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九年级科学1.(2025九上·诸暨期末)下列生活常见物品中,其主要成分属于金属的是A.易拉罐 B.塑料袋 C.玻璃杯 D.陶瓷碗2.(2025九上·诸暨期末)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定溶液的 pHB.加入锌粒C.氢气还原氧化铜D.稀释浓硫酸3.(2025九上·诸暨期末)今年“中国学生营养日”的主题是“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呼吁青少年多食用牛奶、大豆及奶制品,以获取大量优质的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4.(2025九上·诸暨期末)利用核能发电是人们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方向。下面有关核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心脏”,里面发生的是核聚变B.核电站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C.核电站反应堆产生的废料对环境没有污染D.核能发电发生的能量转化: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5.(2025九上·诸暨期末)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燃烧不同种食物并观察水温的变化。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A.食物中的能量通过燃烧可释放出来B.谷类、豆类等食物中贮存有能量C.不同食物中贮存的能量有差异D.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6.(2025九上·诸暨期末) 科学实践活动课上,小明同学制作了小肠壁结构模型(如图),该作品比较形象地模拟了小肠A.长度很长 B.内有多种消化液C.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7.(2025九上·诸暨期末)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当迅速下压活塞时,筒底浸有乙醚的棉花会燃烧起来,这与乙醚沸点低、易挥发、易燃烧等性质有关。若实验室缺少乙醚,用下列材料替代,实验最有可能成功的是A.水 B.酒精 C.稀硫酸 D.浓盐酸8.(2025九上·诸暨期末)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锡的冶炼方法:用木炭和锡砂(主要含SnO2)共同加热产生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最关键一步是“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炼锡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木炭和锡砂中的 SnO2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木炭和锡砂中的 SnO2反应是利用了碳的还原性C.“点铅勾锡”是利用制成合金后熔点降低D.我国古代也曾用铜置换锡的方法进行湿法冶炼9.(2025九上·诸暨期末)下列挪动球形石墩的方法中,最省力的是 ( )A. B.C. D.10.(2025九上·诸暨期末)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随稀硫酸加入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可以表示A.沉淀的质量 B.氢氧化钡的质量C.溶液的pH D.溶质的质量11.(2025九上·诸暨期末)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髓质越发达,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海狸鼠生活在淡水湖、河的岸边;田鼠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骆驼则生活在沙漠中。以上三种动物的肾剖面中皮质和髓质的比例如右图所示,则甲、乙、丙分别来自A.田鼠、骆驼、海狸鼠 B.海狸鼠、骆驼、田鼠C.骆驼、田鼠、海狸鼠 D.海狸鼠、田鼠、骆驼12.(2025九上·诸暨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先后两次用同样的时间、同样大小的力,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在不同的表面上分别移动相同的距离。该力在此过程中所做功的大小分别为W1、W2,功率的大小分别为P1、P2,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 B.C. D.13.(2025九上·诸暨期末)部分含碳物质的分类与相应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a可能是C60 B.b和c能相互转化C.c能与水反应生成d D.c不能直接转化成e14.(2025九上·诸暨期末)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光滑曲面的顶端自由滑下,当滑到曲面上的P 点时,具有的重力势能为100焦,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滑到底端时的机械能A.小于100焦 B.等于100焦 C.大于100焦 D.无法确定15.(2025九上·诸暨期末) 室温时,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质量相同的一块镁片和一块锌片分别与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如图甲,压强传感器测得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压强变化推测两个反应都有热量放出B.曲线①的压强上升比曲线②高,说明①产生H2总量更多C.曲线②是 Mg与稀盐酸反应的压强变化曲线D.反应结束后 Zn一定有剩余16.(2025九上·诸暨期末)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肥胖人数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肥胖通常与遗传、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等有关。(1)人体摄入的淀粉在体内经消化变成葡萄糖,其消化的主要场所为图中的 。 (填序号)(2)青少年出现肥胖现象,是由于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3)下列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肥胖的有____(填字母)。A.平衡膳食B.适度参加体育锻炼C.多吃膨化食品,多喝碳酸饮料17.(2025九上·诸暨期末)如图是一款锂电池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可充电。(1) Li2MnO4是锂电池的材料之一。Li2MnO4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 (选填“氧化物”、 “碱”或“盐”)(2)使用电池提供动力骑行该车时,电能主要转化为车的 能。(3)用如图所示向上的力将前轮略微提起,其中最省力的是 。18.(2025九上·诸暨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总结了稀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1)他向稀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 色;(2)在完成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会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此现象: ;(3)为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填字母序号);A.Mg B.Na2SO4 C.Na2CO3 D.Mg(OH)2(4)小明把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现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溶液变成红色,则此时混合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不考虑酚酞)。19.(2025九上·诸暨期末)古代发明的点火器如图甲所示,用牛角做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着易燃艾绒。猛推推杆,筒内气体温度升高,艾绒温度达到着火点随即燃烧。(1)猛推推杆,筒内气体温度升高,此过程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2)推杆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图乙中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的 (选填字母)冲程相同。20.(2025九上·诸暨期末)根据“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鱼头和鱼身包裹起来的目的是: 。(2)实验过程中应用 (选填“高”或“低”)倍显微镜观察。(3)判断图乙中标号②所指的血管是 。21.(2025九上·诸暨期末)用图甲的滑轮组提升重200N的物体,已知拉力F为80N,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反映绳子自由端运动的图线是 (选填“A”或“B”), 动滑轮重为 N。22.(2025九上·诸暨期末)某混合溶液可能含Na2SO4、Na2CO3、Cu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为验证其组成,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注:Ba(NO3)2溶液呈中性](1)该混合溶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 。(2)图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3)上述步骤不能验证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改变实验中所用三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就可以验证其组成,则这三种试剂滴加的顺序依次为 。(填写序号)23.(2025九上·诸暨期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它们是否发生了反应呢 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他们在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放置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然后开启电磁搅拌器,从滴定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计算机显示两种传感器所得的数据曲线如图乙和图丙。(1)下列关于图乙、图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图乙a点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B.图乙中 c 点表示的溶液中 Na+个数大于 Cl-个数C.图丙中d点的溶液,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会产生气泡(2)由图丙可知,该反应为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图丁是图甲中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则反应后的“●”表示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24.(2025九上·诸暨期末)小明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他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分别从不同的高度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 (选填“钢球”或“木块”)的动能。在该实验中,若水平面是光滑的,就不能达到探究目的,其原因是: 。(2)由甲、乙两图可得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 有关。(3)小丽根据甲、丙两图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有关,她的看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5.(2025九上·诸暨期末)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小明进行了如图甲实验。请分析回答:步骤1:取10支试管,分为5组。每组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 唾液淀粉酶溶液和2mL浓度为2%的淀粉溶液。步骤2:将每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步骤3: 将装有混合溶液的5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 15℃、25℃、35℃、45℃、55℃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多孔瓷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已知碘液的颜色为棕黄色。