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考点精讲精练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 讲义 (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物理考点精讲精练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 讲义 (有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中考物理考点精讲精练
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
考点1 透镜
1.透镜的种类及对光的作用: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聚作用是指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靠向”主光轴,发散作用是指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远离”主光轴,不能将会聚理解成会聚于一点。
2.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光心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③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3.通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光心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焦点;③正对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例题1】(2024年山东威海中考题)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站”在水面上的水黾(一种昆虫)纤细的腿使水面发生了形变,如图甲所示;同时看到水底有带“光环”的暗影,如图乙所示,此时“形变的水”相当于 (填光学元件名称);当水黾游到水浅的地方,暗影面积会 (选填“变小”、“不变”“变大”)。
【解析】“站”在水面上的水黾使水面发生了形变,水面下凹,此时“形变的水”相当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看到水底有带“光环”的暗影。当水黾游到水浅的地方时,水面下光传播的距离减小,折射光传播方向(或折射角)不变,暗影面积会变小。
【答案】 凹透镜 变小
1.(2023年四川达州中考题)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某学校开展了“森林防火”主题班会活动,其中有同学提到不能将矿泉水瓶随意丢弃在森林里,这是因为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或“凹”)透镜,对太阳光有   作用,从而点燃枯叶引发火灾.
2.(2024年陕西西安中考一模题)如图所示,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_____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要得到火,应把“艾”放在透镜的________位置。
3.(2024年河南周口中考二模题)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制了一个平行光源。如图所示,在硬圆纸筒的一端安装一个凸透镜,纸筒的另一端安装一个可在内部前后移动的灯泡。调节灯泡,利用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原理,当灯泡位于 位置时,从筒内射出的灯光可认为是平行光。
4.(2022年湖南长沙中考题)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 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考点1针对训练题答案】1. 凸 会聚 2. 凸 会聚 焦点 3. 折射 凸透镜的焦点 4. C
【例题2】(2024年四川宜宾中考题)如图所示,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将图中三条光线补充完整。
【解析】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正对着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答案】
1.(2024年安徽中考题)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这种利用冰透镜向日取火的方法,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如图所示,若把冰块制成的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将太阳光看成平行光,冰透镜的焦点为F,请在图中完成光路。
第1题图 第2题图
2.(2023年山东烟台中考题)光通过透镜会发生折射,请将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
3.(2024年山东枣庄中考题)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凹透镜,请画出该光经过凹透镜、凸透镜的折射光路。
第3题图 第4题
4.(2024年广东广州中考题)如图,光线a(图中未画出)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光线b平行凸透镜的主光轴,b经凸透镜折射后,射到屏上的A点。
(1)画出光线a;
(2)画出光线b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并标出凸透镜右侧的焦点F;
(3)保持光线a不变,若平面镜转动角度小于90°,则 (选填“顺时针”h或“逆时针”)转动平面镜,可使a的反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光心O.
【考点1针对训练题答案】1. 2.
4.(1)
(2) (3)顺时针
考点2 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1)原理:镜头由凸透镜制成,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2)成像特点: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像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小于物距。
2.投影仪:(1)原理:镜头由凸透镜制成,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成像特点: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物距。
3.放大镜:(1)原理:镜片由凸透镜制成,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2)成像特点: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像距大于物距。
【例题3】(2024年广东中考题)广东生产的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首飞成功,彰显了我国科技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的领先地位。航空器可用于高空摄影、旅游观光等,航空器的摄像头相当于______透镜,远处的物体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在摄像头远离物体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变_______。
【解析】航空器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离摄像头镜头比较远,来自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在感光元件上会聚形成物体缩小、倒立的实像。在摄像头远离物体的过程中,被拍摄的景物范围增大,在感光元件上所成的景物的像变小。
【答案】 凸 实 小
1.(2024年江苏常州中考题)《重庆市消防条例》规定:2024年7月1日起,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或其电池进入电梯轿厢,一旦有人违规操作,会被电梯内的摄像头拍摄成像并智能识别,电梯将停止运行并发出声、光警报,如图所示,某次警报时,摄像头凸透镜成像的像距为10.1mm,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mm B.10mm C.15mm D.20mm
2.(2024年陕西中考题)“强行透视法”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拍摄技巧。拍摄时,让两个物体离镜头远近不同,再调整拍摄角度,使两物体的像在同一张照片中呈现出有趣的效果。如图,是利用该技巧拍摄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B.拍摄该照片时,花比人更靠近照相机镜头
