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课时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水和空气》 第5课 比较水的多少
教材 分析 《比较水的多少》是新教材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和空气》中的重要一课。此前学生已对水的基本特征有所认识,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比较水多少的方法,从定性认知迈向定量探究。教材编排由易到难,先通过直观的观察比较,让学生对水的多少有初步感知;再引入借助工具(如相同大小的杯子、瓶子等)进行比较的方法;最后介绍使用标准量具(如量筒、量杯)测量比较,帮助学生理解测量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丰富有趣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科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计量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学生能够知晓多种比较水多少的方法,了解测量是精确比较水多少的方式,认识常见的测量水的工具,如量筒、量杯等,并知道其基本使用方法。 2.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3. 探究实践:使其学会正确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4.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探索科学问题的意识。
教学 重点 探究并掌握多种比较水多少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比较、借助工具比较(如利用相同大小的杯子、勺子等转移水来比较)、使用标准量具(量筒、量杯)测量比较;学会正确使用量筒、量杯等测量工具来比较水的多少,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在比较水多少时,需保证公平性原则,即使用相同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比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掌握用量筒、量杯测量水体积的正确方法,如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凹面底部相平,以及理解测量单位的概念。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环 节 一 导入 师生互动:教师展示两个装有不同量水、形状不同的透明杯子,提问:“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老师手中的这两个杯子,谁能说一说哪个杯子里的水多呢?你是怎么判断的呀?”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通过展示实物和提问,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比较水的多少,同时了解学生对该问题的已有认知水平。)
环 节 二 新课讲授 一、直接观察比较 教师活动:将一杯水、一杯牛奶、一杯白醋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几杯液体,它们看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观察颜色、透明度等。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回答问题,如 “水是没有颜色的,牛奶是白色的”“水是透明的,白醋有点淡淡的颜色” 。 教师总结: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二、 借助工具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不同容器中的水,如饮水机里的水、花瓶里的水等,提问:“大家能直接看出这些容器里水的多少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比较出水的多少呢?”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最后共同总结出当容器大小相同、形状相似时,可以通过观察水的高度来直接比较水的多少。 互动环节:教师提问:“小朋友们,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些方法,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比较水多少的办法吗?”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独特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观察和讨论,让学生初步了解比较水多少的简单方法,互动环节则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环 节 三 实验探究 小组实验一: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两个形状不同的杯子和一个相同大小的杯子,让学生将两个形状不同杯子里的水分别倒入相同大小的杯子中,观察并比较水的高度,判断原来哪个杯子里的水多。教师巡视各小组,指导学生正确操作,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将水洒出。 小组实验二: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量筒和一杯水,向学生介绍量筒的结构(如刻度、底座、筒身等)和使用方法(如如何放置平稳、读数时的注意事项等),强调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凹面底部相平。然后让学生用量筒测量这杯水的体积,并记录数据。 小组讨论:实验结束后,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遇到的问题,例如 “在用量筒测量水时,读数有没有遇到困难?”“通过实验,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更准确呢?” 教师参与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方法比较水多少的过程,掌握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水体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小组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比较水多少方法的认识。)
环 节 四 总结归纳 方法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实验过程和讨论结果,提问:“小朋友们,我们今天都学习了哪些比较水多少的方法呀?” 邀请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不同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如直接观察比较适用于容器相似的情况,借助工具比较较为便捷但不够精确,使用量筒测量则更准确。 测量工具介绍:教师再次展示量筒、量杯等测量工具,向学生详细介绍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测量工具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如量筒和量杯可以精确测量液体的体积,方便我们进行更准确的比较和实验。 生活应用: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比较水多少的知识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举例,如做饭时加水、给植物浇水、喝药时控制药量等,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通过生活应用的讨论,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环 节 五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收获了哪些知识?
环 节 六 巩固应用 提问:比较水的多少时,我们用到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都有确定的标准吗?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