(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2)小明发现该实验过程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应在步骤2前 (填操作过程)。(3)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正确操作。第1min时,1-5 号试管取出的反应液与碘液混合后均呈蓝色,其原因是 。(4)多次取样观察,记录各组实验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物开始呈棕黄色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上述实验结果,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6.(2025九上·诸暨期末)小明通过实验知道金属锌能与可溶性的硝酸银反应,他产生疑问: “金属锌是否能与不溶性的氯化银反应 ”,于是他进行如下研究:【实验步骤】①取 10mL 的AgNO3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至过量;②过滤后再用蒸馏水洗涤沉淀3次,向第3次所得洗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无明显现象;③将洗涤后的沉淀放入另一烧杯中,加入50mL 蒸馏水,将锌片加入烧杯中,并搅拌(如图);④10分钟后,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 观察现象。(1)【验证与推理】 步骤②中,向第3次洗涤液加入AgNO3溶液的目的是 。(2)步骤③中,锌片放入前需进行预处理,消除表面氧化膜对实验的影响,预处理的具体操作是 。(3)步骤④中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可得出的结论是 。(4)小明观察到锌片表面有灰黑色固体生成。取生成的灰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发现 ,证明有 Ag生成。27.(2025九上·诸暨期末)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选用的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额定电流约为0.3A.电源电压恒为6V,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1)现有规格为A: “10Ω 2A”、B: “20Ω 1A”和C: “50Ω 0.3A”的三个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应选择 (选填字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才能顺利进行实验。(2)电路连接完成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发光很暗,这时眼睛应该看着 (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3)测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后,把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调为额定电压的一半,发现测得的功率大于其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请对此加以分析: 。28.(2025九上·诸暨期末)同学们在学习了“循环系统”内容后,为了进一步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开展了下列活动。(1)画心脏的结构示意图。小明同学画的心脏结构如图所示,其中腔室2的名称是 。(2)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小明感冒咳嗽时通过雾化治疗,则药物被鼻吸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最先到达的腔室是 。(3)制作心脏模型。小明用橡皮球、软管、单向阀等器材制作了一个心脏模型,根据如下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获得的评价等第为优秀。则向模型的“主动脉”里灌水时,水会从“ ”流出。“心脏模型”评价表评价等第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能模拟瓣膜的作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瓣膜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瓣膜的作用29.(2025九上·诸暨期末)小明想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先将1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如右图所示)。反应过程中测得滴加稀盐酸的总质量与充分反应后锥形瓶内剩余物质总质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该石灰石中杂质不溶解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g 0 10 25 35锥形瓶内剩余物质总质量/g 10.00 19.12 32.80 42.36(1)10g该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 g,消耗的稀盐酸的总质量是 g。(2)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3)这种测定方法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写1条)。30.(2025九上·诸暨期末)晚上睡觉前,小明同学用有预约功能的电饭煲为家人准备第二天早餐粥。他将大米等食材放入电饭煲内,接通220V家庭电路,经过了待机、加热、保温三个过程,吃早餐前断开电源,电饭煲消耗的电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1)加热过程电饭煲消耗的电能是 kW·h。(2)已知小明家电饭煲加热和保温部分基本电路原理如图乙所示,S是接通家庭电路的开关,S1是自动开关,R1和R2为电阻不变的电热丝,则当电饭煲处于保温档时,S闭合、S1所处的状态是接 (选填“a”或“b”)。(3)电热丝R2的阻值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小数点后面保留一位)31.(2025九上·诸暨期末)某溶液可能含有HCl、Cu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小明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回答:(1) d点后, 溶液的pH (选填“变小”、 “保持不变”或“变大”)(2)小明发现氢氧化钡溶液与混合溶液反应时存在多步反应,则cd段曲线代表的是氢氧化钡与 的反应。(3)b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4)根据上述实验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uCl2,试通过计算说明 32.(2025九上·诸暨期末)厌氧发酵制氢是指某些厌氧微生物,通过体内产氢酶的催化,将秸秆等有机物发酵成有机酸,同时产生大量氢气。该技术可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其主要装置及流程如右图所示。(1)装置中的净化器用于净化氢气,根据这一目的,补全净化器中的导管(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画出)。(2)在发酵瓶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即使秸秆等原料液充足,但产氢速率却逐渐减慢,其原因可能是: 。(3)通过上述技术,人们可以获得氢能源,而氢能源是新能源汽车的选择之一。已知完全燃烧 1kg 氢气释放的热量为1.4×108J,用这些能量驱动一辆重为1.4t的氢能源汽车行驶,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2倍,这辆汽车最远可以行驶 m。(不考虑能量的损失)(4)对秸秆的利用,该技术相较于传统农业中的焚烧处理,优点是 。(写出1点)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生物体中的有机物【解析】【分析】合金是由一种金属和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解答】A、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合金,属于金属,故A正确;B、塑料袋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故B错误;CD、玻璃和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CD错误。故答案为:A。2.【答案】C【知识点】pH值的测量及方法;浓硫酸的稀释;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加热固体时,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都应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解答】A、测量溶液的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故A错误;B、图中添加药品的方式可能会导致试管底部破裂,故B错误;C、氢气还原氧化铜时,为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破裂,试管口应向下倾斜,故C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错误。故答案为:C。3.【答案】C【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青少年时期要摄入更多的蛋白质。【解答】牛奶、大豆及奶制品中富含蛋白质,所以呼吁青少年多食用上述食物的目的是获得优质额定蛋白质。故答案为:C。4.【答案】B【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解析】【分析】核电站的原理和原子弹一样,是核裂变;氢弹的原理是核聚变。【解答】AB、核电站的原理是可控的核裂变,故A错误,B正确;C、核电站反应堆产生的废料对环境会造成污染,所以不能随意处理,故C错误;D、核电站发生的能量转化为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故D错误。故答案为:B。5.【答案】D【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等量的相同食物中的能量在体内氧化供能和体外燃烧时释放的能量一样多。【解答】AB、水温升高,说明吸收的热量,热量由食物燃烧时消耗的化学能转化而来,故AB不符合题意;C、等质量的不同食物燃烧后水温升高不同,说明不同食物中贮存的能量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D、实验只能证明糖类能储存能量,不能说明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答案】D【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解析】【分析】选项中描述的均为小肠的特点,根据图像进行分辨。【解答】由图可知,小毛巾模拟的是小肠中的皱襞和小肠绒毛。故答案为:D。7.【答案】B【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解析】【分析】向下压活塞,活塞对气体做功,气体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气体开始燃烧。【解答】酒精和乙醚一样,具有沸点低、易挥发、易燃烧的特点,所以用酒精代替乙醚做实验最容易成功。故答案为:B。8.【答案】D【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金属可以将比它不活泼的金属从其可溶性盐中置换出来。【解答】A、置换反应的特点为:单质和化学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由题中点的方程式可知,木炭和锡砂中的 SnO2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碳能抢夺氧化锡中的氧,说明碳具有还原性,故B不符合题意;C、合金比纯金属熔点低,所以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故C不符合题意;D、锡的活动性比铜强,用不能通过湿法冶炼锡,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9.【答案】A【知识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解析】【分析】定滑轮不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解答】A.该方法相当于使用了动滑轮,可以省力,故A符合题意;B.该方式使用的是定滑轮,不省力,故B不符合题意;C.该方式相当于用一根绳子直接拉石墩,不省力,故C不符合题意;D.该方式相当于用双股绳子拉石墩,不省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0.【答案】D【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解析】【分析】要注意是将谁加入到谁的溶液中,刚开始溶质为氢氧化钡,恰好反应后,继续加稀硫酸,溶质变为硫酸。【解答】方程式为。