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三十四课 学会自我保护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下册第三十四课 学会自我保护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学会自我保护》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通常在7-8岁,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未知,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弱。
(一)认知特点
1.形象思维为主: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容易理解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例如,在认识动物时,通过观察动物的图片或视频,比单纯听文字描述更容易理解。在学习自我保护知识时,具体的事例和直观的演示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2.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一般在20分钟左右。在课堂上,他们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学过程需要采用多样化、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以保持他们的注意力。
(二)情绪情感特点
1.情绪表达直接:二年级学生的情绪表达较为直接,高兴或不高兴会直接表现出来。在面对危险或困难时,他们可能会直接表现出害怕、紧张等情绪,缺乏应对这些情绪的经验。
2.情感依赖较强:他们对家长和老师的情感依赖较强,遇到问题时往往首先想到向家长或老师求助。在教学中,可以引导他们逐渐学会在一些情况下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增强自我保护的主动性。
(三)生活经验与自我保护能力
1.生活经验有限: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对一些潜在的危险认识不足。例如,他们可能不知道随意跟陌生人走、触摸电器插座等行为可能带来的危险。
2.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由于年龄小,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还在发展中,他们在面对危险时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比如,在遇到突发危险时,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躲避或逃脱。
基于以上学情,在教学中应采用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潜在危险,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危险情境,如陌生人搭讪、水火电危险、交通安全等。
2.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如不跟陌生人走、正确使用电器、遵守交通规则等,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3.学会在遇到危险时正确求助,知道常见的求助方式和求助对象,如拨打110、向身边的大人求助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故事讲述、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提高学生对危险情境的识别能力。
2.借助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保护的过程,增强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自我保护技能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自身安全的责任感。
2.引导学生在面对危险时保持冷静,克服恐惧心理,树立勇敢应对危险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以生动、直观、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各种常见的危险情境,让学生能够清晰识别。
2.传授实用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如拒绝陌生人的技巧、预防火灾的方法等,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二)教学难点
1.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如何将复杂的危险情境和自我保护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2.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运用所学的自我保护方法,克服面对危险时的恐惧和慌乱,做出正确的反应,需要长期的引导和强化。
四、教学方法
1.故事教学法:讲述有趣的自我保护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经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自我保护知识。
2.案例分析法:展示贴近学生生活的危险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危险以及正确的应对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教具,向学生展示危险情境和自我保护方法,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4.角色扮演法:创设各种危险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应对危险的过程,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实际操作能力。
5.游戏体验法:设计与自我保护相关的游戏,如安全知识问答游戏、模拟逃生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自我保护知识。
五、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与自我保护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案例等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讲解。
2.准备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如代表不同角色的头饰、模拟危险场景的道具等,增强角色扮演的真实感。
3.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学习资料,包括自我保护知识手册、危险情境识别卡片、自我保护技能演练记录单等。
4.准备游戏道具,如卡片、小奖品(如卡通贴纸、小玩具等),用于课堂游戏和奖励环节。
5.布置教室,营造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可在教室四周张贴一些与自我保护相关的图片和标语,如“安全第一,学会保护自己”。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地问学生:“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让自己觉得有点害怕或者不太安全的事情呀?”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在马路上差点被车撞到,或者一个人在家时听到奇怪的声音等。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回应,如“哇,那一定很吓人,后来怎么样啦?”
