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郑区2021一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考试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10.下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九年级化学试题(卷)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0-16F-19C1-35.5Ca-40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题号四总分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的气密性不好1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得分A.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也不改变B.氢气点燃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需验纯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都一定显负价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与其余三种类别不同的是(D.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所以任何分解反应都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A.冰雪消融B.葡萄酿酒C.粮食霉变D.烟花爆炸1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2.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B.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D.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3.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13.下列涉及的化学观点说法正确的是()A.微粒观:1个水分子是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B.辩证观:二氧化碳会带来温室效应,同时它也是一种气体燃料30C.结构观:质子数相同的粒子,核外电子数也一定相同A振荡试管B.固体的加热C.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D.读取液体体积D.转化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4.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14.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B.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明显不同,如导电性、硬度等。据此,下C,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D.城市生活垃圾定点存放、集中处理列说法错误的是(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A.2KC103Mn022KC1+302tB.Fe+CuSO4=Cu+FeSO4B.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碳单质C.CaC03高温CaO+C02tD.4Re+302点燃2Fe203C.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6.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D.将甲、乙两种物质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15.对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碳酸钙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等于原反应物的质量①H②KMn0,③Cu④P,0s⑤KMn0①C.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A.能表示物质组成的是②③④⑤D.100g酒精与i00g水混合后,总质量等于200gB.KMn0,和KMnO,中有相同的原子团7.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C.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D.表示阳离子的有①⑥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D.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16.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8.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化学式为C2H1,FN,02,下列关于西达本胺的说法正确的是(盐酸内璧涂有石A.西达本胺由原子构成B.西达本胺相对分子质量是390g水的烧标C.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48个原子D.西达本胺分子中氟、氮、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1粉末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探究蜡烛燃烧后是C.分离溶液中的固体物质D.探究分子运动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否有二氧化碳生成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7.按下图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九年级化学第1页共6页九年级化学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