A、随着反应进行,沉淀的质量逐渐变大,故A错误;B、氢氧化钡是反应物,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钡的质量逐渐减少,恰好完全反应时,氢氧化钡的质量为零,之后不再改变,故B错误;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值不为零,故C错误;D、恰好完全反应时,只有沉淀和水,所以溶质为零,接着稀硫酸过量,溶质质量逐渐变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D。11.【答案】A【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生活在干旱地区的动物,需要更强的重吸收水分的能力,所以髓质更发达。【解答】骆驼生活在沙漠中,水资源匮乏,所以尿液较少,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强,髓质发达;海狸鼠生活在水边,水资源丰富,不需要很强的重吸收水分的能量,所以髓相对不发达。田鼠的髓质的发达程度介于两者之间。故答案为:A。12.【答案】C【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做功多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力的大小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关;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反映的是做功的快慢。【解答】功的计算公式,力的大小相同,移动的距离也相同,可知功的大小相同;功率,功相同,时间相同,可知功率相同。故答案为:C。13.【答案】D【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根据碳元素化合价和横坐标上物质的种类可判断对应的物质,再结合各物质的性质进行判断。【解答】A、a是单质,可能是C60,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化合价和物质种类可知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B不符合题意;C、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C不符合题意;D、e是碳酸盐,二氧化碳可以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等,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4.【答案】C【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机械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没有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只有机械能内部转化为,机械能守恒。【解答】不计空气阻力且曲面光滑,说明机械能守恒,P点的机械能等于重力势能100焦加上动能,即机械能大于100焦,所以小球滑到底端时,机械能大于100焦。故答案为:C。15.【答案】A【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盐中化合价相同的金属,质量相同时,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产生的氢气更多。若氢气质量相同,则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一定有剩余,相对原子质量大的金属可能有剩余。【解答】A、由图乙可知,压强先变大,等反应结束后稍稍变小,原因是温度降低,所以推断反应是放热的,故A正确;BC、装置内压强变大的主要原因是镁和锌是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和反应放热,镁比锌活泼,所以相同时间内镁产生的氢气更多,放出的热量更多,所以曲线高,但最终氢气量的多少要比较压强稳定后的示数,最终两个装置的压强相等,说明产生的氢气一样多,故BC错误;D、等质量的镁和锌与酸反应,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更小,产生的氢气更多,但此时镁和锌产生的氢气一样多,说明镁一定有剩余,锌可能有剩余,故D错误。故答案为:A。16.【答案】(1)⑤(2)大于(3)A;B【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1)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2)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则体重将下降。(3)增强异化作用能预防肥胖。【解答】(1)糖类等营养物质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即图中的⑤。(2)同化作用物质转化为人体自身的物质,例如食物的消化吸收,异化作用消耗自身的物质,例如呼吸作用,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营养物质累积,出现肥胖现象。(3)由(2)可知,同化作用小于等于异化作用则不会出现肥胖。平衡膳食和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预防肥胖,吃膨化食品和喝碳酸饮料容易导致肥胖。故答案为:AB。17.【答案】(1)盐(2)机械(3)Fc【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杠杆中最小力问题;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碱:电离时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2)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分析。【解答】(1) Li2MnO4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2)骑行该自行车,自行车消耗电能,获得机械能,所以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3)将前轮抬起,支点为后轮,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所以最省力的是 Fc 。18.【答案】(1)红(2)Fe+2HCl=FeCl2+H2 ↑(3)C(4)NaCl和NaOH【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紫色石蕊遇酸性物质变红,遇碱性物质变蓝。(2)铁时是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属于置换反应。(3)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解答】(1)紫色石蕊遇酸变红,可知将紫色石蕊加入到稀盐酸中,紫色石蕊将变红。(2)气泡由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方程式为.(3)酸和盐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要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AD、两物质都不是盐,故AD错误;B、硫酸钠与稀盐酸混合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故B错误;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9.【答案】(1)做功(2)B【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热机的工作原理【解析】【分析】(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2)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解答】(1)猛推推杆,推杆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2)推杆过程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和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形式相同,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0.【答案】(1)保持小鱼正常呼吸(2)低(3)毛细血管【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鱼类用鳃呼吸,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所以为了防止鱼死亡,用湿棉絮盖住鱼。(2)低倍镜观察范围更大,所以应使用低倍镜进行观察。(3)1号血管由粗到细,是动脉血管;3号血管血液由细到粗,是静脉血管。【解答】(1)鱼用鳃呼吸,所以为了保持鱼正常呼吸,要用湿棉絮盖住鱼。(2)血细胞较大,实验时使用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即可。(3) ②号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可知是毛细血管。21.【答案】A;40【知识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解析】【分析】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物体移动速度的有效绳子股数倍;不计绳重和摩擦,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等于物体和动滑轮总重力的有效绳子股数分之一。【解答】由图可知,有效绳子股数为3股,可知绳子移动的速度是物体的3倍,所以A是绳子自由端运动的图线,B是物体运动的图线。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为80N。则有,解得。22.【答案】(1)CuSO4(2)BaSO4(3)②③①【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样品加入足量的水中得到无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气泡,故一定含有碳酸钠;加入过量的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故一定含有硫酸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据此解答即可。【解答】 样品加入足量的水中得到无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气泡,故一定含有碳酸钠;加入过量的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故一定含有硫酸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1)该混合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2)白色沉淀是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3)先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加入过量的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然为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最后向产生的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且产生气泡,即可验证碳酸钠、氢氧化钠的存在。则这三种试剂滴加的顺序依次为②③①。23.【答案】(1)B;C(2)放热(3)H2O【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解析】【分析】(1)图乙中b点pH等于7,说明恰好完全反应,b点前,酸未完全反应,b点后,碱过量。(2)图丙中温度最高的点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对应图乙中的b点。(3)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解答】(1)A、a点pH小于7,呈酸性,酚酞仍为无色,故A错误;B、c点pH大于7,说明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过量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钠离子个数大于氯离子个数,故B正确;C、图丙中d点溶质为稀盐酸和氯化钠,滴加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故答案为:BC。(2)反应时溶液温度逐渐升高,可知反应为放热反应。(3) ● 反应后才出现,说明是新生成的物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本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可知 ● 是水,即。24.【答案】(1)钢球;木块在水平面将一直运动下去,不能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2)速度(3)不正确,没有控制速度一定【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实验采用了转换法,用更易观察的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反映不易观察的钢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2)甲乙钢球速度不同,动能不同,可知动能与速度有关。