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开发区2024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科学试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开发区2024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科学试题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开发区2024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科学试题卷
1.(2025八上·金华期末)下图为公益广告“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从科学角度分析看,广告主要表达了
A.现今采水技术不断提升 B.水污染日趋加剧
C.过量开采地下水形势严峻 D.降水日渐充沛
2.(2025八上·金华期末) “美林”是一款退烧药,该药液久置后在底部会出现白色沉淀物。下列液体与“美林”类型相同的是
A.蒸馏水 B.牛奶 C.糖水 D.泥浆水
3.(2025八上·金华期末)放风筝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根据下述情景,完成题。
下表为浙江某地天气情况记录表。
日期 1 月 1 日 4 月 5 日 5月1日 7 月 26日
天气状况 雾 阴 晴 大雨
气温/℃ 3~5 15~18 16~28 24~33
风向风级 西北风5级 东风1级 南风4级 东南风12级
(1)以上日期中最适宜放风筝的是
A.1月1日 B.4月5日 C.5月1日 D.7月26日
(2)小明在操场上放风筝,突然风筝线断了,风筝飘向西北方向。此时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3)为使风筝飞得更高,小明查阅资料知道风筝飞行的升力与迎角、风速有关,他通过实验获得如下结果:
迎角 风升 速力 (m/s)(N) 0° 5° 10° 15° 20°
2.0 0 0.11 0.17 0.20 0.19
4.0 0 0.44 0.68 0.80 0.76
6.0 0 1.00 1.53 1.81 1.72
2.0 0 0.11 0.17 0.20 0.19
小明要继续研究风速为6.0米/秒时的最大风筝飞行的升力,应选择研究的迎角范围是
A.5°~15° B.10°~15° C.10°~20° D.15°~20°
4.(2025八上·金华期末)轻质小球甲、乙用绝缘细线悬挂,结果如图所示。关于甲、乙小球的带电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甲带正电荷、 乙带负电荷 B.甲带负电荷、乙带正电荷
C.甲、乙可能均带正电荷 D.甲、乙可能均不带电
5.(2025八上·金华期末)校园气象站一般需要采集气温、湿度、风、气压、降水等天气要素。该校园建筑分布如图,气象站点最适合设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6.(2025八上·金华期末)窗户边的一盆绿植长势如图,其中属于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A.茎叶向窗户方向伸展 B.茎叶向风的方向摆动
C.叶子在秋冬季节发黄 D.枯黄叶子向下方凋落
7.(2025八上·金华期末)某校组织“我为金华山量体温”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获得山脚和山顶同一时刻的气温如图。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天气因素
8.(2025八上·金华期末)进入青春期后,许多男同学长出了胡须,声音变粗、脸上出现了青春痘,与这些变化有关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 B.雄性激素 C.肾上腺素 D.甲状腺激素
9.(2025八上·金华期末)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粗细均匀的铅笔芯温度逐渐升高,电流表示数逐渐增大。本实验影响该铅笔芯电阻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 B.电压 C.长度 D.电流
10.(2025八上·金华期末)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其中丙处的气象灾害是
A.干旱 B.寒潮 C.台风 D.沙尘暴
11.(2025八上·金华期末)某款汽车有一自动导航功能,闭合开关S1,启动语音模块。当司机说出目的地,S2自动闭合,点亮屏幕,启动导航模块。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该要求的是
A. B.
C. D.
12.(2025八上·金华期末)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两灯泡均发光,可是过了一会两灯泡都突然熄灭,观察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其示数较之前变大了,则该电路故障可能是
A.灯泡L1被短路 B.灯泡L1开路
C.灯泡L2被短路 D.灯泡L2开路
13.(2025八上·金华期末)电解水实验时小明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溶液,实验结果如下表。据此推测,正常操作后实验④的时间t可能是
实验编号 温度/℃ 溶液浓度/% 氢气体积/mL 时间/s
① 15 2 20 54.0
② 15 5 20 36.2
③ 30 2 20 46.2
④ 30 5 20 1
A.34.4 B.38.8 C.51.5 D.55.7
14.(2025八上·金华期末)金华市婺城区芙峰公园内通过设置透水铺装、下凹绿地、雨水湿地等一系列设施,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建立起调蓄城市雨洪的“弹性海绵”。公园四周高、中间低,雨水自然汇集到人工湖。
(1)人工湖的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园内通过设置透水铺装,主要增强水循环的环节是   。
(3)公园用水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
A.向人工湖直接排放生活污水
B.用人工湖水直接灌溉植被
C.人工湖水直接作为饮用水
15.(2025八上·金华期末)硫酸铜是一种实验室常见的物质,其晶体呈蓝色,水溶液也是蓝色的。如图,同温度下小明将图甲烧杯中多余的硫酸铜晶体与溶液分离,得到如图乙溶液。
(1)小明判断图甲为硫酸铜饱和状态,其依据是   。
(2)要得到图乙所示溶液,小明采取的操作步骤是   。
(3)将图乙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对比其底部与上层,蓝颜色   (选填“深一些”“浅一些”或“深浅一样” ) 。
16.(2025八上·金华期末)2024年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实现“太空会师”。
(1)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如图甲)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依次穿过了   、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2)如图乙,为了助力航天员适应太空中的失重环境,科研人员设计了一项创新的训练方法:在大型水池中模拟太空行走,并通过调整航天员的装备,确保他们在水中保持   状态。
(3)在中国空间站,航天员能完成的实验有____。 (可多选)
A.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B.粗盐提纯实验
C.验证阿基米德实验
D.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空间站内有气压
17.(2025八上·金华期末)2024年5月26日,海南一头曾搁浅的短肢领航鲸重回大海,这是我国经过145天的救助,实现鲸救治并实现野外放归一次成功实践。
(1)2024年1月3日,这头鲸被发现搁浅在海南三亚一处海滩。发现时,身体已经有1/3被埋在沙里,救援队来帮助鲸脱困,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__。
A.增大海水的密度
B.减小鲸没入水中的体积
C.深挖海滩,增大水的深度
(2)鲸作为恒温动物,依赖其体温调节中枢维持体温恒定。当鲸搁浅,失去了海水的辅助散热作用,其体温会迅速上升,超出调节能力范围,导致生理机制调节崩溃,最终可能因此而死亡。
①体温调节中枢属于   (选填“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②正常情况下,当鲸体内温度升高时,为保持体温恒定,鲸体表血管会呈现图中   (选填“甲” “乙”或“丙”)状态来降温。
18.(2025八上·金华期末)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 60℃时,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克。
(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克。
(3)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因为   。
19.(2025八上·金华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某晶体自制了“天气瓶”,将其置于不同的温度和气压的环境中,析出晶体情况如下:
温度/℃ 气压/kPa 5 15 25
101.3
100.5
99.7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时,需加快晶体的溶解,写出一种方法:   。
(2)该“天气瓶”能否准确显示天气变化呢 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20.(2025八上·金华期末)电动自行车因轻便、快捷已成为市民常见的交通工具,但其安全问题也备受瞩目。
(1)交警提示:电动自行车安装遮阳伞存在安全隐患。安装了遮阳伞的电动车(如图甲)快速行驶时,人感到车向上飘。造成“车向上飘”的原因是   。
(2)消防部门提醒:电动自行车蓄电池长时间充电时要预防电池自燃。在给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在电路中相当于   (选填“电源”“开关”或“用电器”)。
(3)为保障蓄电池充电安全,需控制充电时间。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定时充电器,当定时器达到预设时间时,定时器电阻迅速变得很小,充电器就自动停止充电。针对该充电器的设计方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充电时,定时器与充电器串联
B.充电时,定时器在电路中相当于一根导线
C.停止充电时,充电器在电路中处于被短路状态
D.若在a处安装一个开关S,断开S则停止充电
21.(2025八上·金华期末)在实验技能考查中,要求利用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获取纯净的食盐,并配制50克10%的食盐溶液。以下是小明的实验过程:
(1)实验一:粗盐提纯
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过程示意图,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填图中字母)
(2)实验操作BCD都用到了玻璃棒,其中D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实验二:用食盐和水配制50g10%食盐溶液
①称量食盐。先在天平左右两盘各垫上一张纸,调节天平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是   ,从而获得了所需的食盐。
②量取水,溶解食盐得到食盐溶液。
③装瓶,贴上标签。
④检测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发现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可多选) 。
A.实验二所用食盐固体不纯 B.在食盐还未完全溶解时,有部分溶液溅出
C.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D.食盐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2.(2025八上·金华期末)小明在学习了巴甫洛夫“狗条件反射建立”的实验后,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
①搭建如图装置,将饥饿24h的金鱼移入隔板右侧,让鱼熟悉环境。
②1h后,开灯10s,观察发现金鱼对光没有明显反应。
③间隔5min,开灯10s,观察发现金鱼对光依旧没有明显反应。
④再间隔5min,开灯10s,用滑轮吊下饵料夹投放饵料,吸引金鱼游过孔洞取食。
⑤重复步骤④,强化训练。
⑥之后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强化训练2次。一段时间后经灯光和饵料的多次结合,发现即使只给灯光刺激,金鱼也会游过孔洞取食。
(1)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对金鱼饥饿24h处理的目的是   。
(3)本实验金鱼建立稳定的“灯光—游过孔洞觅食反射”的重要条件是   。
(4)为了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   。
