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二碳和碳的氧化物(基础训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合集1.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主要原因是( )A.碳是黑色的 B.碳粉末细小C.碳不溶于水 D.常温下碳化学性质稳定2.下列物质能用于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的是( )A.明矾 B.活性炭 C.石子 D.细沙3.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 B.C. D.4.“碳家族”中相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石墨作电车的电刷——质软 B.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C.干冰作制冷剂——升华放热 D.一氧化碳冶炼金属——可燃性5.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B.两种循环过程中碳、氧原子个数不变C.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和含量的相对稳定6.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是一种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B.CO、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实验中可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D.凡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7.2020年9月,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1)为了减缓二氧化碳的增加,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填序号)。A.禁止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B.开发利用太阳能、潮汐能等新型能源C.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______。(3)近年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3.2g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将所得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气体全部被吸收,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溶液质量减少15.3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比)8.我国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最直接有效的是( )A.加快煤的开采与使用,大力发展经济B.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C.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将其转化为氮肥D.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9.如图,将充满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番号)10.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并干燥),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实验Ⅰ紫花喷稀醋酸的目的是 。(2)实验Ⅱ喷水后的石蕊纸花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由紫色变为_______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若对比步骤Ⅳ中纸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以省略步骤_______,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11.选择氧气、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填空,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________,能用于灭火的是________。(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________,释放的是________;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3)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将________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5)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的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云雾缭绕的景象,为产生这种景象可以使用固态________;吸烟对人体有害,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害物质,其中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________。12.如图是某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方案。(1)图A是该学生利用烧杯、干燥管和单孔橡皮塞组成的制备的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关闭止水夹,可以让正在发生的反应停止,简述其中的原理 。(2)图B为该学生设计的有关性质的实验过程简图,该学生设计此实验的目的是,从此实验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13.如图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些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时,装入块状石灰石的操作方法是 ;②收集不选用C装置的理由是 。(2)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用固体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若用F装置收集氯气,则气体应从图中的______(选填a或b)端进入,收集到的氯气中含有的杂质气体是______。14.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的性质:分别向三个烧瓶中注入等体积的水、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利用数字化实验装置分别测定烧瓶内的压强变化,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图。(1)图2中ab段压强增大,对应的操作是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注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烧瓶中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能反映出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曲线___________(选填“x”“y”或“z”),对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继续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分析。【查阅资料】①氯化钙溶液显中性;②若过量,会有生成。【进行实验】(4)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Ⅰ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 ___________ 含有Ⅱ 将Ⅰ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分成两等份 向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不含向另一份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___________【反思交流】(5)操作Ⅰ中的氯化钙溶液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6)操作Ⅱ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可用___________(选填字母)代替,也能达到相同目的。A.紫色石蕊溶液 B.硫酸铜溶液 C.稀盐酸15.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放入盛有足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有关数据如表:反应前 反应后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大理石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150g 12g 157.6g(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2)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2.答案:B解析:A、明矾的作用是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故A选项不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于除去水中异味,故B选项符合题意;C、小石子起过滤作用,除去水中固体杂质,故C选项不合题意; D、细沙可起过滤作用,除去水中固体杂质,故D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3.答案:B解析:将块状药品加入试管时,应先将试管横放,再用镊子或药匙将块状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直立试管,使块状药品缓缓滑到试管底部,题中图示操作易导致试管底部破裂,B操作错误。4.答案:B5.答案:A解析:A、氧气不是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如氧气可通过缓慢氧化参与碳循环,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两种循环过程中碳、氧原子个数不变,不符合题意;C、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它们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发生了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D、碳循环和氧循环中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呼吸作用等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不符合题意。故选A。6.答案:A解析:A、CO是一种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A正确。B、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B错误。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可以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C错误。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都是有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都是无机物,D错误。故选:A。7.答案:(1)BC(2)(3)(4)3:5解析:(1)A.不能禁止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A错误;B.开发利用太阳能、潮汐能等新型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正确;C.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正确;(2)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前含有6个C原子,18个H原子,18个O原子,反应后含有12个O原子,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3)利用新型的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设生成碳酸钡沉淀的质量为x,则: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碳酸钡中碳元素的质量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即与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19.7g碳酸钡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则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1.2g=2g。那么,原混合气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g:2g=3:5。故答案为:(1)BC;(2);(3);(4)3:5。8.答案:C9.答案:①④10.答案:(1)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2)红;(3)Ⅱ11.答案:(1)氧气;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3)一氧化碳;(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5)一氧化碳;(6)二氧化碳;一氧化碳12.答案:(1)关闭止水夹,干燥管内产生的气体使气压增大,把酸液压回烧杯中,与石灰石脱离接触,反应停止(2)比较空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大小: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解析:(1)制取二氧化碳采用“固液不加热”装置,B(干燥管)中盛放石灰石,A(烧杯)中盛放稀盐酸,关闭止水夹后,干燥管内压强增大,将盐酸压回到烧杯中,反应停止;故答案为:关闭止水夹,干燥管内产生的气体不能排出,使干燥管内气压增大,把酸液压回到烧杯中,与石灰石脱离接触,反应停止;(2)从图示可见空气向上升。这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由此可见实验目的是:比较空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大小;由气球上升可得实验结论是: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故答案为:比较空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大小;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13.答案:(1)把锥形瓶倾斜,用镊子把石灰石放在锥形瓶的斜面上,石灰石慢慢滑下去;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a;氯化氢气体14.答案:(1)注入液体(2)(3)z;(4)产生白色沉淀;含有(5)不能(6)AB15.答案:(1)4.4g(2)10g解析:(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0g+12g-157.6g=4.4g。(2)解:设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x=10g答: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