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捡石头 表格式(教案)2024-2025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捡石头 表格式(教案)2024-2025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资源简介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 《石头与泥土》单元 1.捡石头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石头与泥土》 课题 1.捡石头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及要求 1.1物质具有定的特性与功能 一~二年级 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②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运用看、摸、掂等多种方法观察石头,准确描述石头的形状、颜色、表面等特征。 科学思维 通过实际观察掌握描述石头特征的方法,并学会按不同标准对石头进行分类。 探究实践 教师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用合适的词语描述观察结果。 态度责任 了解远古时期先民对石头的利用,感受石头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掌握观察石头的方法,学会描述石头的特征,能按一定标准给石头分类。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用准确、合适的词语描述石头特征,理解并灵活运用不同分类标准对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 准备 教师:各种石头若干(形状、颜色、大小不同)、石头制品图片、放大镜、水槽、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人至少收集2-3块石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一起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石头。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导入课题 1.展示石头制品图片,如石拱桥、石雕、石板路等,提问:“同学们,在这些图片里,你们发现了什么是用石头做的呀?”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 2.引出课题:“石头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用处也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索石头的奥秘,先来学习捡石头。”
二、观察石头(10分钟) 1.引导观察方法 -教师拿起一块石头,向学生示范观察方法:“我们可以用眼睛看,观察石头的形状、颜色;用手摸,感受它的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用手掂一掂,感觉它是轻还是重;还可以把石头放到水里,看看有没有气泡。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观察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石头的特点。” 2.学生自主观察 -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石头,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将石头放入口中或眼睛里。 -观察结束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石头特征,鼓励学生用气泡图记录下来,如:形状(圆形、方形、不规则形等)、颜色(红色、白色、灰色等)、表面(光滑、粗糙、有纹理等)。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知道一些 常见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辨认常见的材料并描述这些材料的一些特点。进一步在材料和名称之间建立关系,脱离具体物品,强化对材料本身的认识。 聚焦具体物品,进一步认识材料及其优点。 观察帆布鞋用哪几种材料做成,并猜测各种材料的优点。此活动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为第二课认识材料的特点做好铺垫。
三、描述石头(8分钟) 1.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观察到的石头特征。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可以提出问题或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用准确、合适的词语描述石头特征,如描述形状时,可以用“像鸡蛋一样圆圆的”“长长的,有点像棍子”;描述颜色时,可以用“红彤彤的”“雪白雪白的”。 2.寻找石头 -把小组同学的石头混在一起,让一名学生描述自己的石头特征,其他同学根据描述寻找相应的石头。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石头特征的描述和理解。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四、给石头分类(8分钟) 1.引导分类标准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观察了这么多石头,发现它们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石头分分类呢?可以按照什么标准分呢?”引导学生思考分类标准,如颜色、大小、形状、光滑程度等。 -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分类标准,并进行简单示范:“比如,老师把这些石头按照颜色分类,红色的石头放一起,白色的石头放一起。” 2.学生分类活动 -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分类标准,对小组内的石头进行分类。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分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分类完成后,小组内互相检查分类结果,讨论分类是否合理。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分类结果,并说明分类标准。。 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无锡水污染现状,掌握保护身边水域的要点及方法,激发了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欲望。
五、了解石头的用途(6分钟) 1.远古时期的用途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远古时期先民使用石头制作工具(石斧、石刀、石箭镞等)的图片或视频,讲解:“在远古时期,人们没有现在这么多先进的工具,他们就把石头加工制作成各种工具,用来打猎、切割食物、抵御敌人,这些石头工具帮助人们更好地生存下来。”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石头工具和我们现在用的工具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感受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2.现代生活中的用途 -提问学生:“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石头还有哪些用途呢?”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言,如建筑材料(盖房子、铺马路)、工艺品(石雕、玉石饰品)等。 -教师补充一些学生没想到的用途,如石头可以用于制作颜料、在园林景观中装饰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六、课堂总结(3分钟) 1.回顾本节课内容,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捡石头,谁能说一说,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观察石头的方法、描述石头的特征、给石头分类以及石头的用途等知识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石头,发现更多关于石头的奥秘。可以和家长一起寻找不同的石头,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观察和分类。
七、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八、板书设计 捡石头 1.观察方法:看(形状、颜色)、摸、掂、放水里 2.石头特征:形状、颜色、表面、大小等 3.分类标准:颜色、大小、形状、光滑程度等 4.石头用途:远古(打猎、切割、御敌)、现代(建筑、工艺等)
八、课堂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