23.(2025八上·金华期末)在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后,某学习小组想进一步研究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与气体密度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拉力传感器能显示拉力FB的大小,实验过程中保持钟罩内温度不变。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密度越大,气压越大。
(1)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小明应选择体积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金属球。
(2)小明用公式 计算金属球在钟罩内受到空气的浮力,公式中G表示金属球受到的重力,重力G 的测量方法是   。
(3)用气泵向玻璃钟罩内缓慢压入空气,若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的浮力。
(4)同组的小红取一气球装入少量水,吹鼓后扎紧,替代金属球重复上述实验。请预测,当钟罩内气体密度变小时,拉力传感器示数可能出现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4.(2025八上·金华期末)蓝莓含有丰富的花色素苷,经常食用可以促进人体健康。某研究小组想探究乙烯利(一种植物激素)对蓝莓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开展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50株处于着色初期的蓝莓植株,随机平均分成五组,标为A、B、C、D、E。
步骤二:在第1、7、13天,向蓝莓果穗均匀喷洒500毫升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溶液。
步骤三:第23 天采摘蓝莓,测出各株蓝莓花色素苷的含量,计算每组的花色素苷的含量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组别 A B C D E
乙烯利溶液浓度 (mg/L) 0(清水) 100 200 400 600
花色素苷平均含量(mg/g) 0.71 1.00 1.41 1.12 0.80
(1)本实验对蓝莓植株的选择,除都处于着色初期外,还需要   。 (写出一点)
(2)实验中计算每组的花色素苷的含量平均值的目的是   。
(3)分析表中数据,乙烯利对蓝莓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是   (填“促进作用” “抑制作用”或“无影响”)。
(4)为了提高蓝莓花色素苷含量,研究小组准备继续在200~400mg/L之间寻找最合适的乙烯利溶液的浓度。判断研究小组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5.(2025八上·金华期末)为了探究“通过导体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明利用以下器材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为3V)、定值电阻(R1=5Ω, R2=10Ω, R3=15Ω)、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有“5Ω0.1A” “10Ω0.5A”“20Ω1A”和“50Ω0.1A”) 、 电压表、 电流表、开关。导线等。
①将定值电阻R1按图甲接入电路。
②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记录电流表示数为I1。
③用R2替换 R1,重复步骤②,记录电流表示数为I2。
④用R3替换R2,重复步骤②,记录电流表示数为I3。
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为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实验中电流表量程应选择   (选填“0-0.6A”或“0-3A”)。
(2)在图乙中画出R1两端电压为2V时指针的位置。
(3) 3次实验中电流I1、I2、I3的大小关系为   。
(4)为保证每次实验能安全进行,滑动变阻器应选择的规格是   。
26.(2025八上·金华期末)科学研究表明,褪黑素是调节人体睡眠质量的关键激素。这种由松果体分泌的激素在夜间达到分泌高峰,夜间分泌量越高,人深度睡眠越长,睡眠质量越高。
(1)褪黑素分泌受光照强弱影响,反射过程如下。从反射弧结构分析,图中   属于效应器。
(2)有专家建议,晚上睡眠时间不宜超过23时。图甲是一天中褪黑素分泌量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甲分析专家建议的依据:   。
(3)老年人与青少年相比,睡眠质量有差异。图乙是不同年龄褪黑素分泌量的图像,根据图乙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27.(2025八上·金华期末)不少游客去青藏高原会出现头痛、头昏、失眠、乏力等“高原反应”的症状。不仅人有“高原反应”,一些物品也有类似的反应。
(1)食品袋的“高原反应”:在火车上,游客发现背包中密封的食品袋膨胀了很多(如图)。
食品袋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
(2)电气设备绝缘的“高原反应”:在高海拔地区,电气设备必须经特定处理才能达到绝缘要求。研究表明,空气密度越大,空气的绝缘效果越好。裸露在空气中的导电材料,相较于平原地区,为了达到相同的绝缘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材料间的距离需要调整得更   。 (选填“大”或“小”)
(3)烹煮食物的“高原反应”:在高海拔地区,需用“特殊装备”——高压锅才能将食物煮熟。图甲是高压锅结构示意图,锅盖面积为400cm2,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 限压阀重 1N,图乙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某地大气压为( 试计算此高压锅在该地煮饭,可达最高温度为多少。
28.(2025八上·金华期末)如图甲烧杯中盛有60℃的溶液M,溶液的组成如图乙所示。晶体M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32 46 64 85.5 70 63 50
(1)据表可知,晶体M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
(2)计算烧杯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通过改变温度,可以使烧杯甲中的溶液析出晶体M,而开始析出晶体的可能温度范围在____之间。 (可多选)
A.30℃~40℃ B.40℃~50℃ C.60℃~70℃ D.70℃~80℃
29.(2025八上·金华期末)救生衣(图甲)是水域工作者的安全保证。人落入水中受到的浮力略小于重力,穿上救生衣可防止溺水。救生衣填充材料的承载力(材料完全浸没时所受浮力与重力之差)是衡量救生衣的一项重要指标,科研人员对密度为0.04g/cm3,质量为80g木棉纤维样品的承载力开展了相关测试。
测试一:将样品逐渐浸入水中,测绘出其体积与水深的变化关系如图乙。
测试二:将样品完全浸没于水,其质量与浸没时间的关系如下表。
浸没时间 (min) 0 5 10 15 20
质量(g) 80 84 85.6 86.64 87.12
(1)当人落入水中时,及时穿上救生衣,主要通过增大   来增大浮力,使落水者浮在水面上等候救援。
(2)请计算该木棉纤维在深度为0.5m的水中浸没5min后的承载力。
30.(2025八上·金华期末)如图甲是一种可以设定健康提示的电子体重秤。小明通过查询资料知道,电子秤内部电路可简化成如图乙(蜂鸣器未画出,其阻值可忽略不计),其中电源电压为6V,保护电路的定值电阻R0=40Ω,R 为压敏电阻,其大小与质体重的关系如下表。当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大于或等于3V时蜂鸣器发出提示音。
体重/N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R 电阻/Ω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1)图中的体重表可由   改制。 (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
(2)若人的体重增大,则压敏电阻R 的阻值   (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身高1.70m标准体重为650N。若将体重秤设置为大于等于 700N时蜂鸣器发出提示音,提示体重超标。通过计算说明现有的体重秤的可否实现自动报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 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日渐匮乏的现实。呼吁人们要合理开发、利用和十分珍惜水资源。
【解答】 读图可得,图中以三口井为主体,每口井都配有一个木桶,而打水的绳子从“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顺序大幅增长,说明了地下水越来越匮乏,水资源形势严峻。
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D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放置后会出现沉淀;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放置后会分层。
【解答】A.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中的任何一种,故A错误;
B.牛奶是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水中,与“美林”这种悬浊液类型不同,故B错误;
C.糖水是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不会出现沉淀,与“美林”类型不同,故C错误;
D.泥浆水是泥土小颗粒悬浮在水中形成的悬浊液,“美林”久置后底部有白色沉淀物,也是悬浊液,二者类型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1)C
(2)A
(3)C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1) 天气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风、云等情况;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根据天气状况来安排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2) 地图上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指向标;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3)为使风筝飞得的更高,风筝飞行的升力与迎角、风速有关,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判断。
【解答】(1) :1月1日,有雾,风力5级,不适宜放风筝,故A错误;
4月5日,阴天,风力1级,不适宜放风筝,故B错误;
5月1日,晴天,南风4级,适宜放风筝,故C正确;
7月26日是大雨天气,东南风12级,不适宜放风筝,故D错误。
故选C。
(2)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小明在操场上放风筝,突然风筝线断了,风筝飘向西北方向,说明此时的风是从东南方吹来,故为东南风。
故选A。
(3) 由表格数据可知,风速为6.0米/秒时,最佳迎角在15°左右,小明要继续研究风速为6.0米/秒时的最大风筝飞行的升力,应选择研究的迎角范围是10°~20°。
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 根据图示可知,甲、乙两小球相互排斥,因此甲、乙都带电,并带有同种电荷。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气象站一般需要采集气温、湿度、风、气压、降水等天气要素。故该气象站测量的设备包括百叶箱和温度计、风速风向仪、雨量器和量筒、气压计,其中百叶箱和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气温,风速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速和风向,雨量器和量筒可以用来测量降水量,气压计可以用来测量气压。结合题目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气象站一般需要采集气温、湿度、风、气压、降水,这些天气要素应该在地面进行检测,故气象站点最适合设在地面草坪空位。
故选D:
6.【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 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依据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主要包括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肥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水性等。
【解答】 A.植物的茎叶向窗户方向是因为植物的向光性,属于向性运动,故A正确;
B.植物的茎叶向风的方向摆动是因为风吹动的原因,不属于向性运动,故B错误;
C.叶子在秋冬季节发黄是因为季节变化,发黄落叶为了度过冬天,不属于向性运动,故C错误;
