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同步练习(课件 4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同步练习(课件 44张PPT)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第2节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七下科学 ZJ
1.了解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过程。
2.知道土壤由水分、空气、矿物质和腐殖质构成。
3.知道砂粒、粉砂粒、黏粒的大小和性能。
4.知道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 土壤的质地。知道不同
性状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发展科学观念。
5.了解壤土类土壤各种成分的比例。
6.能说出壤土类土壤最适于植物生长的主要理由,形成科学态度。
1.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并没有土壤。
2.风化和侵蚀
风化 风化是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
碎、疏松及矿物成分变化的现象
侵蚀 侵蚀是风、水、冰或重力等作用破坏岩石、搬运岩石碎屑
物的过程
(风化和侵蚀共同持续作用,地表的岩石碎屑物不断积累)
3.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是岩石风化的两种基本类型(含教材第147页
思考与讨论答案)
类型 定义 影响因素
物理 风化 物理风化使岩石破裂成越来越小 的碎屑,每块碎屑保持原有的物 质性质 温度、压力和生物活动
是导致岩石发生物理风
化的重要因素
类型 定义 影响因素
化学 风化 化学风化是岩石在水、氧气、二 氧化碳和酸等多种因素作用下, 发生化学反应使岩石的成分改变 的过程。化学风化所产生的碎屑 物质的组成不同于原来的岩石 水、氧气、二氧化碳、
酸等,如岩石和水的化
学反应导致新矿物的形
成,以及可溶性物质的
析出
4.土壤层
风化的岩石碎屑慢慢发育成土壤层。
土壤可被粗略地分为三层:母质层、淀积层、表层(如图所示)。
典例1 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土壤形成后是固定不变的
B.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腐殖质组成
C.土壤的形成过程是长期的,目前还在持续进行
D.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解析: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组成,土壤的形成过
程随着时间的进展不断加深,土壤成分也是变化的,持续进行的。
故选C。
1.土壤的主要成分
典例2 土壤中有许多的土壤生物,下列不属于土壤生物的是( )
D
A.蚯蚓 B.蜈蚣 C.蟋蟀 D.兔子
解析:蚯蚓、蜈蚣和蟋蟀都在土壤中生活,属于土壤生物;兔子在
土壤上行走、活动和觅食,不属于土壤生物。
2.土壤中含有有机物
教材第148页探索活动:检验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
【实验原理】有机物能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
【操作过程】
①取经充分干燥(排除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的土壤克,
先用天平称得其质量为,然后把它们放在细密的铁丝网(孔径要
小,以免土壤颗粒漏掉)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土壤在加热过程中
的变化。
②待土壤冷却后,再用天平称得其质量为。比较加热前后土壤
的质量。
【现象分析】
①土壤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土壤颜色变黑,有焦味。(现象仅供
参考,以实际实验现象为准)
②冷却后土壤的质量明显减少,原因是土壤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
在加热的过程中被分解了。
(1)选取的土壤样本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如森林里
的表层土壤。
(2)干燥土壤时,可选择恒温箱烘烤或者长时间日晒的方法,不
宜采用在火上直接烧烤的方法,否则可能会使部分有机物“提前”分
解,干扰实验结果。
3.土壤中含有无机盐
教材第149页探索活动:检验土壤中是否存在无机盐
【操作过程】
①取新鲜的土壤样品克,放入大烧杯中。
②向大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蒸馏水(防止其他水体中溶解的物质对实
验结果产生干扰)。
③先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一会儿,如右图甲所示,再静置一段时间让
土壤固体颗粒沉淀下来,得到的上部溶液就是土壤浸出液。
④取土壤浸出液约10毫升,过滤,收集滤液,如右图乙所示。然后将滤
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如右图丙所示。当水分
蒸发完后,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残留物。
【现象分析】当水分蒸发完后,蒸发皿中有很细的结晶物。这些能
溶于水而不能燃烧的物质就是无机盐。
(1)过滤时,要将浸出液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漏斗
内的液面不能超过漏斗内滤纸的上缘。(2)蒸发滤液时,要不断
用玻璃棒搅拌,使滤液均匀受热,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滤液飞溅。
归纳总结
典例3 (2024·杭州余杭区期末)2024年,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
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采样,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月背土壤。
我国人民非常关心月球上是否能够种菜,央视新闻特别回应了月壤
中不含任何有机养分,无法种菜。如图四个实验中,可用于简单判
断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的是( C )
A.往盛放土壤块
的烧杯中注水
B.对装有土壤的
试管进行加热
C.对铺有干燥土
壤的铁丝网进行
加热
D.对土壤浸出液
进行加热

解析:有机物能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根据这一原理可以
检验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燃烧,如果
质量减少、有焦味,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1.土壤的结构
(1)土壤结构可分为块状、柱状、片状、团粒状等各种结构。
(2)团粒结构是各种土壤结构中较为理想的结构,这种土壤在农
业生产上最有价值。团粒结构疏松多孔,使土壤既能保水又能透水,
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温作用,有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以及对养
分的积蓄和供应,在农田中多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等措施,可
使土壤增加新鲜腐殖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2.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的分类
