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如图1、2所示,A、B、C、P四点代表的含义是:A:某物质15℃时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B:某物质 20 ℃时的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此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 图1C:某物质 30 ℃时的 溶液,且有未溶解的晶体。P: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 均为 。如图2所示,溶解度大小的比较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t3℃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大小顺序为 。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 ,溶剂质量大小关系为 。 图2如图2所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1)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2)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3)甲、乙两物质中,______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如图2所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1)t2℃时,将 25 g 甲物质溶解于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g。(2)t2℃时,将 25 g 甲加入 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是_______(“饱和”或“不饱和”下同)溶液。(3)t2℃时,将 15 g 甲加入 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是_________溶液。【例1】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甲>丙>乙t2℃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大小为乙>甲=丙t2℃时,将 25 g 甲物质溶解于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是75gt1℃时,将 25 g 丙物质溶解于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是饱和溶液【例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仍然饱和D.t1℃时,将 50 g 甲物质加入 100 g 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例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1℃时,100 g 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20 gC.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 a 点转化为 b 点,可以加适量溶剂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甲溶液质量大5.如图2所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1)将一定质量的接近饱和的甲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 。(2)将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 。(3)将t3℃时接近饱和的乙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4)将t1℃时丙的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5)将t2℃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得到的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图26.如图2所示,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及比较(1)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2)t1℃时,将 40 g 丙加入 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_____。(4)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___。(5)将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2℃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甲__________乙(填“>”“<”或“=”)。(6)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7.如图2所示,判断物质提纯或结晶的方法(1)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___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2)当乙中含有少量的甲时,可采用___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物质。8.如图2所示,改变温度时溶液中各种量的变化情况将t3℃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 ___;溶质质量大小关系是 ;溶液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例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t3℃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液质量增加B.将t2℃时饱和且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升温至t3℃时,所得溶质质量大小顺序为甲>乙>丙C.t2℃时,将等质量甲、乙两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为乙>甲D.将t3℃时饱和且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质量大小顺序为丙>乙>甲【例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所得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丙=乙>甲B.将t2℃时饱和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升温至t3℃时,所得溶质质量大小顺序为甲=乙>丙C.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D.将t1℃时饱和且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剂质量大小顺序为乙>甲=丙【例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方法可采用降低温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t3℃时饱和且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溶剂质量大小顺序为丙>乙>甲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大小顺序为乙>甲=丙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练习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室温时,将生石灰加入饱和石灰水中,生石灰对溶解影响的判断(参照如图溶解度曲线),错误的是( )A.反应中,石灰水始终是饱和溶液B.反应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D.反应后,恢复至室温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2.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2℃时,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1℃时析出的溶质质量相同B.甲和乙的溶解度不相等C.a1℃时,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甲的质量分数大D.a2℃℃时,将甲和乙各 30 g 分别加入 100 g 水中,均形成 130 g 不饱和溶液3. 如图所示为①KNO3、②NaCl、③H3B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 10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②>①>③B.在t℃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①=②>③C.将p点处的 KNO3溶液蒸发适量水可变成饱和溶液D.将p点处的 KNO3溶液降温一定会析出 KNO3晶体4. 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溶解度/g 32 46 64 85.5 110 138 170在 80℃含有 100 g 水的 KNO3 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 2 种B .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C .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 25: 34D .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 60℃~70℃之间青盐是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 MgCl2、MgSO4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盐湖卤水晒盐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40℃时,把60gMgCl2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 g。将7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硫酸镁,若要提纯氯化钠,可采用的方法是 。如图,依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t2℃是,将30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2)通过改变温度,将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填“升温”或“降温”)。(3)乙中含有少量甲时,最好采用 的方法提纯乙。(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4)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a. t ℃时,将甲、丙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一样多b.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 ℃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c.在 t1℃~t3℃之间,可配制出甲、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答案和解析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如图1、2所示,A、B、C、P四点代表的含义是:A:某物质15℃时的 不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B:某物质 20 ℃时的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此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0.6g 。 图1C:某物质 30 ℃时的 饱和 溶液,且有未溶解的晶体。P: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 相同 均为 25g 。如图2所示,溶解度大小的比较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乙 。t3℃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大小顺序为 丙>乙>甲 。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 甲>乙>丙 ,溶剂质量大小关系为 丙>乙> 甲 。 图2如图2所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1)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增大__(填“增大”或“减小”)。(2)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3)甲、乙两物质中,__乙__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如图2所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1)t2℃时,将 25 g 甲物质溶解于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是 62.5 g。(2)t2℃时,将 25 g 甲加入 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是 饱和 (“饱和”或“不饱和”下同)溶液。(3)t2℃时,将 15 g 甲加入 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是 不饱和 溶液。【例1】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甲>丙>乙t2℃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大小为乙>甲=丙t2℃时,将 25 g 甲物质溶解于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是75gt1℃时,将 25 g 丙物质溶解于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是饱和溶液【解析】由图知,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甲>乙>丙t2℃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大小为甲=丙>乙t2℃时,物质甲的溶解度为25g,即100g水中能溶解25g物质甲。将 25 g 甲物质溶解于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是62.5g【例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仍然饱和D.t1℃时,将 50 g 甲物质加入 100 g 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甲物质的饱和溶液【解析】C.