同学们对栀子花生长状况不良的原因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Ⅰ.栀子花适宜生长在疏松的弱酸性土壤中;Ⅱ.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天然水及土壤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类化合物,这些盐分随着水分蒸发而析出,使土壤表面发白、发硬、板结。
【提出猜想】栀子花生长状况不良的原因,可能是盆土的酸碱性不适宜它生长;也可能是盆土含盐量高,导致土壤板结、通透性降低,不利于根部呼吸,枝叶生长受阻。
任务一 检测盆土的酸碱性
【实验过程】取少量盆土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得到土壤浸出液.用pH试纸测定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记录数据如下:
测定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pH 8 9 8
(1)进行三次测定的目的是 ;
【实验结论】
(2)由土壤浸出液的pH可知:盆土显 性;
任务二 检验盆土表面白色物质的成分
【查阅资料】Ⅲ.土壤含盐量高时,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和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过程】取盆土表面白色固体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待测溶液;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适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__________ 含有
②向试管中继续滴加适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
(3)将步骤①的现象补充完整 。
(4)写出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白色固体物质是土壤含盐量高而析出的晶体,其中含有NaCl、和。
任务三 制定盆土的改良方案
(5)经过讨论,同学们确定这盆栀子花生长状况不良与土壤的酸碱性和含盐量都有关系,结合本地区水土特点制定了解决方案:向土壤中施加硫粉,硫粉在微生物和水的共同作用下最终生成硫酸.3个月后,再次测得土壤。土壤酸碱性改变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思评价】
(6)反思过程中,晓佳认为不进行任务一也可以得出本次探究活动的最终结论.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
【交流反思】
(7)针对该地区土壤,除改变其酸碱性外,还可以选种适合生长的作物。以下作物中,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是 。
作物 小麦 大豆 海水稻
适宜生长的pH范围 6.0~7.0 6.5~7.5 8.0~9.2
(8)生长过程中为增加作物产量,还要合理施肥,小组同学认为原土壤中不适合施用铵态氮肥,原因是 。
【答案】(1)避免测量误差
(2)碱
(3)产生气泡
(4)
(5)
(6)赞同,土壤中含有溶液显碱性
(7)海水稻
(8)铵态氨肥与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直击中考】
18.(2024·河北·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测得常温下四种不同土壤的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溶液的pH范围一般在0~14之间,在常温时,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
【详解】A.溶液的pH=8,大于7,显碱性,故A选项符合题意;
B.溶液的pH=7,显中性,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溶液的pH=6,小于7,显酸性,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溶液的pH=5,小于7,显酸性,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浊液 B.取用固体粉末
C.放置滴管 D.测定溶液的pH
【答案】B
【详解】A、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止液体溅出,错误;;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正确;
C、胶头滴管使用完了,要洗净放在干净容器内,不能直接放在实验桌上,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错误。
故选B。
20.(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捶草印花”是一种起源于明清时期的传统草木印染工艺。捶打植物花叶,使汁液浸染在布料上印出图案。某小组通过如下项目活动探究草木印染工艺。
环节一:预处理
(1)碱煮:布料印染前需通过碱煮除去表面的油污及细小纤维。利用悬浊液和草木灰汁(含)的混合液浸泡布料,写出混合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酸洗:布料碱煮后通常还需进行酸洗,目的是 。
环节二:染色、调色
为了让每一种花叶标本印染的布料颜色更丰富,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对以下花叶标本染色后的布料进行调色,结果如下:
花叶标本种类 酸碱性
酸性 中性 碱性
灌木叶 绿色 绿色 绿色
红枫叶 鲜红 深红 绿色
酢浆草花瓣 粉红 粉红 蓝色
(3)根据调色结果判断,上述花叶标本不适合作为印染原料的是 ,理由是 。
环节三:固色
染色后布料还需固色。常见固色剂如下:
来源 生活经验 古籍 现代印染工业
固色剂名称 食盐 明矾 固色剂“SH-96”(可溶于水)
(4)为了探究固色效果,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补齐操作步骤:
将三块大小相同的深红色印染布料 ,保持相同温度,浸泡相同时间,取出晾干;然后把固色后的三块布料在清水中浸湿,分别用力揉搓40下。观察到食盐和固色剂“SH-96”固色效果较好。
环节四:检验
布料通过染色、调色、固色等工序后,还需pH检测合格才能出厂。接触皮肤的布料pH合格标准:4.0—7.5。
(5)若碱超标需调节pH到合格。小组对调节试剂做了探究:分别向60mL0.4%的NaOH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稀盐酸和稀醋酸。传感器监测pH与酸体积关系如下图:
为了便于控制pH在合格范围内,不至于变化太快,选择 (填试剂名称)调节更好。
【答案】(1)Ca(OH)2 + K2CO3= CaCO3 ↓+2KOH
(2)除去残留的碱,以便于后续的染色处理
(3)灌木叶 灌木叶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印染出的布料颜色均为绿色,颜色变化单一,无法通过改变溶液酸碱性来丰富印染布料的颜色
(4)浸泡在等量的食盐溶液、明矾溶液和固色剂 “SH - 96” 溶液中
(5)稀醋酸
【详解】(1)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混合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 K2CO3= CaCO3 ↓+2KOH;
(2)酸能与碱发生盐和水,布料碱煮后通常还需进行酸洗,目的是:除去残留的碱,以便于后续的染色处理;
(3)上述花叶标本不适合作为印染原料的是灌木叶,理由是其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印染出的布料颜色均为绿色,颜色变化单一,无法通过改变溶液酸碱性来丰富印染布料的颜色;
(4)为了比较固色效果,需作对比实验,固色剂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具体操作:可将三块大小相同的深红色印染布料,浸泡在等量的食盐溶液、明矾溶液和固色剂 “SH - 96” 溶液中,保持相同温度,浸泡相同时间,取出晾干;然后把固色后的三块布料在清水中浸湿,分别用力揉搓40下。观察到食盐和固色剂“SH-96”固色效果较好;
(5)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滴加稀盐酸时,pH 变化较快;滴加稀醋酸时,pH 变化相对较缓慢,更便于控制 pH 在合格范围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