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春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领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地理课程贴近生活,关注自然与社会,体现地理学特点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以及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价值。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用地理视角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家国情怀与全球意识。二、学情分析(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风纪律)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历,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地理知识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浓重,也很乐意去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乐意去探究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在新的学期里希望扬长避短,深入学生,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5章: 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包括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节, 1.自然环境里面讲解了亚洲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的特点以及成因,其中重点是自然环境的成因以及之间的相互联系。 2.人文环境里讲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联系,人文环境的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第八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四个国家和地区。 1.日本主要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突出日本自然灾害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日本人口老龄化及日本经济与其他国家的联系,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其中老龄化、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重要。 2.东南亚主要讲解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了解东南亚地势变化、地形结构特点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 3.印度主要讲解印度的人口特点,以及人口给印度带来的优缺点,印度的农业和外包服务业发展情况,以及自然环境对印度农业的影响。 4.俄罗斯主要了解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主要是纬度位置),了解其位置和地形给俄罗斯的人口,城市,农业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第九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包括西亚、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四届内容。 1.西亚主要了解地理位置的特点及重要性,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复杂的宗教和匮乏的水资源,了解自然环境对西亚经济发展的好处及坏处。 2.欧洲西部主要讲解其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欧洲西部工业的发展特点,国际组织欧盟,以及畜牧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畜牧业的影响,以及欧洲西部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了解其位置和范围,以及特殊的自然环境给工业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殖民历史以及文化习俗。 4.澳大利亚主要了解其当地的独特环境,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给该国带来的好处,以及澳大利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影响的畜牧业,丰富的矿产资源影响的工业发展,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第十章:《西半球的国家》:包括美国、巴西两节内容 1.美国主要了解美国的国家性质,以及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最大的移民国家,移民给美国文化带来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给美国农业带来的特点,加上工业的发达给美国农业带来的特点,包括地域专业化,以及美国是如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如何影响美国的。 2.巴西主要了解巴西特色的文化,自然环境给巴西农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发展中的工农业,另外重中之重是巴西的热带雨林的作用,现状以及如何开发与保护。 第十一章:《极地地区》:包括两部分内容,南极和北极地区,了解这两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与两地自然环境的区别,以及极地科考与环保的重要性等。四、工作目标1.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识图技能。 3.知道世界主要大洲和国家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一个明晰的了解。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才能,开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4.初步学会运用学过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要素分析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分析世界各个区域的人口、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5.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6.使学生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7.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认识到应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五、工作措施1 、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新课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质。 2、认真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3、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常识和地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5、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设施,多方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6 、将新课程教学实验研究进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将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炼,继续发扬光大,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教案活动案例、论文、实验报告等,积累经验,验证《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六、教学进度安排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1 2.13--2.14 第一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 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1课时2 2.17--2.21 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2课时3 2.24--2.28 第二节亚洲的人文环境 第八章 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第一课时 1课时 1课时4 3.3--3.7 第一节 日本第二课时 第二节 东南亚第一课时 1课时 1课时5 3.10--3.14 第二节 东南亚第二课时 第三节 印度第一课时 1课时 1课时6 3.17--3.21 第三节 印度第二课时 第四节 俄罗斯第一课时 1课时 1课时7 3.24--3.28 第四节 俄罗斯第二课时 复习迎接期中考试 1课时 1课时8 3.31--4.3 复习迎接期中考试 2课时9 4.7--4.11 期中考试10 4.14--4.18 第九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西亚 2课时11 4.21--4.25 第二节 欧洲西部 2课时12 4.28--4.30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一课时 1课时13 5.6--5.9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二课时 2课时14 5.12-5.16 第四节 澳大利亚 2课时15 5.19--5.23 第十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2课时16 5.26--5.30 第二节 巴西 2课时17 6.3-6.6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2课时18 6.9--6.13 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2课时19 6.16--6.20 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2课时20 6.23--6.27 期末考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