(3)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在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应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解答】(1)实验探究的是钢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用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反映钢球动能的大小。若水平面光滑,木块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能比较移动距离的大小。(2)甲乙中钢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不同,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3)甲丙两实验中,钢球的质量不同,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也不同,没有控制变量,不能说明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25.【答案】(1)温度(2)先将每组试管分别置于15℃、25℃、35℃、45℃、55℃的水浴中加热5分钟(3)淀粉酶的催化时间较短,部分未催化分解的淀粉遇碘变蓝色(4)在15℃~55℃之间,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35℃左右的时候酶的活性最强【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自变量指的是实验中改变的物理量,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2)在探究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时,应分别在酶和淀粉混合前进行一次水浴加热。(3)酶的催化需要时间,实验时间不能过短。(4)图乙中混合物开始呈现棕黄色所需时间越短,说明酶的催化效果越好,据此分析图像,得出结论。【解答】(1)实验探究的是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所以自变量为温度。(2)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将淀粉和淀粉酶混合后再放置在对应的温度下水浴,温度未达对应的温度,反应可能就已完成,所以应在酶和淀粉混合前先放置在对应温度下水浴,之后再将酶和淀粉混合。(3)加入碘液都呈蓝色,说明淀粉均有剩余,可能是反应时间太短,淀粉未被完全分解。(4)由表中数据可知,在15至55摄氏度之间,35摄氏度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最强,低于35摄氏度时,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高于35摄氏度时,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26.【答案】(1)检验沉淀中是否还有氯化钠(2)用砂纸打磨锌片表面(3)(一定条件下)金属锌能与不溶性的氯化银反应(4)无明显现象【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后续实验需要用硝酸银检验是否有氯化锌产生,所以要先将沉淀洗涤干净,避免沉淀表面的氯化钠对实验造成干扰。(2)锌表面的氧化锌直接用砂纸打磨即可。(3)与硝酸银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从而得出锌能和氯化银反应的结论。(4)活动性在氢后面的金属属于不活泼金属,不能与酸反应,与酸接触,没有现象。【解答】(1)银离子和氯离子接触会产生白色沉淀,所以向第3次洗涤液中加入硝酸银的目的是检验氯化钠是否被除尽。(2)锌化学性质较活泼,表面有氧化锌附着,实验前应用砂纸将打磨锌片,除去氧化锌。(3)加硝酸银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可知锌和氯化银发生反应。(4)银是不活泼金属,不能与酸反应,所以滴加稀硫酸,若没有现象,可知有银生成。27.【答案】(1)B(2)电压表;0.65(3)根据可知,若灯丝电阻不变,实际电压为额定电压一半时,实际功率恰好等于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当实际电压低于额定电压时,灯丝温度降低。电阻减小,所以此时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小灯泡电功率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先计算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再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结合欧姆定律计算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所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要稍大于计算所得的最小阻值。(2)测定灯泡的额定功率,应使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读出电流表示数,再用电压乘以电流计算额定功率。(3)若灯泡的阻值不变,则根据可知,电压变为原来的一半,功率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但灯泡的阻值会发生改变,温度低,电阻小,功率大。【解答】(1)灯泡的功率为2.5V,电源电压为6V,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电流约为0.3A,则滑动变阻器的连入电路的阻值为,应选择最大阻值稍大于11.67欧姆的滑动变阻器,所以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是B。(2)灯泡发光很暗,说明灯泡两端的电压小于额定电压,所以眼睛注视电压表,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2.5V。图乙中电流表连接的是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6A,灯泡的额定功率为。(3)灯泡的阻值不是一个定值电阻,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变为额定电压原来的一半时,电路中电流减小,灯丝的温度降低,电阻变小,由可知,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28.【答案】(1)右心室(2)左心房(3)主动脉【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腔室1为右心房、2为右心室、3为左心房、4为右心室。(2)吸入的药物经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静脉再进入左心房;口服或注射的药物经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3)等级为优秀,说明瓣膜能起到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所以主动脉中的水只能从主动脉出。【解答】(1)下方的腔室为心室,2为右心室,4为左心室。(2)药物被吸入循环系统后,通过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即腔室3。(3)单向阀相当于房室瓣和动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水从主动脉灌入,由于存在动脉瓣,所以水将从主动脉流出。29.【答案】(1)2.64;30(2)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gCaCO3+ 2HCl= CaCl2+H2O+ CO2↑100x 442.64g,解得,故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3)二氧化碳有少部分溶于水(合理即可)【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气体会从锥形瓶中逸出,所以质量变化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等质量的稀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相同,用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2)结合二氧化碳的质量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再用碳酸钙的质量处于样品的质量即可求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3)实验通过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所以二氧化碳质量的测量存在误差时会对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造成影响,据此进行分析。【解答】(1)锥形瓶中加入样品10g,35g稀盐酸,最终瓶内物质的质量为42.36g,减少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故二氧化碳的质量为。由表中数据可知,加入10g稀盐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即每10g稀盐酸参与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0.88g,氢气的总质量为2.64g,所以稀盐酸的质量为。(3)反应产生的部分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水中,没有完全逸出,导致二氧化碳的质量存在误差。30.【答案】(1)0.88(2)b(3)73.3Ω【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常用电热器【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可知加热时的功率,用电能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2)分析开关各种情况下的等效电路图,根据判断档位。(3)分析发现在两种情形下的功率相等,结合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求得的功率,再利用的变式求得的阻值。【解答】(1)加热过程消耗的电能。(2)S闭合,S1接a时,两电阻并联;S闭合,S1接b时,被短路,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电路中任何一个电阻,由可知,S闭合,S1接a时,功率更大,为加热档;S闭合,S1接b时,功率较小,为保温档。(3)保温档只有,功率为220W,加热和保温时,两端电压不变,可知的功率不变,故的功率为,的阻值为。31.【答案】(1)变大(2)CuCl2(3)HCl、CuCl2、BaCl2(4)不存在,计算略【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解析】【分析】(1)d点后继续加氢氧化钡,氢氧化钡过量,溶液呈碱性。(2)(3)根据ac段沉淀质量不发生改变,可知是稀盐酸在和氢氧化钡反应,最后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4)沉淀总质量减去硫酸钡的质量为氢氧化铜的质量,根据硫酸钡的质量计算同时产生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与最终氢氧化铜的质量相同,说明铜来自于硫酸铜,可知原溶液中不含氯化铜。【解答】(1)d点后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结束,氢氧化钡呈碱性,所以溶液的pH值逐渐增大。(2)酸碱优先反应,而硫酸钡不溶于酸可与酸同时反应,氯化铜和氢氧化钡的反应最后进行,所以cd段是氯化铜再和氢氧化钡发生反应。(3)ac段沉淀的质量不变,说明是稀盐酸在和氢氧化钡反应,可知b点有没有反应完的氯化氢、未开始反应的氯化铜以及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钡。(4)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g,氢氧化铜的质量为33.1g- 23.3g=9.8g。设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 = + 23323.3 98x,解得x=9.8g,与最终产生的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相同,可知原溶液中不含氯化铜。32.【答案】(1)(2)有机酸使酶的活性降低(3)5×104(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氢能源【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酶及其催化作用;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检验、除杂、干燥均使用长进短出的连接方式。(2酶的活性受溶液酸碱度与温度的影响,据此分析。(3)不考虑能量损失,即燃烧放出的热量均转化为机械能,根据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4)秸秆直接焚烧将释放较多的二氧化碳,加聚温室效应,氢燃烧只生成水,更清洁。【解答】(1)净化器的目的是除杂净化氢气,应采用长进短出。(2)产氢速率缓慢,即反应速度较慢,可能是在酸性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导致的。(3)阻力等于牵引力,故牵引力为。行驶的距离。(4)该技术不仅不会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还能产生清洁能源氢气。1 / 1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九年级科学1.