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单元教学主题 酸和碱本章主要的化学概念:(1)酸碱指示剂;(2)常见的酸;(3)酸的化学性质;(4)常见的碱;(5)碱的化学性质;(6)中和反应;(7)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8)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9)pH试纸的使用方法;(10)酸碱溶液稀释时的pH变化;(11)酸碱中和过程中的pH变化;(12)溶液酸碱性的重要意义。(13)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14)复分解反应以及化肥 学科 初中化学 年级 九年级下单元 第十单元酸和碱 授课人 Xxx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建议:课题1 建议通过详细的实验操作指导,帮助学生正确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确保他们能够独立、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与反思,鼓励他们总结实验中使用的方法和结果的优缺点,以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酸碱度的学习是让学生初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酸和碱,教学中可以增加生活物品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很多溶液都存在酸碱性,并体会溶液酸碱性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课题2 教学中应强调单一物质的特性,同时建立基于类别的物质认识。同类别物质因组成和结构相似,性质和用途相似,其差异则导致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教学中应构建酸碱的知识体系,纵向学习其性质及用途,横向对比其差异,形成连贯系统的思维脉络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中和反应,并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实质。同时结合实际生活和生产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体验中和反应的广泛应用,增强对其认识。课题3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密切相关,着重从生活现象和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对比、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认识碳酸盐的组成共同点,并通过实验探究其性质及检验方法。通过回顾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并借助视频从微观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形成对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的系统知识。化学肥料的成分绝大部分属于盐类,所以教学中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盐的组成、性质等方面着手,结合已有的生物知识,认识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和常用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内容,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知识,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课题与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使概念、实验、应用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意识,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化学探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本单元对于酸和碱的学习,采用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应用,更加注重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巩固化学实验操作,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做中学,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化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创设情境,通过化学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更为立体的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意义。本单元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为后续酸碱盐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实际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换,也让学生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充分感受化学的神奇以及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本单元教学重点:1.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2.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3.中和反应及其应用。4.几种常见盐的性质和应用。5.复分解反应。6.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本单元教学难点:1.从微观角度初步了解酸、碱各自具有的通性2.从微观角度初步认识酸碱中和反应。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2022年课标要求 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能依据物质的类别列举一些简单的酸、碱;3.能通过实验说明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能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从物质类别的视角,初步预测常见的酸和碱的主要性质,设计实验方案,分析、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进行证据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5.能依据物质的类别列举一些简单的盐;6.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设计粗盐提纯的方案;7.能辨别常见的复分解反应;3.能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依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初步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综合问题。单元学情 对于酸和碱,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酸和碱这两类物质,对它们已经有了零散、初步的认识。在本节课中通过学习可以更深层次的理解腐蚀性和吸水性的原理,使学生达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同时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通过课题1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对于中和反应的学习,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高中化学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与碱、碱性氧化物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对生活中的一些中和反应的应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来完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单元目标 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掌握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和测定方法。2.识记常见酸、碱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能从微观角度解释酸化学性质相似、碱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3.能从微观角度认识中和反应的本质,并说出中和反应的应用。4.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5.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6.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7.掌握粗盐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8.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掌握化肥的简易鉴别方法。