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春小学班主任安全德育教育班会记录第1周:开学收心,迎接新挑战 时间:X月X日 地点:[班级教室] 参与人员:全班同学、班主任 班会流程: 假期分享:同学们轮流分享自己寒假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如有的同学分享了全家一起旅游的见闻,有的讲述了学会新技能的经历 。 作息调整:班主任强调规律作息的重要性,展示假期作息混乱导致开学后精神不佳的案例,引导同学们制定作息时间表,每天晚上9点前入睡,早上7点前起床,保证充足睡眠。 学习规划:共同探讨新学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如成绩提升目标、阅读书籍数量等,鼓励大家把大目标分解成每周小目标,定期自我检查。 教育成果:同学们快速从假期状态回归,明确新学期方向,制定了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计划。第2周:春季传染病预防 时间:X月X日 地点:[班级教室] 参与人员:全班同学、班主任 班会流程: 知识讲解:班主任借助PPT,介绍水痘、流感、诺如病毒等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如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诺如病毒多因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食用不洁食物感染 。 预防措施:讲解预防方法,如勤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20秒以上;教室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30分钟左右;少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场所;按时接种疫苗 。 互动问答:开展问答环节,如“出现哪些症状可能感染了流感?”“接种疫苗能预防所有传染病吗?”,同学们积极抢答,巩固知识。 教育成果:同学们了解传染病知识,增强预防意识,养成勤洗手、常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第3周:校园活动安全 时间:X月X日 地点:[班级教室] 参与人员:全班同学、班主任 班会流程: 案例警示:讲述校园内因追逐打闹摔倒骨折、违规使用体育器材受伤等真实案例,让同学们认识到校园活动安全的重要性 。 规则讲解:介绍楼道、操场、体育馆等场所的活动规则,如楼道内靠右慢行,不推搡、不奔跑;操场活动按秩序排队,使用器材前先检查是否完好;体育课听从老师指挥,做好热身 。 情景模拟:分组模拟校园活动场景,展示正确和错误行为,如模拟在楼梯间正常行走与奔跑推搡,由其他小组点评纠正。 教育成果:同学们牢记校园活动安全规范,能在日常活动中互相提醒,降低安全事故风险。第4周:文明礼仪伴我行 时间:X月X日 地点:[班级教室] 参与人员:全班同学、班主任 班会流程: 故事导入:班主任讲述因不讲文明礼貌导致人际关系破裂的故事,引出文明礼仪主题。 知识讲解:讲解见面问好、礼貌用语使用、尊重他人隐私、遵守公共秩序等文明礼仪要点,如见到老师要说“老师好”,借用他人东西要先征得同意 。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及改进方法,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排队等,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教育成果:同学们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日常文明行为明显增多,班级氛围更加和谐。第5周:团结协作力量大 时间:X月X日 地点:[班级教室或操场] 参与人员:全班同学、班主任 班会流程: 游戏体验:组织“拔河比赛”,让同学们在游戏中感受团结协作的力量,体会个人力量有限,团队合作才能取得胜利 。 案例分析:分析篮球比赛、小组项目等团队活动中,因团结协作取得成功和因缺乏合作导致失败的案例,引导同学们思考团队合作的关键要素。 小组讨论:讨论在班级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团结协作,如班级大扫除、文艺表演时明确分工、相互配合。 教育成果:同学们体会到团结协作的意义,班级凝聚力增强,在集体活动中更加积极配合。第6周:交通安全记心间 时间:X月X日 地点:[班级教室] 参与人员:全班同学、班主任 班会流程: 视频警示:播放交通事故警示视频,展示闯红灯、不遵守交通规则引发的悲剧,让同学们直观感受交通事故的危害 。 知识讲解:讲解步行、乘车、骑车的交通安全知识,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遵守“红灯停,绿灯行”规则;乘车系好安全带,不将头手伸出窗外;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上路 。 知识问答:开展交通安全知识问答竞赛,设置必答题、抢答题,如“在没有人行道的路上行走,应该靠哪边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育成果:同学们深刻认识交通安全重要性,掌握交通规则,在上下学路上能自觉遵守。第7周: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时间:X月X日 地点:[班级教室或校园] 参与人员:全班同学、班主任 班会流程: 图片展示: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如垃圾堆积如山、河流污染变色等,让同学们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危害 。 知识讲解: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如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区分方法;宣传环保行动,如节约水电、绿色出行 。 实践活动:组织校园环保行动,分组在校园内捡垃圾,将垃圾分类投放,亲身体验环保行动。 教育成果:同学们树立环保意识,在校园和生活中主动践行环保行动,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第8周:心理健康小课堂 时间:X月X日 地点:[班级教室] 参与人员:全班同学、班主任 班会流程: 案例分享:分享小学生因学习压力大、人际交往问题出现心理困扰的案例,让同学们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知识讲解:讲解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运动、听音乐;应对压力技巧,如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人际交往原则,如尊重、理解、包容。 