(2025九上·诸暨期末)下列生活常见物品中,其主要成分属于金属的是A.易拉罐 B.塑料袋 C.玻璃杯 D.陶瓷碗【答案】A【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生物体中的有机物【解析】【分析】合金是由一种金属和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解答】A、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合金,属于金属,故A正确;B、塑料袋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故B错误;CD、玻璃和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CD错误。故答案为:A。2.(2025九上·诸暨期末)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定溶液的 pHB.加入锌粒C.氢气还原氧化铜D.稀释浓硫酸【答案】C【知识点】pH值的测量及方法;浓硫酸的稀释;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加热固体时,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都应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解答】A、测量溶液的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故A错误;B、图中添加药品的方式可能会导致试管底部破裂,故B错误;C、氢气还原氧化铜时,为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破裂,试管口应向下倾斜,故C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错误。故答案为:C。3.(2025九上·诸暨期末)今年“中国学生营养日”的主题是“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呼吁青少年多食用牛奶、大豆及奶制品,以获取大量优质的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答案】C【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青少年时期要摄入更多的蛋白质。【解答】牛奶、大豆及奶制品中富含蛋白质,所以呼吁青少年多食用上述食物的目的是获得优质额定蛋白质。故答案为:C。4.(2025九上·诸暨期末)利用核能发电是人们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方向。下面有关核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心脏”,里面发生的是核聚变B.核电站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C.核电站反应堆产生的废料对环境没有污染D.核能发电发生的能量转化: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答案】B【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解析】【分析】核电站的原理和原子弹一样,是核裂变;氢弹的原理是核聚变。【解答】AB、核电站的原理是可控的核裂变,故A错误,B正确;C、核电站反应堆产生的废料对环境会造成污染,所以不能随意处理,故C错误;D、核电站发生的能量转化为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故D错误。故答案为:B。5.(2025九上·诸暨期末)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燃烧不同种食物并观察水温的变化。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A.食物中的能量通过燃烧可释放出来B.谷类、豆类等食物中贮存有能量C.不同食物中贮存的能量有差异D.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答案】D【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等量的相同食物中的能量在体内氧化供能和体外燃烧时释放的能量一样多。【解答】AB、水温升高,说明吸收的热量,热量由食物燃烧时消耗的化学能转化而来,故AB不符合题意;C、等质量的不同食物燃烧后水温升高不同,说明不同食物中贮存的能量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D、实验只能证明糖类能储存能量,不能说明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2025九上·诸暨期末) 科学实践活动课上,小明同学制作了小肠壁结构模型(如图),该作品比较形象地模拟了小肠A.长度很长 B.内有多种消化液C.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答案】D【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解析】【分析】选项中描述的均为小肠的特点,根据图像进行分辨。【解答】由图可知,小毛巾模拟的是小肠中的皱襞和小肠绒毛。故答案为:D。7.(2025九上·诸暨期末)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当迅速下压活塞时,筒底浸有乙醚的棉花会燃烧起来,这与乙醚沸点低、易挥发、易燃烧等性质有关。若实验室缺少乙醚,用下列材料替代,实验最有可能成功的是A.水 B.酒精 C.稀硫酸 D.浓盐酸【答案】B【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解析】【分析】向下压活塞,活塞对气体做功,气体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气体开始燃烧。【解答】酒精和乙醚一样,具有沸点低、易挥发、易燃烧的特点,所以用酒精代替乙醚做实验最容易成功。故答案为:B。8.(2025九上·诸暨期末)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锡的冶炼方法:用木炭和锡砂(主要含SnO2)共同加热产生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最关键一步是“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炼锡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木炭和锡砂中的 SnO2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木炭和锡砂中的 SnO2反应是利用了碳的还原性C.“点铅勾锡”是利用制成合金后熔点降低D.我国古代也曾用铜置换锡的方法进行湿法冶炼【答案】D【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金属可以将比它不活泼的金属从其可溶性盐中置换出来。【解答】A、置换反应的特点为:单质和化学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由题中点的方程式可知,木炭和锡砂中的 SnO2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碳能抢夺氧化锡中的氧,说明碳具有还原性,故B不符合题意;C、合金比纯金属熔点低,所以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故C不符合题意;D、锡的活动性比铜强,用不能通过湿法冶炼锡,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9.(2025九上·诸暨期末)下列挪动球形石墩的方法中,最省力的是 ( )A. B.C. D.【答案】A【知识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解析】【分析】定滑轮不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解答】A.该方法相当于使用了动滑轮,可以省力,故A符合题意;B.该方式使用的是定滑轮,不省力,故B不符合题意;C.该方式相当于用一根绳子直接拉石墩,不省力,故C不符合题意;D.该方式相当于用双股绳子拉石墩,不省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0.(2025九上·诸暨期末)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随稀硫酸加入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可以表示A.沉淀的质量 B.氢氧化钡的质量C.溶液的pH D.溶质的质量【答案】D【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解析】【分析】要注意是将谁加入到谁的溶液中,刚开始溶质为氢氧化钡,恰好反应后,继续加稀硫酸,溶质变为硫酸。【解答】方程式为。A、随着反应进行,沉淀的质量逐渐变大,故A错误;B、氢氧化钡是反应物,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钡的质量逐渐减少,恰好完全反应时,氢氧化钡的质量为零,之后不再改变,故B错误;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值不为零,故C错误;D、恰好完全反应时,只有沉淀和水,所以溶质为零,接着稀硫酸过量,溶质质量逐渐变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D。11.(2025九上·诸暨期末)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髓质越发达,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海狸鼠生活在淡水湖、河的岸边;田鼠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骆驼则生活在沙漠中。以上三种动物的肾剖面中皮质和髓质的比例如右图所示,则甲、乙、丙分别来自A.田鼠、骆驼、海狸鼠 B.海狸鼠、骆驼、田鼠C.骆驼、田鼠、海狸鼠 D.海狸鼠、田鼠、骆驼【答案】A【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生活在干旱地区的动物,需要更强的重吸收水分的能力,所以髓质更发达。【解答】骆驼生活在沙漠中,水资源匮乏,所以尿液较少,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强,髓质发达;海狸鼠生活在水边,水资源丰富,不需要很强的重吸收水分的能量,所以髓相对不发达。田鼠的髓质的发达程度介于两者之间。故答案为:A。12.(2025九上·诸暨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先后两次用同样的时间、同样大小的力,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在不同的表面上分别移动相同的距离。该力在此过程中所做功的大小分别为W1、W2,功率的大小分别为P1、P2,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 B.C. D.【答案】C【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做功多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力的大小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关;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反映的是做功的快慢。【解答】功的计算公式,力的大小相同,移动的距离也相同,可知功的大小相同;功率,功相同,时间相同,可知功率相同。故答案为:C。13.(2025九上·诸暨期末)部分含碳物质的分类与相应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a可能是C60 B.b和c能相互转化C.c能与水反应生成d D.c不能直接转化成e【答案】D【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根据碳元素化合价和横坐标上物质的种类可判断对应的物质,再结合各物质的性质进行判断。【解答】A、a是单质,可能是C60,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化合价和物质种类可知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B不符合题意;C、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C不符合题意;D、e是碳酸盐,二氧化碳可以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等,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4.(2025九上·诸暨期末)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光滑曲面的顶端自由滑下,当滑到曲面上的P 点时,具有的重力势能为100焦,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滑到底端时的机械能A.小于100焦 B.等于100焦 C.大于100焦 D.无法确定【答案】C【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机械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没有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只有机械能内部转化为,机械能守恒。【解答】不计空气阻力且曲面光滑,说明机械能守恒,P点的机械能等于重力势能100焦加上动能,即机械能大于100焦,所以小球滑到底端时,机械能大于100焦。故答案为:C。15.