C.花和人通过照相机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若要使花的像更大一些,可将花移到照相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3.(2024年广东中考题)广东生产的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首飞成功,彰显了我国科技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的领先地位。航空器可用于高空摄影、旅游观光等,航空器的摄像头相当于 透镜,远处的物体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在摄像头远离物体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变 。
4.(2024年山东济南中考题)物理实践活动课上,小明将半透明纸蒙在较粗纸筒的P端,将凸透镜安装在较细纸筒的Q端(凸透镜未画出),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模拟照相机,如图所示。通过调节P、Q的间距,他看到了桌子上蜡烛的火焰在半透明纸上成的等大的像,再次调节P、Q的间距,他看到了窗外更远处大树在半透明纸上成的像。下列对大树的像描述正确的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考点2针对训练题答案】1. B 2. B 3. 凸 实 小 4. A
【例题4】(2024年江苏苏州中考题)如图甲所示是公共场所的宣传投影灯,装在高处的投影灯照在地面上出现图案,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是光在地面发生了漫反射
B.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C.调小镜头与图片的距离图案变小
D.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解析】投影灯实际是一个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像。投影灯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地面上会聚形成图案的像。投影片离镜头比较近,在地面上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调小镜头与图片的距离,在地面上所成的图案的像变大。
通过凸透镜的光射到粗糙不平的地面上发射漫反射,反射光向各个方向,因此可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的放大、倒立的实像。
【答案】A
1.(2024·年山东德州中考题)某款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它主要由光源、广告片和凸透镜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投影灯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B.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以内
C.为从不同角度看见地面上的广告图标,应选择光滑的地面
D.若要在地面上得到清晰、更大的广告图标像,可适当减小镜头到广告片距离,增大投影灯离地距离
2.(2024年山东聊城中考题)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慧同学计划制作一个“手机投影仪”。现有器材如下:焦距分别为10cm、20cm、30cm的凸透镜各一个,手机一部,长为30cm的纸盒,胶带和剪刀等。“投影仪”模型如图所示,将手机和凸透镜分别固定在纸盒的两端,调整“投影仪”到墙面的距离,可在墙上看到手机画面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选择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B.应选择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
C.将手机正立放置,在墙上看到的像是正立的
D.墙上手机画面的像是虚像
3.(2024年北京东城中考二模题)小东用凸透镜、纸盒等器材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可以将手机屏幕画面投影到白墙上,如图甲所示。该投影仪工作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使用时将手机屏幕调至“冰墩墩”画面,然后放在纸盒中某位置,使屏幕正对凸透镜,调整该投影仪与白墙之间的距离,可在墙上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
B.透镜到墙面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的“冰墩墩”,是由于光在墙面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D.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的实像
4.(2024年四川广元中考题)“问天”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研究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1)他们将投影片放在载物台上,调节镜头的位置,屏幕上出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是因为投影片放在了距离镜头 的位置;(只填下列正确选项前的序号)
A.二倍焦距以外
B.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C.一倍焦距以内
(2)他们将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调大,同时将镜头到屏幕的距离调小,当屏幕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时,与(1)中的像相比,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考点2针对训练题答案】1. D 2. B 3. D 4. B 变小
【例题5】(2024年内蒙古包头中考题)工匠师维护精密仪表时,在眼睛前戴一个凸透镜,便于观察仪表的细微之处,如图所示。
(1)凸透镜起到 的作用;
(2)凸透镜与仪表的距离应在凸透镜的 焦距范围之内;
(3)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仪表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像的位置与仪表的位置在凸透镜的 侧。
【解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作凸透镜,工匠师维护精密仪表时,在眼睛前戴一个凸透镜,便于观察仪表的细微之处,凸透镜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2)当被观察物体和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焦距时,成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凸透镜与仪表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范围之内,即物距小于凸透镜的焦距。
(3)当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范围内时,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仪表正立、放大的虚像,像的位置与仪表的位置在凸透镜的同侧。
【答案】(1)放大镜 (2)一倍 (3)正立 同
1.(2024年江苏连云港中考题)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离凸透镜10cm的白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如图是他用该凸透镜观看书本上“中国梦”三个字时的情况,如果他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国”字,小明需要将凸透镜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书本,凸透镜和书本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
2.(2024年福建泉州中考三模题)清晨,花朵上常会出现一些晶莹剔透的水珠,如图所示,一滴水珠相当于一个 ,透过晶莹剔透的水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花瓣的纹理。此时我们看到的花瓣的纹理是 (选填“虚”或“实”)像。
3.(2023年湖南株洲中考题)如图,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下列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图是【 】
A B C D
4.(2024年河南中考模拟题)许多博物馆会在较为精巧的文物前放置凸透镜,如图所示。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像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异侧
B. 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同侧
C. 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异侧
D. 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同侧
【考点2针对训练题答案】1. 10 远离 小于10cm 2. 凸透镜 虚 3. C 4. D
考点3 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时,成物体缩小、倒立的实像,2f>v>f,U+v>4f.照相机利用了这条成像规律。
