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运水比赛 课件(12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运水比赛 课件(12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yùn shuǐ bǐ sài
册 次:一年级下册(大象版)
课 节: 第1单元第2课
运水比赛
回 顾
活 动
从下面的容器中,任选一个作为储水容器,使用自制小水车运水,3分钟运水最多者获胜。
cónɡ xià miàn de rónɡ qì zhōnɡ, rèn xuǎn yí ɡè zuò wéi chǔ shuǐ rónɡ qì, shǐ yònɡ zì
zhì xiǎo shuǐ chē yùn shuǐ , fēn zhōnɡ yùn shuǐ zuì duō zhě huò shènɡ。
猜 想
哪个组运的水更多?这些装水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nǎ ge zǔ yùn de shuǐ gèng duō? zhè xiē zhuàng shuǐ de róng qì you shén me bù tóng ?
探 究
怎样比较不同形状容器中水的多少?
zěn yàng bǐ jiào bù tóng xíng zhuàng róng qì zhōng shuǐ de duō shǎo?
看水位高度
kàn shuǐ wèi ɡāo dù
探 究
小组合作,利用漏斗,扶、倒组合。
xiǎo zǔ hé zuò, lì yònɡ lòu dǒu , fú dào zǔ hé 。
避免倒洒,保持实验准确。
bì miǎn dào sǎ, bǎo chí shí yàn zhǔn què。
交 流
比较容器和水的形状,有什么发现?
bǐ jiào rónɡ qì hé shuǐ de xínɡ zhuànɡ,yǒu shén me fā xiàn?
有固定形状
yǒu ɡù dìnɡ xínɡ zhuànɡ
无固定形状
wú ɡù dìnɡ xínɡ zhuànɡ
反思评价
说一说自己在比赛中的发现和收获,在正确选项前的方框里打“√”。
shuō yì shuō zì jǐ zài bǐ sài zhōnɡ de fā xiàn hé shōu huò, zài zhènɡ què xuǎn xiànɡ qián
de fānɡ kuànɡ lǐ dǎ



应用迁移
用一个空饮料瓶怎样比较水的多少?
yònɡ yí ɡè kōnɡ yǐn liào pínɡ zěn yàng bǐ jiào shuǐ de duō shǎo?
测量纸带
cè liánɡ zhǐ dài
应用迁移
分别将每人的水倒入空饮料瓶,用测量纸带测量水的高度并记录。
fēn bié jiānɡ měi rén de shuǐ dào rù kōnɡ yǐn liào pínɡ , yònɡ cè liánɡ zhǐ dài cè liánɡ shuǐ
de gāo dù bìnɡ jì lù 。
阅 读
河流
hé liú
瀑布
pù bù
水渠
shuǐ qú
泄洪
xiè hónɡ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流动的水
nǐ hái zài nǎ xiē dì fānɡ jiàn dào ɡuò liú dònɡ de shuǐ?
