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金属和金属矿物 拔高训练 2025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五 金属和金属矿物 拔高训练 2025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五 金属和金属矿物(拔高训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合集
1.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
C.合金属于金属单质
D.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2.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放出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对X、Y、Z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
A.X>Y>Z B.Y>X>Z C.X>Z>Y D.无法判断
3.医用热敷袋使用时要轻揉,袋内的反应可看作是铁粉、空气和水相互作用,产生氢氧化亚铁[],最终转化为氢氧化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敷袋放出的热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B.总反应为
C.上述含铁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有0、+2、+3
D.热敷袋在未使用时要密封保存
4.地球上的矿物资源有限,大家要切实行动起来,保护金属资源。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的是( )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制品
B.加速国内矿物资源的开采
C.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D.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铸造成合金材料
5.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完全反应所需时间:丙>甲>乙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6.为从废铜屑中得到较纯的单质铜,某探究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是Fe,第③步反应还应有氯化铁生成
B.X还可以是Zn,但不能是Ag
C.直接用废铜屑进行②③步操作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D.向第②步反应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即证明盐酸过量
7.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完全反应后,再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
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
D.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
8.某种即热饭盒是用混有少量铁粉的镁粉与水反应提供热量的。现将该混合物分成四等份,进行如下实验,其中所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磁铁充分接触该混合物,磁铁上吸附有少量黑色粉末 用化学方法可以分离镁和铁
B 向该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有气泡产生 该气体一定是氧气
C 将该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有固体剩余 剩余固体中一定有铁
D 将该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有固体剩余 剩余固体中一定有铜,一定没有镁
9.现有一定质量的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生成,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得到11.1 g固体。则金属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
A.Mg;Fe B.Fe;Zn C.Zn;Mg D.Al;Fe
10.金属防腐是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某校学习小组以铁的腐蚀为项目进行如下研究。
【认识铁的腐蚀】
(1)下列环境中的铁制品最容易生锈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未擦干的铁锅 B.涂油漆的栏杆 C.盛水的不锈钢水杯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探究铁的腐蚀】
(3)该小组用下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起始时量筒内水面处于50 mL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约________(填“40”或“10”)mL刻度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
(4)小强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铁钉用砂纸打磨,称其质量,按上图乙安装装置,放置3天,再取出铁钉称量。在不同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铁钉质量增加情况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铁钉质量增加/g 0.02 0.04 0.08 0.16 0.18 0.18 0.18
小强同学的实验是探究因素对铁钉腐蚀快慢的影响,结论是 。
(5)有同学认为小强的实验未能真实反映50 ℃以后铁钉腐蚀的快慢,理由是50℃以后铁钉质量没有变化。请分析铁钉质量没有变化的原因: 。改进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分析: 。
11.学校组织化学社团成员参观某炼铁厂,活动具体过程如下:
I.看工业炼铁的录像,该炼铁厂炼铁多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
II.工作人员带领同学们进入参观区域,同学们看到了高炉炼铁示意图,进行了思考:
(1)分析得出工业炼铁的原料是 。
(2)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炼铁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的原因是:焦炭作为还原剂,一方面与氧化铁的接触面积不如气体还原剂大,反应不充分;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过量与不足量都会使制得的铁纯度不高,那么焦炭的作用是 (答出一点即可)。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走进化学实验室,进行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实验一: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
将一小段光亮的铜片放在敞口的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铜片表面变黑。小组同学经分析认为该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进一步确定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过程中所用稀硫酸的量不会对实验安全造成影响):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上述实验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微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金属与酸溶液反应
将一根铝丝插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铝丝表面没有出现气泡。同学们对此产生了质疑,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没有出现气泡的原因是 。