u=2f时,成物体等大、倒立的实像,v=2f,U+v=4f.利用这条成像规律可测量焦距。
2f>u>f时,成物体放大、倒立的实像,v>2f,U+v>4f.投影仪利用了这条成像规律。
u=f时,不成像,出射光是平行光,利用这条成像规律可制作平行光源。
u<f时,成物体放大、正立的虚像。v>f.放大镜利用了这条成像规律。
u>f时,成物体倒立的实像,u减小,v增大,像变大;u增大,v减小,像变小;像和物体移动方向相同。成缩小实像时,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像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移动速度;成放大实像时,像移动距离大于物体移动距离,像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移动速度。
u<f时,成物体正立的虚像,u减小,v减小,像变小;u增大,v增大,像变大;像和物体移动方向相同。
焦点是凸透镜成倒立实像和成正立虚像的分界点;距离凸透镜光心二倍焦距的点是凸透镜成物体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例题6】(2024年四川广安中考题)爱动手爱思考的小军,在做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又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进行拓展探究。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为光源,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焦距为 cm;(要求估读)
(2)在实验过程中,当物距为5cm时所成像与生活中的 所成像的规律相同;(写出一种即可)
(3)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小军发现光屏上所成的像向上移动,从而影响了实验的进行,如图乙所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你认为他最合理的调整方法是 ;
A.只需将光屏适当上移 B.只需将凸透镜适当下移
C.将光屏和凸透镜都适当下移 D.以上操作均可行
(4)小军认为在实验过程中用蜡烛作为发光体除容易变短外,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写出合理的一条即可)
【解析】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即为凸透镜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则焦距为f=40.0cm-30.0cm=10.0cm.
实验过程中,当物距为5cm时,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成物体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该规律制成和成像的。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焦距时,成物体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蜡烛不断缩短,烛焰向下移动,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也可向上移动蜡烛,还可向下移动凸透镜。
实验中烛焰会随空气的流动飘忽不定,影响成像的稳定,不方便测量。
【答案】(1)10.0 (2)放大镜 (3)AB (4)实验中烛焰会随空气的流动飘忽不定,影响成像的稳定,不方便测量
1.(2024年江苏镇江中考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各元件初位置如图所示,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若移动光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若透镜向左移动,最终光屏上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
2.(2024年四川遂宁中考题)亮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甲图所示的方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中光屏上呈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当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如乙图所示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成像的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3.(2024年陕西中考题)如图—1是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__;
(2)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较远处,此时应移动________直至出现最清晰的像,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
(3)改变物距,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凸透镜的焦距:f=5.0cm
实验 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虚像或实像
1 18.0 6.9 倒立 缩小 实像
2 10.0 10.0 倒立 等大 实像
3 7.0 17.7 倒立 放大 实像
4 4.0 / 正立 放大 虚像
分析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焦距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___;
(4)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遮挡住了凸透镜的一部分,这时光屏上_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
(5)实验中,小明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后,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由此可判断小明佩戴的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6)如图—2,当无人机在高空拍摄地面场景时,所成的像最靠近图—3中凸透镜主光轴上的________(选填“a”、“b”、“c”或“d”)点;
(7)生活中常用的放大镜应用了表中第________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4.(2024年吉林长春中考一模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按如图甲所示的操作,可测出凸透镜焦距是 cm;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3)如图乙所示,某次实验时光屏上承接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
(4)在图乙的基础上,小丽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换成和它材质相同、口径相同但焦距较小的另一凸透镜,则所成像的大小将 ;
(5)如图丙所示,实验时把一个不透明且不光滑的挡板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则小丽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考点3针对训练题答案】 1. 主光轴 (1)左 (2)放大 2. 10.0 投影仪 3. (1)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光屏 (3)增大 (4)仍能 (5)远视 (6)b (7)4 4.(1)10.0 (2)同一高度 (3)放大 投影仪 (4)变小 (5)能
【例题7】(2024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题)(多选题)物理科技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某次实验操作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B. 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25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该像的性质与照相机成像的性质相同
C. 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35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该像的性质与投影仪成像的性质相同
D. 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45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烛焰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析】光屏上成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物距等于二倍的凸透镜焦距,即v=u=2f ,凸透镜的焦距.
