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a-40 Cu-64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7题,共20分,其中21~34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35-37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21~34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1、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A、Mg B、Fe C、Cu D、Ag22、玉米叶发黄说明植物缺乏氮元素,应立即施用的化肥是A、K2CO3 B、CaHPO4 C、CaCl2 D、NH4HCO323、下列物质中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石灰水 B、食盐水 C、白醋 D、酒精24、下列属于有机物的是A、葡萄糖 B、氯酸钾 C、碳酸 D、石墨25、下列变化中有晶体析出的是A、打磨镁条 B、弯折铁丝 C、海水晒盐 D、粉碎矿石26、自来水生产中具有吸附性的物质是A、氯气 B、活性炭 C、臭氧 D、泥沙27、以下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红磷 B、金刚石 C、二氧化锰 D、硫酸28、以下与硝酸钾有关的性质中,能说明其含有钾元素的是A、固体白色 B、易溶于水 C、没有气味 D、焰色反应呈紫色29、关于CO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无毒 B、加热还原氧化铜 C、密度比空气大 D、有刺激性气味30、氦气能代替氢气作为飞艇的填充气体,其优势在于A、通电能发光 B、无气味 C、化学性质稳定 D、密度小31、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H4+2O2CO2+2H2O B、CH4+O2CO2+H2OC、CH4+2O2===CO2+2H2O D、CH4+2O2CO+2H2O32、某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该物质A、化学式表示为SO2 B、有4种元素组成C、“ ”的质量分数为50% D、“ ”与“”的个数比为1:13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溶于水,分子变小 B、酒精燃烧生成新分子C、氧气液化,分子间距变大 D、冰融化成水,分子数变多3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打开旋塞之后,试管中稀盐酸体积减小B、打开旋塞之后,有气体中长颈漏斗中逸出C、闭合旋塞后,试管内气压减小D、闭合旋塞后,漏斗内液面上升35~37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35、某气体能用碱石灰(CaO和NaOH)干燥,该气体具备的性质有A、密度大于空气 B、可溶于水C、不与NaOH、CaO反应 D、不可燃36、CuSO4溶液与NaOH 溶液反应后,不变的是A、铜元素的质量 B、溶剂的总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液质量37、甲、乙、分别是质量分数为2%、4%、6%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是饱和溶液B、甲乙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为6%C、100g丙与200g水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为2%D、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份溶液中,甲的水最多六、简答题(共30分。第38题7分,第39题8分,第40题8分,第41题7分)38、我国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探寻铜锈的奥秘有利于保护青铜文物。(1)火的使用促进了炼铜技术的发展。采用火法炼铜时,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青铜器在自然环境下会产生铜锈,铜锈中包含CuO、Cu2O(氧化亚铜)、Cu2(OH)2CO3(碱式碳酸铜)等。①产生氧化铜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②CuO、Cu2O在青铜器表面形成的保护层可以减缓锈蚀。Cu2O中Cu的化合价为 价:若用稀盐酸来除铜锈,会破坏保护层,写出CuO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为保护青铜文物,要抑制CuO和Cu2O转化为疏松的Cu2(OH)2CO3。Cu2(OH)2CO3含 种元素。在上述转化过程中,空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除了氧气外,还有 。39、碳酸锂(Li2CO3)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碳酸锂粗制品中的主要杂质是氯化钠。(1)含有NaCl的Li2CO3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查阅资料】Li2CO3与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 (g/100g水) Li2CO3 1.54 1.33 1.17 1.01 0.85 0.72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①随着温度的升高,Li2CO3的溶解度 (选填"减小"或"增大")。②80℃时,NaCl的溶解度为 g/100g水。(3)实验室对碳酸锂提纯的进行如下实验:①步骤II、III需要加热的原因: 。②室温下,滤液X是Li2CO3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③某同学将收集到的大量滤液X进行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写出该做法的目的和一条缺点:40、人类对水的认识历经了不懈的探索。(1)18世纪,科学家将制得的氢气点燃,观察到氢气燃烧时火焰呈 色,并证明了生成物为水,但他们并不知道可燃物燃烧是与氧气发生反应。根据当时的认识和实验,所能获得的结论用现在的语言可表达为"水中含 (元素符号)"。(2)氧气的发现解释了燃烧的本质,进而揭示了水不是一种单质。①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②氢气在空气、氧气中都能燃烧,通过 (填基本反应类型)生成水。③从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出发,若要证明"水的元素组成",应使氢气在 (选填"空气"或"氧气")中燃烧。(3)电解水实验也能证明水的组成,电解时每生成32g氧气的同时,生成 mol氢气。(4)经大量实验最终确认了水的化学式是 H2O。某课题组通过实验将水分解成了一种化合物Y和H2,欲根据该实验相关物质的数据确定Y中各原子的个数比,需获取的数据有 。41、砖墙表面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白色物质,称为泛白(泛碱),泛白物质是墙体内部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迁移至墙面后,经变化形成的。图14(1)若泛白物质Z是由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组成。①写出CO2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取泛白物质溶于水,搅拌静止,测上层清夜的pH 7。(2)为探究温度对上述泛白物质中碳酸钙和氢氧化钙含量的影响。取不同温度下质量相等的两份样品 a、b,分别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最终a转化为固体A,b转化为固体b。a、b A、B图15①写出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的方程式: 。②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由此可知a样品中氢氧化钙含量较高,理由是 。(3)雨后天气干燥,在墙体上更易出现"泛白"现象,请根据图14分析原因答案五、选择题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A D C A C B C D B C31 32 33 34 35 36 37A D B D C AB CD六、简答题38、(1)C+2CuO2Cu+CO2↑(2)①化学变化 ②+1;2HCl+CuO=CuCl2+H2O(3)4;H2O,CO239、(1)混合物(2)①减小 ②38.4(3)①为了获得更多的碳酸锂,防止氯化钠析出 ②不饱和(4)目的:可以得到更多的碳酸锂(或减少环境污染);缺点:NaCl可能会析出(或耗能、耗时等)40、(1)淡蓝色;H(2)①21% ②化合反应 ③氧气(3)2(4)消耗水的质量(体积),生成H2的质量(体积)、Y的质量(答2点,合理即可)(2分)41、(1)CO2+Ca(OH)2=CaCO3↓+H2O >(2)①Na2CO3+CaCl2=CaCO3↓+2NaCl②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样品中的钙元素质量全部都转化成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因为样品a、b质量相等,Ca(OH)2中钙元素质量分数高于CaCO3,而最后获得的质量A>B,所以样品a中Ca(OH)2的含量更高;或样品中CaCO3经一系列反应后仍然为CaCO3,质量不变;而Ca(OH)2经一系列反应后变为CaCO3,质量变大,所以样品a,b质量相等时,Ca(OH)2的含量更高,最终得到的固体质量就越大。(合理即可)(2分)(3)雨后天气干燥,Ca(OH)2随水迁移至墙面,水分蒸发在墙面析出Ca(OH)2,部分Ca(OH)2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因此产生泛白现象。(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