D.叶子向下凋落是因为叶子凋零在重力作用下落到地上,不属于向性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 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最高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解答】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获得山脚和山顶同一时刻的气温如图。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因素,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解答】 A.生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青春期间,雄性激素可以促进男性的第二性征发育。该同学进入青春期后,脸上长了很多青春痘,出现了胡须、喉结,声音也发生了变化,与这些变化有关的激素是雄性激素,故B符合题意;
C.肾上腺素是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时会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瞳孔放大、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有重要影响。虽然它对生长发育有作用,但它并不直接导致青春期特有的性征发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A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判断。
【解答】 电源电压不变,粗细均匀的铅笔芯接在电路中。闭合开关,通电过程中,发现铅笔芯发热,温度升高了,同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说明电阻变小了,实验中,影响铅笔芯电阻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而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与电流无关。
故选A。
10.【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 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解答】 降水量少和植被覆盖率低会导致甲干旱的出现;我国冬季风主要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因此容易形成乙寒潮;干旱、大风和植被覆盖率低容易导致丙沙尘暴,台风多发夏秋季。
故D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B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摄像头与智能模块的连接方式。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当用户靠近镜子时,传感器开关S1闭合,图像识别系统被唤醒后S2闭合,智能模块启动,这说明智能模块与摄像头互不影响,是并联接入电路中的,且开关S1在干路中控制整个电路,S2控制智能模块,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知识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解析】【分析】 由图可知,开关闭合后,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流表与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两灯泡都熄灭,说明电路中无电流,根据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判定故障的原因。
【解答】 由图可知,开关闭合后,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流表与灯泡L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此时电压表示数要小于电源电压;
过一会儿,两灯泡都突然熄灭,电流表示数变为零,说明电路出现了开路现象;电压表示数变大,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之间是接通的,即测量的是电源电压,所以故障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灯泡L2开路。
故选D。
13.【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表中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 由实验①和实验②的数据可得,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生成20mL体积的氢气,加入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需要的时间越少;由实验①和实验③的数据可得,在硫酸溶液浓度相同的条件下,生成20mL体积的氢气,温度越高,需要的时间越少,则说明硫酸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实验④的硫酸浓度比③高,但实验④的温度比②高,则t应小于36.2。
故选A。
14.【答案】(1)混合物
(2)④/下渗
(3)B
【知识点】水循环;水体污染和防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 (1)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2)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3)公园用水主要是开源和节流,净化水质。
【解答】 (1)人工湖的水含有水、不溶性物质和可溶性物质等,属于混合物。
(2)公园四周高、中间低,雨水自然汇集到人工湖。园内铺有透水沥青,加强对雨水的渗透和收集,因此园内铺有透水沥青,主要增强水循环的环节是下渗,即环节④。
(3)A.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对水源有污染,不可采用,故A错误;
B.人工湖水灌溉植被,可以解决和充分利用水资源,可以采取,故B正确;
C.饮用水需要杀菌消毒、无害化处理才可应用,人工湖水不能直接作饮用水,故C错误。
故选B。
15.【答案】(1)烧杯中仍有硫酸铜晶体未被溶解
(2)过滤
(3)深浅一样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3)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解答。
【解答】(1)小明判断图甲为硫酸铜饱和状态,其依据是:烧杯中仍有硫酸铜晶体未被溶解;
(2)要得到图乙所示溶液,小明采取的操作步骤是过滤;
(3)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可知,将图乙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对比其底部与上层,蓝颜色深浅一样。
16.【答案】(1)对流层
(2)悬浮
(3)A;D
【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层分层的知识解答;
(2)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解答;
(3)航天站中所有的物体都处于始终状态,哪些实验与重力无关,则可以完成。
【解答】(1)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如图甲)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依次穿过了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2)如图乙,为了助力航天员适应太空中的失重环境,科研人员设计了一项创新的训练方法:在大型水池中模拟太空行走,并通过调整航天员的装备,确保他们在水中保持悬浮状态。
(3)A.植物的向光性实验,与重力无关,可以完成,故A符合题意;
B.粗盐提纯实验,其中的过滤依靠重力进行,不能完成,故B不合题意;
C.验证阿基米德实验时,浮力与液体的重力和密度有关,不能完成,故C不合题意;
D.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空间站内有气压,与重力无关,可以完成,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17.【答案】(1)C
(2)中枢神经系统;丙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
(2)①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② 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较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
【解答】 (1)为了帮助抹香鲸脱困,需要增大抹香鲸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可以增大抹香鲸排开的水的体积或增大液体的密度,但海水太多,增大海水的密度不可行,故深挖河道,增大河水的深度,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①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位置,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②当抹香鲸体内温度升高时,为保持体温恒定,体表血管会呈现扩张的状态来降温,即选丙。
18.【答案】(1)37.3
(2)145.8
(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1)根据溶解度表可知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2)根据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45.8g进行解答。
(3)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
【解答】 (1)根据表格可知,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37.3g;
(2)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45.8g,即在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5.8g硝酸钾,所以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最多溶解45.8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45.8g;
(3)酸钾从溶液中析出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19.【答案】(1)搅拌或加热或粉碎
(2)不能,该“天气瓶”中晶体数量的变化仅能粗略观察获得或当温度一定时,大气压强的变化时,析出晶体质量不明显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加快溶解的方法解答;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气压或温度变化时,“天气瓶”内的晶体数量是否会发生明显变化即可。
【解答】(1)配制溶液时,需加快晶体的溶解,方法为:搅拌或加热或粉碎;
(2)该“天气瓶”不能准确显示天气变化,理由是:该“天气瓶”中晶体数量的变化仅能粗略观察获得或当温度一定时,大气压强的变化时,析出晶体质量不明显。
20.【答案】(1)遮阳伞上方流速更大,压强更小,会产生向上的力
(2)用电器
(3)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1)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解答;
(2)电源提供电能,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输送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
(3)根据乙图确定电器元件的串并联关系,结合题目描述,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
【解答】(1)交警提示:电动自行车安装遮阳伞存在安全隐患。安装了遮阳伞的电动车(如图甲)快速行驶时,人感到车向上飘。造成“车向上飘”的原因是:遮阳伞上方流速更大,压强更小,会产生向上的力;
(2)在给蓄电池充电时,它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即消耗电能,则蓄电池在电路中相当于用电器。
(3)A.充电时,定时器与充电器并联,故A错误;
B.充电时,定时器本身肯定有电阻,在电路中不是一根导线,故B错误;
C.停止充电时,定时器电阻几乎为零,则充电器在电路中处于被短路状态,故C正确;
D.若在a处安装一个开关S,断开S,则定时器停止工作,对充电器没有影响,故D错误。
故选C。
21.【答案】(1)ABDC
(2)引流
(3)在右盘放5g的砝码,向左盘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A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 (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分析解答;
(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3)①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取粗盐样品后,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氯化钠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能得到精盐,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DC。
