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小学五年级科学(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共30小题,1至25题为单选题,26至30为多选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单选题1.冬天,森林里常会出现一层层的雾气,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水经过蒸发形成水蒸气B.水蒸发后遇冷凝结成小水滴C.水遇冷凝固成冰D.水遇冷凝结成霜。2.小明把一张纸侧放在离酒精灯火焰很近的地方,过一会儿,他发现纸变黑了,这个实验主要证明热是能够以()的方式进行传递。A.传导B.对流C.辐射D.以上三者都对3.据统计,2023年我国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8次,其中大陆发生5级以上地震11次。地震危害极大,容易引发山体滑坡。下列选项中最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山体是()。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B.坡度小,有植物覆盖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D.坡度小,无植物覆盖4.通过制作某些东西来解释难以直接观察的事物(如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就是在()。A检测模型B.假设C.制定方案D.建立模型5.中国古代建筑中,屋檐大部分向上翘起,称为“挑檐”。它承担着保护建筑物免受雨水侵蚀的重要任务,也以独特的形式和装饰效果为古建筑增色不少,同时它还有利于光源进入殿内,减少阳光阻碍。下列选项中,与“挑檐”的设计原理相同的是()。A.皮影戏表演B.在水中弯折的筷子C.水中树的倒影D.雨后的彩虹6.地球各部分结构按照从外向内的顺序正确的是()。A.地壳地幔地核B.地壳地核地幔C.地幔地壳地核D.地核地幔地壳7.大自然中,小水滴不停地进行着旅行。空气中的水蒸气来源于(A.地表水的蒸发B.陆地海洋水的蒸发C.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D.以上都有8.“秋风面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当温度逐渐下降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A.露B.霜C.雾D.雪9.光可以为人类提供照明、发电等,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页共4页10.下列有关“影”的词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湖光倒影B.形影不离C.立竿见影D.形单影只11.第五小组的同学们正在研究霜的形成,他们会往烧杯所盛的冰水中再加入适量的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让水变得更咸B.让冰水的温度降至0℃度以下C.只为增加冰水的质量D.让冰水的温度升至0℃度以上12.在研究陶瓷特点时,小田将陶瓷小勺串联接入电路中,这是为了验证陶瓷的()。A.隔热性能B.延展性C.导电性能D.耐磨性能13.金属能制成各种形状的器具,这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特点。A.有金属光泽B.易传热C.易导电D.有延展性14.用潜望镜能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这说明()。A.光可以沿曲线传播B.光经镜面反射后,可以沿曲线传播C,镜子能反射光,通过光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前进方向D.我们可以控制光,让它直线传播或曲线传播15.在探究“热在水中的主要传递方式”实验时,第一小组的同学观察到加热前后,木屑的运动状态是()。A加热前,木屑漂浮在水面;加热后,木屑有规律地上下翻滚B.加热前、加热后木屑都静止不动C.加热前,木屑漂浮在水面:加热后,木屑沉到水底D.加热前,木屑静止不动:加热后,木屑的运动没有规律16.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用到的微波炉主要是利用()来快速加热食物的。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D.热水17.在冬天,为了让房间能更快地暖和起来,我们可将空调的扇叶调整为(A.朝上B.朝下C.平着D.以上都可18.右侧两幅图是地球板块在1.6亿年前和现在的对比图,通过对比图我们可以得出地球的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结论。下面能够说明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A,在海洋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B.喜马拉雅山每年都在升高C.海底局部有隆起的现象D.在陆地上发现有海洋生物的化石19.体育课上,老师要求: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A.光速快B.光源射出的光向四面八方传播C.光沿直线传播D.光的反射20.大年初一小明去给长辈拜年,他从寒冷的室外刚进入室内,眼镜片上就出现了很多小水珠,它的形成和()相似.A露B.雪C.箱D云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