(2025九上·诸暨期末) 室温时,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质量相同的一块镁片和一块锌片分别与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如图甲,压强传感器测得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压强变化推测两个反应都有热量放出B.曲线①的压强上升比曲线②高,说明①产生H2总量更多C.曲线②是 Mg与稀盐酸反应的压强变化曲线D.反应结束后 Zn一定有剩余【答案】A【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盐中化合价相同的金属,质量相同时,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产生的氢气更多。若氢气质量相同,则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一定有剩余,相对原子质量大的金属可能有剩余。【解答】A、由图乙可知,压强先变大,等反应结束后稍稍变小,原因是温度降低,所以推断反应是放热的,故A正确;BC、装置内压强变大的主要原因是镁和锌是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和反应放热,镁比锌活泼,所以相同时间内镁产生的氢气更多,放出的热量更多,所以曲线高,但最终氢气量的多少要比较压强稳定后的示数,最终两个装置的压强相等,说明产生的氢气一样多,故BC错误;D、等质量的镁和锌与酸反应,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更小,产生的氢气更多,但此时镁和锌产生的氢气一样多,说明镁一定有剩余,锌可能有剩余,故D错误。故答案为:A。16.(2025九上·诸暨期末)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肥胖人数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肥胖通常与遗传、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等有关。(1)人体摄入的淀粉在体内经消化变成葡萄糖,其消化的主要场所为图中的 。 (填序号)(2)青少年出现肥胖现象,是由于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3)下列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肥胖的有____(填字母)。A.平衡膳食B.适度参加体育锻炼C.多吃膨化食品,多喝碳酸饮料【答案】(1)⑤(2)大于(3)A;B【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1)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2)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则体重将下降。(3)增强异化作用能预防肥胖。【解答】(1)糖类等营养物质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即图中的⑤。(2)同化作用物质转化为人体自身的物质,例如食物的消化吸收,异化作用消耗自身的物质,例如呼吸作用,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营养物质累积,出现肥胖现象。(3)由(2)可知,同化作用小于等于异化作用则不会出现肥胖。平衡膳食和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预防肥胖,吃膨化食品和喝碳酸饮料容易导致肥胖。故答案为:AB。17.(2025九上·诸暨期末)如图是一款锂电池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可充电。(1) Li2MnO4是锂电池的材料之一。Li2MnO4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 (选填“氧化物”、 “碱”或“盐”)(2)使用电池提供动力骑行该车时,电能主要转化为车的 能。(3)用如图所示向上的力将前轮略微提起,其中最省力的是 。【答案】(1)盐(2)机械(3)Fc【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杠杆中最小力问题;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碱:电离时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2)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分析。【解答】(1) Li2MnO4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2)骑行该自行车,自行车消耗电能,获得机械能,所以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3)将前轮抬起,支点为后轮,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所以最省力的是 Fc 。18.(2025九上·诸暨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总结了稀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1)他向稀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 色;(2)在完成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会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此现象: ;(3)为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填字母序号);A.Mg B.Na2SO4 C.Na2CO3 D.Mg(OH)2(4)小明把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现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溶液变成红色,则此时混合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不考虑酚酞)。【答案】(1)红(2)Fe+2HCl=FeCl2+H2 ↑(3)C(4)NaCl和NaOH【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紫色石蕊遇酸性物质变红,遇碱性物质变蓝。(2)铁时是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属于置换反应。(3)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解答】(1)紫色石蕊遇酸变红,可知将紫色石蕊加入到稀盐酸中,紫色石蕊将变红。(2)气泡由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方程式为.(3)酸和盐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要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AD、两物质都不是盐,故AD错误;B、硫酸钠与稀盐酸混合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故B错误;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9.(2025九上·诸暨期末)古代发明的点火器如图甲所示,用牛角做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着易燃艾绒。猛推推杆,筒内气体温度升高,艾绒温度达到着火点随即燃烧。(1)猛推推杆,筒内气体温度升高,此过程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2)推杆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图乙中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的 (选填字母)冲程相同。【答案】(1)做功(2)B【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热机的工作原理【解析】【分析】(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2)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解答】(1)猛推推杆,推杆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2)推杆过程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和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形式相同,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0.(2025九上·诸暨期末)根据“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鱼头和鱼身包裹起来的目的是: 。(2)实验过程中应用 (选填“高”或“低”)倍显微镜观察。(3)判断图乙中标号②所指的血管是 。【答案】(1)保持小鱼正常呼吸(2)低(3)毛细血管【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鱼类用鳃呼吸,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所以为了防止鱼死亡,用湿棉絮盖住鱼。(2)低倍镜观察范围更大,所以应使用低倍镜进行观察。(3)1号血管由粗到细,是动脉血管;3号血管血液由细到粗,是静脉血管。【解答】(1)鱼用鳃呼吸,所以为了保持鱼正常呼吸,要用湿棉絮盖住鱼。(2)血细胞较大,实验时使用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即可。(3) ②号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可知是毛细血管。21.(2025九上·诸暨期末)用图甲的滑轮组提升重200N的物体,已知拉力F为80N,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反映绳子自由端运动的图线是 (选填“A”或“B”), 动滑轮重为 N。【答案】A;40【知识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解析】【分析】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物体移动速度的有效绳子股数倍;不计绳重和摩擦,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等于物体和动滑轮总重力的有效绳子股数分之一。【解答】由图可知,有效绳子股数为3股,可知绳子移动的速度是物体的3倍,所以A是绳子自由端运动的图线,B是物体运动的图线。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为80N。则有,解得。22.(2025九上·诸暨期末)某混合溶液可能含Na2SO4、Na2CO3、Cu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为验证其组成,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注:Ba(NO3)2溶液呈中性](1)该混合溶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 。(2)图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3)上述步骤不能验证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改变实验中所用三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就可以验证其组成,则这三种试剂滴加的顺序依次为 。(填写序号)【答案】(1)CuSO4(2)BaSO4(3)②③①【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样品加入足量的水中得到无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气泡,故一定含有碳酸钠;加入过量的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故一定含有硫酸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据此解答即可。【解答】 样品加入足量的水中得到无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气泡,故一定含有碳酸钠;加入过量的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故一定含有硫酸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1)该混合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2)白色沉淀是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3)先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加入过量的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然为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最后向产生的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且产生气泡,即可验证碳酸钠、氢氧化钠的存在。则这三种试剂滴加的顺序依次为②③①。23.