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4)一年级科学下册2.3 给蜗牛建个“家”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24)一年级科学下册2.3 给蜗牛建个“家”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科学下册(2024最新教科版)
3.给蜗牛建个“家”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蜗牛需要生活在适宜的栖息地中,并知道所有的动物都要生活在适宜环境中。
科学思维目标
●通过分析蜗牛的生活环境,进行模型建构:画图设计蜗牛的生活环境。
●能利用材料和工具,搭建蜗牛的“家”;进一步验证动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探究实践目标
●在给蜗牛建个“家”这一问题的引导下,能画出简单的设计图,再根据设计图选择材料搭建一个蜗牛的家。
态度责任目标
●通过设计、搭建蜗牛的“家”体会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珍爱生命、
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单元第3课,指向课程标准1~2年级学习内容“5.2 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中的第二点“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本课将通过给动物建个“家”的方式,对动物的生活习性展开更长时间且深入的观察。虽说是建一个“家”,但其本质指向的是建立一个适宜动物生存的栖息地。在给动物建“家”的过程中,学生要先了解动物的生存习性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环境,然后经历设计、建造等技术工程活动,最终完成动物“家”的建造。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饲养,关注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进一步观察动物的外形、运动和食物等,从而体会动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指向对生物与环境的理解。
本课学习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聚焦板块,提出“如果要给蜗牛建个家,应该怎样做?”这里的“家”实际指向的应该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活环境,教材提供了科学词汇“生活环境”,明确建“家”是为了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探索板块,选择了蜗牛这种动物来给它建个家,讨论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形成班级记录单,并简单地画出蜗牛的家,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建个家,最后把蜗牛放入新家,观察它们的生活。研讨板块,通过“蜗牛的生活需要什么?”“要照顾好蜗牛,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来印证蜗牛的生存需求。拓展板块,通过“饲养蜗牛要注意什么?”示意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让蜗牛直晒太阳、及时清理腐烂菜叶、注意通风透气,与研讨部分的第二个问题相互支撑。最后提示在饲养和观察一段时间后,要将蜗牛送回它原来的家,从生命的角度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动物的食物需求、运动、应激反应、生存环境等特征有了更深入的探究,但对于动物的生命特征与生活环境间的内在联系,缺少思考与认识。本课创设的给动物建个“家”的拟人化情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有更强的代入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从有食物、有活动空间、温暖舒适等自身的感受维度,思考动物生存与栖息地的关系。设计制作蜗牛的家的过程,渗透了技术与工程的学习,让学生简单经历先设计,再建造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给动物建一个简 易栖息地,如设计蜗牛的家,知道动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
难点:从观察发现中,分析蜗牛的生存需求,设计并建造蜗牛的栖息地。
(四)教材解读
本课情境:家是动物生活的地方,本课选择蜗牛作为建家对象,是因为蜗牛在各地区比较常见,方便进行教学,教师也可根据本地区特色,选择其他动物为其建“家”。
聚焦:揭示学习的核心任务。引导学生要从进食、运动、休息、安全等角度分析动物的生存需求,从而确定建怎样的家和怎样来建家。
科学词汇:本课给蜗牛建个“家”,这里的“家”实际指向的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活环境。
探索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收获和生活经验,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围绕蜗牛的生存需求,讨
论蜗牛的家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并形成班级记录单。
班级记录单:通过全班小组交流讨论,形成给蜗牛建家的共识。事先要为学生准备多种建家的材料供学生选择。
探索2:根据讨论形成的观点,选择合适的材料,画一画蜗牛的家。因为材料是可选择的,所以画的家可以更加多样。在建家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引导学生意识到动物需要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它们的生命特征与生活环境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学生画家以及建家的过程,也是体验设计、建造等技术与工程的学习经历。
探索3:把蜗牛放入新家,持续观察蜗牛的生命活动。在饲养的过程中进一步观察蜗牛进食、运动、排泄等生命活动,同时思考我们建的家是否适合蜗牛的生存。
研讨1:对前面探索环节的巩固,意图让学生通过建完家后对蜗牛的观察,再次印证蜗牛的生存需求。蜗牛的生活需要阴暗潮湿的环境、充足水分的食物、能自由爬行的空间。
研讨2:对后续饲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进行讨论,暗示给蜗牛营造生活环境,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如给予蜗牛充足的菜叶、黄瓜等食物、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充足的空气,以及阴暗潮湿的环境。
拓展:把蜗牛放入新家,在课后还要持续观察它们的生活。同时再次提醒学生在人造环境中长时间饲养动物,要随时注意阳光、水分、食物等条件。
提示:观察完蜗牛后,要提醒学生将蜗牛放回原来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
学生:饲养盒(带孔带盖饲养盒、不带孔带盖饲养盒、不带盖杯子、不带盖盒子)、泥土(湿土、干土)、苔藓(湿苔藓、干苔藓)、菜叶、黄瓜、蜗牛、瓦片、石头、落叶、树枝、喷水壶、镊子、纸巾等。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微视频。
(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1.聚焦:如果我们要给小动物建个家,应该怎样做?
