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听觉》(教案+课件14张PPT)2024-2025学年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听觉》(教案+课件14张PPT)2024-2025学年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人体感知环境》- 听 觉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青岛版《科学》
活动准备
活动一:认识耳朵的结构
活动过程
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
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组成,鼓膜是半透明的薄膜;
内耳由耳蜗等组成。
活动过程
方法指导:
(1)把橡皮膜蒙在纸筒上,再用橡皮筋固定,尽量的绷紧些,因为我们的鼓膜就是很薄的、有弹性的一层膜。
(2)用细线捆住棉球,使棉球球心对准橡皮膜中心,细线另一端固定在纸筒外侧。
(3)将此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4)一位学生朝纸筒另一侧喊话,另一位同学反射棉球的运动情况。
活动二:听觉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过程
当外界的声音传到鼓膜时,它会怎样呢?
活动过程
听觉的形成视频
活动过程
声音的产生过程:
声波由耳郭收集来进入耳道,引起鼓膜振动,振动传达到听小骨,听小骨的振动引起耳蜗里液体的振动动,再传达到听神经。听神经再把这个讯号传达到大脑,形成声音。我们就听见声音了。
活动过程
活动三:了解常见的耳病和预防方法。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每年的三月三日是全国爱耳日。
活动过程
耳朵保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当人情绪激动或着急之后,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发性耳聋。
耳朵保健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从而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经常按摩耳朵。按摩可促进内耳血液循环。
耳朵保健常识
活动过程
搜集资料,了解耳朵的其他功能。
拓展活动青岛版 六年级下册 《人体感知环境》单元 3.听觉 教学设计
单元 《人体感知环境》 课题 3.听觉 课时 1
核心 概念 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内容及要求 6.3人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5~6年级④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列举保护相关器官的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以及各部分的主要结构。理解听觉产生的过程,即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外耳道后,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等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信号传给脑,从而听到声音。了解常见的耳病(如中耳炎等)及其产生的原因,知道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等预防耳病的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耳朵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和可能的功能,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归纳出耳朵各部分结构与听觉形成的关系。合理推测和假设鼓膜的振动是如何传递声音的,通过实验或资料分析来验证假设。 探究实践:能够制作简易的耳朵模型,模拟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 态度责任:通过学习耳朵的结构和听觉的产生,感受到人体结构的精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对人体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 重点 知道耳朵的结构和听觉的产生过程。
教学 难点 认识听觉的产生过程。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纸筒、橡皮膜、镜子、细线、棉球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备注
一、引入课题 1.[PPT 1出示]课题:听觉。 2.[PPT 2出示]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音频。 学生认真听,感受不同声音。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刚才听到了哪些声音呢?我们是如何听到这些声音的呢?” 学生回忆听到的声音,思考听觉产生的过程,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教师适时评价。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耳朵的结构 1.[PPT 3出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PPT 4出示]教师详细介绍耳朵分为外耳(耳郭、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听神经)三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形态和位置。 教师出示耳朵结构实物模型,借助模型让学生认识每个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耳朵结构,你们觉得耳廓有什么作用呢?鼓膜又可能起到什么功能呢?” 学生仔细观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 活动二:听觉是怎样产生的? 1.教师提问: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要想听到声音的重要条件是引起鼓膜的震动。当声音传达到鼓膜时是怎样振动的? 学生汇报 师生共同讨论如何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PPT 5出示]方法指导 (课件上呈现器材和做好的鼓膜模拟装置,教师边说边演示): (1)把橡皮膜蒙在上,再用橡皮筋固定,尽量的绷紧些,因为我们的鼓膜就是很薄的、有弹性的一层膜。 (2)用细线捆住棉球,使棉球球心对准橡皮膜中心,细线另一端固定在纸筒外侧。 (3)将此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4)一位学生朝纸筒另一侧喊话,另一位同学反射棉球的运动情况。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PPT 6出示]教师提问:其实我们耳朵里的鼓膜和橡皮膜一样,请大家想象一下,当外界的声音传到鼓膜时,它就会怎样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教师适时评价。 4.[PPT 7出示]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5.[PPT 8出示]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拿起耳朵模型)声波由耳郭收集来进入耳道,引起鼓膜振动,振动传达到听小骨,听小骨的振动引起耳蜗里液体的振动,再传达到听神经。听神经再把这个讯号传达到大脑,形成声音。我们就听见声音了。(边说又边把小模型放回大模型里,拼成一个完整的耳朵结构模型。) 活动三:了解常见的耳病和预防方法。 1.[PPT 9出示]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耳病有那些吗? 学生讨论回答。 [PPT 10出示]师生总结:由于外耳道皮肤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引起外耳道炎;外耳道毛囊或皮脂腺被细菌感染可能引发外耳道疖肿;脏东西入耳容易引发中耳炎。 教师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这些耳病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不频繁掏耳朵、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正确擤鼻涕(不要同时捏住两侧鼻孔)等。 2.[PPT 11出示]教师介绍:有些人在耳朵瘙痒难忍的时候,习惯用发夹、手指等来掏。其实频繁掏耳朵是不良的习惯。耳道内有皮脂腺、耵聍腺等,常附有病菌。频繁掏耳朵容易造成外耳道皮肤损伤和鼓膜破裂,病菌就会感染耳道,引发脓肿、软骨膜炎或中耳炎等,严重时会影响听力。 3. [PPT 12出示]教师介绍全国爱耳日的知识: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袭扰着人类。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中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七岁以下聋幼儿可达80万,每年还将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中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5. [PPT 13出示]教师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保护耳朵的知识?
三、拓展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学生回答。 2.[PPT14出示]教师提出问题:搜集资料,了解耳朵的其他功能。
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将手放在耳后,可以増强( )收集声波的作用。 A.鼓膜 B.耳郭 C.外耳道 2.在做探究听觉是怎样产生的模拟实验时,我们可以用( )模拟鼓膜。 A. 橡皮膜 B.纸筒 C.细线 3.运动场上,呐喊声不断,呐喊声传人运动员耳朵的顺序是( ) 。 A.耳郭一鼓膜一耳道一耳蜗一听觉神经 B.耳郭一耳道一鼓膜一耳蜗一听觉神经 C.耳郭一耳蜗一耳道一鼓膜一听觉神经 4.不是预防耳病的方法有( ) 。 A.平日要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B.不随便掏耳朵。 C.对着同学的耳朵大声说话。 5.耳朵不具备( )功能。 A.感知声音。B.平衡定位。C.感知气味。 判断题 1.耳朵由耳郭、鼓膜、耳蜗等三部分组成。( ) 2.为了更好地保护听力我们应经常戴耳机听音乐。( ) 3.听到巨大的声响时要捂紧耳朵,以免震破鼓膜。( ) 4.我了解的常见的耳病有中耳炎,耳聋,耳鸣,外耳道炎等。( ) 5.某人失聪后,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认为他耳朵的结构没有受损伤,那么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听神经。( ) 参考答案 1.B2.A3.B4.C5.C 1.×2.×3.×4.√5.√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六、板书设计 3.听觉 耳朵的结构:外耳 中耳 内耳 听觉产生的过程 保护我们的耳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