水会流动,水没有固定形状。
shuǐ huì liú dònɡ, shuǐ méi yǒu ɡù dìnɡ xínɡ zhuànɡ。
作 业
尝试使用测量纸带测量自己和同伴谁一天喝的水多。
cháng shì shǐ yòng cè liánɡ zhǐ dài cè liánɡ zì jǐ hé tónɡ bàn shuí yì tiān
hē de shuǐ duō。
谢谢2.运水比赛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1.2低(4)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科学观念目标:观察并描述水的形状、状态。
科学思维目标:初步分清观点与事实,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具有提供证据的意识。
探究实践目标:具有简单交流、反思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态度责任目标: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分析】
本课主要由“问题与猜想--探究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应用与迁移”四个教学活动构成。核心活动主要是观察比较不同形状容器内水的多少,在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到水的形状、状态等特征。本课先以运水比赛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组织学生进行运水比赛中提出研究问题---谁运的水多?进而探究如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通过将不同容器中的水倒入相同的瓶子中进行比较,学生发现水会流动、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探究过程中学生依据活动记录进行反思评价习得新知。最后,提出如何用一个瓶子比较水的多少,启发学生思维创造;在制作测量纸带比较水的多少过程中,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迁移应用所学所知。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水,对水很熟悉,但对于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他们需要亲历探究过程,进行深度感知。在这个阶段,学生逻辑思维开始发展,有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如在倒水的经历中,他们会发现“水的形状不一样,是因为容器的形状不一样”,会逐渐明白水的形状与容器有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形状、不同大小容器中水的多少,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能利用自制测量纸带进行测量,学以致用。
2.在寻找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的过程中,初步分清观点与事实,具有提供证据、简单交流、反思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评价任务】
利用工具比较不同容器中水量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材料准备:计时器、相同的空饮料瓶。
小组材料准备:小水车、不同形状的容器、纸条、水、水槽、抹布等。
【学习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与说明
情境引入 (出示同学们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小水车图片) 发布比赛通知及比赛要点:从四种不同的容器中,任选一个作为储水容器,使用自制小水车运水,3分钟运水最多者获胜) 引出并板书课题。 了解比赛规则,准备参加比赛。 注意通过示范向学生解释规则、运水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确保比赛的公正性。
组织学生利用自制的水车进行运水比赛。 利用自制的水车进行运水比赛。
问题与猜想 (选择四个不同的容器,水量看起来区分不大的,展示在讲桌上,分别编上1-4号) 组织观察:哪个小组运的水最多?你是怎么判断的?这些装水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利用经验,判断并说明比较的结果和依据,关注到容器不同,有的细、有的粗,无法直接比较。 初步发现容器不同,无法直接用感官来判断里面的水谁多谁少。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来证实。
组织小组讨论: 怎样比较不同形状容器中的水的多少呢?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方法,并组织学生对哪种方法更可行进行班级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比较不同形状容器中的水多少的方法。 聚焦研究主题。
探究与结论 (出示材料:四个相同的矿泉水瓶) 引导学生思考:在比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依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进行优化完善。 梳理倒水活动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听教师讲解,并针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提问。 保证比较结果的准确性,为后续学习液体的特征奠定基础。
组织学生分小组,比较不同容器内水的多少,教师巡视指导。 分小组,把不同容器中的水倒入空饮料瓶中。 直观地理解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这一特点。
引导回顾:我们是怎样比较不同容器内水的多少的呢? 注意利用身边的物体与水进行比较。 整理实验材料。 分享自己的比较过程和结果。 能结合自己的比较过程和体会,分享自己对水的特征的理解。
反思与评价 引导学生思考:在刚才的活动中你有哪些发现和收获? 引导学生利用水的特征进行表达与交流, 分享自己在比较中的发现和收获。 基于对测量结果、测量过程的描述,形成“水没有固定的形状”的特征共识。
独立完成反思表,在正确的选项前的方框里打“√”。 独立完成反思表格。 注意区分具体情况,让学生判断之后解释理由。
应用与迁移 组织交流:怎样用一个空饮料瓶比较水的多少? 思考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可以比较水的多少。 意识到无论是多个相同容器还是一个容器,都是统一测量标准后的比较,比较水的多少需要统一的测量标准。
(出示测量纸带)这是一个测量纸带。 思考:它可以帮我们比较水的多少吗? 讲解测量纸带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纸带要紧贴着瓶子,不能有弯曲和倾斜)。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制作及比较情况。 引导学生交流:使用测量纸带进行比较,有什么优势? 独立制作测量纸带,并完成比较。 和之前的比较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使用测量纸带不仅能知道谁多谁少,还能知道具体多多少。
阅读与新知 (出示流动的水的图片) 组织交流: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流动的水? 自主阅读,观看图片,并进行简单交流。 拓展观察视角,巩固对水的“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等特征的认识。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