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空瓶不空 课件(12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空瓶不空 课件(12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共12张PPT)
2024年新版 大象版
第二单元《空气》
1 空瓶不空
水喝完了,空瓶子里还有东西吗?
利用空矿泉水瓶、水槽和水、气球、扎孔瓶盖等工具,探究空瓶子里是否有东西。
拧紧瓶盖,分别捏一捏空瓶子和装满水的瓶子。
拧开瓶盖,放入水中试一试。
把空瓶子和气球组合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
换个盖子,设计个实验探究一下。
说一说,空瓶子里有东西吗?理由是什么。
空瓶子里有东西,是空气。
空气是一种看不见的气体。
上面这些工具,哪些可以证明空瓶子里有东西,在它旁边打上“√”,并说一说怎样证明。
做个空气“沙漏”
充气城堡
3e
2




+
中一时
碎纸屑
个气球
柳树叶
头发
△水槽和水
塑料袋
、0
hd
AAA
BA.3
d2024年版 大象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空气》 1.空瓶不空 教学设计
单元 《空气》 课题 1.空瓶不空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 认识空气是重要的物质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实验活动,认识空气是客观存在的,能说出空气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和利用简单工具搜集空瓶子里是否有空气的证据,通过口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探究实践 能在教师指导下,对空气的存在做出简单猜想,并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具有初步制订计划的意识;在教师指导下,在观察空气的活动中,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证明空瓶子里是否有空气,具有初步地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应具有简单交流、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态度责任 在好奇心驱使下,对空气表现出直觉兴趣。当对空气的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以及假设产生不同意见时,知道可以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 重点 通过实验活动,认识空气是客观存在的,能说出空气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 难点 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和利用简单工具搜集空瓶子里是否有空气的证据。
教学 准备 教师: 准备一瓶水、1个水槽、气球
学生: 小组实验材料(8个小组): 第一次给出:透明大水槽1个,水槽里装入约三分之二的水,带盖子空矿泉水瓶1个。 第二次给出:气球1个,盖子扎孔的空矿泉水瓶1个。 第三次给出:套好气球的空矿泉水瓶1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提醒与备注
一、问题情境(5分钟) 1.问题与猜想 师出示:拧紧盖子的一瓶水。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1:一个水瓶。 生2:里面还有水。 师演示:打开盖子,将瓶子里的水全部倒出(事实上很难达到全部),拍拍瓶子,拧紧盖子。 师:现在这个瓶子里你觉得是什么样? 生:空空如也,一滴水都没有。 生:我觉得里面有小水珠。 生:有小水雾。 生:里面还有空气。 生:还有水蒸气。 师:你怎么知道有水蒸气的? 生:幼儿园老师教过我。 生:里面有很多的水珠。 【设计意图】 引领学生关注并思考空矿泉水瓶里有什么这个问题,学生的解答是基于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所以就会出现不同的答案。 本活动所选用的空矿泉水瓶应是学生较熟悉的,不要用饮料瓶,不要用形状不常见的。对于学生提出的见解,教师不要做直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应引领学生说出该见解的提出依据。