(2025九上·诸暨期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它们是否发生了反应呢 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他们在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放置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然后开启电磁搅拌器,从滴定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计算机显示两种传感器所得的数据曲线如图乙和图丙。(1)下列关于图乙、图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图乙a点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B.图乙中 c 点表示的溶液中 Na+个数大于 Cl-个数C.图丙中d点的溶液,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会产生气泡(2)由图丙可知,该反应为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图丁是图甲中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则反应后的“●”表示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答案】(1)B;C(2)放热(3)H2O【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解析】【分析】(1)图乙中b点pH等于7,说明恰好完全反应,b点前,酸未完全反应,b点后,碱过量。(2)图丙中温度最高的点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对应图乙中的b点。(3)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解答】(1)A、a点pH小于7,呈酸性,酚酞仍为无色,故A错误;B、c点pH大于7,说明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过量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钠离子个数大于氯离子个数,故B正确;C、图丙中d点溶质为稀盐酸和氯化钠,滴加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故答案为:BC。(2)反应时溶液温度逐渐升高,可知反应为放热反应。(3) ● 反应后才出现,说明是新生成的物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本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可知 ● 是水,即。24.(2025九上·诸暨期末)小明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他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分别从不同的高度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 (选填“钢球”或“木块”)的动能。在该实验中,若水平面是光滑的,就不能达到探究目的,其原因是: 。(2)由甲、乙两图可得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 有关。(3)小丽根据甲、丙两图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有关,她的看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答案】(1)钢球;木块在水平面将一直运动下去,不能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2)速度(3)不正确,没有控制速度一定【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实验采用了转换法,用更易观察的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反映不易观察的钢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2)甲乙钢球速度不同,动能不同,可知动能与速度有关。(3)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在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应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解答】(1)实验探究的是钢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用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反映钢球动能的大小。若水平面光滑,木块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能比较移动距离的大小。(2)甲乙中钢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不同,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3)甲丙两实验中,钢球的质量不同,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也不同,没有控制变量,不能说明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25.(2025九上·诸暨期末)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小明进行了如图甲实验。请分析回答:步骤1:取10支试管,分为5组。每组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 唾液淀粉酶溶液和2mL浓度为2%的淀粉溶液。步骤2:将每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步骤3: 将装有混合溶液的5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 15℃、25℃、35℃、45℃、55℃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多孔瓷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已知碘液的颜色为棕黄色。(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2)小明发现该实验过程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应在步骤2前 (填操作过程)。(3)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正确操作。第1min时,1-5 号试管取出的反应液与碘液混合后均呈蓝色,其原因是 。(4)多次取样观察,记录各组实验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物开始呈棕黄色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上述实验结果,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温度(2)先将每组试管分别置于15℃、25℃、35℃、45℃、55℃的水浴中加热5分钟(3)淀粉酶的催化时间较短,部分未催化分解的淀粉遇碘变蓝色(4)在15℃~55℃之间,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35℃左右的时候酶的活性最强【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自变量指的是实验中改变的物理量,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2)在探究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时,应分别在酶和淀粉混合前进行一次水浴加热。(3)酶的催化需要时间,实验时间不能过短。(4)图乙中混合物开始呈现棕黄色所需时间越短,说明酶的催化效果越好,据此分析图像,得出结论。【解答】(1)实验探究的是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所以自变量为温度。(2)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将淀粉和淀粉酶混合后再放置在对应的温度下水浴,温度未达对应的温度,反应可能就已完成,所以应在酶和淀粉混合前先放置在对应温度下水浴,之后再将酶和淀粉混合。(3)加入碘液都呈蓝色,说明淀粉均有剩余,可能是反应时间太短,淀粉未被完全分解。(4)由表中数据可知,在15至55摄氏度之间,35摄氏度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最强,低于35摄氏度时,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高于35摄氏度时,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26.(2025九上·诸暨期末)小明通过实验知道金属锌能与可溶性的硝酸银反应,他产生疑问: “金属锌是否能与不溶性的氯化银反应 ”,于是他进行如下研究:【实验步骤】①取 10mL 的AgNO3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至过量;②过滤后再用蒸馏水洗涤沉淀3次,向第3次所得洗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无明显现象;③将洗涤后的沉淀放入另一烧杯中,加入50mL 蒸馏水,将锌片加入烧杯中,并搅拌(如图);④10分钟后,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 观察现象。(1)【验证与推理】 步骤②中,向第3次洗涤液加入AgNO3溶液的目的是 。(2)步骤③中,锌片放入前需进行预处理,消除表面氧化膜对实验的影响,预处理的具体操作是 。(3)步骤④中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可得出的结论是 。(4)小明观察到锌片表面有灰黑色固体生成。取生成的灰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发现 ,证明有 Ag生成。【答案】(1)检验沉淀中是否还有氯化钠(2)用砂纸打磨锌片表面(3)(一定条件下)金属锌能与不溶性的氯化银反应(4)无明显现象【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后续实验需要用硝酸银检验是否有氯化锌产生,所以要先将沉淀洗涤干净,避免沉淀表面的氯化钠对实验造成干扰。(2)锌表面的氧化锌直接用砂纸打磨即可。(3)与硝酸银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从而得出锌能和氯化银反应的结论。(4)活动性在氢后面的金属属于不活泼金属,不能与酸反应,与酸接触,没有现象。【解答】(1)银离子和氯离子接触会产生白色沉淀,所以向第3次洗涤液中加入硝酸银的目的是检验氯化钠是否被除尽。(2)锌化学性质较活泼,表面有氧化锌附着,实验前应用砂纸将打磨锌片,除去氧化锌。(3)加硝酸银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可知锌和氯化银发生反应。(4)银是不活泼金属,不能与酸反应,所以滴加稀硫酸,若没有现象,可知有银生成。27.(2025九上·诸暨期末)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选用的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额定电流约为0.3A.电源电压恒为6V,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1)现有规格为A: “10Ω 2A”、B: “20Ω 1A”和C: “50Ω 0.3A”的三个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应选择 (选填字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才能顺利进行实验。(2)电路连接完成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发光很暗,这时眼睛应该看着 (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3)测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后,把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调为额定电压的一半,发现测得的功率大于其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请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1)B(2)电压表;0.65(3)根据可知,若灯丝电阻不变,实际电压为额定电压一半时,实际功率恰好等于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当实际电压低于额定电压时,灯丝温度降低。电阻减小,所以此时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小灯泡电功率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先计算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再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结合欧姆定律计算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所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要稍大于计算所得的最小阻值。