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拓展与培优科学八年级下册浙江教育教材适用参芳答案第1章电与磁质球壳外的空气中磁场都能顺利“通过”,类比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可知,能“通过”磁场,即导磁能力强,而外面磁场的绝大部分沿铁质球壳壁“通过”,极少部分进第1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入球内空间,所以空气导磁能力弱,即空气的“磁阻”大。(2)为使精密仪器不受外界磁扬的影响,可以将例1D例2D例3B例4B变式训练磁场南仪器放在没有磁场“通过”的地方;因空气的“磁阻”大,所以可以放在铁盒子中。(3)有人为了研究地磁巩固练习场对动物的影响,把一组小白鼠放在类似铁球内部空A组间的环境中将地磁场屏蔽掉,结果其寿命比放在正常1.B2.C3.D4.B5.C6.D7.A环境中的另一组小白鼠的短,这个实验说明生物体的8.弱Q9.铁①②10.(1)磁化磁性(2)不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地磁场的影响,且是对生物有能够(3)强(4)不是11.(1)N排斥(2)没有益的。钢棒的C端与小磁针的两极均吸引,是因为磁体可吸引磁性物质,若钢棒有磁性,一定会与小磁针的第2节电生磁其中一端排斥第1课时电生磁现象B组例1逆12.A13.D变式训练1向内磁场14.(1)等于(2)任意方向15.(1)增大磁敏电阻没放入磁场前有电阻(2)增大16.减少减少17.(1)温度越高,磁体的磁性越弱(2)磁性吸引(3)不让磁体靠近高例2(1温热源18.低温时,磁铁内的原子是同向排列的,对外显磁性;高温加热时,原子运动加快,原子排列杂乱无章,对外不显磁性。(2)电流大小(3)2:1C组【解析】(1)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为磁场方19.C【解析】将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条形磁向,可以导线为中心多作几条直线,根据题中小磁针铁用细线悬挂起来,由于在地磁场中磁体具有指向N极指向与直线垂直,且都指向逆时针方向,可作出性,条形磁体的北极指北、南极指南,杭州在地球的北如答案图所示磁感线。半球,条形磁体在地磁场中受到磁力作用,N极向下(2)用控制变量法,因磁场强弱与电流大小和到微倾,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悬线系住磁铁的位置通电长直导线的距离都有关系,要探究与距离的关应该在磁铁重心的北侧。系,应保持电流大小不变。20.D(3)因磁场强弱与距通电长直导线的距离成反21.B【解析】拿磁体的N极在钢针上自左向比,距离之比为1:2,则磁场强弱之比为2:1。右摩擦,将钢针磁化,且使其内部磁场方向从左向右,例3A因此B端应为S极,A端应为N极,变式训练2B22.C【解析】铁钉受到的力有重力、支持力、例4B磁体对铁钉的作用力,铁钉处于静止状态,所以这三变式训练3S个力彼此平衡。这三个力中,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巩固练习下,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磁体对铁钉作用力的方A组向是竖直向上的,磁体对铁钉的作用力与桌面对铁钉1.B2.D3.C4.B5.D6.A7.D的支持力之和等于重力。8.(1)北方(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3.B【解析】设每个磁环的重力为G,则当(3)小磁针仍沿顺时针方向(原方向)转(4)②③甲、乙两磁环处于静止状态时,甲、乙之间的力的大小(5)增大导线中的电流(或增加干电池的节数、用多为G,此时所对应的距离为h1;当丙磁环套在乙上根直导线等)方,甲、乙、丙都处于静止状态时,乙,丙之间力的大小B组为G,对应的距离为h:,甲、乙之间的力的大小为9.A10.A11.C12.D13.D2G,对应的距离为:,根据磁环间的斥力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的原理可知:h,>h2,he24.(1)铁的导磁能力强;空气的“磁阻”大。(2)为使精密仪器不受外界磁场的影响,可以将仪器14.如图所示:放在铁盒子中。(3)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地磁场的影响,且是对生物有益的。【解析】(1)由图可知:空气与铁这两种物质,铁料学八年级下册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思雏点击一、原子发现史(1)道尔顿:原子不可再分,是最小的实心球体(2)汤姆生: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认为原子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分的。并设计了一个原子模型,认为原子像葡萄干布丁,其中葡萄干是带负电的电子,布丁是带正电的物质。(3)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a.现象:①大部分a粒子穿过金属箔,不改变原来方向。②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前进的方向。③甚至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b.现象分析:①大多数α粒子能顺利穿过金属箔,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②带正电的α粒子与带正电的原子核产生斥力,方向偏转。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c.结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4)1913年,“轨道模型”(丹麦科学家玻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5)20世纪20年代以来,“电子云模型”认为,电子绕核高速运动形成一个带负电荷的云团。例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填序号)。原了核原了甲(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填字母)。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C.玻尔的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分析】(1)卢瑟福用Q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大部分α粒子沿原来方向向前运动,少数α粒子方向发生●偏转,极少效。粒子碰到原子核被反弹回来,所以己符合。(2)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并未达到完美。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在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核内电荷数=原子序数。(2)原子核所带的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目相等,但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的体积很小,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拓展】对原子构成的正确理解:(1)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绝大多数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含有1个质子,无中子),体积极小,密度极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拓展与培优 浙教8科学下 正文_55-59.pdf 拓展与培优 浙教8科学下 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