游戏互动:开展“情绪猜猜猜”游戏,一名同学用表情或动作展示情绪,其他同学猜测,帮助同学们识别不同情绪。 教育成果:同学们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学会识别和调节情绪,能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第9周:清明节安全教育 时间:X月X日 地点:[班级教室] 参与人员:全班同学、班主任 班会流程: 节日介绍:简要介绍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让同学们了解节日文化。 安全提醒:强调祭扫安全,如在指定区域焚烧纸钱,不随意点燃周边草木,祭扫结束确认火源熄灭;出行安全,如遵守交通规则,乘坐正规交通工具;饮食安全,不吃不洁食物 。 知识问答:提问“祭扫时发现小火苗,应该怎么做?”“踏青时迷路了,该怎么办?”等问题,强化同学们的安全意识。 教育成果:同学们了解清明节安全注意事项,在假期能做好自我保护,度过安全的节日。第10周:劳动最光荣 时间:X月X日 地点:[班级教室或校园劳动区域] 参与人员:全班同学、班主任 班会流程: 故事导入:讲述名人热爱劳动的故事,如毛泽东小时候帮父母干农活,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引出劳动主题 。 意义讲解:讲解劳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如培养生活技能、增强责任感,劳动创造财富,推动社会进步。 实践活动:组织校园劳动,如打扫教室、清理校园花坛杂草,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和收获。 教育成果:同学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增强劳动意识,在校园和家庭中主动参与劳动。第11周:五一假期安全教育 时间:X月X日 地点:[班级教室] 参与人员:全班同学、班主任 班会流程: 假期安排:告知同学们五一劳动节假期的时间安排,提醒提前做好学习和生活规划。 安全知识讲解:从出行、居家、游玩等方面展开安全教育。出行方面,强调乘坐交通工具要系好安全带,不乘坐超载车辆;居家时,正确使用电器、燃气,不给陌生人开门;外出游玩选择正规场所,遵守景区规定,不涉足危险区域。 案例分析:分享五一假期期间因忽视安全导致的事故案例,如景区踩踏、溺水等,引导同学们讨论如何避免类似危险。 教育成果:同学们了解五一假期安全要点,提高假期自我保护意识。第12周:防溺水安全教育 时间:X月X日 地点:[班级教室] 参与人员:全班同学、班主任 班会流程: 案例警示:展示近年来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数据和图片,用真实案例敲响警钟,让同学们深刻认识溺水的严重危害。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防溺水“六不准”原则: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自救互救教学:介绍溺水时的自救方法,如保持冷静、放松身体、寻找漂浮物等;同时教育同学们在发现他人溺水时,要立即呼救,不可盲目下水营救,可利用竹竿、绳索等工具进行救援。 承诺签名:组织同学们签署防溺水承诺书,强化自我约束和安全意识。 教育成果:同学们牢记防溺水知识,防溺水安全意识显著提升。第13周:防震减灾教育 时间:X月X日 地点:[班级教室] 参与人员:全班同学、班主任 班会流程: 知识科普:讲解地震的形成原理、危害以及本地的地震风险情况,让同学们对地震有科学的认识。 应对方法讲解:室内避震时,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方,用坐垫、枕头等柔软物品保护好头部;室外避震要远离建筑物、电线杆,到空旷地带。强调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听从指挥,有序疏散。 应急演练安排:介绍即将开展的地震应急演练流程和注意事项,明确疏散路线和集合地点。 教育成果:同学们掌握地震避险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应急演练做好充分准备。第14周:地震应急演练总结与反思 时间:X月X日 地点:[班级教室] 参与人员:全班同学、班主任 班会流程: 演练回顾:回顾上次地震应急演练的过程,播放演练时的视频片段,让同学们直观看到演练中的情况。 问题分析:指出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如疏散速度较慢、部分同学未按要求进行防护等,引导同学们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 改进措施讨论:共同探讨针对演练问题的改进措施,如加强平时的应急知识学习、增加演练次数、明确各小组在疏散中的职责等。 教育成果:同学们通过总结反思,进一步提升应急逃生能力,明确后续改进方向。第15周:考前心理调适 时间:X月X日 地点:[班级教室] 参与人员:全班同学、班主任 班会流程: 压力感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同学们分享自己在考前的心理感受和压力来源,如担心成绩不理想、害怕辜负家长期望等。 调适方法讲解:介绍有效的考前心理调适方法,如合理制定复习计划,避免临时抱佛脚产生焦虑;进行适度的运动,像跑步、跳绳等,释放压力;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如告诉自己“我可以的” 。 经验分享:邀请成绩优秀且心态稳定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备考经验和应对考试压力的方法,供其他同学借鉴。 教育成果:同学们掌握考前心理调适技巧,以更积极的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第16周:诚信考试教育 时间:X月X日 地点:[班级教室] 参与人员:全班同学、班主任 班会流程: 故事引入: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引出诚信考试的主题。 案例分析:展示因考试作弊受到处罚的案例,分析作弊行为对个人、班级和学校的不良影响,如失去他人信任、破坏公平竞争环境等。 诚信承诺:组织同学们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承诺遵守考试纪律,以真实水平应考。 教育成果:同学们树立诚信考试观念,自觉遵守考试规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