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25.0cm刻度线处时,物距u=50.0cm 25.0cm=25cm>2f=20.0cm,成烛焰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和工作的。
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35.0cm刻度线处,物距u=50.0cm 35.0cm=15cm,大于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二倍的凸透镜焦距,即f<u<2f ,成烛焰放大、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和工作的。
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45.0cm刻度线处,物距u=50.0cm 45.0cm=5.0cm<f=10.0cm,即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烛焰放大、正立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答案】A B C
1.(2024年湖北中考三模题)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组装的装置如图甲所示,他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不断地移动蜡烛位置,观察到四种烛焰的清晰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近到远所得到的像进行排序,正确顺序为【 】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2.(2024年山东泰安中考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下列说法中【 】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②将蜡烛放在d点时成像规律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③将蜡烛由b点移至a点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更小的像
④将蜡烛放在c点,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3.(2024年山东淄博中考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承接到烛焰等大的像(图中未画出光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调至10cm刻度线处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向右移动光屏能承接到烛焰的像 B.移动光屏能承接到烛焰缩小的像
C.像的位置在50~60cm刻度线之间 D.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4.(2024年天津中考题)(多选题)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序 物距/cm 像的性质 像距/cm
1 20 倒立、等大、实像
2 30 15
3 15 倒立、放大、实像 30
A.第1次实验的像距为20cm B. 第2次实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第3次实验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 若物距是12cm,物体通过透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考点3针对训练题答案】1. A 2.D 3. B 4.A B
【例题8】(2024年河北保定中考二模题)如图所示是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得到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 cm;物距为16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到1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
【解析】从图像可以看到,物距u=20cm时,像距v=20cm,此时凸透镜成物体倒立、等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物体等大实像的条件可得,凸透镜的焦距;
当物距为16cm时,满足条件,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凸透镜成物体倒立、放大的实像,这种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因此可以应用于投影仪。
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到1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大于凸透镜焦距,凸透镜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实像。物体移动过程中,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像的大小也会逐渐变大。
【答案】 10 投影仪 变大
1.(2024年上海中考题)光具座上有凸透镜、光屏及发光源各一个。当光屏和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此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物理王把光屏沿着光具座移动5cm后,再次移动光源的位置使成清晰的像。对于该像的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一定成放大的像 B.可能成缩小的像
C.成像可能比原来小 D.成像一定比原来小
2.(2024年山东临沂中考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则【 】
A.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0cm
B.光屏上承接到的像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D.将蜡烛移至45.0cm刻度线上,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3.(2023年江苏扬州中考题)如图1,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 B.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C.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 D.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4.(2023年河北中考题)(多选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
B.将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处,仅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不再完整
D.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8cm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不再成清晰的像
【考点3针对训练题答案】1. B 2. C 3. A 4.B D
考点4 眼睛与眼镜
1.眼睛的成像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近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原因是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导致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需要佩戴由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
3.远视眼及其矫正:
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原因是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导致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需要佩戴由对光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
【例题9】(2024年河南中考题)在“爱眼日”宣传活动中,小明用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眼睛的成像,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此模拟正常眼睛的成像。接下来下列操作可模拟近视眼的是【 】
A.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
B.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
C.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
D.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
【解析】近视眼是由于长期看近处的东西导致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所以用水透镜模拟近视眼,也就是需要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更强,所以此时应对水透镜注水,使得凸透镜变厚,焦距变小,使得所成的像的像距变小,即成在图示光屏位置的左侧。
【答案】B
1.(2024年安徽中考一模题)科学家对眼球进行解剖后,绘出了眼球的构造图(图甲),并根据眼球的结构特点,进行了模拟成像实验。如图乙所示,调节并固定蜡烛、光屏、透镜的位置后,此时可在光屏上看见一清晰烛焰像,可以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像,实验中所用透镜焦距为 (选填序号:①小于15.0cm;②15.0~20.0cm之间;③“大于20.0cm”),近视眼相当于将图乙中的凸透镜焦距调小,此时像成在光屏前方,可移动光屏或在凸透镜前放一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使光屏上重新成清晰的像。
2.(2024年西藏中考题)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图中能模拟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的图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3.(2024年四川宜宾中考题)据专家介绍,12~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爱眼护眼势在必行。如图所示, (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成像原理,应佩戴 (选填“丙”或“丁”)图的眼镜进行矫正。