可以先询问学生对哪些小动物感兴趣,然后直接切入聚焦:如果要给它们建个家,应该怎样做?接着从前一课的学习出发,引人思考:哪里可以找到蜗牛?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引出给蜗牛建个家的想法,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动物进行建家。
2.探索:研究、建造蜗牛的家,观察它们在新家的活动。
探索1:说一说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通过前两课已有的经验,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觉得蜗牛的家应该是怎样的,接着教师提供更多资料,供学生参考。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应多采用图片或者微视频等形式,以此向学生进一步展示蜗牛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在研讨交流中,全班一起完成班级记录单 。
探索2:先画一画蜗牛的家,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建个家。
学生完成班级记录单,形成更多蜗牛生活环境的认识后,教师出示多种多样的建家材料,其中也可以包含不适宜给蜗牛建家的材料,供学生选择。在动手建造前,学生先把要建的家画下来,与同学进行展示交流,说明选择这些材料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这样设计蜗牛的家。借此加深学生对蜗牛生活环境的认识,也有助于不断修改完善设计方案。最后,学生根据设计方案,
领取材料,动手给蜗牛建家。
探索3:把蜗牛放入新家,观察它们的活动。
搭建完成后,将蜗牛放入新家。先进行简短观察,再进行集中展示,请部分小组说一说: 我们是怎样给蜗牛建家的,为什么这样做?
3.研讨:蜗牛的生活需要什么?要照顾好蜗牛,我们应该怎样做?
结合建成的家以及蜗牛在家中的活动情况,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蜗牛的生活需要什么?我们准备怎么照顾它?教师请学生上台说一说,再让学生小组之间相互点评与补充。
一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教师可以补充适当的科学词汇,提供一些语言框架,帮助学生更自信、完整地交流表达。
4.拓展:饲养蜗牛要注意什么?
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饲养蜗牛要注意什么?”。再通过“图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读一读, 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们还想到了什么?最后提示学生:观察完毕,要把蜗牛送回它原来的家,送回它原先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七)教学评价建议
自我评价从“我会听、我会想、我会做、我会说”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表2-3-1所示。
表2-3-1“给蜗牛建个‘家’”自我评价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
我会听 能安静地倾听
我会想 能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我会做 能画一画蜗牛的家
能动手给蜗牛建家
我会说 能积极发言,说一说蜗牛生活需要什么
(八)常见疑难问题解答
1.如何让学生把“建家”和“动物的生命特征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相联系?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更多地放在“把材料放好,把蜗牛放进去”中,难以自主发现其中隐含的科学概念与原理。教师一是要做好“ 画设计图”“选材料”“研讨交流”等环节,让学生思考与交流“我们这样选和做的理由是什么?”;二是要引导学生把建家与照顾蜗牛的活动与蜗牛的生存需求联系起来,体会动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指向对生物与环境的理解。
2.饲养小动物时,与动物建立怎样的关系才合适?
即使是家里养的动物,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过分亲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要保持卫生安全,为动物准备专用的食盆、水盆,与动物接触后一定要洗手; 要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要定期给动物洗澡,用消毒液清洗动物的毛发,让动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中应经常开窗通风,经常打扫卫生;动物死亡后要按相关规定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