教师总结:“看来生活中会有一些小危险,那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学会自我保护’。”(板书课题:学会自我保护)
(二)认识危险情境
1.图片展示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图片内容包括陌生人给小朋友糖果、小朋友在河边玩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触摸电器插座等。
教师逐张展示图片,并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张图片,你们觉得这样做危险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引导,如“你说得很对,陌生人给的糖果不能随便吃,因为可能会有坏人在里面放不好的东西,会让我们生病。”
2.小组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或者哪些行为可能会有危险呢?”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分享后,教师进行总结:“大家都很聪明,发现了生活中很多可能存在危险的地方,比如玩火、在楼梯上推挤、独自去偏僻的地方等。我们要时刻注意这些危险,学会保护自己。”
(三)自我保护方法讲解
1.不跟陌生人走
教师讲述故事《小兔子智斗大灰狼》:“有一天,兔妈妈要出门去采蘑菇,她告诉小兔子,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也不要跟陌生人走。兔妈妈走后,小兔子一个人在家里乖乖地画画。这时,大灰狼来了,他假装是兔妈妈的朋友,在门外喊:‘小兔子,你妈妈让我来接你去吃好吃的蛋糕。’小兔子从门缝里一看,发现是大灰狼,就说:‘我妈妈说不能跟陌生人走,你走吧!’大灰狼没办法,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小兔子为什么不跟大灰狼走呀?”引导学生回答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陌生人可能是坏人。
教师接着讲解不跟陌生人走的方法:“如果有陌生人要带你走,或者给你好吃的、好玩的,我们要像小兔子一样,坚决拒绝。而且,要马上跑到人多的地方,或者找警察叔叔、老师、爸爸妈妈帮忙。”
2.预防火灾
教师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火灾发生的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火灾的可怕。
教师讲解预防火灾的方法:“小朋友们,火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但如果不小心,也会很危险。我们不能玩火,比如不能玩火柴、打火机,不能在易燃物旁边玩火。如果看到家里的电器着火了,要赶紧告诉大人,不能自己去碰。”
教师提问:“那如果发生火灾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态逃离现场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
3.交通安全
教师展示一些交通场景的图片,如十字路口、斑马线、红绿灯等,向学生介绍基本的交通规则:“小朋友们,我们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还要看红绿灯。红灯亮了,我们要停下来;绿灯亮了,我们才能走。而且,不能在马路上追逐打闹,这样很容易被车撞到。”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模拟过马路的场景,其他学生观察并指出做得对和不对的地方。教师对学生的模拟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角色扮演:应对危险情境
1.情境创设与角色分配
教师创设三个不同的危险情境,写在卡片上:
情境一:在商场里,一个陌生人走过来,说要带你去找妈妈,你会怎么做?
情境二:家里着火了,爸爸妈妈又不在家,你该怎么办?
情境三:在马路上,你和妈妈走散了,有一个叔叔说要带你去找妈妈,你会怎么应对?
学生分组,每组抽取一个情境卡片,然后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配,分别扮演情境中的不同角色,如陌生人、小朋友、路人等。
2.角色扮演过程
各小组开始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应对危险情境的过程。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自我保护方法来应对。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如“要坚决拒绝陌生人哦”“别忘了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3.分享与讨论
每个小组推选一组代表上台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认真观看。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刚才的表演中,他们是怎么应对危险的?做得好不好?如果你遇到同样的情况,还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邀请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演和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肯定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运用的正确方法,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一步强化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五)游戏巩固:安全知识大比拼
1.游戏规则讲解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玩一个‘安全知识大比拼’的游戏。老师会把大家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回答问题。老师会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些与自我保护相关的问题,你们要快速思考并回答。答对一题得一分,答错不扣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可以得到小奖品哦!”
2.游戏进行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如“如果有陌生人给你玩具,你应该怎么做?”“发生火灾时,应该用什么捂住口鼻?”“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你该怎么办?”等。
各小组学生积极抢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判断和点评,如“回答正确,非常棒!我们就是不能随便要陌生人的东西,要保护好自己。”“哎呀,答错了哦,发生火灾时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这样可以防止吸入烟雾。”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适时对一些问题进行拓展讲解,加深学生对自我保护知识的理解。
3.游戏总结
游戏结束后,教师统计各小组的得分,宣布获胜小组,并颁发小奖品。
教师总结:“通过这个游戏,老师发现大家都学到了很多自我保护的知识。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要时刻记住这些知识,保护好自己。”
(六)课堂总结与拓展
1.课堂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自我保护的知识,谁能说一说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危险情境呀?”邀请学生回答,回顾陌生人搭讪、火灾、交通安全等危险情境。
教师继续提问:“那遇到这些危险,我们都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呢?”引导学生回忆不跟陌生人走、预防火灾和应对火灾的方法、遵守交通规则等。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学会自我保护非常重要,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2.拓展延伸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自我保护知识卡片,把今天学到的重要知识写在上面,然后贴在房间里,这样每天都能看到,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危险及时告诉大人,做自己的“安全小卫士”。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常见的危险情境和自我保护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故事讲述、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形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参与度较高。然而,由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部分学生在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自我保护知识时可能存在困难,在实际运用所学方法时也可能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加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可以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自我保护的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