4.(2024年山东菏泽中考题)小明透过爷爷的老花镜看远处的楼房,发现楼房成倒立缩小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老花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与该成像原理相同
C.老花镜不能当放大镜使用 D.爷爷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了
【考点4针对训练题答案】1.倒立缩小实 ② 凹透镜 2. A 3. 乙 丁 4.A
【例题10】(2024年山东烟台中考题)在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与矫正的主题实践中,该小组利用橡皮膜和注射器制作了水透镜来模拟眼睛的晶状体,打开夹子,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中注水或抽水,来改变橡皮膜凸起的程度,如图甲所示。具体操作如下:
①将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②将蜡烛放在离水透镜较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光屏所在的位置;
③用注射器向水透镜里加适量的水,水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此时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这是模拟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情况。将光屏慢慢靠近水透镜,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 ;
④将光屏移回原来标记的位置,选择不同的眼镜在烛焰和水透镜之间前后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这说明矫正近视眼应配戴 透镜;
⑤从水透镜里向外抽取适量的水,再次实验,探究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做到科学用眼,积极防控近视。请写出一条预防近视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将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了让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③用注射器向水透镜里加适量的水,水透镜变凸变厚,焦距变小,水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
④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可知,远处射来的光线经晶状体后,在视网膜前会聚,这是晶状体太厚,会聚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距离太远造成的,是近视眼,需要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
⑥预防近视的措施有: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25cm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一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不在强光下或光线暗处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
【答案】① 同一高度 ③强 前方 ④凹 ⑥不在强光下或光线暗处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
1.(2024年山东烟台中考题)学习小组对于眼睛视物原理进行了探究实践。请你观察图甲中照相机和眼睛的构造,把照相机与眼睛功能类似的部分填入表乙中。
照相机 ① 胶卷 光圈
眼睛 晶状体和角膜 ② ③
2.(2023年湖北宜昌中考题)小华用弹性膜充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的厚度,如图是他用其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验装置。模拟正常眼睛时,固定透镜,将一个F形光源放在合适的位置后,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源放在透镜2倍焦距以内
B.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源远离透镜时,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时需要从透镜向外抽水
3.(2024年山东潍坊中考题)如图甲所示,镜片a可通过抽出或注入液体来改变其厚度,抽出稍许液体后得到镜片b,注入稍许液体后得到镜片c.
(1)镜片b可用于矫正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2)某同学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镜片c的成像情况。
①将蜡烛、镜片c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蜡烛、镜片c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实像,此时的像距 cm;
③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镜片c移动到光具座上25cm刻度处,此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 、 的实像。
4.(2024年新疆乌鲁木齐中考三模题)近视眼矫正的福音可调式眼镜。
如1图: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如2图,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薄厚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如3图所示,一项被称作“可调式眼镜”的新技术可以帮助人们不用通过眼科医生就可以矫正自己的视力。这种眼镜的镜片中含有一种液体,通过调节此液体的含量,镜片的形状会随之改变;如4图所示,改变滑块的位置就可实现镜片形状的变化。
(1)由短文可知,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 ,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倒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其实可调式眼镜的想法也是一种仿生学研究的成果,人眼睛的晶状体就是根据观察对象自动调节的可调式镜片,通过眼部肌肉调节晶状体可以实现的功能的是帮助我们看清 (选填“不同距离”或“不同大小”)的物体。
(2)2图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形成 (选填“远”或“近”)视眼,当他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或“后”)方。
(3)按如4图所示,近视眼患者如果用“可调式眼镜”加以矫正,应将滑块从中间逐渐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直至看清物体,若患者的眼镜度数是500度,此时眼镜的焦距是 m.
【考点4针对训练题答案】1.① 镜头 ②视网膜 ③瞳孔 2. C 3.(1)近视眼 (2)②15.0 ③倒立 放大 4.(1)薄厚程度 缩小 不同距离 (2)变小 近 前 (3)左 0.2
考点5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物体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正立虚像。
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焦距较长的凸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焦距较短的凸透镜叫做目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物体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正立虚像。
通过望远镜、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的虚像对眼睛所张的视角大于被观察物体对眼睛所张的视角。望远镜、显微镜的共同作用就是放大视角。
【例题11】(2024年江苏宿迁中考一模题)人类借助于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看到了人眼所不及之处,实现了对微观世界和浩瀚宇宙的探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的物镜都成放大的虚像
B.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的物镜都成缩小的实像
C.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的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
D.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的目镜都成放大的实像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望远镜的物镜使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是起到放大镜的作用,使经物镜成的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C
1.(2024年江西鹰潭中考一模题)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目镜是一个 镜,装有洋葱表皮的玻片到显微镜物镜的距离u与其焦距f之间的关系是 。
2.(2015年湖北宜昌中考题)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镜,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3.(2024年湖北宜昌中考模拟预测题)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图甲: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图乙: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图丙: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D.图丁: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4.(2015年湖南长沙中考题)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 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 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 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 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考点5针对训练题答案】 1. 凸透 f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