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三 化学方程式 (拔高训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合集1.漂白粉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得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A. B. C. D.2.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反应前后Fe和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B.C.D.3.取7.5g的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60%。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剩余固体是混合物 B.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gC.生成2.5g气体 D.剩余的质量为2.8g4.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为中和反应B.反应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C.反应物:在蚊虫叮咬处涂抹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减轻蚊虫分泌出的蚁酸造成的痛痒D.读法:氢氧化钠加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加水5.将A、B、C三种物质各16 g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有12gA、27gC和一定质量的D,已知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 B.C. D.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刻度纸所示(例如:丙的质量为5 g,丁的质量为3 g)。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Ⅰ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丙一定是催化剂C.反应后丁的质量为8g D.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17.碱式碳酸锌是制备功能材料ZnO的原料,其热分解的产物为三种常见氧化物(热分解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在如图所示的热分解装置中加入54.7 g碱式碳酸锌,完全反应后测得装置A增重5.4 g,装置B增重8.8 g(加热前后均通一段时间的;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量足,实验操作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碱石灰能吸收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x:y=3:1②该装置的缺陷是无尾气处理装置③生成的ZnO的质量为8.1 g④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碱式碳酸锌分解产生的⑤若将装置A、B的位置颠倒,则无法算出x:yA.①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8.工业上用NO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NO与的分子数之比为1:2B.转化过程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C.理论上,、足量可以将NO、全部转化为D.工业上,30 kg NO生产得到42 kg9.载人航天器中利用下图所示的“氧再生系统”处理宇航员排出的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排到舱外的物质是甲烷B.反应器2中消耗和生成的个数比为1:1C.反应器2中生成和的质量比为9:8D.该系统在产生的同时降低了舱内的浓度10.2.3g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B.该反应中和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C.该反应中和的质量比为12:11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11.写出下列化学用语:(1)①氢氧化钙:______;②画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③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技术驱动“碳达峰、碳中和”。转化为炭黑回收利用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依次发生过程Ⅰ和Ⅱ,“→”表示从反应物到生成物。①过程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过程Ⅱ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是 。③该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12.煤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之一,下图是煤的精炼和综合利用的流程图。(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__________(填序号)。A.臭氧层空洞 B.沙尘暴 C.雾霾 D.酸雨(3)脱硫时可以得到石膏(),发生的总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4)溴乙烷()在一定条件下能脱去溴化氢()分子,同时生成乙烯(),该反应在有机化学中称为消去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③也属于消去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3.向一定量的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2)计算原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下同)。(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总质量。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2.答案:B3.答案:D4.答案:B5.答案:B6.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表: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的质量/g 16 2 5 3反应后的质量/g 0 10 5 11变化的质量/g(“+”“-”分别表示增加、减少) -16 +8 0 +8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乙和丁的质量增加,则甲为反应物,乙和丁均为生成物,故该反应的表达式为甲→乙+丁,该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其他物质,属于分解反应,A错误;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则丙可能为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的杂质,B错误;反应后丁的质量为11 g,C错误;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均为8 g,故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8 g:8 g=1:1,D正确。7.答案:B解析:①从题目可知:A增重5.4 g,则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5.4 g,B增重8.8 g,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 g,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可得:碱式碳酸锌中氢元素的质量为,碳元素的质量为,故;②生成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均被吸收,氮气不会污染空气,所以尾气不需要进行处理;③根据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可得生成的ZnO的质量为54.7 g-5.4 g-8.8 g=40.5 g;④反应生成的水蒸气被装置A中浓硫酸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被装置B中碱石灰吸收;⑤若将装置A、B的位置颠倒,二氧化碳和水均被碱石灰吸收,无法得出水和二氧化碳具体的质量,也就无法计算出x:y的数值。8.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反应①为,参加反应的NO与的分子数之比为2:1;转化过程中,反应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2,也发生了变化;反应②为,将①×3+②×2可得③,反应①②循环进行,故理论上足量可以将NO、全部转化为;由③可知,NO~,30 kg NO可生产得到63 kg 。9.答案:C10.答案:D解析:A、由分析可知,该物质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该反应中和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故选项说法正确。C、该反应中和的质量比为4.8g:4.4g=12:11,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1.答案:(1);;中的化合价为+2价;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2);分解反应;12.答案:(1)(2)D(3);过滤(4)13.答案:(1)硫酸钠、氢氧化钠(或)(2)解:设原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9 g。(3)解:设与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y。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总质量为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总质量为120 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