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第一单元 声 ·音· 乐学习项目一 音乐从振动开始导入导入 这段音乐给你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导入导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 ◆自主选择曲目,聆听音乐片段。 ◆分组围坐,每组随机抽取一个情境,说一说在这样的情境下你最想做什么。 ◆你觉得什么类型的音乐最符合这个情境?曲目单《第九交响曲“合唱”》大提琴独奏《悲歌》管弦乐合奏《红旗颂》《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笛子独奏《鹧鸪飞》神秘园乐队《夜曲》导入新知探究——音乐是如何产生的 探索声音的起源第一组:用书本发声。第二组:用尺子发声。第三组:用桌子发声。第四组:用自己的嗓子发声。新知探究——音乐是如何产生的 了解一个声音的“过程” 分组,录制物体发出的一个声音,通过波形图观察这一个声音从振动发音到完全消失的过程。插入波形图位置新知探究——音乐是如何产生的一个声音的“过程”图示音量ADSR音头音腹音尾时间起音(attack)衰减(decay)持续(sustain)消逝(release)新知探究——音乐是如何产生的 请观察以下两段由同一件乐器演奏的旋律相同、情绪不同的音频(时长控制在 10 s 内)的波形图,并分析:这两段音频的波形图的差异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联。插入波形图位置插入波形图位置新知探究——音乐是如何产生的音头音腹音尾头腹尾头腹尾音长听上去“硬”的声音,起音速度急。听上去“柔”的声音,起音速度缓。新知探究——音乐是如何产生的新知探究——声音的基本属性与音乐表达 了解声音的基本属性 观察由四位学生演唱《游击队歌》前两个乐句音频的波形图,有什么发现?插入波形图位置插入波形图位置插入波形图位置插入波形图位置声音的基本属性物理振动 描述词 示意图振动的频率 (音高) 音的“高”“低”。 振动频率高—高音 振动频率低—低音振动的幅度 (音强) 音的“强”“弱”。 振动幅度大—强音 振动幅度小—弱音振动的时间 (音长) 音的“长”“短”。 振动时间长—长音 振动时间短—短音振动的波形 (音色) 声音的“音色”。 由于发声体材料、结构的不同,声音的振动在波形方面表现出不同特性。 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新知探究——声音的基本属性与音乐表达 音乐是什么样的艺术 回顾之前聆听过的音乐片段,并思考:每首作品表现出的声音的不同属性与音乐的表达有什么联系?曲目单《第九交响曲“合唱”》大提琴独奏《悲歌》管弦乐合奏《红旗颂》《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笛子独奏《鹧鸪飞》神秘园乐队《夜曲》新知探究——声音的基本属性与音乐表达 尝试改变声音的四种基本属性及起音速度,演唱歌曲《游击队歌》,感受音乐表达的变化。 选出最佳表现组,并由组长为同学介绍本组的调整方案。新知探究——声音的基本属性与音乐表达新知探究——声音的基本属性与音乐表达课堂小结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其音响能引发人类与生俱来的情绪反应,这正是音乐成为世界语言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