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专题16: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选择题1.梦天舱燃烧科学柜采用a作燃料成功实施首次在轨点火实验。a完全燃烧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D.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11:92.化学中常常出现“1+1=2”或“1+1≠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B.常温下,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C.常温下,1g铁钉与1g硫酸铜溶液完全反应得到的溶液质量为2gD.常温下,1%的稀硫酸和1%的稀硫酸等质量的混合,得到2%的稀硫酸3.下面是三名同学描述的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反应在点燃条件下进行;②各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2:1:2;③各物质的质量比为1:8:9。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C+O2CO2 B.2CO+O22CO2C.CH4+2O2CO2+2H2O D.2H2+O22H2O4.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有( )①图一为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②图二为电解水的实验③图三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④图四为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A.1个 B.2个 C.3个 D.4个5.如图为电解水实验装置改进图,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能增强水的导电性;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⑤该变化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⑥实验表明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⑦该过程中分子未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以上描述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 质 X Y Z W反应前的质量(g) 20 m 16 14反应后的质量(g) 4 6 60 50A.m的数值为64B.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C.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D.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7.12.8 g MgO和CuO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并充分干燥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23.8 g,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5% B.75% C.78% D.80%8.已知:2Na2O2+2CO2=2Na2CO3+O2。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8.8gCO2与一定质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气体M为x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3.2,气体M中含有CO2B.若x=6,Na2O2反应后可能有剩余C.若x=3.2,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10.6gD.若x=6,气体M中CO2与O2的质量比为11:49.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到0.23g氢气,则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A.铁和铜 B.铝和镁 C.铁和铝 D.铁和锌10.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能实现二氧化碳的合理消耗,如图所示是在其表面发生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对该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存在两种氧化物B.反应过程中乙、丁的质量比是3:4C.生成物丙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50%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二、填空题11.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中记录了许多化学知识,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1)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早期采金技术均是“沙里淘金”,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是因为 。(2)《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拔罐法通常利用燃烧酒精()等方式排出罐内空气,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天工开物》中绘有火井煮盐图。“火井”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现代科技利用甲烷和水反应制备水煤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由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12.在4P+5O2 2P2O5的反应中,表示 与 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 ;若从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来看,表示每 份质量的磷跟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13.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和“”表示不同原子。(1)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2)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是 (填“A”“B”“C”或“D”),你推断的理论依据是 。A. B. C. D.(3)含碳燃料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充分利用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科学家通过化学变化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则参加反应的氢气与生成的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生成乙烯的质量比为 。三、计算题14.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将2.5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100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反应完全结束后,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为100.9g,请完成下列问题。(1)反应结束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g。(2)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是多少?15.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 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 g,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反应剩余物为96.7 g。(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g。(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6.一定质量的锌粉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过程如下图,气体体积所对应的质量如下表:H2(V/L) 1.11 1.67 2.22 2.78H2(m/g;) 0.10 0.15 0.20 0.25(1)反应完全时,产生H2的质量为 g。(2)计算锌粉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17.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溶液(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小红同学分别取2.0g二氧化锰和68.0g某医用双氧水溶液先后放入如图1装置中,实验测得装置和物质的质量的相关数据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黑色固体的质量为 g。(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含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 ?18.二氧化锰因应用广泛而备受关注,研究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焙烧制取,剩余固体的质量和成分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据此回答有关问题:(1)制备应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 。(2)加热到:时,锰的氧化物会分解产生一种常见气体,这种气体的化学式为 。(3)请计算焙烧理论上可制得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已知: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4)如果反应温度达到时,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19.为测定氧化铜样品(含少量铜)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在高温的条件下加入足量木炭粉使其完全反应,固体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1)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 g。(2)试计算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20.“碳捕捉技术”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CO2,从而实现CO2减排。若用4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CO2并制备碳酸钠。(反应方程式为:)(1)4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kg。(2)理论上可“捕捉”CO2的质量为多少?(写出完整步骤)答案解析部分1.B2.B3.D4.B5.A6.C7.B8.D9.C10.D11.(1)金化学性质稳定(2)(3)分子;8:312.磷;氧气;五氧化二磷;124;160;28413.(1)分解(2)D;质量守恒定律(3)3:2;22:714.(1)1.6(2)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为x。x=3.4g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3.4g。15.(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90g-96.7g=3.3g。(2)解:设10克鸡蛋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则x=7.5%;答: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16.(1)0.2(2)解:设生成0.2g氢气消耗的锌的质量为x答:生成0.2g氢气所消耗的锌粉的质量为6.5g。17.(1)2.0(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170g-168.4g=1.6g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含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x=3.4g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含过氧化氢的质量是3.4g18.(1)300℃(2)O2(3)设制得MnO2的质量为x,则解得x=34.8g答:制得MnO2的质量为34.8g。(4)28.4g19.(1)2.2(2)解:设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xx=8 g答: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8g。20.(1)8(2)解:设理论上可以“捕捉”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答:理论上可“捕捉”CO2的质量为4.4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