分析原因后,他们调整方案排除了干扰,完成了实验二的验证。他们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三:探究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将处理后的铝丝插入实验一得到的溶液中,铝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请写出生成红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金属能与氧气、酸溶液及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13.“金粉”(合金)是一种金属颜料,可用于文物修复。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测定“金粉”中铜的含量(铜不能与酸反应):称取25g“金粉”样品放入右图装置中,将100g稀硫酸分5次加入,记录每次反应后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加入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装置内物质总质量/g 44.94 64.88 84.82 a 124.8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数值为______;第4次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计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合金的知识。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是混合物不是单质,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2.答案:A解析: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放出氢气,Y不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X>氢>Y;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Z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Y>银>Z。故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X>Y>Z,故选A。
3.答案:B
解析: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为,将以上两个反应方程式合并可得到总的化学方程式为,而B中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故B错误;在上述反应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热量,故A正确;单质Fe中Fe显0价,在中Fe显+2价,中Fe显+3价,故C正确;由于铁粉与水接触遇到氧气会发生反应,故密封保存,故D正确。
4.答案:B
5.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三种金属分别与稀硫酸反应时,金属乙生成的氢气质量最先达到最大值,其次是金属甲,最后是金属丙,因此三种金属分别与稀硫酸完全反应时,所需时间的关系为丙>甲>乙,A正确;由题图可知,三种金属分别与稀硫酸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B正确;由题可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令金属元素的符号为M,金属M与稀硫酸反应的通式为,设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金属的质量为,生成氢气的质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得,已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质量相等,则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成反比,由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因此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为丙>乙>甲,C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硫酸,则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大,消耗硫酸的质量越大,因此消耗硫酸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D正确。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属于难题。若X是铁,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不能生成氯化铁,A错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前面的金属可置换出铜的盐溶液中的铜,而铜后的金属测不行,银位于铜后,故B正确;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H的后面,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故C错误;第②步实验中有氯化铜生成,即使盐酸不过量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故D说法不正确。
7.答案:B
解析:Cu可置换Ag,。
8.答案:C
9.答案:B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成的质量为0.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HCl,则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11.1 g固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为。假设4 g金属全是Mg,设Mg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质量为x。
由此可得,4 g M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质量约为0.33 g。同理,4 g Fe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质量约为,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质量约为,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质量约为0.44 。结合上述分析,4 g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质量情况如下表:
金属混合物的组成 产生氢气的质量
Mg、Fe 可能为0.2 g
Mg、Zn 可能为0.2 g
Mg、Al 大于0.2 g
Fe、Zn 小于0.2 g
Fe、Al 可能为0.2 g
Zn、Al 可能为0.2 g
由表可知,该金属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Mg、Al或Fe、Zn,B符合题意。
10.答案:(1)A
(2)+3
(3)40;铁腐蚀消耗氧气,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在10~50 ℃的范围内,温度越高,铁钉腐蚀的速度越快
(5)50 ℃以后,试管中的氧气耗尽,铁钉的腐蚀停止向乙装置的试管中充入氧气,并在50 ℃的环境中放置3天,若铁钉增加的质量大于0.18 g,则分析成立
11.答案:(1)焦炭、铁矿石和石灰石 (2) ; 利用它燃烧放出的热量提供高温环境(或利用它的还原性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解析:(1)工业炼铁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焦炭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为反应提供高温的条件;再者,在高温的条件下,焦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还原剂一氧化碳;
12.答案:实验一:;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实验二:铝在常温下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丝表面,阻碍了铝与稀硫酸的反应将铝丝用砂纸打磨光亮之后插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铝丝表面出现气泡
实验三:
13.答案:(1)104.8;、
(2)74%
解析:(1)“金粉”是铜锌合金,加入稀硫酸,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100g+25g-124.8g=0.2g,第1次加入20g稀硫酸,锥形瓶内减少的质量为:20g+25g-44.94g=0.06g;第2次加入20g稀硫酸,锥形瓶内减少的质量为:20g+44.94g-64.88g=0.06g;第3次加入20g稀硫酸,锥形瓶内减少的质量为:64.88g+20g-84.82g=0.06g;说明每加入20g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06g;则第4、5次加入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0.06g×3=0.02g﹤0.06g,说明第4次锌已经完全反应,则ag=20g+84.82g-0.02g=104.8g,则a的数值为104.8;
综上说明第4次加入20g稀硫酸时,锌反应完全,且硫酸有剩余;故第4次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硫酸锌和硫酸,化学式为、;
(2)解: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x=6.5g
则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7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