(2)测定灯泡的额定功率,应使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读出电流表示数,再用电压乘以电流计算额定功率。(3)若灯泡的阻值不变,则根据可知,电压变为原来的一半,功率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但灯泡的阻值会发生改变,温度低,电阻小,功率大。【解答】(1)灯泡的功率为2.5V,电源电压为6V,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电流约为0.3A,则滑动变阻器的连入电路的阻值为,应选择最大阻值稍大于11.67欧姆的滑动变阻器,所以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是B。(2)灯泡发光很暗,说明灯泡两端的电压小于额定电压,所以眼睛注视电压表,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2.5V。图乙中电流表连接的是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6A,灯泡的额定功率为。(3)灯泡的阻值不是一个定值电阻,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变为额定电压原来的一半时,电路中电流减小,灯丝的温度降低,电阻变小,由可知,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28.(2025九上·诸暨期末)同学们在学习了“循环系统”内容后,为了进一步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开展了下列活动。(1)画心脏的结构示意图。小明同学画的心脏结构如图所示,其中腔室2的名称是 。(2)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小明感冒咳嗽时通过雾化治疗,则药物被鼻吸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最先到达的腔室是 。(3)制作心脏模型。小明用橡皮球、软管、单向阀等器材制作了一个心脏模型,根据如下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获得的评价等第为优秀。则向模型的“主动脉”里灌水时,水会从“ ”流出。“心脏模型”评价表评价等第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能模拟瓣膜的作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瓣膜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瓣膜的作用【答案】(1)右心室(2)左心房(3)主动脉【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腔室1为右心房、2为右心室、3为左心房、4为右心室。(2)吸入的药物经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静脉再进入左心房;口服或注射的药物经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3)等级为优秀,说明瓣膜能起到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所以主动脉中的水只能从主动脉出。【解答】(1)下方的腔室为心室,2为右心室,4为左心室。(2)药物被吸入循环系统后,通过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即腔室3。(3)单向阀相当于房室瓣和动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水从主动脉灌入,由于存在动脉瓣,所以水将从主动脉流出。29.(2025九上·诸暨期末)小明想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先将1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如右图所示)。反应过程中测得滴加稀盐酸的总质量与充分反应后锥形瓶内剩余物质总质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该石灰石中杂质不溶解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g 0 10 25 35锥形瓶内剩余物质总质量/g 10.00 19.12 32.80 42.36(1)10g该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 g,消耗的稀盐酸的总质量是 g。(2)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3)这种测定方法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写1条)。【答案】(1)2.64;30(2)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gCaCO3+ 2HCl= CaCl2+H2O+ CO2↑100x 442.64g,解得,故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3)二氧化碳有少部分溶于水(合理即可)【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气体会从锥形瓶中逸出,所以质量变化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等质量的稀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相同,用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2)结合二氧化碳的质量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再用碳酸钙的质量处于样品的质量即可求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3)实验通过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所以二氧化碳质量的测量存在误差时会对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造成影响,据此进行分析。【解答】(1)锥形瓶中加入样品10g,35g稀盐酸,最终瓶内物质的质量为42.36g,减少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故二氧化碳的质量为。由表中数据可知,加入10g稀盐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即每10g稀盐酸参与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0.88g,氢气的总质量为2.64g,所以稀盐酸的质量为。(3)反应产生的部分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水中,没有完全逸出,导致二氧化碳的质量存在误差。30.(2025九上·诸暨期末)晚上睡觉前,小明同学用有预约功能的电饭煲为家人准备第二天早餐粥。他将大米等食材放入电饭煲内,接通220V家庭电路,经过了待机、加热、保温三个过程,吃早餐前断开电源,电饭煲消耗的电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1)加热过程电饭煲消耗的电能是 kW·h。(2)已知小明家电饭煲加热和保温部分基本电路原理如图乙所示,S是接通家庭电路的开关,S1是自动开关,R1和R2为电阻不变的电热丝,则当电饭煲处于保温档时,S闭合、S1所处的状态是接 (选填“a”或“b”)。(3)电热丝R2的阻值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小数点后面保留一位)【答案】(1)0.88(2)b(3)73.3Ω【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常用电热器【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可知加热时的功率,用电能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2)分析开关各种情况下的等效电路图,根据判断档位。(3)分析发现在两种情形下的功率相等,结合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求得的功率,再利用的变式求得的阻值。【解答】(1)加热过程消耗的电能。(2)S闭合,S1接a时,两电阻并联;S闭合,S1接b时,被短路,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电路中任何一个电阻,由可知,S闭合,S1接a时,功率更大,为加热档;S闭合,S1接b时,功率较小,为保温档。(3)保温档只有,功率为220W,加热和保温时,两端电压不变,可知的功率不变,故的功率为,的阻值为。31.(2025九上·诸暨期末)某溶液可能含有HCl、Cu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小明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回答:(1) d点后, 溶液的pH (选填“变小”、 “保持不变”或“变大”)(2)小明发现氢氧化钡溶液与混合溶液反应时存在多步反应,则cd段曲线代表的是氢氧化钡与 的反应。(3)b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4)根据上述实验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uCl2,试通过计算说明 【答案】(1)变大(2)CuCl2(3)HCl、CuCl2、BaCl2(4)不存在,计算略【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解析】【分析】(1)d点后继续加氢氧化钡,氢氧化钡过量,溶液呈碱性。(2)(3)根据ac段沉淀质量不发生改变,可知是稀盐酸在和氢氧化钡反应,最后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4)沉淀总质量减去硫酸钡的质量为氢氧化铜的质量,根据硫酸钡的质量计算同时产生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与最终氢氧化铜的质量相同,说明铜来自于硫酸铜,可知原溶液中不含氯化铜。【解答】(1)d点后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结束,氢氧化钡呈碱性,所以溶液的pH值逐渐增大。(2)酸碱优先反应,而硫酸钡不溶于酸可与酸同时反应,氯化铜和氢氧化钡的反应最后进行,所以cd段是氯化铜再和氢氧化钡发生反应。(3)ac段沉淀的质量不变,说明是稀盐酸在和氢氧化钡反应,可知b点有没有反应完的氯化氢、未开始反应的氯化铜以及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钡。(4)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g,氢氧化铜的质量为33.1g- 23.3g=9.8g。设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 = + 23323.3 98x,解得x=9.8g,与最终产生的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相同,可知原溶液中不含氯化铜。32.(2025九上·诸暨期末)厌氧发酵制氢是指某些厌氧微生物,通过体内产氢酶的催化,将秸秆等有机物发酵成有机酸,同时产生大量氢气。该技术可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其主要装置及流程如右图所示。(1)装置中的净化器用于净化氢气,根据这一目的,补全净化器中的导管(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画出)。(2)在发酵瓶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即使秸秆等原料液充足,但产氢速率却逐渐减慢,其原因可能是: 。(3)通过上述技术,人们可以获得氢能源,而氢能源是新能源汽车的选择之一。已知完全燃烧 1kg 氢气释放的热量为1.4×108J,用这些能量驱动一辆重为1.4t的氢能源汽车行驶,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2倍,这辆汽车最远可以行驶 m。(不考虑能量的损失)(4)对秸秆的利用,该技术相较于传统农业中的焚烧处理,优点是 。(写出1点)【答案】(1)(2)有机酸使酶的活性降低(3)5×104(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氢能源【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酶及其催化作用;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检验、除杂、干燥均使用长进短出的连接方式。(2酶的活性受溶液酸碱度与温度的影响,据此分析。(3)不考虑能量损失,即燃烧放出的热量均转化为机械能,根据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4)秸秆直接焚烧将释放较多的二氧化碳,加聚温室效应,氢燃烧只生成水,更清洁。【解答】(1)净化器的目的是除杂净化氢气,应采用长进短出。(2)产氢速率缓慢,即反应速度较慢,可能是在酸性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导致的。(3)阻力等于牵引力,故牵引力为。行驶的距离。(4)该技术不仅不会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还能产生清洁能源氢气。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九年级科学(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九年级科学(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