土壤结构由矿物质颗粒的大小所决定。根据颗粒大小,可将土壤中
的矿物质颗粒进行分类。
土壤颗粒的分类
名称 直径/ 空隙 保水性 通气性 透水性
砂粒 最大 最差 最好 最强
粉砂粒 较大 较好 较好 较强
黏粒 最小 最好 最差 最弱
(保水和通气性能总是相互消长的)
教材第150页
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积在一起,砂粒之间的空隙最大,黏粒
之间的空隙最小,如右图所示。
3.土壤的渗水能力
教材第151页探索活动:土壤的渗水实验
实验 目的 探究不同土壤颗粒的渗水能力
实验 过程 ①取砂粒和黏粒少许,用大拇指和食指蘸一些砂粒和黏粒,会
感觉到砂粒较粗,而黏粒细滑。
②取2只相同的漏斗,在漏斗口里放一些脱脂棉花。在漏斗
A中放适量的砂粒,在漏斗B中放等量的黏粒。将漏斗分别搁
在锥形瓶上,往每个漏斗中倒半烧杯水。5分钟后,观察2
只漏斗各有多少水渗到下面的锥形瓶内。
③观察发现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A漏斗
实验 结论 土壤具有渗水能力,并且土壤颗粒越大,渗水能力越强;土壤
颗粒越小,渗水能力越弱
①实验中必须控制相同的条件:如取用的砂粒和黏粒的
体积,加入的水的量,渗水时间,漏斗中脱脂棉花的量。
②该实验中提取纯粹意义上的砂粒、黏粒是有困难的,只要求它们
占有“明显的主要成分”地位即可。砂粒可从河边砂堆中提取,黏粒
可从水稻田泥中提取。
教材第151页
3.粉砂粒的直径比黏粒的大,比砂粒的小,故上述实验用粉砂粒替
代后,渗水量应在砂粒和黏粒之间。
4.土壤的分类
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根据它们在土壤中所占的
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类。
土壤名称 土壤结构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粒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粒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教材第151页
1.砂土类土壤通气性能最强。黏土类土壤通气性能最差。
2.黏土类土壤保水性能最强。砂土类土壤透水性能最强。
(颗粒越大,土壤中的空气越多,通气性和透水性越强;颗粒越小,
土壤的孔隙越少,土壤中的空气越少,保水性越强)
5.土壤的颜色:土壤腐殖质的含量与矿物质组成是影响土壤颜色的主
要因素,前者主要影响土壤颜色的深浅,后者主要影响土壤的主色调。
典例4 关于土壤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A.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小,土壤孔隙也小,土壤中水分少而空气较多
B.土壤中各成分的比例发生变化,其结构会在较长时期内不变
C.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是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
列方式
D.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矿物质颗粒,它属于有机物
解析:矿物质颗粒是组成土壤的主要物质之一,这些颗粒不是有机物,
腐殖质是有机物。若土壤颗粒较小,土壤的孔隙就较少,土壤中存在
的空气和水分就较少。土壤大小颗粒的比例和排列方式发生变化,或
者土壤中的成分比例发生变化,都会导致土壤的结构发生变化。
1.土壤的性状影响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如果土壤的
孔隙较大,其通气性能和渗水性能较强,在这样的土壤中,水就不
易保留,有机质也容易流失。如果土壤的孔隙很小,其通气性能差,
但其保水性能较强,有机质就不易流失。
2.土壤的黏性和渗水性
(1)教材第152 页探索活动:探究土壤的黏性
【实验过程】
①分别取一定量菜地(壤土)、山坡地(砂土)、稻田(黏土)里
的土样;
②各加少许水,用手搓一搓,发现只有黏土类土壤能搓成一个条状体。
【实验结论】三类土壤的黏性强弱顺序:
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砂土类土壤。
(2)教材第152 页探索活动:探究土壤的渗水性
【实验过程】
①分别取一定量菜地(壤土)、山坡地(砂土)、稻田(黏土)里
的土样;
②将这三种土壤分别放在3只漏斗中;
③各加 的水,5分钟后观察渗水量。
【实验结论】三类土壤的渗水强弱顺序:
砂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比较渗水性能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渗水量;(2)相同的渗水量比较所需时间)
实验结束后,一定要及时洗手,因为土壤中有大量微生
物,洗手可防止土壤中致病微生物进入人体。
(3)土壤的通气、保水和保肥性能与土壤黏性的关系
黏性较差的土壤,土壤中的孔隙较大,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
通气性能较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较差。黏性较强的土壤,土壤中
的孔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教材第152页
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因为这类土壤既通气、透
水,又能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养分等。
3.土壤的质地
(1)三类土壤的性状与其适宜植物生长状况的比较
土壤名 称 性状 适宜植物生长状况及原因
砂土类 土壤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 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质 分解快,易流失 不太适宜植物生长,可能
导致缺水、少肥
土壤名 称 性状 适宜植物生长状况及原因
黏土类 土壤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 硬;保水、保肥性能强,通 气、透水性能差 不太适宜植物生长,可能
导致缺少空气
壤土类 土壤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 气,透水,能保水、保肥, 宜于耕种 适宜多数植物生长,因为
它通气、透水、保水、保

(2)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的各组成成分体积分数模型
如下图所示。
在三类土壤中,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
成比例合理,土壤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因
此,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
典例5 花生是独有的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生在传粉后,
雌蕊的子房柄伸长弯向地面,钻到地下 厘米处,在黑暗中,
子房才能发育成熟,形成花生。正因为花生有这种地上开花、花落
后在地下结果的特性,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
特性,你推断适宜花生生长的土壤是( )
A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三者都合适
解析:在三种土壤中,砂土类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强,疏松,适
合花生的子房柄伸长后钻到土壤中,所以砂土类土壤适宜花生生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