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知识点默写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知识点默写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第 1 节 走进微观世界
知识点一 感受分子的存在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填“微观”或“宏观”)粒子。水、氧气等多种物质都是由 构成的。
知识点二 分子的基本性质
1. 分子的 和 通常都很小。
2. 分子之间有 ,改变 或 能改变分子间空隙的大小。
3.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分子的运动快慢跟 有关。 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 。
4.分子之间存在 和 ,使得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不会分散开,也很难被压缩。
第 2 节 建构分子模型
知识点一 模型与符号
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复杂的现象;用 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能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知识点二 分子模型
1.物质通常是由 构成的,如水由 构成,但也有些物质是由 直接构成的,如铅笔芯内的石墨由 构成。
2.分子是由 构成的。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知识点三 水的电解
活动: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1)仔细观察:水的颜色、状态为 ,两个电极上出现了 ,两支玻璃管内液面 ,与负极、正极相连的两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
(2)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
(3)结论:该实验说明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 和 ,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注意]电解水的实验中常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稀硫酸,其作用是增强导电性。
知识点四 水分子的构成
1.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 和 组成的。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_______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__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联系 ________由________构成
区别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_________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可分,而________不可分
共性 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第 3 节 建构原子模型
知识点一 卢瑟福实验探究
1. 实验内容:用带正电荷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如图 M-13甲所示。
2. 实验现象
(1)绝大部分α粒子顺利通过,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有极少数α粒子飞行路线发生大角度偏转;
(3)个别α粒子被反弹回来。
3. 实验结论
(1)原子由带正电荷的 和带负电荷的 构成。
(2)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 。
(3)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 上。
知识点二 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结构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
知识点四 相对原子质量
1. 国际上规定采用 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2.用12C原子质量的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的 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 相对原子质量≈ 数+ 数。
4.原子的质量:原子核很小,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知识点五 离子
1.探索活动: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1)实验操作:取一瓶氯气,用镊子夹一小块钠放入玻璃燃烧匙中,点燃钠,将玻璃燃烧匙迅速伸入氯气瓶中,反应结束后观察瓶内的物质。
(2)实验现象:产生光亮的 火焰以及 烟,放出热量,生成 色物质。
2. 原子 或 电子形成离子。
3.分类: 离子(带正电)和 离子(带负电)。
4.原子与离子的区别
粒子种类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________电子数 质子数________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带________电 带________电
联系
第4节 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
知识点一 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 (即 )的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
2. 说明:(1)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而原子是一个微观概念。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的质子数 。
知识点二 同位素
1.含义:原子核内的 数相同、 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
2.表示方法:常用符号X表示,其中X表示原子的种类,Z表示质子数,A表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如氢有1H、2H、3H三种同位素原子。
知识点三 元素分布
1. 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硅、铝、铁等。
人体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碳、氢等。
2.单质和化合物(物质的简单分类)
3. 元素分类
知识点四 元素符号
1.书写: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 写)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再加一个 写字母来区别(第一个字母 写,第二个字母 写)。
2. 意义(1)表示一种 (宏观意义)。如“O”表示 。
(2)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 (微观意义)。如“O”表示 。
(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
3.利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也很方便,把离子的电荷数目和电性标注在元素符号的 角,如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用 表示。
知识点五 探索元素周期表
1.俄国化学家 把当时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按照 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得到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
例: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M-15 所示。图甲左上角的数字“35”表示 ,右上角的符号“Br”表示 ,中间汉字“溴”表示 ,下面的数字“79.90”表示 。由图乙可知,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第5 节 用化学式表示物质
知识点一 化学式
1.定义:用 和 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 书写
(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单质 书写方式
气态非金属单质 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如氧气________,氢气________,氮气________
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单质 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如铁写为________,碳写为________
稀有气体单质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氦气写为_______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①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 符号。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 边;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 边。
②在各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 个数,当某种组成元素原子个数是1时,1省略不写。
知识点二 化学式的读法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从右向左读作“ ”,如“CuO”读作“ ”。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1个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 ,如“P2O5”读作“ ”。
知识点三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1. 宏观:①表示某种 。②表示某物质的 组成。
2. 微观:①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 。②表示某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
知识点四 化合价
1. 规则(1)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常见的化合物中氧显 价,氢显 价。
(3)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 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非金属元素跟氧化合时常显正价,跟氢化合时常显负价。
(4)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2. 列举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K 、Na 、Ag 、H 、Ca 、Mg 、Zn 、Al 、Si 、O 、硫酸根 、碳酸根 、铵根 、氢氧根 、硝酸根 。
知识点五 相对分子质量
1. 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 × )之和。
2. 元素的质量比=( × )之比。
3.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第 1 节 走进微观世界
知识点一 感受分子的存在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微观 (填“微观”或“宏观”)粒子。水、氧气等多种物质都是由 分子 构成的。
知识点二 分子的基本性质
1. 分子的 质量 和 体积 通常都很小。
2. 分子之间有 空隙 ,改变 温度 或 压强 能改变分子间空隙的大小。