(2)D为过滤操作,其中玻璃棒的用途为引流;
(3)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克10%食盐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50g×10%=5g;在称量食盐时,应先在左右两盘分别垫上一张纸,调节天平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是在右盘放5g的砝码,向左盘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④A.实验二所用食盐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符合题意;
C.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符合题意;
B.在食盐还未完全溶解时,有部分溶液溅出,溅出的是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的食盐溶液,待剩余食盐完全溶解后,会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B不合题意;
D.配制好的食盐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不合题意。
故选AC。
22.【答案】(1)金鱼会对灯光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吗
(2)使金鱼有取食欲望
(3)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或灯光和饵料多次结合)
(4)用更多的小金鱼进行重复实验;或换用其他鱼类/饵料/灯光等重复实验;或不喂饵料只给灯光观察小金鱼对灯光刺激的反应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的操作过程确定小明要探究的问题;
(2)只有金鱼饥饿时才会有进食的迫切需要;
(3) 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4)在科学探究中,往往需要多次实验,从而收集多组数据,这样得出的结论会更加客观,具有普遍意义。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开始时金鱼对灯泡发光没反应,然后借助饵料的帮助,使它们对灯泡产生反应,那么小明探究的问题是: 金鱼会对灯光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吗
(2)实验中,对金鱼饥饿24h处理的目的是使金鱼有取食欲望;
(3)本实验金鱼建立稳定的“灯光—游过孔洞觅食反射”的重要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或灯光和饵料多次结合);
(4)为了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用更多的小金鱼进行重复实验;或换用其他鱼类/饵料/灯光等重复实验;或不喂饵料只给灯光观察小金鱼对灯光刺激的反应。
23.【答案】(1)较大
(2)将钟罩内的空气抽成真空
(3)拉力传感器示数减小
(4)因为当钟罩内气体密度变小时,钟罩内气压减小,气球膨胀,排开空气的体积变大,如气体密度变小对浮力的影响小于排开气体体积增大的影响,拉力传感器示数变小;如气体密度减小对浮力的影响大于排开气体体积增大的影响,拉力传感器示数变大;若气体密度变小对浮力的影响与排开气体体积对浮力的影响基本相同,则拉力传感器示数不变。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金属球的体积越大,则受到的浮力越大,那么拉链传感器的示数变化幅度越大,即实验现象越明显;
(2)当钟罩内没有空气时,此时金属球不受浮力,则此时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就等于金属球的重力;
(3)当金属球受到浮力时,根据F=G-F浮分析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变化;
(4) 当钟罩内气体密度变小时,钟罩内气压减小,气球膨胀,排开空气的体积变大, 而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变化取决于气体密度的变化和排开气体体积的变化对浮力大小的影响,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提可知,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小明应选择体积较大的金属球。
(2)小明用公式 计算金属球在钟罩内受到空气的浮力,公式中G表示金属球受到的重力,重力G 的测量方法是:将钟罩内的空气抽成真空;
(3)用气泵向玻璃钟罩内缓慢压入空气,若观察到拉力传感器示数减小,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的浮力。
24.【答案】(1)健康、长势相近、品种相同等(合理即可)
(2)减小实验误差
(3)促进作用
(4)不正确,应在溶液的浓度在100~400mg/L之间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范围再进行实验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除了被探究的因素改变外,其它的因素都要保持相同;
(2)在科学探究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有:①求平均值减小误差;②寻找普遍规律;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喷洒乙烯利的蓝莓花色素苷的含量增大还是减小即可;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B到C, 花色素苷的含量是增加的;从C到D, 花色素苷的含量是减小的,因此只能判断蓝莓花色素苷最大含量在100-400mL/L之间,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本实验对蓝莓植株的选择,除都处于着色初期外,还需要健康、长势相近、品种相同等(合理即可)
(2)实验中计算每组的花色素苷的含量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3)分析表中数据,喷洒乙烯利的花色素苷含量都大于没喷的,即对蓝莓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是、促进作用;
(4)为了提高蓝莓花色素苷含量,研究小组准备继续在200~400mg/L之间寻找最合适的乙烯利溶液的浓度。该研究小组的做法不正确,理由:应在溶液的浓度在100~400mg/L之间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范围再进行实验。
25.【答案】(1)0-0.6A
(2)
(3)
(4)10Ω, 0.5A 和 20Ω, 1A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电流表的量程越小,分度值越小,则测量越准确;
(2)根据乙图确定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电压值确定指针的位置即可;
(3)根据比较电流大小即可;
(4)根据欧姆定律确定变阻器接入的最大阻值,以及电路的最大电流,据此确定变阻器的选择情况。
【解答】(1) 为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实验中电流表量程应选择小量程0-0.6A,它的分度值为0.02A更小;
(2)根据乙图可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则2V应该在的刻度数:,如下图所示:
(3)根据题意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保持2V不变,电阻R1(4)当定值电阻为15Ω时,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得到:;
解得:R变=7.5Ω;
电路的最大电流为:;
则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要大于7.5Ω,额定电流要大于0.4A;
故选10Ω, 0.5A 和 20Ω, 1A 。
26.【答案】(1)脑松果体
(2)褪黑素在23时之后的分泌量显著增加,若睡眠时间晚于23时,睡眠时间褪黑素分泌量越少,深度睡眠时间越短,睡眠质量越低
(3)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质量降低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根据甲图分析褪黑素的分泌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而对人们的日常睡眠时间提出建议;
(3)根据乙图分析褪黑素的分泌量随年龄的变化规律,据此分析老人和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差异。
【解答】(1)根据反射弧的结构可知,脑松果体对神经中枢传出的指令进行相关操作,因此属于效应器。
(2)有专家建议,晚上睡眠时间不宜超过23时。图甲是一天中褪黑素分泌量变化的图像,根据图甲分析专家建议的依据:褪黑素在23时之后的分泌量显著增加,若睡眠时间晚于23时,睡眠时间褪黑素分泌量越少,深度睡眠时间越短,睡眠质量越低。
(3)老年人与青少年相比,睡眠质量有差异。图乙是不同年龄褪黑素分泌量的图像,根据图乙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质量降低。
27.【答案】(1)高原气压比平原小
(2)大
(3)限压阀的自重对排气孔产生的压强 锅内最大压强:=+=0.6+=1.6
根据图像可知,此时锅内的温度大约在 117℃或118℃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据此分析食品袋膨胀的原因;
(2)根据高原空气密度的变化分析空气绝缘能力的变化,再根据“材料距离越大,则绝缘能力越强”的规律分析;
(3)首先根据计算限压阀的自重对排气孔产生的压强,再根据计算锅内的最大压强,最后根据乙图确定锅内的最高温度。
【解答】(1)高原的海拔高度大,则大气压强会变小,而食品袋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因此向外膨胀,即食品袋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高原气压比平原小;
(2)高原空气稀薄,则空气绝缘能力变弱,资产需要增大材料之间的距离提高空气的绝缘能力。
28.【答案】(1)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2)溶质质量分数===40%
(3)B;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晶体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3)根据(2)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甲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溶解度大小,再与表格数据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晶体M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3)根据(2)的计算可知,当甲溶液达到饱和时,它的溶解度为x,

解得:x≈66.7g;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再40℃~50℃之间,或者60℃~70℃之间。
故选BC。
29.【答案】(1)排开水的体积(重力)
(2)浸没5分钟后的棉纤维的重力G= mg=0.084kg×10N/ kg=0.84N
由图乙知木棉纤维在深度为0.5米的水中体积为900cm3
木棉纤维受到的浮力 则此时木棉纤维的承载力
答:该木棉纤维在深度为0.5米的水中浸没5分钟后的承载力8.16N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表格确定浸没5min时棉纤维的质量,根据G=mg计算棉纤维的重力。根据乙图确定0.5m深处时棉纤维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出它受到的浮力,最后根据平衡力的知识 计算棉纤维的承载力。
【解答】(1)当人落入水中时,及时穿上救生衣,主要通过增大开水的体积(重力)来增大浮力,使落水者浮在水面上等候救援。
30.【答案】(1)电压表
(2)增大
(3)若体重等于 700N, 压敏电阻 Rx=30Ω
蜂鸣器发出提示音时,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
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此时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
电路需要的总电压
而电源电压为6V,故现有的体重秤不能实现自动报警。(方法合理即可)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压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的变化规律;
(3)根据表格数据确定体重700N时压敏电阻的阻值,根据 计算出报警时的电流,根据 计算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后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U=Ux+U0 计算此时电路的总电压,并与实际的电源电压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体重表与Rx并联,因此为电压表;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若人的体重增大,则压敏电阻R 的阻值增大。
