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质量守恒定律 基础训练 (含答案) 2025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十二 质量守恒定律 基础训练 (含答案) 2025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专题十二 质量守恒定律 (基础训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合集
1.从元素守恒角度看,下列物质不能用于制取氧气的是( )
A. B. C. D.
2.青铜器表面有一层铜绿,形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3.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或“”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的事实是( )
A.室温下,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 L
B.室温下,1 g镁与1 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 g
C.室温下,1 g硫粉在1 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 g二氧化硫
D.时,向1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 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 g氯化钠溶液
4.铜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生成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为(下列物质与铜制品生锈一定无关的是( )
A. B. C. D.
5.《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用黏土烧制砖的过程,如图所示为该过程中某反应的示意图(其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微粒X中( )
A.只含有“”
B.一定含有“”和“”
C.一定含有“”
D.一定含有“”“”和“”
6.下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 )
A.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原子个数发生了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和)的个数比为1:1
7.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原子种类减少
B.该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点燃
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7:11
8.已知某纯净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和,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
9.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0 20 1 0
反应后质量/g 12 22 a 16
A.a=1
B.甲为反应物
C.丙可能是催化剂
D.乙和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8∶1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9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乙一定是催化剂
D.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是9∶8
11.为了保护环境,我国的城市燃气和集中供暖已广泛使用较为清洁的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推断的依据是 。
12.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利用空气制取氮肥(尿素)的流程如图所示
(1)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_______,请你写出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煤的主要成分是碳)_______
(2)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3)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的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空气污染,请在图Ⅰ和图Ⅱ方框中,把转化器中某种转化反应()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_______。
13.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查阅资料】
(1)如图所示,上述实验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实验③中的实验现象是玻璃棒___________(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保持平衡”);
(3)实验②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 ;
(4)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数目 D.原子数目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水中有氢氧两种元素,可以制取氧气,故A正确;B、高锰酸钾中有钾、锰、氧三种元素,可以制取氧气,故B正确;C、氯化钠中有钠和氯两种元素,不能制取氧气,故C不正确;D、氯酸钾中有钾、氯、氧三种元素,可以制取氧气,故D正确。故选C。
2.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铜、氧、氢、碳原子个数分别为2、3、2、0,反应后铜、氧、氢、碳原子个数分别为2、5、2、1,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所以X的化学式为。故选:B。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由图可知反应物中已经出现“”,则微粒X中一定含有“”和“”,可能含有“”。
6.答案:A
解析: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A正确;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分子反应生成另一种新分子,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中,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故C错误;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故D错误。故选:A。
7.答案:B
解析:A.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此选项错误;B.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点燃,此选项正确;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28×2)32=7:4,此选项错误;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1:2,此选项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的碳、氢元素一定来自该纯净物,生成物中的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氧气,也可能来自氧气和该纯净物,故选C。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0、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12.答案:(1);
(2)木条熄灭
(3)
解析:(1)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氢气;由图知,Ⅲ中反应是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氢气;;
(2)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液氮的沸点低,首先蒸发出来,所以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木条会熄灭;故答案为:木条熄灭;
(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方框中应该补充2个二氧化碳分子和1个氮气分子,故答案为:。
13.答案:(1)②③或③②
(2)左端下沉
(3)反应生成的气体逸出装置
(4)BD
解析:(1)上述实验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②③,①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酒精与水混合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用酒精灯加热铜丝后,铜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过程中有气体参与反应,质量增加,故左端玻璃棒下沉;
(3)反应生成的气体逸出装置,质量减少,天平不再平衡,故实验②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可能改变的是分子数目,一定改变的是分子种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