3.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运动快慢跟 温度 有关。 温度 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 热运动 。
4.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 和 斥力 ,使得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不会分散开,也很难被压缩。
第 2 节 建构分子模型
知识点一 模型与符号
模型 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复杂的现象;用 符号 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能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知识点二 分子模型
1.物质通常是由 分子 构成的,如水由 水分子 构成,但也有些物质是由 原子 直接构成的,如铅笔芯内的石墨由 碳原子 构成。
2.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知识点三 水的电解
活动: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1)仔细观察:水的颜色、状态为 无色、液态 ,两个电极上出现了 气泡 ,两支玻璃管内液面 下降 ,与负极、正极相连的两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2:1 。
(2)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木条复燃 。
(3)结论:该实验说明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 氢气 和 氧气 ,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通直流电 氢气 + 氧气 ,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注意]电解水的实验中常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稀硫酸,其作用是增强导电性。
知识点四 水分子的构成
1.水分子是由 氢原子 和 氧原子 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 氢 和 氧 组成的。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__分子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_原子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联系 _分子_由_原子_构成
区别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_分子_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中,_分子___可分,而__原子_不可分
共性 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第 3 节 建构原子模型
知识点一 卢瑟福实验探究
1. 实验内容:用带正电荷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如图 M-13甲所示。
2. 实验现象
(1)绝大部分α粒子顺利通过,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有极少数α粒子飞行路线发生大角度偏转;
(3)个别α粒子被反弹回来。
3. 实验结论
(1)原子由带正电荷的 原子核 和带负电荷的 核外电子 构成。
(2)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 很小 。
(3)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 原子核 上。
知识点二 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结构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知识点四 相对原子质量
1. 国际上规定采用 相对原子质量 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2.用12C原子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的 比值 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数+ 中子数 数。
4.原子的质量:原子核很小,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知识点五 离子
1.探索活动: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1)实验操作:取一瓶氯气,用镊子夹一小块钠放入玻璃燃烧匙中,点燃钠,将玻璃燃烧匙迅速伸入氯气瓶中,反应结束后观察瓶内的物质。
(2)实验现象:产生光亮的 黄色 火焰以及 白 烟,放出热量,生成 白 色物质。
2. 原子 失去电子 或 得到电子 电子形成离子。
3.分类: 阳 离子(带正电)和 阴 离子(带负电)。
4.原子与离子的区别
粒子种类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_>_电子数 质子数_<_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带_正__电 带_负电_电
联系
第4节 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
知识点一 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 (即 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
2. 说明:(1)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而原子是一个微观概念。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的质子数 不同 。
知识点二 同位素
1.含义:原子核内的 质子 数相同、 中子 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
2.表示方法:常用符号X表示,其中X表示原子的种类,Z表示质子数,A表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如氢有1H、2H、3H三种同位素原子。
知识点三 元素分布
1. 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氧 、硅、铝、铁等。
人体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氧 、碳、氢等。
2.单质和化合物(物质的简单分类)
3. 元素分类
知识点四 元素符号
1.书写: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 大 写)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再加一个 小 写字母来区别(第一个字母 大 写,第二个字母 小 写)。
2. 意义(1)表示一种 元素 (宏观意义)。如“O”表示 氧元素 。
(2)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 原子 (微观意义)。如“O”表示 1个氧原子 。
(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
3.利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也很方便,把离子的电荷数目和电性标注在元素符号的 右上 角,如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用 O2- 表示。
知识点五 探索元素周期表
1.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 把当时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按照 相对原子质量 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得到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
例: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M-15 所示。图甲左上角的数字“35” 表示 原子序数 ,右上角的符号“Br”表示 元素符号 ,中间汉字“溴”表示 元素名称 ,下面的数字“79.90”表示 相对原子质量 。由图乙可知,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四 周期。
第5 节 用化学式表示物质
知识点一 化学式
1.定义:用 元素符号 和 数字 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 书写
(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单质 书写方式
气态非金属单质 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如氧气__O2__,氢气_H2_,氮气__N2_
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单质 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如铁写为_Fe__,碳写为__C_
稀有气体单质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氦气写为_He__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①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 元素符号。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 右 边;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 右 边。
②在各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 原子 个数,当某种组成元素原子个数是1时,1省略不写。
知识点二 化学式的读法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从右向左读作“ 某化某 ”,如“CuO”读作“ 氧化铜 ”。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1个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 个数 ,如“P2O5”读作“ 五氧化二磷 ”。
知识点三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1. 宏观:①表示某种 物质 。②表示某物质的 元素 组成。
2. 微观:①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 分子 。②表示某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
知识点四 化合价
1. 规则(1)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零 ;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零 。
(2)常见的化合物中氧显 -2 价,氢显 +1 价。
(3)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 正 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非金属元素跟氧化合时常显正价,跟氢化合时常显负价。
(4)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2. 列举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K +1 、Na +1 、Ag +1 、H +1 、Ca +2 、Mg +2 、Zn +2 、Al +3 、Si +4 、O -2 、硫酸根 -2 、碳酸根 -2 、铵根 +1 、氢氧根 -1 、硝酸根 -1 。
知识点五 相对分子质量
1. 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 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个数 )之和。
2. 元素的质量比=(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个数 )之比。
3.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