1 / 1浙江省金华市开发区2024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科学试题卷
1.(2025八上·金华期末)下图为公益广告“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从科学角度分析看,广告主要表达了
A.现今采水技术不断提升 B.水污染日趋加剧
C.过量开采地下水形势严峻 D.降水日渐充沛
【答案】C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 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日渐匮乏的现实。呼吁人们要合理开发、利用和十分珍惜水资源。
【解答】 读图可得,图中以三口井为主体,每口井都配有一个木桶,而打水的绳子从“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顺序大幅增长,说明了地下水越来越匮乏,水资源形势严峻。
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2.(2025八上·金华期末) “美林”是一款退烧药,该药液久置后在底部会出现白色沉淀物。下列液体与“美林”类型相同的是
A.蒸馏水 B.牛奶 C.糖水 D.泥浆水
【答案】D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放置后会出现沉淀;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放置后会分层。
【解答】A.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中的任何一种,故A错误;
B.牛奶是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水中,与“美林”这种悬浊液类型不同,故B错误;
C.糖水是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不会出现沉淀,与“美林”类型不同,故C错误;
D.泥浆水是泥土小颗粒悬浮在水中形成的悬浊液,“美林”久置后底部有白色沉淀物,也是悬浊液,二者类型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3.(2025八上·金华期末)放风筝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根据下述情景,完成题。
下表为浙江某地天气情况记录表。
日期 1 月 1 日 4 月 5 日 5月1日 7 月 26日
天气状况 雾 阴 晴 大雨
气温/℃ 3~5 15~18 16~28 24~33
风向风级 西北风5级 东风1级 南风4级 东南风12级
(1)以上日期中最适宜放风筝的是
A.1月1日 B.4月5日 C.5月1日 D.7月26日
(2)小明在操场上放风筝,突然风筝线断了,风筝飘向西北方向。此时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3)为使风筝飞得更高,小明查阅资料知道风筝飞行的升力与迎角、风速有关,他通过实验获得如下结果:
迎角 风升 速力 (m/s)(N) 0° 5° 10° 15° 20°
2.0 0 0.11 0.17 0.20 0.19
4.0 0 0.44 0.68 0.80 0.76
6.0 0 1.00 1.53 1.81 1.72
2.0 0 0.11 0.17 0.20 0.19
小明要继续研究风速为6.0米/秒时的最大风筝飞行的升力,应选择研究的迎角范围是
A.5°~15° B.10°~15° C.10°~20° D.15°~20°
【答案】(1)C
(2)A
(3)C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1) 天气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风、云等情况;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根据天气状况来安排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2) 地图上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指向标;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3)为使风筝飞得的更高,风筝飞行的升力与迎角、风速有关,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判断。
【解答】(1) :1月1日,有雾,风力5级,不适宜放风筝,故A错误;
4月5日,阴天,风力1级,不适宜放风筝,故B错误;
5月1日,晴天,南风4级,适宜放风筝,故C正确;
7月26日是大雨天气,东南风12级,不适宜放风筝,故D错误。
故选C。
(2)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小明在操场上放风筝,突然风筝线断了,风筝飘向西北方向,说明此时的风是从东南方吹来,故为东南风。
故选A。
(3) 由表格数据可知,风速为6.0米/秒时,最佳迎角在15°左右,小明要继续研究风速为6.0米/秒时的最大风筝飞行的升力,应选择研究的迎角范围是10°~20°。
故选C。
4.(2025八上·金华期末)轻质小球甲、乙用绝缘细线悬挂,结果如图所示。关于甲、乙小球的带电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甲带正电荷、 乙带负电荷 B.甲带负电荷、乙带正电荷
C.甲、乙可能均带正电荷 D.甲、乙可能均不带电
【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 根据图示可知,甲、乙两小球相互排斥,因此甲、乙都带电,并带有同种电荷。
故选C。
5.(2025八上·金华期末)校园气象站一般需要采集气温、湿度、风、气压、降水等天气要素。该校园建筑分布如图,气象站点最适合设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D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气象站一般需要采集气温、湿度、风、气压、降水等天气要素。故该气象站测量的设备包括百叶箱和温度计、风速风向仪、雨量器和量筒、气压计,其中百叶箱和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气温,风速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速和风向,雨量器和量筒可以用来测量降水量,气压计可以用来测量气压。结合题目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气象站一般需要采集气温、湿度、风、气压、降水,这些天气要素应该在地面进行检测,故气象站点最适合设在地面草坪空位。
故选D:
6.(2025八上·金华期末)窗户边的一盆绿植长势如图,其中属于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A.茎叶向窗户方向伸展 B.茎叶向风的方向摆动
C.叶子在秋冬季节发黄 D.枯黄叶子向下方凋落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 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依据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主要包括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肥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水性等。
【解答】 A.植物的茎叶向窗户方向是因为植物的向光性,属于向性运动,故A正确;
B.植物的茎叶向风的方向摆动是因为风吹动的原因,不属于向性运动,故B错误;
C.叶子在秋冬季节发黄是因为季节变化,发黄落叶为了度过冬天,不属于向性运动,故C错误;
D.叶子向下凋落是因为叶子凋零在重力作用下落到地上,不属于向性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7.(2025八上·金华期末)某校组织“我为金华山量体温”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获得山脚和山顶同一时刻的气温如图。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天气因素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 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最高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解答】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获得山脚和山顶同一时刻的气温如图。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因素,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2025八上·金华期末)进入青春期后,许多男同学长出了胡须,声音变粗、脸上出现了青春痘,与这些变化有关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 B.雄性激素 C.肾上腺素 D.甲状腺激素
【答案】B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解答】 A.生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青春期间,雄性激素可以促进男性的第二性征发育。该同学进入青春期后,脸上长了很多青春痘,出现了胡须、喉结,声音也发生了变化,与这些变化有关的激素是雄性激素,故B符合题意;
C.肾上腺素是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时会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瞳孔放大、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有重要影响。虽然它对生长发育有作用,但它并不直接导致青春期特有的性征发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25八上·金华期末)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粗细均匀的铅笔芯温度逐渐升高,电流表示数逐渐增大。本实验影响该铅笔芯电阻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 B.电压 C.长度 D.电流
【答案】A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判断。
【解答】 电源电压不变,粗细均匀的铅笔芯接在电路中。闭合开关,通电过程中,发现铅笔芯发热,温度升高了,同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说明电阻变小了,实验中,影响铅笔芯电阻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而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与电流无关。
故选A。
10.(2025八上·金华期末)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其中丙处的气象灾害是
A.干旱 B.寒潮 C.台风 D.沙尘暴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 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解答】 降水量少和植被覆盖率低会导致甲干旱的出现;我国冬季风主要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因此容易形成乙寒潮;干旱、大风和植被覆盖率低容易导致丙沙尘暴,台风多发夏秋季。
故D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
故选D。
11.(2025八上·金华期末)某款汽车有一自动导航功能,闭合开关S1,启动语音模块。当司机说出目的地,S2自动闭合,点亮屏幕,启动导航模块。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该要求的是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摄像头与智能模块的连接方式。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当用户靠近镜子时,传感器开关S1闭合,图像识别系统被唤醒后S2闭合,智能模块启动,这说明智能模块与摄像头互不影响,是并联接入电路中的,且开关S1在干路中控制整个电路,S2控制智能模块,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2025八上·金华期末)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两灯泡均发光,可是过了一会两灯泡都突然熄灭,观察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其示数较之前变大了,则该电路故障可能是
A.灯泡L1被短路 B.灯泡L1开路
C.灯泡L2被短路 D.灯泡L2开路
【答案】D
【知识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解析】【分析】 由图可知,开关闭合后,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流表与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两灯泡都熄灭,说明电路中无电流,根据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判定故障的原因。
