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观察物体的特征》教案【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与要求】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征与功能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1)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2.科学思维(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常见物体的特征,用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3.探究实践(1)通过多种感官和对比的方法,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4.态度责任(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事物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对比的方法,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难点:物体的颜色、形状、透明度、气味等是可以被直接观察描述,而轻重、厚薄、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需要多个物体进行比较才能被描述。【教学准备】教师:教学PPT、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小木块、作业本、红砖、塑料笔筒、乒乓球、圆柱橡皮、长方橡皮、钢尺、塑料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聚焦 【ppt:2-8】 导入:出示几个与生活中物品相关的谜语,让学生猜一猜,如: 圆圆身体似皮球, 浑身长得绿油油, 剥开肚皮红水流, 吃它肚里甜丝丝。 (打一水果: ) 提问:你是根据哪些特征猜对的? 引出:抓住物体的关键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识物体。 出示教材中提供的9种物体,提问:你们认识它们吗? 引出:我们周围的物体各有各的特征,我们怎样观察和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呢? 预设:西瓜。 预设:圆圆、绿油油、红水流、甜丝丝等。 学生说出下列常见的9种物体名称: 猜谜语的游戏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猜对的同时让学生说说根据的特征,从而聚焦了本单元的研究主题——特征。 这9个物体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比较常见,也是由不同材料制作的,且在特征上具有代表性。探索 【ppt:9-16】 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 1.回顾、复习:同学们,我们在上册的学习中,用到了哪些观察方法? (提醒:未经教师允许,不能尝任何物体!) 出示“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的活动要求及步骤: 直接观察法:选择一个物体,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和描述; 对比观察法:如选择了小木块,将小木块与其他物体进行比较,找出它的更多特征,如: ①将小木块与塑料尺比较透明度;②与乒乓球比较光滑程度、是否易滚动、是否有弹性等特征;③与长方橡皮擦比较气味;④与圆柱橡皮比较轻重等。 (3)记录:把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标记出来。 3、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观察学生在对比观察时小组成员间的合作。 4、实验结束,提醒学生收拾好实验材料,整理好实验记录单。 预设: 如:小木块 小组活动: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再与其他物体进行对比观察,做好记录。 整理材料与记录单。 教师要注重将观察方法的指导与描述物体的特征联系起来。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自由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在对比观察环节小组成员手上的物体可进行两两对比,这样一来,在汇报交流时,学生可以认识更多物体;也可固定一个物体(如小木块)这样方便教师进行班级大汇总。研讨 【PPT:17-21】 探索结束后,将汇报、交流放在研讨环节。 组织学生进行研讨:我们是怎样观察这些物体的? 研讨:你观察的物体有什么特征? 学生在交流时,通过有层次的问题链给予引导,如:你选择哪个物体进行观察,它有什么特征?(对应直接观察法),你将它与哪个物体进行比较,还观察到了什么特征?(对应比较观察法)。 教师注意追问,如小木块“较软”,应追问:“你是和哪个物体比较发现小木块较软的?” (3)提供表达支架: 3.小结:物体的颜色、形状、透明度、气味等是可以被直接观察描述,而轻重、厚薄、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需要多个物体进行比较才能被描述。 预设:用眼看、鼻子闻、手摸、手掂量。 预设:我选择观察的物体是小木块,直接观察时,我用眼看,发现它有颜色;用鼻子闻,发现它有气味……将它与作业本比较,用眼睛看时,发现它较重…… 如红砖: 这个问题在探索之前已经研讨过,在此处提出来只是一个整理作用,也可为下一个研讨问题做铺垫。 在汇报物体特征时,学生可能会分不清哪些是直接观察到的,哪些是通过两两物体对比之后观察到的特征,因此教师引导式的问题链很重要,特别是针对某个特征时的追问,如“较软/较重/光滑”等特征。 实际教学中,时间上如果不允许对每个物体都进行特征汇总,则优先选择小木块或者班上选择最多的物体。拓展 【PPT:22-23】 引出与本节课的观察对象相关的猜谜语游戏,如: (1)圆圆身体皮儿薄,光光滑滑身体轻,桌面弹它蹦三尺,往左往右撞不坏。 (2)长方形,红色糕,不能吃来不能咬,商店铺里买不着,建筑工地能看到。 2.提问:你是通过哪些特征猜对这个物体的? 预设:乒乓球。 (根据特征:圆、薄、光滑、轻、弹) 预设:红砖。 (根据特征:长方形、红色、建筑工地) 拓展环节的猜谜语游戏与导入环节形似但意义不同,导入引出的身边常见的物体,此处引出的是课上观察过的物体,经过实际的观察,再通过猜谜语反向考察,能加深学生对“抓住物体关键特征对识别物体”重要性的理解。教学评价 【ppt:24】 1. 从“科学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维度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小组成员间互评、教师点评。 学生自评、小组成员间互评: 具体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科学课堂学习习惯。【板书】1.1观察物体的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