达成评价表 Xxxx大单元学习评价总表知识点 评价要点 教师评价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课堂状态 优秀 良好 一般课堂知识点掌握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课堂任务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课堂练习成果 优秀 良好 一般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常见的酸和碱 学生课堂状态 优秀 良好 一般课堂知识点掌握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课堂任务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课堂练习成果 优秀 良好 一般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常见的盐 学生课堂状态 优秀 良好 一般课堂知识点掌握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课堂任务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课堂练习成果 优秀 良好 一般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单元课时规划课题 教学目标 主要知识 课时课题1 溶液的酸碱性 (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会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1)酸碱指示剂;(2)溶液酸碱度的表示--pH; 2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 (1)认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3)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4)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常见的酸;(2)酸的化学性质;(3)常见的碱;(4)碱的化学性质(5)中和反应 2课题3 常见的盐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3)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4)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同时认识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学习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1)氯化钠;(2)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3)复分解反应(4)化肥 2课时设计(课题2)课题 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1.教材分析 本课题在知识结构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实验,简单地反映酸、碱能与指示剂作用并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说明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会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和碱,并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能够用花瓣、果实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试验它们在酸或碱的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2.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性质和用途后,具备了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和能力,为学习常见的碱奠定了学习物质性质的基础和方法。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酸和碱的知识,内容零散,细碎,难于记忆。设计物质种类,名称,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等,这些内容会给学生的学习,理解和记忆带来一定的困难。3.学习目标确定 (1)认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3)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4)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4.学习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很好 一般 不好化学知识 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酸和碱的腐蚀性;中和反应;酸和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探究能力 1.能够认真仔细探索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和原理;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3.能够探究分析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科学态度 1.保持并发展对化学的研究的兴趣,愿意分享和交流。2.保持对身边化学的研究和学习,愿意更深层次的观察和了解。3.保持团结协作,科学严谨的精神,愿意实事求是,追求化学真理。小组评价表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讨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积极参与,各抒己见。3分:小组分工不够明确,各抒己见,但不能整合观点。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实施能力 5分:能总结讨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结果展示能力 5分:能够总结讨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结论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讨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的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讨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总分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任务一:导入新课:常见的酸和碱【图片导入】生活中含有酸的物质柠檬中的柠檬酸,食醋中的醋酸,饮料中的碳酸,胃酸中的盐酸。【讲解】“酸”最早指“有酸味的酒”。在酿酒的时候,有时把比较珍贵的酒放在害中保存,酒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产生酸味。实验室常用的酸有哪些呢 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板书】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了解酸碱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引发对常见的酸和碱的思考。任务二:新课讲授:常见的酸及其性质【过渡】盐酸和硫酸是我们在实验室中经常用到的酸,另外硝酸和醋酸也是实验室中常见的酸,那么这些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呢?【板书】二、常见的酸【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课本P66页10-4(1)观察盐酸、硫酸的颜色和状态;(2)分别打开盛有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注意闻气味的正确操作)【分组讨论】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出现白雾的原因是什么?【板书】1.盐酸【总结】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的盐酸小液滴。【多媒体播放视频】浓硫酸的吸水性【分组讨论】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那浓硫酸为什么也要密封保存呢?【板书】2.硫酸【总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吸水性是物理性质。【阅读课本】根据课本P66页表格内容,总结硫酸和盐酸各有什么用途?【总结】盐酸常用于金属除锈、制造含氯的药物,如生活中的洁厕灵等。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用以帮助消化。硫酸也可用于金属除锈,还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冶炼金属、精炼石油等。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还可以用作实验室里的干燥剂。【讲解】在实验室、化工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见酸还有硝酸、醋酸、柠檬酸等。硝酸由于见光易分解,需存放在棕色瓶中,我们食用的食醋中含有醋酸,而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过渡】对浓硫酸的特性,还有哪些了解?