【解答】 由图可知,开关闭合后,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流表与灯泡L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此时电压表示数要小于电源电压;
过一会儿,两灯泡都突然熄灭,电流表示数变为零,说明电路出现了开路现象;电压表示数变大,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之间是接通的,即测量的是电源电压,所以故障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灯泡L2开路。
故选D。
13.(2025八上·金华期末)电解水实验时小明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溶液,实验结果如下表。据此推测,正常操作后实验④的时间t可能是
实验编号 温度/℃ 溶液浓度/% 氢气体积/mL 时间/s
① 15 2 20 54.0
② 15 5 20 36.2
③ 30 2 20 46.2
④ 30 5 20 1
A.34.4 B.38.8 C.51.5 D.55.7
【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表中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 由实验①和实验②的数据可得,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生成20mL体积的氢气,加入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需要的时间越少;由实验①和实验③的数据可得,在硫酸溶液浓度相同的条件下,生成20mL体积的氢气,温度越高,需要的时间越少,则说明硫酸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实验④的硫酸浓度比③高,但实验④的温度比②高,则t应小于36.2。
故选A。
14.(2025八上·金华期末)金华市婺城区芙峰公园内通过设置透水铺装、下凹绿地、雨水湿地等一系列设施,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建立起调蓄城市雨洪的“弹性海绵”。公园四周高、中间低,雨水自然汇集到人工湖。
(1)人工湖的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园内通过设置透水铺装,主要增强水循环的环节是   。
(3)公园用水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
A.向人工湖直接排放生活污水
B.用人工湖水直接灌溉植被
C.人工湖水直接作为饮用水
【答案】(1)混合物
(2)④/下渗
(3)B
【知识点】水循环;水体污染和防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 (1)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2)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3)公园用水主要是开源和节流,净化水质。
【解答】 (1)人工湖的水含有水、不溶性物质和可溶性物质等,属于混合物。
(2)公园四周高、中间低,雨水自然汇集到人工湖。园内铺有透水沥青,加强对雨水的渗透和收集,因此园内铺有透水沥青,主要增强水循环的环节是下渗,即环节④。
(3)A.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对水源有污染,不可采用,故A错误;
B.人工湖水灌溉植被,可以解决和充分利用水资源,可以采取,故B正确;
C.饮用水需要杀菌消毒、无害化处理才可应用,人工湖水不能直接作饮用水,故C错误。
故选B。
15.(2025八上·金华期末)硫酸铜是一种实验室常见的物质,其晶体呈蓝色,水溶液也是蓝色的。如图,同温度下小明将图甲烧杯中多余的硫酸铜晶体与溶液分离,得到如图乙溶液。
(1)小明判断图甲为硫酸铜饱和状态,其依据是   。
(2)要得到图乙所示溶液,小明采取的操作步骤是   。
(3)将图乙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对比其底部与上层,蓝颜色   (选填“深一些”“浅一些”或“深浅一样” ) 。
【答案】(1)烧杯中仍有硫酸铜晶体未被溶解
(2)过滤
(3)深浅一样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3)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解答。
【解答】(1)小明判断图甲为硫酸铜饱和状态,其依据是:烧杯中仍有硫酸铜晶体未被溶解;
(2)要得到图乙所示溶液,小明采取的操作步骤是过滤;
(3)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可知,将图乙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对比其底部与上层,蓝颜色深浅一样。
16.(2025八上·金华期末)2024年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实现“太空会师”。
(1)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如图甲)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依次穿过了   、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2)如图乙,为了助力航天员适应太空中的失重环境,科研人员设计了一项创新的训练方法:在大型水池中模拟太空行走,并通过调整航天员的装备,确保他们在水中保持   状态。
(3)在中国空间站,航天员能完成的实验有____。 (可多选)
A.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B.粗盐提纯实验
C.验证阿基米德实验
D.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空间站内有气压
【答案】(1)对流层
(2)悬浮
(3)A;D
【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层分层的知识解答;
(2)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解答;
(3)航天站中所有的物体都处于始终状态,哪些实验与重力无关,则可以完成。
【解答】(1)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如图甲)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依次穿过了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2)如图乙,为了助力航天员适应太空中的失重环境,科研人员设计了一项创新的训练方法:在大型水池中模拟太空行走,并通过调整航天员的装备,确保他们在水中保持悬浮状态。
(3)A.植物的向光性实验,与重力无关,可以完成,故A符合题意;
B.粗盐提纯实验,其中的过滤依靠重力进行,不能完成,故B不合题意;
C.验证阿基米德实验时,浮力与液体的重力和密度有关,不能完成,故C不合题意;
D.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空间站内有气压,与重力无关,可以完成,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17.(2025八上·金华期末)2024年5月26日,海南一头曾搁浅的短肢领航鲸重回大海,这是我国经过145天的救助,实现鲸救治并实现野外放归一次成功实践。
(1)2024年1月3日,这头鲸被发现搁浅在海南三亚一处海滩。发现时,身体已经有1/3被埋在沙里,救援队来帮助鲸脱困,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__。
A.增大海水的密度
B.减小鲸没入水中的体积
C.深挖海滩,增大水的深度
(2)鲸作为恒温动物,依赖其体温调节中枢维持体温恒定。当鲸搁浅,失去了海水的辅助散热作用,其体温会迅速上升,超出调节能力范围,导致生理机制调节崩溃,最终可能因此而死亡。
①体温调节中枢属于   (选填“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②正常情况下,当鲸体内温度升高时,为保持体温恒定,鲸体表血管会呈现图中   (选填“甲” “乙”或“丙”)状态来降温。
【答案】(1)C
(2)中枢神经系统;丙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
(2)①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② 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较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
【解答】 (1)为了帮助抹香鲸脱困,需要增大抹香鲸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可以增大抹香鲸排开的水的体积或增大液体的密度,但海水太多,增大海水的密度不可行,故深挖河道,增大河水的深度,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①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位置,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②当抹香鲸体内温度升高时,为保持体温恒定,体表血管会呈现扩张的状态来降温,即选丙。
18.(2025八上·金华期末)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 60℃时,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克。
(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克。
(3)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因为   。
【答案】(1)37.3
(2)145.8
(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1)根据溶解度表可知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2)根据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45.8g进行解答。
(3)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
【解答】 (1)根据表格可知,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37.3g;
(2)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45.8g,即在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5.8g硝酸钾,所以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最多溶解45.8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45.8g;
(3)酸钾从溶液中析出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19.(2025八上·金华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某晶体自制了“天气瓶”,将其置于不同的温度和气压的环境中,析出晶体情况如下:
温度/℃ 气压/kPa 5 15 25
101.3
100.5
99.7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时,需加快晶体的溶解,写出一种方法:   。
(2)该“天气瓶”能否准确显示天气变化呢 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答案】(1)搅拌或加热或粉碎
(2)不能,该“天气瓶”中晶体数量的变化仅能粗略观察获得或当温度一定时,大气压强的变化时,析出晶体质量不明显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加快溶解的方法解答;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气压或温度变化时,“天气瓶”内的晶体数量是否会发生明显变化即可。
【解答】(1)配制溶液时,需加快晶体的溶解,方法为:搅拌或加热或粉碎;
(2)该“天气瓶”不能准确显示天气变化,理由是:该“天气瓶”中晶体数量的变化仅能粗略观察获得或当温度一定时,大气压强的变化时,析出晶体质量不明显。
20.(2025八上·金华期末)电动自行车因轻便、快捷已成为市民常见的交通工具,但其安全问题也备受瞩目。
(1)交警提示:电动自行车安装遮阳伞存在安全隐患。安装了遮阳伞的电动车(如图甲)快速行驶时,人感到车向上飘。造成“车向上飘”的原因是   。
(2)消防部门提醒:电动自行车蓄电池长时间充电时要预防电池自燃。在给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在电路中相当于   (选填“电源”“开关”或“用电器”)。
(3)为保障蓄电池充电安全,需控制充电时间。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定时充电器,当定时器达到预设时间时,定时器电阻迅速变得很小,充电器就自动停止充电。针对该充电器的设计方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充电时,定时器与充电器串联
B.充电时,定时器在电路中相当于一根导线
