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能够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结晶现象。 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实验研究:NaCl在水中的溶解 【师生互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今天的课程将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简单常识切入:当汤的味道过于寡淡时,我们通常会选择加盐来提味。 【提问】1.在一定条件下,像食盐这样的可溶性物质能否无限度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2.外界条件能否影响物质的溶解限度? 请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交流】大屏幕投影学生的实验方案,交流共享。 从浅显易懂的生活常识引入,巧妙引出后续的探讨话题。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每组确定实验方案,可以画出实验简图用于证明自己的猜想,并选出两组学生上台展示实验方案。 利用生活经验做铺垫,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着力创设快乐课堂。 设疑,激发设计实验的兴趣。
【实验】演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实验,探究溶剂的量对溶质溶解限度的影响。 【讲授】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的本质是: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能够溶解的固体质量与实际加入的固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总结】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不能无限度地溶解;增加溶剂,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学生活动】带着疑问观察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和结论写在学案上。 通过化学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学生对问题的猜想,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验证最初提出的猜想。充分发挥教师“引”的作用,让学生关注、重视“一定量溶剂”这个要素。
环节二: 实验研究:KNO3在水中的溶解 利用陌生物质引发学生探究。 【实验】演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实验,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限度的影响。 【小结】升高温度,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新知探究】结晶和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概念。 【小结】降低温度,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学生活动】带着疑问观察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和结论写在学案上。 从熟悉物质转向陌生物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重视“一定温度”这个要素。
环节三:形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引出概念】根据环节一和环节二的认识,引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提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中都有“这种溶质”的限定,这是为什么呢? 【讲授】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可以是另一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所以必须指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总结归纳】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限度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内因)、溶剂的量(外因)和温度(外因)有关。 【讨论回答】完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明确在谈溶液饱和和不饱和的时候,需要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 【学生活动】猜想:对于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来说,它还可以溶解其他溶质吗? 【观看实验】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粉末,观察现象,验证猜想。 要求学生跳出传统的实验框架,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目的,创造性地提出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形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为后续写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做好铺垫。 巩固知识。
环节四: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提问】图中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的还是不饱和的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得出结论。 【提问】如何验证烧杯A中的溶液是否饱和呢? 【讨论并回答】根据烧杯中的溶质能否继续溶解来判断溶液是饱和、不饱和或者恰好饱和。 【设计实验】可以向A溶液中再加入少量该溶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则说明是饱和溶液;如果还能继续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跳出束缚,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加深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区分的认识。
环节五: 实际运用:海水晒盐 【讲授】讲解教材上海水晒盐的大致过程,介绍蒸发溶剂获得晶体的方法。 通过海水晒盐这一生动实例,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过程,更能深刻体会饱和溶液的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
环节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提问】根据前面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实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以及海水晒盐实例,你能归纳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吗(一般情况下)? 【归纳】1.将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2.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归纳总结 【小结】知识、方法。 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体系。 引导学生将知识结构化。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