由图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降低温度溶解度增大,所以将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变为不饱和【例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t1℃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1℃时,100 g 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20 gC.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 a 点转化为 b 点,可以加适量溶剂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甲溶液质量大【解析】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是否饱和,无法判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否相等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若甲物质的质量为20g的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应该为120g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乙溶液质量大5.如图2所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1)将一定质量的接近饱和的甲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 。(2)将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 。(3)将t3℃时接近饱和的乙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4)将t1℃时丙的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剂。(5)将t2℃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得到的是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图26.如图2所示,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及比较(1)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2)t1℃时,将 40 g 丙加入 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8.6%。(3)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4)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5)将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2℃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甲 > 乙(填“>”“<”或“=”)。(6)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7.如图2所示,判断物质提纯或结晶的方法(1)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___降温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2)当乙中含有少量的甲时,可采用___蒸发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物质。8.如图2所示,改变温度时溶液中各种量的变化情况将t3℃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 丙>乙>甲;溶质质量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溶液质量大小关系是__丙>乙>甲 ;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例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将t3℃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液质量增加B.将t2℃时饱和且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升温至t3℃时,所得溶质质量大小顺序为甲>乙>丙C.t2℃时,将等质量甲、乙两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为乙>甲D.将t3℃时饱和且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质量大小顺序为丙>乙>甲【解析】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t3℃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解度变大,本身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质量不变B.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t2℃时,溶解度:乙>甲=丙,t2℃时饱和且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大小关系为:乙>甲=丙,升温至t3℃时,甲、乙溶解度变大,但是本身溶质质量不变,丙的溶解度变小,又丙物质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质量大小顺序为乙>甲>丙C.t2℃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将等质量甲、乙两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为甲>乙【例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所得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丙=乙>甲B.将t2℃时饱和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升温至t3℃时,所得溶质质量大小顺序为甲=乙>丙C.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D.将t1℃时饱和且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剂质量大小顺序为乙>甲=丙【解析】A.相同温度下,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降温t2℃后,甲、乙仍是饱和溶液,丙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乙>甲=丙,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且最小,所得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甲、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t2℃时甲、乙、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甲、乙溶解度变大,本身溶质质量不变,丙溶解度减小,有丙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所得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D.t1℃时甲、乙、丙溶解度关系为丙=乙>甲,饱和且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剂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丙,升温至t2℃时,改变溶解度大小,但本身溶剂质量没有改变【例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方法可采用降低温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t3℃时饱和且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溶剂质量大小顺序为丙>乙>甲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大小顺序为乙>甲=丙【解析】D.不知道溶液质量,不能确定溶质质量大小关系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练习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室温时,将生石灰加入饱和石灰水中,生石灰对溶解影响的判断(参照如图溶解度曲线),错误的是( B )A.反应中,石灰水始终是饱和溶液B.反应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D.反应后,恢复至室温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2.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a2℃时,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1℃时析出的溶质质量相同B.甲和乙的溶解度不相等C.a1℃时,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甲的质量分数大D.a2℃℃时,将甲和乙各 30 g 分别加入 100 g 水中,均形成 130 g 不饱和溶液【解析】溶液质量未知,不能确定未指明温度a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后不变3. 如图所示为①KNO3、②NaCl、③H3B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在 10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②>①>③B.在t℃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①=②>③C.将p点处的 KNO3溶液蒸发适量水可变成饱和溶液D.将p点处的 KNO3溶液降温一定会析出 KNO3晶体【解析】在1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②>①>③在 t℃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硼酸的溶解度最小,所以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①=②>③将P点处的KNO3溶液蒸发适量水可变成饱和溶液将P点处的KNO3溶液降温的程度不能确定,所以不一定会析出 KNO 晶体4. 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溶解度/g 32 46 64 85.5 110 138 170在 80℃含有 100 g 水的 KNO3 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A .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 2 种B .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C .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 25: 34D .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 60℃~70℃之间【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2g,所以80g水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25.6g,所以可推知硝酸钾的总质量为25.6g+110.4g=136g,80℃时,80g水中溶解136g硝酸钾刚好饱和,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丁是饱和溶液,所以乙、丙、丁都是饱和溶液青盐是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 MgCl2、MgSO4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盐湖卤水晒盐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 饱和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40℃时,把60gMgCl2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 157.5 g。将7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MgCl2>NaCl>MgSO4 。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硫酸镁,若要提纯氯化钠,可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解析】将7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都析出固体,仍然都是饱和溶液 0℃时的溶解度MgCl2>NaCl> MgSO4,,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MgCl > NaCl>MgSO4如图,依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t2℃是,将30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70 g。(2)通过改变温度,将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降温 (填“升温”或“降温”)。(3)乙中含有少量甲时,最好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提纯乙。(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4)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乙>甲>丙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 。a. t ℃时,将甲、丙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一样多b.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 ℃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c.在 t1℃~t3℃之间,可配制出甲、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解析】a.未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析出晶体的质量,错误b.t2℃时,溶解度:乙>甲=丙,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析出晶体,应该按照 t2℃时的溶解度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3℃时的溶解度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b错误C.在t1℃~t3℃,甲、丙的溶解度曲线有交点,说明在t1℃~t3℃的某温度时,甲、丙的溶解度相同,则可配制出甲、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c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