C.停止充电时,充电器在电路中处于被短路状态
D.若在a处安装一个开关S,断开S则停止充电
【答案】(1)遮阳伞上方流速更大,压强更小,会产生向上的力
(2)用电器
(3)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1)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解答;
(2)电源提供电能,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输送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
(3)根据乙图确定电器元件的串并联关系,结合题目描述,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
【解答】(1)交警提示:电动自行车安装遮阳伞存在安全隐患。安装了遮阳伞的电动车(如图甲)快速行驶时,人感到车向上飘。造成“车向上飘”的原因是:遮阳伞上方流速更大,压强更小,会产生向上的力;
(2)在给蓄电池充电时,它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即消耗电能,则蓄电池在电路中相当于用电器。
(3)A.充电时,定时器与充电器并联,故A错误;
B.充电时,定时器本身肯定有电阻,在电路中不是一根导线,故B错误;
C.停止充电时,定时器电阻几乎为零,则充电器在电路中处于被短路状态,故C正确;
D.若在a处安装一个开关S,断开S,则定时器停止工作,对充电器没有影响,故D错误。
故选C。
21.(2025八上·金华期末)在实验技能考查中,要求利用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获取纯净的食盐,并配制50克10%的食盐溶液。以下是小明的实验过程:
(1)实验一:粗盐提纯
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过程示意图,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填图中字母)
(2)实验操作BCD都用到了玻璃棒,其中D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实验二:用食盐和水配制50g10%食盐溶液
①称量食盐。先在天平左右两盘各垫上一张纸,调节天平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是   ,从而获得了所需的食盐。
②量取水,溶解食盐得到食盐溶液。
③装瓶,贴上标签。
④检测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发现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可多选) 。
A.实验二所用食盐固体不纯 B.在食盐还未完全溶解时,有部分溶液溅出
C.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D.食盐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答案】(1)ABDC
(2)引流
(3)在右盘放5g的砝码,向左盘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A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 (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分析解答;
(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3)①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取粗盐样品后,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氯化钠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能得到精盐,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DC。
(2)D为过滤操作,其中玻璃棒的用途为引流;
(3)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克10%食盐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50g×10%=5g;在称量食盐时,应先在左右两盘分别垫上一张纸,调节天平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是在右盘放5g的砝码,向左盘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④A.实验二所用食盐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符合题意;
C.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符合题意;
B.在食盐还未完全溶解时,有部分溶液溅出,溅出的是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的食盐溶液,待剩余食盐完全溶解后,会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B不合题意;
D.配制好的食盐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不合题意。
故选AC。
22.(2025八上·金华期末)小明在学习了巴甫洛夫“狗条件反射建立”的实验后,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
①搭建如图装置,将饥饿24h的金鱼移入隔板右侧,让鱼熟悉环境。
②1h后,开灯10s,观察发现金鱼对光没有明显反应。
③间隔5min,开灯10s,观察发现金鱼对光依旧没有明显反应。
④再间隔5min,开灯10s,用滑轮吊下饵料夹投放饵料,吸引金鱼游过孔洞取食。
⑤重复步骤④,强化训练。
⑥之后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强化训练2次。一段时间后经灯光和饵料的多次结合,发现即使只给灯光刺激,金鱼也会游过孔洞取食。
(1)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对金鱼饥饿24h处理的目的是   。
(3)本实验金鱼建立稳定的“灯光—游过孔洞觅食反射”的重要条件是   。
(4)为了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   。
【答案】(1)金鱼会对灯光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吗
(2)使金鱼有取食欲望
(3)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或灯光和饵料多次结合)
(4)用更多的小金鱼进行重复实验;或换用其他鱼类/饵料/灯光等重复实验;或不喂饵料只给灯光观察小金鱼对灯光刺激的反应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的操作过程确定小明要探究的问题;
(2)只有金鱼饥饿时才会有进食的迫切需要;
(3) 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4)在科学探究中,往往需要多次实验,从而收集多组数据,这样得出的结论会更加客观,具有普遍意义。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开始时金鱼对灯泡发光没反应,然后借助饵料的帮助,使它们对灯泡产生反应,那么小明探究的问题是: 金鱼会对灯光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吗
(2)实验中,对金鱼饥饿24h处理的目的是使金鱼有取食欲望;
(3)本实验金鱼建立稳定的“灯光—游过孔洞觅食反射”的重要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或灯光和饵料多次结合);
(4)为了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用更多的小金鱼进行重复实验;或换用其他鱼类/饵料/灯光等重复实验;或不喂饵料只给灯光观察小金鱼对灯光刺激的反应。
23.(2025八上·金华期末)在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后,某学习小组想进一步研究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与气体密度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拉力传感器能显示拉力FB的大小,实验过程中保持钟罩内温度不变。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密度越大,气压越大。
(1)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小明应选择体积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金属球。
(2)小明用公式 计算金属球在钟罩内受到空气的浮力,公式中G表示金属球受到的重力,重力G 的测量方法是   。
(3)用气泵向玻璃钟罩内缓慢压入空气,若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的浮力。
(4)同组的小红取一气球装入少量水,吹鼓后扎紧,替代金属球重复上述实验。请预测,当钟罩内气体密度变小时,拉力传感器示数可能出现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答案】(1)较大
(2)将钟罩内的空气抽成真空
(3)拉力传感器示数减小
(4)因为当钟罩内气体密度变小时,钟罩内气压减小,气球膨胀,排开空气的体积变大,如气体密度变小对浮力的影响小于排开气体体积增大的影响,拉力传感器示数变小;如气体密度减小对浮力的影响大于排开气体体积增大的影响,拉力传感器示数变大;若气体密度变小对浮力的影响与排开气体体积对浮力的影响基本相同,则拉力传感器示数不变。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金属球的体积越大,则受到的浮力越大,那么拉链传感器的示数变化幅度越大,即实验现象越明显;
(2)当钟罩内没有空气时,此时金属球不受浮力,则此时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就等于金属球的重力;
(3)当金属球受到浮力时,根据F=G-F浮分析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变化;
(4) 当钟罩内气体密度变小时,钟罩内气压减小,气球膨胀,排开空气的体积变大, 而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变化取决于气体密度的变化和排开气体体积的变化对浮力大小的影响,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提可知,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小明应选择体积较大的金属球。
(2)小明用公式 计算金属球在钟罩内受到空气的浮力,公式中G表示金属球受到的重力,重力G 的测量方法是:将钟罩内的空气抽成真空;
(3)用气泵向玻璃钟罩内缓慢压入空气,若观察到拉力传感器示数减小,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的浮力。
24.(2025八上·金华期末)蓝莓含有丰富的花色素苷,经常食用可以促进人体健康。某研究小组想探究乙烯利(一种植物激素)对蓝莓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开展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50株处于着色初期的蓝莓植株,随机平均分成五组,标为A、B、C、D、E。
步骤二:在第1、7、13天,向蓝莓果穗均匀喷洒500毫升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溶液。
步骤三:第23 天采摘蓝莓,测出各株蓝莓花色素苷的含量,计算每组的花色素苷的含量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组别 A B C D E
乙烯利溶液浓度 (mg/L) 0(清水) 100 200 400 600
花色素苷平均含量(mg/g) 0.71 1.00 1.41 1.12 0.80
(1)本实验对蓝莓植株的选择,除都处于着色初期外,还需要   。 (写出一点)
(2)实验中计算每组的花色素苷的含量平均值的目的是   。
(3)分析表中数据,乙烯利对蓝莓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是   (填“促进作用” “抑制作用”或“无影响”)。
(4)为了提高蓝莓花色素苷含量,研究小组准备继续在200~400mg/L之间寻找最合适的乙烯利溶液的浓度。判断研究小组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答案】(1)健康、长势相近、品种相同等(合理即可)
(2)减小实验误差
(3)促进作用
(4)不正确,应在溶液的浓度在100~400mg/L之间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范围再进行实验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除了被探究的因素改变外,其它的因素都要保持相同;
(2)在科学探究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有:①求平均值减小误差;②寻找普遍规律;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喷洒乙烯利的蓝莓花色素苷的含量增大还是减小即可;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B到C, 花色素苷的含量是增加的;从C到D, 花色素苷的含量是减小的,因此只能判断蓝莓花色素苷最大含量在100-400mL/L之间,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本实验对蓝莓植株的选择,除都处于着色初期外,还需要健康、长势相近、品种相同等(合理即可)
