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冀人版(2024)科学一年级下册1 认识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认识植物》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整个小学科学知识体系中占据着基础性的重要地位。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的阶段,植物作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践基础。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植物,认识植物的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植物的科学认知。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等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植物在美化环境、提供食物、净化空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植物的情感和意识。从教材的编排结构来看,本课内容以直观的图片和简单易懂的文字呈现,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通过设置多个实践活动,如观察植物的叶子、花朵,比较不同植物的特征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这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编排方式,有助于学生逐步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其他自然事物和现象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身边常见的植物,了解其基本特征,并知道植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科学思维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究实践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植物的过程,学会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态度责任目标: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植物的情感和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教学重点认识常见植物的名称和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质地等。学会运用多种感官(眼看、手摸、鼻闻等)观察植物。四、教学难点能够用准确、清晰、完整的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五、教学策略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植物的实物、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植物的形态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专注力。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植物、记录观察结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常见植物的实物,如绿萝、吊兰、多肉植物、白菜、胡萝卜等。大量植物的高清图片,包括不同种类的树木、花卉、蔬菜、水果等。相关的教学视频,如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视频等。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包含植物的图片、文字介绍、观察记录表等内容。观察记录单、笔、放大镜等观察工具。学生准备:提前观察身边的植物,简单记录自己的发现。七、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播放一段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植物视频,视频中展示森林里茂密的树木、五颜六色的花朵、田野里茁壮成长的庄稼等。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在刚刚的视频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呀?”引导学生积极回答,说出自己看到的植物。展示一些常见植物的局部图片,如一片枫叶、一朵向日葵的花盘、一截莲藕等,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植物。学生猜出后,追问他们是怎么猜到的,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一些明显特征。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生动的视频和展示有趣的局部图片,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同时,通过提问和猜测环节,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植物知识,初步唤醒学生对植物特征的认知。(二)认识常见植物教师将准备好的绿萝、吊兰、多肉植物、白菜、胡萝卜等常见植物实物摆放在讲台上,向学生依次介绍这些植物的名称。介绍时,拿起植物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其整体形态。展示更多植物的图片,包括玫瑰、月季、仙人掌、玉米、草莓等,采用快速问答的方式,教师快速展示图片,让学生快速说出植物的名称,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常见植物的名称和外观,建立起植物名称与实际植物的对应关系。快速问答环节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检验学生对常见植物名称的掌握情况。(三)观察植物的特征以绿萝为例,引导学生用眼睛仔细观察绿萝的叶子。提问:“同学们,看看绿萝的叶子,它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那它又是什么形状的呀?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叶子的形状,如像爱心、像水滴等。让学生伸出手轻轻摸一摸绿萝的叶子,感受叶子的质地。提问:“摸起来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软软的还是有点硬硬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将绿萝拿到学生面前,让学生用鼻子闻一闻。问:“有没有闻到什么气味呀?是淡淡的清香,还是没有味道呢?”引导学生用鼻子去感受植物的气味。给每个小组发放观察记录单和一支笔,以及苹果和香蕉这两种水果。让学生分组观察苹果和香蕉,从颜色、形状、气味、表皮的触感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单上。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观察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设计意图:本环节以绿萝为范例,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感官(眼看、手摸、鼻闻)观察植物的特征。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观察记录单的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记录观察数据和结果的习惯,为后续的讨论和总结提供依据。(四)比较不同植物的特征展示杨树和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树干、树枝和叶子。提问:“同学们,看看杨树和柳树,它们的树干有什么不一样呢?树枝是粗的还是细的?是直直的还是弯弯的?叶子又有什么不同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拿出玫瑰和月季的实物,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它们的花朵。提问:“玫瑰和月季的花朵颜色一样吗?形状一样吗?花瓣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呢?”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比较两种植物花朵的差异,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不同的植物会有不同的特征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初步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如生长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等因素会导致植物特征的差异。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杨树和柳树、玫瑰和月季等不同植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小组讨论和代表发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和表达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特征差异的原因,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初步建立起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观念。(五)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播放一段关于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视频,视频中展示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粮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提供建筑材料(如木材)、制作衣物(如棉花)等场景。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完视频,你们知道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重要作用吗?”鼓励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认识。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梳理,强调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问和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对植物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六)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认识的植物,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植物呀?谁能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和主要特征?”邀请几位学生回答,帮助学生巩固对常见植物的认识。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植物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观察、比较和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如学会了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了解了不同植物的特征、知道了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植物的多样性,以及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植物,发现更多有趣的植物知识。设计意图:课堂小结环节有助于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能够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补充和指导。(七)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如给植物图片涂色(根据植物的实际颜色进行涂色)、连线(将植物名称与对应的图片进行连线)等,通过这些练习,巩固学生对植物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展示一些植物的局部图片,如只露出叶子、花朵、果实的一部分,让学生猜猜这是哪种植物。增加难度,展示一些不太常见植物的局部图片,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植物特征的理解和记忆。对猜对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猜错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完成课本练习题和猜测植物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检验和巩固。练习题的设计从易到难,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能逐步提高学生对植物特征的辨别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教师的及时反馈和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强化正确的认知。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一种植物,用画笔画出它的样子,并在画的旁边写出它的名称和主要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要依赖家长的帮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小区或公园观察更多的植物,记录下它们的名称和自己感兴趣的特征,可以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也可以拍照记录。鼓励学生发现一些课堂上没有介绍过的植物,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热情。设计意图:作业布置旨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通过观察家里和户外的植物,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和理解。绘画和记录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和合作。分享观察发现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八、板书设计认识植物(一)常见植物:绿萝、吊兰、多肉、白菜、胡萝卜、玫瑰、月季、仙人掌、玉米、草莓(二)植物的特征颜色:绿、红、黄、紫形状: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心形气味:清香、无味、刺鼻……质地:光滑、粗糙、柔软、坚硬(三)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供食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