【演示实验】演示实验P67页10-5,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完成下列实验。【总结】这表明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甚至皮肤等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的物质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我们把这一特性叫做“脱水性”。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和脱水性是化学性质。【多媒体播放视频】黑面包实验——浓硫酸与淀粉反应【注意事项】使用浓硫酸时,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过渡】浓盐酸稀释时,可以直接加水,而浓硫酸稀释时是不可以直接加水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多媒体播放视频】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总结】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的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探究活动1】课本P69页探究活动。酸的会儿性质【总结】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为红色,不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色。【提问】使用点滴板做实验有哪些优点?【讲解】用点滴板做实验显色明显,节约药品,减少污染,可同时进行多个实验。【知识回顾】我们学习过哪些有酸参与的化学反应?【总结】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探究活动3】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讲解】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盐。酸+金属氧化物→盐 + 水【板书】三、酸的化学性质: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2.酸与金属的反应;3.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思考】稀盐酸、稀硫酸等酸为什么会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实验 10-7】分别试验稀盐酸、稀硫酸、蒸馏水和乙醇的导电性(可以将小灯泡换成发光-极管)【学生活动】观看实验视频,观察并记录现象,思考原因。【实验记录】【交流讨论】稀盐酸、稀硫酸溶液都导电,而蒸馏水、乙醇不导电,这说明了什么 【总结】1.溶液导电说明了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2.盐酸、硫酸这样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 H+和酸根离子,所以酸在溶液中解离的阳离子全是 H+,这就是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学生阅读课本并总结酸的用途。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了解浓硫酸的腐蚀性。学生观看实验视频并通过实验感受浓硫酸的脱水性。学生观看视频并总结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学生实验】在白色点滴板上分别滴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然后再分别滴加紫色的石蕊溶液和无色的酚酞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回顾并总结。1.CaCO3+2HCl=CaCl2+H2O+CO2↑2.Na2CO3+2HCl=2NaCl+H2O+CO2↑3.Zn+H2SO4=ZnSO4+H2↑4.Fe+H2SO4=FeSO4+H2↑5.Mg+2HCl =MgCl2+H2↑……【学生实验】酸与氧化铁的反应酸与氧化铜的反应通过导电性实验,启发学生理解酸溶液中H+的存在是其相似化学性质的根源。 能掌握常见酸的化学性质以及浓硫酸的稀释,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任务三:新课讲授:常见的碱及其性质【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常见的酸,现在我们来学习几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钠便是其一。另外还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钾和氨水。那么这些碱具有哪些性质呢?【板书】四、常见的碱【阅读】阅读课本P71,了解氢氧化钠的俗称和特性。【分组讨论】在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注意】使用氢氧化钠时要十分小心,如不慎沾到氢氧化钠,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讲解】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属于物理变化。用途:1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2.氢氧化钠容易吸收水分,能用来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H2、O2、CO、CH4等。【板书】1.氢氧化钠【阅读】阅读课本P72,说一说氢氧化钙的俗称及特性。【板书】2.氢氧化钙【提问】CaO俗称生石灰,它与熟石灰有什么区别吗?【讲解】区别:生石灰是CaO,熟石灰是Ca(OH)2,生石灰溶于水得到熟石灰,CaO+ H2O = Ca(OH)2,此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在生成与生活中氧化钙可以用作食品发热包。【总结】日常生活中常用熟石灰砌砖抹墙;冬季粉刷树干底部用以保暖和杀灭虫卵;农业上还可以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等。除此之外,常见的碱还有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等。氢氧化钾为白色固体,具强碱性及腐蚀性。氨水为无色液体,有一定的腐蚀性,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板书】3.用途【探究活动1】课本P72-73页探究活动。碱的化学性质【总结】碱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为蓝色;碱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探究活动2】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演示实验】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分别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总结】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Ca(OH)2+CO2 = CaCO3↓ + H2O2NaOH + CO2 = Na2CO3 + H2O【思考】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为什么会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总结】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共性)的原因碱在水中都能解离出 OH-和金属离子,这就是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思考】利用碱的化学性质解释下列事实:(1)熟石灰与沙子混合砌砖;熟石灰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逐渐转变成坚硬的碳酸钙,从而把砖和沙子牢牢地粘在一起。(2)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固体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易吸水潮解,潮解后的氢氧化钠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因此必须密封保存。【思考】通过本单元的探究活动,尝试归纳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采用观察、实验及归纳概括、分析解释等科学方法,从物质的存在、组成、变化和用途等视角认识物质的性质;从物质的类别认识具体物质的性质;从物质的共性和差异性认识一类物质的性质;等等。【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分析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氧化碳的原因。【总结】原因1:20℃时,NaOH 的溶解度是 111g,Ca(OH)2 的溶解度为 0.17g。所以 NaOH的溶解度大,吸收的里多。原因2:NaOH 与 CO2反应无明显现象,Ca(OH)2与 CO2反应现象明显,易于观察。 学生阅读并总结。【总结】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具有强腐蚀性,白色固体,易潮解。【总结】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也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安全。学生阅读并总结。