(2)实验中计算每组的花色素苷的含量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3)分析表中数据,喷洒乙烯利的花色素苷含量都大于没喷的,即对蓝莓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是、促进作用;
(4)为了提高蓝莓花色素苷含量,研究小组准备继续在200~400mg/L之间寻找最合适的乙烯利溶液的浓度。该研究小组的做法不正确,理由:应在溶液的浓度在100~400mg/L之间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范围再进行实验。
25.(2025八上·金华期末)为了探究“通过导体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明利用以下器材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为3V)、定值电阻(R1=5Ω, R2=10Ω, R3=15Ω)、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有“5Ω0.1A” “10Ω0.5A”“20Ω1A”和“50Ω0.1A”) 、 电压表、 电流表、开关。导线等。
①将定值电阻R1按图甲接入电路。
②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记录电流表示数为I1。
③用R2替换 R1,重复步骤②,记录电流表示数为I2。
④用R3替换R2,重复步骤②,记录电流表示数为I3。
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为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实验中电流表量程应选择   (选填“0-0.6A”或“0-3A”)。
(2)在图乙中画出R1两端电压为2V时指针的位置。
(3) 3次实验中电流I1、I2、I3的大小关系为   。
(4)为保证每次实验能安全进行,滑动变阻器应选择的规格是   。
【答案】(1)0-0.6A
(2)
(3)
(4)10Ω, 0.5A 和 20Ω, 1A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电流表的量程越小,分度值越小,则测量越准确;
(2)根据乙图确定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电压值确定指针的位置即可;
(3)根据比较电流大小即可;
(4)根据欧姆定律确定变阻器接入的最大阻值,以及电路的最大电流,据此确定变阻器的选择情况。
【解答】(1) 为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实验中电流表量程应选择小量程0-0.6A,它的分度值为0.02A更小;
(2)根据乙图可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则2V应该在的刻度数:,如下图所示:
(3)根据题意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保持2V不变,电阻R1(4)当定值电阻为15Ω时,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得到:;
解得:R变=7.5Ω;
电路的最大电流为:;
则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要大于7.5Ω,额定电流要大于0.4A;
故选10Ω, 0.5A 和 20Ω, 1A 。
26.(2025八上·金华期末)科学研究表明,褪黑素是调节人体睡眠质量的关键激素。这种由松果体分泌的激素在夜间达到分泌高峰,夜间分泌量越高,人深度睡眠越长,睡眠质量越高。
(1)褪黑素分泌受光照强弱影响,反射过程如下。从反射弧结构分析,图中   属于效应器。
(2)有专家建议,晚上睡眠时间不宜超过23时。图甲是一天中褪黑素分泌量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甲分析专家建议的依据:   。
(3)老年人与青少年相比,睡眠质量有差异。图乙是不同年龄褪黑素分泌量的图像,根据图乙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脑松果体
(2)褪黑素在23时之后的分泌量显著增加,若睡眠时间晚于23时,睡眠时间褪黑素分泌量越少,深度睡眠时间越短,睡眠质量越低
(3)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质量降低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根据甲图分析褪黑素的分泌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而对人们的日常睡眠时间提出建议;
(3)根据乙图分析褪黑素的分泌量随年龄的变化规律,据此分析老人和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差异。
【解答】(1)根据反射弧的结构可知,脑松果体对神经中枢传出的指令进行相关操作,因此属于效应器。
(2)有专家建议,晚上睡眠时间不宜超过23时。图甲是一天中褪黑素分泌量变化的图像,根据图甲分析专家建议的依据:褪黑素在23时之后的分泌量显著增加,若睡眠时间晚于23时,睡眠时间褪黑素分泌量越少,深度睡眠时间越短,睡眠质量越低。
(3)老年人与青少年相比,睡眠质量有差异。图乙是不同年龄褪黑素分泌量的图像,根据图乙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质量降低。
27.(2025八上·金华期末)不少游客去青藏高原会出现头痛、头昏、失眠、乏力等“高原反应”的症状。不仅人有“高原反应”,一些物品也有类似的反应。
(1)食品袋的“高原反应”:在火车上,游客发现背包中密封的食品袋膨胀了很多(如图)。
食品袋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
(2)电气设备绝缘的“高原反应”:在高海拔地区,电气设备必须经特定处理才能达到绝缘要求。研究表明,空气密度越大,空气的绝缘效果越好。裸露在空气中的导电材料,相较于平原地区,为了达到相同的绝缘效果,在高海拔地区,材料间的距离需要调整得更   。 (选填“大”或“小”)
(3)烹煮食物的“高原反应”:在高海拔地区,需用“特殊装备”——高压锅才能将食物煮熟。图甲是高压锅结构示意图,锅盖面积为400cm2,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 限压阀重 1N,图乙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某地大气压为( 试计算此高压锅在该地煮饭,可达最高温度为多少。
【答案】(1)高原气压比平原小
(2)大
(3)限压阀的自重对排气孔产生的压强 锅内最大压强:=+=0.6+=1.6
根据图像可知,此时锅内的温度大约在 117℃或118℃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据此分析食品袋膨胀的原因;
(2)根据高原空气密度的变化分析空气绝缘能力的变化,再根据“材料距离越大,则绝缘能力越强”的规律分析;
(3)首先根据计算限压阀的自重对排气孔产生的压强,再根据计算锅内的最大压强,最后根据乙图确定锅内的最高温度。
【解答】(1)高原的海拔高度大,则大气压强会变小,而食品袋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因此向外膨胀,即食品袋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高原气压比平原小;
(2)高原空气稀薄,则空气绝缘能力变弱,资产需要增大材料之间的距离提高空气的绝缘能力。
28.(2025八上·金华期末)如图甲烧杯中盛有60℃的溶液M,溶液的组成如图乙所示。晶体M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32 46 64 85.5 70 63 50
(1)据表可知,晶体M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
(2)计算烧杯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通过改变温度,可以使烧杯甲中的溶液析出晶体M,而开始析出晶体的可能温度范围在____之间。 (可多选)
A.30℃~40℃ B.40℃~50℃ C.60℃~70℃ D.70℃~80℃
【答案】(1)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2)溶质质量分数===40%
(3)B;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晶体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3)根据(2)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甲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溶解度大小,再与表格数据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晶体M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3)根据(2)的计算可知,当甲溶液达到饱和时,它的溶解度为x,

解得:x≈66.7g;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再40℃~50℃之间,或者60℃~70℃之间。
故选BC。
29.(2025八上·金华期末)救生衣(图甲)是水域工作者的安全保证。人落入水中受到的浮力略小于重力,穿上救生衣可防止溺水。救生衣填充材料的承载力(材料完全浸没时所受浮力与重力之差)是衡量救生衣的一项重要指标,科研人员对密度为0.04g/cm3,质量为80g木棉纤维样品的承载力开展了相关测试。
测试一:将样品逐渐浸入水中,测绘出其体积与水深的变化关系如图乙。
测试二:将样品完全浸没于水,其质量与浸没时间的关系如下表。
浸没时间 (min) 0 5 10 15 20
质量(g) 80 84 85.6 86.64 87.12
(1)当人落入水中时,及时穿上救生衣,主要通过增大   来增大浮力,使落水者浮在水面上等候救援。
(2)请计算该木棉纤维在深度为0.5m的水中浸没5min后的承载力。
【答案】(1)排开水的体积(重力)
(2)浸没5分钟后的棉纤维的重力G= mg=0.084kg×10N/ kg=0.84N
由图乙知木棉纤维在深度为0.5米的水中体积为900cm3
木棉纤维受到的浮力 则此时木棉纤维的承载力
答:该木棉纤维在深度为0.5米的水中浸没5分钟后的承载力8.16N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表格确定浸没5min时棉纤维的质量,根据G=mg计算棉纤维的重力。根据乙图确定0.5m深处时棉纤维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出它受到的浮力,最后根据平衡力的知识 计算棉纤维的承载力。
【解答】(1)当人落入水中时,及时穿上救生衣,主要通过增大开水的体积(重力)来增大浮力,使落水者浮在水面上等候救援。
30.(2025八上·金华期末)如图甲是一种可以设定健康提示的电子体重秤。小明通过查询资料知道,电子秤内部电路可简化成如图乙(蜂鸣器未画出,其阻值可忽略不计),其中电源电压为6V,保护电路的定值电阻R0=40Ω,R 为压敏电阻,其大小与质体重的关系如下表。当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大于或等于3V时蜂鸣器发出提示音。
体重/N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R 电阻/Ω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1)图中的体重表可由   改制。 (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
(2)若人的体重增大,则压敏电阻R 的阻值   (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身高1.70m标准体重为650N。若将体重秤设置为大于等于 700N时蜂鸣器发出提示音,提示体重超标。通过计算说明现有的体重秤的可否实现自动报警。
【答案】(1)电压表
(2)增大
(3)若体重等于 700N, 压敏电阻 Rx=30Ω
蜂鸣器发出提示音时,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
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此时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
电路需要的总电压
而电源电压为6V,故现有的体重秤不能实现自动报警。(方法合理即可)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压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的变化规律;
(3)根据表格数据确定体重700N时压敏电阻的阻值,根据 计算出报警时的电流,根据 计算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后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U=Ux+U0 计算此时电路的总电压,并与实际的电源电压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体重表与Rx并联,因此为电压表;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若人的体重增大,则压敏电阻R 的阻值增大。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