二、探究与结论(25分钟) 2.设计实验,制定计划 师:我们需要证明空瓶子里到底有没有东西?小组选一个想法,讨论怎样证明。 小组讨论。 生:我选择小水珠,因为等老师倒完的时候,我看见里面还有一些水粘在瓶子上。 师:我们亲眼看到瓶子里有小水珠,说明瓶子里确实有小水珠。其他的想法呢? 生:我们刚才把手指放在有水的地方,会出现一些小小的像水蒸气一样的东西。 师:手指插水里? 生:不是,是放旁边。 师:你看到什么了? 生:看到了水蒸气。 师:我们研究的是瓶子里有什么?先不研究水槽里有什么。 生:我认为里头有空气。因为我喝完的瓶子,盖上盖子一踩,盖子就会崩很远。 师:你认为是谁把盖子崩跑的? 生:空气。 师:哪里的空气? 生:瓶子里的。 师:哪个组研究的也是瓶子里有空气的?(有5个小组)也说一说。 生:瓶子外边有空气,打开盖子,空气就进去了。盖上盖子再打开,空气又出来了。 师:怎么看到呢?是真的吗? 生:空气是看不见的。 师:可是我就想看见,就想把空气抓住。 生:我见过爸爸妈妈喝可乐,把可乐瓶拧开,空气就会把可乐推出来,落在我们身边。 师:我们看这个瓶子,没有可乐。 生:把瓶子盖拧开,倒过来放到水里,稍微倾斜一下,就会有水泡冒出来,那个就是空气。 师:你想到了借助水的办法证明瓶子里有没有空气。我们试试借助其他工具能不能证明瓶子里有否有工具。 教师讲解工具。出示两个辅助工具——气球和另一个瓶子(瓶子里已经晾干了、瓶盖扎了一个小孔) 实验1 瓶口绑着气球的空瓶子 师:观察这个瓶子和桌子上已经有的瓶子有什么不同,想想怎么用这个新的工具研究。 生:气球套在瓶口。 师:怎么证明瓶子里有什么呢? 生:倒过来。 师演示:瓶口套好气球,倒过来。 师:这能证明什么呢? 生:就是挤这个瓶子,看看气球有没有立起来,有没有变大。 师:你希望看到什么现象? 生:看到气球变大。 师:气球如果变大了,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有空气。 师:哪里有空气? 生:瓶子里。 师演示实验,生激动。 师:你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生:气球变大了,是因为瓶子里有空气,你捏的时候把空气给放出去了,正好到了气球里边。 师:气球怎么又瘪了? 生:因为不捏的时候它就变瘪了。 师:气球里的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被瓶子里边给吸走了。 师:又回到瓶子里去了。你觉得这个实验能不能证明瓶子里有空气呢? 生:能证明。 实验2 瓶盖带孔的空瓶子 师:第二个实验同学们自己做。你看到了这个瓶子有什么特点吗? 生:我们观察上边的那个盖儿上中间有一个小洞。 师:用这个有洞的盖子和瓶子合作能证明瓶子里有空气吗? 【设计意图】 聚焦到空瓶子里有空气的证据搜集上来。但是这个聚焦的过程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即由“瓶子里到底有没有东西”到“瓶子里有东西,是空气”。 由于对空气的观察经验的不足,学生对证实空瓶子里有空气的实验设计会较少,教师可准备一些小视频做资源补充,如:挤压瓶子崩飞盖子、给空瓶灌水等。
师:空气是一种看不见的气体,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试一试,看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 生,我们把瓶子倒着放到水里,用力挤。 师: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有泡泡。 师:泡泡从哪里跑出来的? 生:瓶口。 师:瓶口什么地方? 生:那个眼儿。 师:同学们觉得这个证据能说明瓶子里有空气吗? 生(齐):行。 生:把有孔的瓶子横过来,手伸到前面捏它就会有空气。 师:你怎么知道有空气的?是谁告诉你的? 生:因为捏的时候这里会感觉凉,会有声音,所以我认为是空气。 师:声音是什么声音?能学一学吗? 生:是很小的丝丝声。 生:我发现瓶子在水里会快速地冒泡。 师:我看到有同学把小孔冲着自己的脸,谁说说? 生:就是脸上感觉到冷空气。 师:冷空气从哪里来的? 生:是瓶子里的空气。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过程,主观能动地利用多种方法证实空瓶子里有空气。
三、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四、反思与评价(5分钟) 师: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说一说哪些工具可以用来证明空瓶子里有空气? 生1:可以用水槽和水,空瓶子在水里冒泡能证明。 生2:可以给瓶子盖打孔,用瓶子里的空气吹自己。 生3:还可以用气球,挤一挤空瓶子,气球能鼓起来。 师:因为空气是一种看不见的气体,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其它的办法来证明空瓶子里有空气,回家和你的爸爸妈妈,继续做这个游戏,看谁能找出更多的办法来证明。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并鼓励学生多联系实际生活,关注证明空气存在的多种方法。
五、应用与迁移(5分钟) 制作空气沙漏 制作一个空气沙漏,看看每次倒放后水把空气挤到上面的瓶子中,所用的时间是否一样。 【设计意图】 通过有趣的活动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学生进行后续的学习。
六、板书设计 空的 小水珠 空瓶子里 有空气 √ 有水蒸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