【总结】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也具有强腐蚀性,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学生实验】在白色点滴板上分别滴有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加紫色的石蕊溶液和无色的酚酞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学生观看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总结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提炼出碱的共同化学性质。利用碱的化学性质解释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应用的理解。通过探究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能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常见的碱及其性质。任务四:新课讲授:中和反应【学生实验】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少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起倒入小烧杯中,搅拌,并观察现象。【问题】1.观察到什么现象?2.据此现象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什么?3.如何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这两种物质确实发生了反应?【板书】一、中和反应【总结】证明无现象反应的发生实验设计思路:1.证明反应物被消耗(HCl或NaOH被消耗)2.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酸和碱都能和指示剂发生化学反应而显示不同的颜色。我们能否用其与指示剂的作用,证明其被消耗呢?【多媒体播放视频】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讲解】现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随着滴加稀盐酸,红色逐渐消失,至溶液变为无色。结论:上述实验证明了酸和碱能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提问】能根据课本P70页图10-16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吗?【讲解】这些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 + OH- = H2O。人们把这类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即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像NaCl、CaCl2、Na2SO4这样,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形成的一类化合物,我们称为盐。中和反应特指的是酸和碱的反应。注意:中和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板书】1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2.盐 :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过渡】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验室中的用途很广。【板书】3.应用【阅读】阅读课本P75页,总结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讲解】1.改良土壤酸碱性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以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例如人们常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来改良。2.处理工业污水硫酸厂的污水中常含有硫酸等物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H2SO4 +Ca(OH )2=CaSO4 + 2H2O。运输硫酸、盐酸等酸溶液的车辆出现事故导致酸液泄漏时,常撒上熟石灰中和。3.用于医药卫生当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会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使叮咬处很快肿大而疼痒。如果涂一些稀的含碱性物质的溶液,就可以减少痛痒。如肥皂水、稀氨水等。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用来帮助消化。当人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大量的胃酸,造成胃酸过多胃部不适,此时医生常给患者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来中和过多的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HCl+Al(OH)3=AlCl3+3H2O。 学生分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操作要点和安全。学生思考并回答。1.没有明显现象。2.不能。没有明显现象能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或原有的物质减少消失。学生观看实验视频并观察总结实验现象。学生思考并回答①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Ca(OH)2+2HCl= CaCl2+H2O;②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学生阅读思考并总结。 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探究酸和碱中和反应。任务五:课堂小结,随堂反馈【提问】学完本课题,你收获……【反馈练习】校本 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延伸 巩固所学2.板书设计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一、几种常见的酸浓盐酸:挥发性浓硫酸:吸水性二、浓硫酸的腐蚀性三、酸的化学性质:四、物质的导电性:酸--在溶液中解离出 H+和酸根离子五、几种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1)强腐蚀性(2)易潮解:干燥剂(3)用途2.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1)微溶于水(2)用途(3)制取:Ca0+H20=Ca(OH)2六、碱的化学性质七、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2.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3.应用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校本课时作业(2)你知道为什么洗发水和护发素要搭配使用吗?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本单元对于酸和碱的学习,采用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应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巩固化学实验操作,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做中学,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化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创设情境,通过化学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更为立体的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意义。在讨论探究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本节课旨在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也让学生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充分感受化学的神奇以及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通过演示实验和播放实验视频,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和溶液酸碱度表示法的讲解,更加生动形象的为学生呈现一堂精彩纷呈的化学课堂。帮助学生掌握中和反应这一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9.教学反思与改进亮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能力,同时注重安全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结合理论与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并通过引导总结化学性质的共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不足:实验环节时间较长,影响了理论讲解的深入;未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理解不透彻。部分实验因资源限制未能充分展开,对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关注和指导可能不够全面。教学建议:优化时间安排,加强个性化指导,增加小组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实验设备和材料准备以优化实验设计,根据学生不同学提供个性化指导增加师生互动和讨论环节以促进深入理解和思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