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七 盐和化肥(基础训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合集1.芒果树在开花之前花芽的分化期需要施用一种含氮、钾的复合肥。下列化肥中,满足条件的是( )A. B. C. D.2.做实验时,你是否留心观察过石灰石应保存在下列哪种仪器中( )A.广口瓶 B.细口瓶 C.烧杯 D.集气瓶3.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C.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D.氢氧化铜能与胃酸反应,可以治疗胃酸过多4.下列鉴别或除杂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待鉴别或除杂的物质 方法A 鉴别和 通过灼热,观察固体颜色变化B 鉴别纯羊毛线和涤纶纤维 在空气中灼烧,闻有无烧焦羽毛气味C 除去溶液中的盐酸 加入足量石灰石充分反应后,过滤D 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石灰石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烘干A.A B.B C.C D.D5.尿素【】一种含氮量很高的氮肥。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含量的作用。有关尿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是氧化物 B.尿素属于铵态氮肥C.尿素由C、N、H、O四种原子构成 D.尿素由四种元素组成6.下列劳动项目与化学知识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A 用氮气填充食品包装袋 常温下氮气性质活泼B 用小苏打做蛋糕膨松剂 受热分解产生气体C 用禽畜粪堆肥 物质发生剧烈氧化D 干冰冷冻食品 干冰升华吸热A.A B.B C.C D.D7.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对几种化肥进行简易鉴别:取少量固体分别进行实验,下表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① 实验②A 观察固体颜色 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B 观察固体颜色 加入溶液C 加入足量水 加入溶液D 加入足量水 加入溶液A.A B.B C.C D.D8.已知溶液显中性。向与盐酸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溶液,边加边搅拌,用pH计测得混合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个数保持不变 B.AB对应反应为中和反应C.BC对应反应无明显现象 D.CD表明属于碱9.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宏观:复分解反应一定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B.微观:盐的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C.变化:等质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一定呈中性D.实验: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结果会偏小10.下列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得到精盐的实验操作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②B.操作①利用了氯化钠易溶于水的性质C.①②③中玻璃棒的作用相同D.操作②采用了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精盐11.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不同类别,其中甲是黑色固体,乙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原料,丙、丁中均含有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各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丁属于______(填物质类别)。(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2.小华的爷爷去年购买的化肥,由于外包装上的字迹模糊,无法辨认,只记得该化肥成分是和中的一种。小华为帮助爷爷鉴别化肥,将该化肥样品带回学校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其成分。(1)观察样品,发现该化肥样品为白色固体,加水能全部溶解。由此可知该化肥的成分一定不是___________。(2)为进一步鉴别该化肥的成分,小华设计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步骤一:取少量化肥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滴加_________ 无气泡产生 化肥成分不是步骤二:另取少量化肥样品于研钵中,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有氨味产生 化肥成分一定是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A、中含有氮、钾元素,符合题意;B、中含有钾、磷元素,不符合题意;C、中只含氮元素,不符合题意;D、中只含钾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A。2.答案:A解析:A、广口瓶保存固体药品,取用方便,故A正确;B、细口瓶保存液体药品,便于倾倒,故B错误;C、烧杯不用于保存药品,烧杯用于溶解、加热等,故C错误;D、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或储存气体使用,故D错误;故选:A。3.答案:D解析:A、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故A说法正确;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可用稀盐酸清除铁锈,故B说法正确;C、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能与水垢的成分反应,因此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故C说法正确;D、氢氧化铜能与胃酸反应,但生成的氯化铜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盐,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说法错误。故选:D。4.答案:D解析: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色,二氧化碳不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空气中灼烧,闻有无烧焦羽毛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纯羊毛线,产生特殊气味的是涤纶纤维,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C、盐酸能与足量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石灰石(难溶于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正确。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生石灰均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5.答案:D解析: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尿素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B、铵态氮肥中含有铵根离子,尿素中不含铵根离子,不属于铵态氮肥,故B错;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尿素分子是由C、N、H、O四种原子构成,故C错;D、尿素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故D正确。故选:D。6.答案:D解析:A、常温下氮气性质不活泼,因此可用氮气填充食品包装袋,选项说法错误;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可用小苏打做蛋糕膨松剂,选项说法错误;C、用禽畜粪堆肥是发生了缓慢氧化,而不是剧烈氧化,选项说法错误;D、干冰升华吸热,使得周围的温度降低,因此可用干冰冷冻食品,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7.答案:C解析:磷矿粉为灰白色粉末,氯化铵和硫酸钾为白色晶体,故观察颜色可鉴别出磷矿粉。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时会释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硫酸钾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无气味,故可用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的方法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钾。氯化铵与硝酸钡溶液不反应,硫酸钾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可用硝酸钡溶液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钾,A、B不符合题意;磷矿粉难溶于水,氯化铵和硫酸钾都能溶于水,故加水溶解可鉴别出磷矿粉。氯化铵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硫酸钾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银白色沉淀,故不能用硝酸银溶液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钾。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酸钾与氢氧化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可用氢氧化钡溶液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钾,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8.答案:A解析:向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溶液,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继续与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和NaCl。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过程中,没有形成沉淀或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个数保持不变,A正确;由图象可知,AB段混合溶液的pH从小于7变为等于7,该段对应的反应为与盐酸的反应,属于盐,盐酸属于酸,因此AB段对应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B错误;由于B点时盐酸完全反应,因此BC段对应的反应是溶液与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和NaCl,该过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C错误;C点时完全反应,因此CD段加入的溶液剩余,溶液显碱性,但是由和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属于碱,D错误。9.答案:D解析:A.复分解反应发生的过程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产生,不一定有气体、沉淀和水同时生成,故错误;B.铵盐如氯化铵、硫酸铵等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不含金属阳离子,故错误;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后,只有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呈中性,因此等质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不一定呈中性,故错误;D.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碱液相当于加水稀释,碱性减弱,pH会偏小,故正确;故选:D。10.答案:C解析: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氯化钠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精盐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②,故选项说法正确。B、操作①是溶解操作,利用了氯化钠易溶于水的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C、①②③中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选项说法错误。D、操作②是蒸发操作,是采用了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精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1.答案:(1)盐(2)(3)解析:分析: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不同类别,其中乙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原料,乙为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丙、丁中均含有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即都含钙元素,其中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丙为氢氧化钙,丁能生成二氧化碳,丁为碳酸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属于碱、碳酸钙属于盐,所以甲属于单质,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甲为碳,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将答案带入原题,符合题意。详解:(1)经分析丁为碳酸钙,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2)反应①为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方程式为:;(3)反应②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方程式为:。12.答案:(1)(2)稀盐酸;解析:(1)属于磷肥,磷肥为灰白色,且不易溶于水。由此可知该化肥的成分一定不是。(2)步骤一:由实验结论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排除化肥成分中存在的可能,结合所学知识,与酸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生成,而已知实验现象为无气泡产生,则向化肥的水溶液中加入的物质是酸,如稀盐酸、稀硫酸等。步骤二:另取少量化肥样品于研钵中,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实验过程中有氨味产生,则化肥成分一定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